首页 探秘历史 正文

卢沟桥幸存者,老兵遗言:死后埋在卢沟桥,只为找老营长和战友

“我死了,能不能把我埋在卢沟桥啊,我要去找我的老营长……”2014年,96岁高龄的抗战老兵,对周围的人说了一句让人泪目的话。他说:“我死后,能不能把我埋在卢沟桥啊?我要去找我的老营长,还有那些为国牺牲的战友......”在场的亲人和记者听了老兵的话,无一不落泪。那么,这位老兵到底是谁?他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位抗战老兵--王德修...

“我死了,能不能把我埋在卢沟桥啊,我要去找我的老营长……”

2014年,96岁高龄的抗战老兵,对周围的人说了一句让人泪目的话。他说:“我死后,能不能把我埋在卢沟桥啊?我要去找我的老营长,还有那些为国牺牲的战友......”

在场的亲人和记者听了老兵的话,无一不落泪。那么,这位老兵到底是谁?他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位抗战老兵--王德修的一生,他曾用鲜血,保卫了我们的祖国。


卢沟桥幸存者,老兵遗言:死后埋在卢沟桥,只为找老营长和战友

战乱四起,参军卫国

这位老兵的名字叫王德修,他于1918年出生于河南商丘睢县。王德修的家境不错,是县城的大户人家,因此王德修小时候也有钱读私塾,学到了不少知识。但是12岁那年,王德修的父亲不幸去世了,他的家境也开始破败起来。无奈之下,王德修只能放弃学业,扛起家庭的重担,打工赚钱养活母亲。

19岁的时候,在母亲的张罗下,王德修娶了妻子。他本以为,日子就能这样幸福恬淡地过下去,可是到了1937年初,日本侵略者开始大肆入侵我国,让我国多地的百姓都身陷水深火热之中。热血爱国的王德修便决定报名参军,保卫我国的国土。

于是,新婚不久的王德修,毅然离开了家乡,辞别了母亲和怀有身孕的妻子,踏上了从军路。他听说距离家里最近的宛平县城,有军队驻守,于是就出发去了宛平。

王德修来到了河北的宛平县城,报名参加了国民党队伍,加入了国民党29军37师3营12连,成为了著名爱国将领宋元哲手下的一名新兵。他和其他新兵一样,每天都在军队接受训练,跑步、练刺刀,每一种训练,他都不曾落下。不久之后,他就接到了参军以来的第一个任务。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的一个队伍,在大队长清水节郎的率领下,以他们的一个士兵在卢沟桥失踪为由,挑衅我方,强行要求进入由国民党29军驻守的宛平城搜查,我方严词拒绝。

7月8日,不甘心的日军突然发动炮击,企图强行进入宛平县城,挑起了后来我们所知道的卢沟桥事变。遭到日军的攻击后,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坚决顽强抵抗,但是日军的进攻太猛,219团需要增援。于是,为了守住卢沟桥和宛平城,国民党29军便派12连去前去增援。

在出发前,营长金振中将所有战士集中在一起训话,他知道要守住卢沟桥,必定会和日军有一场生死难料的恶战,便视死如归地说:“卢沟桥就是我们的坟墓,宁作战死鬼,不作亡国奴!”而这句话,也被在卢沟桥事变中幸存下来的王德修记了一辈子,同时被王德修记了一辈子的,还有当时卢沟桥上的战况惨状。


卢沟桥幸存者,老兵遗言:死后埋在卢沟桥,只为找老营长和战友

第一次战斗,不知道什么是害怕

12连接到守好卢沟桥的命令以后,就快速上桥了。刚一上桥,王德修就发现之前上桥的战士们都已经被日军全部打死了,桥上堆满了尸体,流淌的鲜血遍地都是。此时的王德修和其他战士一样,都忘记了害怕,他们顾不得多想,就拿起枪和日军对射,他们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誓死也要守住卢沟桥,不当亡国奴!

战斗越来越激烈,日军的增援兵不断地向桥上来,人数是12连战士的几倍!但是12连的战士们无所畏惧,他们在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视死如归、奋勇杀敌。后来,子弹打完了,战士们就开始和日军肉搏,王德修的左手无名指日军的刺刀砍掉了一截,身体右侧的肋骨下,也被日军用刺刀捅伤。但是这些,他都浑然不觉,他只记得要和日军厮杀,把日军赶走。

战斗持续到最后,王德修已经没了意识,他浑身是血,倒在了桥上,怎么被送去医院的,也不记得。他只知道,当他醒来的时候,一只耳朵已经听不清声音了。原来,他在战斗的时候,鬼子的炮弹不断打来,周围都震耳欲聋的炮声,他的耳朵就被鬼子的炮弹震聋了。而当他在医院疗伤期间,卢沟桥事变引发的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了。

抗日战争爆发后,王德修所在的国民党29军更名为77军,而伤愈归队的他,则担任了77军37师110团2营4连的机枪手,一直跟着部队转战各地,继续和日寇战斗。

在爱国战士们的奋力抗战下,日本侵略者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王德修本以为,战争终于结束了,没想到国民党为了抢夺胜利的果实,于1946年发起了内战。

国民党的作为让王德修所不耻,也让时任第三绥靖区副司令的何基沣、张克侠很失望。于是,在1948年11月6日爆发的淮海战役中,王德修所在的77军,便在何基沣和张克侠的率领下,在淮海前线驻地台儿庄地区举行了起义。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之一,是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并以多地为据点,对国民党军队发起的战略性进攻战役,最终成功重创国民党。作为淮海战役中的起义部队,77军也受到了解放军的接纳,被改编为解放军华东军区后备兵团预备第二师第六团,王德修也就成了解放军的一员。之后,因为身体的原因,他不能继续留在部队,就以解放军的光荣身份,退伍返乡了。


卢沟桥幸存者,老兵遗言:死后埋在卢沟桥,只为找老营长和战友

死后把我埋在卢沟桥吧

退伍返乡之后,王德修就过起了普通人的生活,他见到自己的妻子以及长大的女儿。女儿看到他感觉很陌生,一直不敢叫他爸爸,而是叫他大爷。王德修知道自己亏欠妻女,从那以后就为养活他们而忙碌着。

他在中学烧过开水,也赶过马车、喂过牲口,后来干脆当了一家搬运公司的工人,专拉架子车,这份工作,他一直干了几十年,直到退休。

闲暇的时候,王德修老人也爱看抗战片,但是每当看到和卢沟桥战役、台儿庄战役有关的片段,老人都会抹着眼泪说:“当年的战况,比这惨多了,惨多了......”

直到2014年,适逢卢沟桥事变77周年,一位记者就去采访了从卢沟桥事变中幸存下来的王德修老人。在回忆到卢沟桥战争和金振中营长时,王德修老人忍不住留下了眼泪,于是就发生了开始那一幕。


卢沟桥幸存者,老兵遗言:死后埋在卢沟桥,只为找老营长和战友

王德修老人是个忠诚又爱国的人,他曾用鲜血守护住了我们的国土,他这一生也都惦记着自己的营长和战友们,哪怕是死,也想和他们葬在一处。听了老人的话,怎能不让人落泪呢?如今我们的幸福生活,都是无数像王德修老人一样的革命先辈,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也必须时刻铭记着那些为了国家而流血的革命先辈。

积分打赏 普通打赏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发布评论

相关推荐

云南老农

云南老农

“桶里都是干尸!”2017年,云南一位老人上山采药,意外发现多个装有尸骨的油桶,当即上报有关部门。专家:都是烈士! 2017年,云南乌木...

探秘历史 2023.07.05 0 1080

如果对您有帮助!请支持下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