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送韦神水壶被拒,担心影响师德,却有研究生被导师压榨致猝死
木下易人 2022.01.05 1682 2
“师德”,在当今社会一直是被人们广泛讨论的热点话题。
最近,“北大扫地僧”的言行与研究生导师逼迫学生致死的事件,在互联网上形成了鲜明对比,其反应现实令人唏嘘。
“扫地僧”名叫韦东奕,一个矿泉水壶,一袋白面馒头,一头蓬松的秀发,就是这样一个放在人群中根本不会被关注的形象,却有着冠绝常人的聪明智慧,以及在数学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他也因此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韦神“。而作为北京大学助理教授,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微分方程教研室研究员的他,也是一名教师,因此经常被学生们送水壶,”要求“他换掉原来的矿泉水瓶,但屡屡被他拒绝,他的回答更是引人深思,他说:”我担心会影响师德师风。“。可是,一些在大学里冠冕堂皇做着研究生导师职位的”老师“的行为,却与”韦神“形成了鲜明对比。
2018年3月26日,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研三学生陶崇园从宿舍楼坠下身亡,那一天离他26岁生日还有两天。陶崇园出生于武汉市郊的小城镇,父亲以养殖水产品为主,母亲则在一所食堂内打零工,一家的生活虽然不太富裕,但苦中作乐也很是幸福。陶自小也非常懂事,在学业之余帮助父亲打理鱼塘,收拾家务。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陶也不例外,在帮助家庭的同时,将自己的学业也管理的紧紧有条,从小学一直到高中,包揽了所有的年纪第一名。即便高考有所失利,也考进了武汉理工大学这所一本院校,并在本科期间多次获得学科优秀奖及竞赛冠军,作为学生,陶崇园可以说是相当优秀。
可突如其来的事变打乱了这个平静而又幸福的家庭。因受不了导师的迫害控制,陶选择跳楼,以结束生命的方式来结束这段绝望的生活,并且陶的妈妈亲眼目睹了陶自杀,面对孩子的生死,母亲却无能为力。家庭本就不太富裕,而家庭关系又是如此融洽,该是怎样的痛苦才逼他走上绝路,放弃家人与近乎完美的学业,选择离开人世。一切的一切都要归结于陶的导师——王攀。纵观事件的始末,其导师王攀,是整个悲剧的缔造者。
从陶的姐姐在网络上公开的陶与导师王的聊天记录中可以看到,生活上,王会给陶交代一系列与学业科研工作毫不相关的事,包括买饭、打车、买车票、叫醒起床、找眼镜,甚至一些及其私人的工作等;学业上,原本陶在2014年有保研继续深造的机会,但王执意阻拦升学机会,意为自己继续”当苦力“。而只要王在微信群里点到陶的名字,陶会立马回复“到!”。而这些还仅仅只是生活行为上的控制,最可怕的,是王强迫陶叫其”爸爸“这样施加的精神控制。”谢谢爸“,”我永远爱爸爸“这样的字眼,出现在研究生与导师的聊天记录中,显得尤为刺眼。
于学生角度,大学是一座圣洁的象牙塔,不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他们本应刻苦钻研学业,为自己的青春拼搏,为花样年华付诸行动,却何曾想过会遭到他们视为”圣人“的导师的迫害;于社会角度,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蕴藏着改变某一领域,或创造技术革新的巨大潜力;于这些学生的父母而言,孩子甚至是他们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托付,年轻的生命因他人的迫害而逝去,这让哪位家长能承担这样的苦痛。
难道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像“韦神”这样个人能力出众,在为师品质上又高尚就这么难吗?其实不然,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对丧失师德教师的愤怒与谴责,对惨遭不幸的学生的痛心与惋惜。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这样的事件是源何所致,并且,针对问题“对症下药”,从根源上遏制失德教师的所作所为,从过程上保障在校学生的合法权益和基本权利,真正让“韦神”这样的正面案例发生在每一位学生的身边,让每一个“天之骄子”都享受到他们应有的高等教育,而不是“强加谋害”。
首先,高校教师为什么会违背师德,做出甚至违背人性的行为?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在逐渐从以义务教育为核心,逐步向“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主线态势转变。但在改革之初效果是不全面的,仍然有很多在改革之前就存在此类行为的高校教师,变革一刻不及他们,他们的失德就一刻也不会停止。另外,“高知”不等于“高质”,在每个人心智变化和生活环境中都存在很多变数,接受高等教育并不意味着其道德品质就一定是高尚的。知识始终是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工具,而创造美好生活的过程还需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引导,所以,“高知”并不是高质量的充要条件,两者并列存在,共同发展。我们也要看到的是,高校教师也是普通人,而普通人就比人会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如何正确引导高校教师形成正直的心理健康环境,是我们仍需努力的方向。
其次,为什么在高校教师屡次出现违反师德的问题之后,其他学校仍会出现这种问题?究其原因是高校没有一套严格且可行的教师监督惩戒机制。如陶崇园事件中的细节,导师通过社交软件单独与学生进行沟通,这便给监督制造了极大的困难,就算校方怀疑某位老师存在不良行径,但当事人将聊天记录一删,并以不给毕业为要挟控制学生方面,此事再想深入调查便没有了切入口。因此如何监督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摆在每一所高校及相关教育部门面前的问题。
但即使问题再多,也有解决问题的办法。首先,政府方面要不断深入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将师德评价纳入高校教师绩效评定体系,让师德与教师礼仪直接相关,断绝违规想法的产生。第二,高校教师也要接受进一步教育,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专业论坛,心理辅导。第三,高校应建立属于自己的内部信息交流平台,让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受到校方的监督与保护,杜绝教师“夹带私货”行为。最后,每一位学生也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对危害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说不,学会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身安全和权利,另外,要经常与同学和父母交流最近学习生活和心理变化情况。
孔子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古往今来,“传道、授业、解惑”是对教师这类行业公认的道德底线。我们也可以看到,“传道”是被当作核心评判标准被放在首位的,一名老师是否可以让学生爱戴,是否可以被社会尊重,“传播道德、讲授真理”是唯一的途径。善待学生也是善待自己,唯有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加强品质道德建设,才是一名新时代教师应时刻牢记的箴言。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