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贵州一聋哑人突然开口说话,人们才知他是大英雄
红色史纪 2021.11.04 93360 0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建国以后,国家开始积极寻找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失散的红军、解放军战士,要给他们以应有的待遇。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贵州省青杠坡一位聋哑人,在建国后的一天突然开口说话,他说自己是在四渡赤水战役中与部队失散的老红军,为了躲避敌人追查才装聋作哑隐姓埋名十四年,如今天下太平,他终于可以表明身份了。
这位聋哑人的话一出,连他的妻子都吓了一跳,原来就连和他结婚五年的妻子都不知道,丈夫的聋哑竟是“装”出来的。
此事引起了当地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当地政府随即就这位聋哑人的身份展开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他却是参加过四渡赤水战役的红军战士,当时部队以为他已经光荣牺牲了,没想到他还活着。
那么,这位聋哑人是谁?他是如何才能在赤水战役中“死里逃生”的?他的一生又谱写着怎样的传奇色彩呢?
他的名字叫何木林,他的故事要从1914年开始说起。
从戎
1904年,何木林出生于江西省会昌县筠门岭,他原名叫何垂风,父母都是朴实地道的农民。
何木林从小家境贫苦,父母对他的唯一期望是何木林长大以后可以帮家里干一些农活,为家里减轻一些负担。
当时时局纷乱,老百姓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一般,大部分对人性是贫瘠且麻木的,何木林的父母对如何挽救旧中国等等并不关心,他们只关心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可何木林却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男儿,他想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做出点贡献。
在1929年,红军队伍为扩大规模,在各个乡镇里广招兵马,25岁的何木林瞒着父母报了名,从此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何木林要参加红军的事被家里人知道后,何木林的父亲大发雷霆,何木林的父亲表示,要是何木林跑去参加红军,他就不认何木林这个儿子,可即便如此何木林还是毅然踏上了从军的道路,从此便在战场上为革命事业抛洒热血。
由于何木林执意要参军的缘故,父母一怒之下将何木林移出的族谱,何木林此前还叫何垂风,在这之后才改名叫何木林。
何木林作战英勇,敢打敢冲,很受上级的喜爱,他参军不久后便擢升为红三军团五师教导营的一名班长,随红军部队转战南北。
何木林参军的年代正逢五次反围剿战争时期,从1930年开始,国民党军就对我军进行不断地围追堵截,企图从根本上抹杀我军主力,前四次国民党“围剿”我军的企图均被粉碎,何木林在四次反围剿战争中表现出了极其不俗的战斗能力。
1933年5月,蒋介石亲自指挥进行了历史规模最大的第五次“围剿”战争,蒋介石为了这次围剿,斥巨资向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购置军火,并聘请了大量战争顾问与专家,蒋介石还从全国各地征调了100万军队,企图从根本上摧毁我党的革命根据地。
此次国民党反动派采用了全新的战术——堡垒战和持久战战术,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此次反围剿战争要取得胜利是有相当大难度的。
然而,当时临时的中央领导人博古却认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是争取中国革命完全胜利的阶级决战,在御敌战略上。博古抛弃了以往反围剿战争所延用的战略,而是采用了“阵地战”、“正规战”,要“御敌于国门之外”。
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领导,工农红军不仅没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反而使得部队完全陷入了被动的地位,处处受国民党钳制,此后红军由进攻姿态转入战略防御,国民党军步步紧逼,大片大片的革命根据地丢失。
第五次反“围剿”战争最后以失败告终,红军部队为存续有生力量,走上了漫漫长征的道路。
土城激战
何木林所在的红三军团向贵州进行战略转移,何木林随部远征,离开了生养自己的江西,当时的何木林不知道的是,他这一离去便是十五年。
红军为存续有生力量走上长征道路,势必要突破敌人设下的重重封锁,才能争取到一线生机。
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占遵义城,在遵义召开了此后闻名于世的“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的召开是我党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点,会议结束了博古、王明等左倾教条主义者在党中央的领导,重新确立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工农红军再次焕发生机。
当蒋介石得知红军部队横渡乌江,占领了遵义重镇的消息后,大为震惊,原本按蒋介石的估算,红军部队是要向湘西方向前进与红2、红6军会合的,因此国民党军在湘西一线布下了重兵防守,而贵州一带的守备则相当薄弱,结果红军转头占领了遵义,着实出乎蒋介石的意料。
蒋介石赶忙调来嫡系部队、广西部队以及川黔滇四省的部队共150余个团,从四面八方将遵义包围,企图将红军有生力量聚歼于遵义。
面对这种情况,毛主席决定向北渡过长江,与活动于四川、陕西的红4方面军会合,四渡赤水战役便是在这一状况下展开的,而何木林的从军生涯,便在四渡赤水的战役中画上了句号。
1935年1月6日,蒋介石调集数十万大军,从四面八方向遵义包抄合围,敌军大军压境,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决定渡过赤水进入四川,再在重庆西边横渡过长江。
1935年1月19日,党中央命令第三军团第4师的部队留下阻敌,其余的红军部队则兵分三路向赤水方向行进。
敌人察觉到我军动向之后,1月27日国民党将领郭勋祺、潘佐率领六个团的兵力向土城方向包抄,并赶在红军之前抢占了青杠坡、永安寺等高地,扼住了红军部队前往赤水的必经之路。
毛主席、周恩来等党中央领导人知悉此情报后,令红3、5军团迅速占据土城东部有利地形,同追截的国民党军摆开了决战架势,土城战役一触即发。
1935年1月28日凌晨五点钟,彭德怀、董振堂分别率领红3、红5军团向郭勋祺、潘佐的两个旅发起攻击,枪炮声响彻山谷,喊杀声震天,红军与国民党军在尖子山、老鸦山等战场上进行着殊死搏斗,战况十分焦灼与惨烈。
时任红三军团五师教导营班长的何木林率领红军战士们向敌人冲锋,可敌人炮火凶猛,红军部队几次发起冲锋,才将郭勋祺第八团的阵地攻克下来。
红军部队随即向永安寺驻扎的敌人发动进攻,永安寺是敌人临时指挥所所在地,守备坚固,红军连续强攻近三、四个小时也未获得理想的战果。
就在红军部队久攻永安寺未克时,郭勋祺亲率国民党第九军团和机炮营、特务营向红军发起奇袭。
由于敌人援军的加入,我军与敌军之间的战争形势变成了惨烈焦灼的拉锯战,何木林在率部向郭勋祺部发动反攻的时候,一颗炮弹在他的身旁炸开,炸弹的破片贯穿了何木林的脚踝,何木林当场晕死在了阵地上。
当时战况十分激烈,何木林的战友们眼见何木林中弹到底血流如注,以为何木林已经牺牲了,因此并没有将何木林带回去阵线后方。
毛主席眼见永安寺战况逐渐倾向对己方不利,遂令在赤水待命的林彪速调红1军团第2师回援,陈赓、宋任穷此时也率领着干部团向敌人腹地发动猛烈进攻。
敌人被红一军团第二师、干部团的部队来回切割,眼见着敌人正节节败退,似乎大局将定,可这时候敌人援军又从侧面赶来,敌军总兵力一时间涨至了一万两千人。
眼见战场局势风云突变,毛主席急召政治局和军委会议,决定改变原定的北上计划,将红军大部队从土城渡河向西进军,以保存实力。
此后在周恩来的领导下,红军部队与当地民众仅一夜之间便修好了渡赤水河的浮桥,1月29日凌晨,红军一渡赤水,利用短暂的休整时间完成了部队的休整,很好地强化了我军战斗力,并为我军待机歼敌创造了有利条件。
装聋作哑十四年
且说何木林在土城战役中被炸弹的破片贯穿脚踝后晕死在了阵地上,等他醒来时,大部队已经撤退了,阵地上陪伴着他的,只剩下横七竖八的敌人与红军战士的尸体。
何木林整整昏迷了一天一夜,此刻刚苏醒过来,便感觉脚踝处钻心地疼,别说走路了,他就连想爬出死人堆都十分困难。
恰巧这时候,两个赵姓兄弟从何木林前面不远处经过,年长的那个叫赵长青,年幼的那个叫赵吉祥,他们是奉母亲之命,上青杠坡来找红军借去的锄头的。
兄弟俩转了整个山头也没找着那把借给红军的锄头,却在经过一处类似是战壕的地方听到了一阵微弱的呼救声。
赵长青带着弟弟循着声音找去,在尸体堆中发现了何木林,此时的何木林脚踝上血流如注,因脱力而只能瘫倒在地上。
好心的赵长青、赵吉祥俩兄弟急忙找来父亲,将何木林背起藏进了一个山洞里,此后便每天给何木林送来饭菜,照顾何木林日常基本的饮食起居。
何木林是江西人,操着一口浓重的江西口音,此时此刻他流落贵州,赵长青、赵吉祥等人并听不懂他的江西口音,何木林想到,自己是江西人,与这些贵州乡民们交流不畅是小事,要是自己的江西口音暴露了自己的红军身份,那后果可不堪设想。
何木林脚伤好一些后,为了不给赵长青、赵吉祥家惹麻烦,何木林主动和赵家人辞别后,来到了距离青杠坡约五六里远的土城谋生。
何木林在来到土城之后装成了一个聋哑人,他找到了一家糖厂,在糖厂中做工为生(一说是前往地主家做苦力为生)。
何木林这一装聋作哑便是14年,这14年时间里,制糖厂的工人们只知他是“不知道哪里来的哑巴”,对他的身世、他的遭遇这些则一概不知。
何木林在制糖厂中十分忘我的工作,很受制糖厂老板的赞赏,只是由于何木林“聋哑人”的关系,他并没能得到制糖厂老板的重用,可这对何木林而言并没有什么,他的心里一直惦记的,只有那遥远回不去的故乡。
1945年时,土城一位名叫曾宗德姑娘不嫌弃何木林的“聋哑”身份,嫁给了他做妻子,可何木林即便是结了婚,也没将他的真实身份告诉任何人,他在他的妻子面前又伪装了五年的“聋哑人”。
大白
何木林就这样隐姓埋名装聋作哑了14年,直到1949年建国以后,他的真实身份才为人所知。
建国后的一天,14年未曾开口说话的何木林,终于张嘴说出了他十四年以来说的第一句话:“我...其实是...红军!”
这话是何木林和妻子说的,十四年未曾说过话,他的声音变得嘶哑。
妻子吃了一惊,她本以为是聋哑人的丈夫今天竟然开口说话了,妻子不由得又惊又喜。
何木林将他的身份,经历以及落难的遭遇一五一十全都和妻子说了一遍,妻子这时才知道,原来丈夫的真实身份是一名英勇的红军战士。
不久后,土城的居民们都知道了这事,当地政府在核实了何木林的身份后,为何木林补办了一张老红军的身份证明,并每个月给何木林发放19块钱的伤残军人抚恤金,不过何木林只领了两年抚恤金便拒绝再领取了,他认为新中国刚刚成立,正是百业待兴的时候,国家要比他更需要这些钱。
在何木林的红军身份得到证明以后,糖厂将他从厂里制糖工人的岗位上转调到了售货员的岗位,给他他更高的待遇,何木林便在售货员的岗位上干了一辈子。
许多人向何木林建议说,他可以凭借自己老红军的身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可何木林却婉言谢绝了,他谨守着一名红军战士的本分,不搞特殊,勤劳节约,尽显一名优秀红军战士的精神操守。
1955年我国为开国将领们举行了授衔仪式,何木林得知自己曾经的老部下石新安被授予了少将军衔时,十分高兴,石新安曾任贵州军区副政委,在石新安人副政委期间,何木林常常与石新安见面。
石新安每次见何木林都说:“老班长,如果生活上有什么难处,你尽管提!”可何木林从来没有向党组织开口请求过任何福利待遇或特殊照顾,他总说自己最大的幸福就是当一名普通老百姓,仅此而已。
何木林与妻子曾宗德育有一子,何木林的儿子长大以后,取了个媳妇叫林成英,我们现在大多传述的关于何木林的故事,都是林成英整理下来的。
林成英曾回忆说:“公公(何木林)是老红军,可国家给他安排的房子他就是不住,非要租公房住;政府给公公发的抚恤金他也从来不领,总说国家很困难,自己有口饭吃不会饿死就行;公公当年负伤的左腿上有一块巴掌大的伤疤,他可以享受公费医疗,可他就是不去报销...”
林成英说起这些时便如如数家珍一般,她也曾坦言说,早年自己对公公并不理解,认为有房子不住,有钱不拿,这是傻子才干得出来的事。
直到后来,林成英才明白,公公其实满心怀揣着对国家民族的热忱,他只是不想因为自己的事给国家添麻烦,想多为国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而已。
1979年,8月1日,何木林因病去世,何木林在逝世前唯一的心愿,便是想与他曾经的战友们一起葬在青杠坡,可直到何木林去世时,土城通往青杠坡的路还没有修好,因此何木林的家人只好先把他的遗骨葬在了狮子沟的集体公墓里。
直到2014年,政府修建好青杠坡烈士陵园后,林成英将何木林的遗骨迁至青杠坡烈士陵园,何木林的生前最后的愿望终于得到满足,与他的战友们葬在了一起。
时至今日,何木林的故事还在延续。
2018年,林成英前往何木林的老家江西省会昌县筠门岭,与公公老家的亲人们认了亲,何木林的同辈兄弟姐妹们那时候均已离世,但他们的后辈告诉林成英说,虽然早年何木林被他的父亲移出的族谱,但血浓于水,实际上家里人都一直记挂着他。
前年2月份,年届68岁的林成英,带着年仅6岁的外孙女何克英重走了一遍当年太爷爷走过的长征路,他们从土城出发前往赤水,一路上小何克英没喊过一声苦,这让林成英倍感欣慰。
去年7月,何木林的大孙女何莉辞去了自己医药公司的工作,来到了“四渡赤水纪念馆”就职,何莉认为,这样能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更好地向世人讲述新时代的长征故事。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