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一名小战士看报后给邓华写信:邓华司令,你是我爸爸吗?
红色史纪 2021.11.04 157699 0
1949年10月,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司令员邓华率领部队向南进军,与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陈赓一道解放了广州,次月《南方日报》将广州解放一事进行了公开报道,在《南方日报》的报纸上还刊印了陈赓、邓华等解放军高级将领的照片。
一天晚上,一名在解放军第46军服役的小战士,正拿着《南方日报》对邓华的照片看了又看,正巧此时小战士的班长路过,小战士对班长说:“班长!报纸上的这个人好像是我父亲!”
班长不相信小战士说的话,他笑了笑说:“这位可是万人敬仰的邓华将军,怎么能是你父亲呢?”
小战士拿着报纸看了一遍又一遍,又拿出自己珍藏的父亲照片相互比对过之后,越发确定照片上的“邓华司令”就是自己父亲,于是小战士给邓华写了封信,在信中开门见山地问道:“邓华司令,你是我爸爸吗?”
那么,这名小战士是谁?邓华司令真是他的父亲吗?是的话,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父子二人离散的呢?
这名小战士叫邓贤诗,他确实是邓华司令失散多年的儿子,邓贤诗的故事还要从他父亲邓华的生平开始说起。
昙花般的父爱
1910年,邓华出生于湖南彬州永宁乡陂副村一个书香家庭,邓华的父母在邓华出生时,给他起名叫邓多华,希望儿子长大以后多闻多识,才华横溢,将来振兴家风。
邓华的父母自幼便将邓华送至私塾上学,邓华在私塾老师与家里长辈的教育下饱读诗书,邓华的父亲是个十分博学且开明的人,在父亲的影响下,邓华勤奋好学,对许多事务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不为外界评价所左右。
在1925年夏天时,年仅15岁的邓华即将到长沙岳云中学读书,在上学前,邓华依照父母之命,与同村一名叫邱青娥的少女结了婚。
邱青娥也是书香门第出生的女儿,邓华与邱青娥之间有着许多的共同语言,两人之间虽是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成婚,在结婚之前并没见过几面,但结婚后,邱青娥很快就爱上了多才俊逸的邓华,而邓华也为贤惠良淑的邱青娥所倾倒,二人的婚后生活十分和谐。
邓华与邱青娥成婚后不久,邓华就前往长沙岳云中学读书了,此后他每逢节假回到永宁乡老家,必要和妻子如胶似漆一番,在邓华17岁那年,邱青娥给邓华生了个儿子。
邓华年纪轻轻便当了父亲,他为儿子起名叫邓贤诗,寓意儿子未来能如同圣贤一般,在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世界里生活。
邓华的寓意虽好,可时局纷乱却是肉眼可见的事实,自邓华进入岳云中学读书以后,帝国主义与反革命势力日渐猖獗,革命的呼声一天高过一天。
1925年5月15日,上海绵厂的日本士兵向普通工人开枪,打死打伤十多人,以此为导火索,上海爆发了著名的“五卅爱国运动”,运动的呼声远传长沙,在长沙岳云中学读书的邓华愤然参与了声援“五卅”爱国运动的队伍,痛斥日本帝国主义驻华军队的暴行。
1927年,邓华极高的革命觉悟与热情被党组织注意,同年3月邓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邓华本想将妻子邱青娥与不满一岁的儿子邓贤诗接到长沙方便自己照顾,可没想到,蒋介石竟在邓华入党后的一个月,也就是1927年4月12日发动了臭名昭著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原来,自1926年后,蒋介石逐渐掌握了国民党大权,当时国民党和共产党还处于合作关系,为实现蒋介石自己的独裁大计,蒋介石阴谋策划了“清党反共”的计划。
1927年4月12日凌晨,上海高昌庙附近海域停泊的国民党军舰突然向上空升起了信号,埋伏在法租界各处的国民党特务向工人纠察队发起了袭击,并对上海总工会会所处与各工人纠察队驻所发起攻击。
即至当天上午,上海总工会会所与各工人纠察队驻所均被国民党反动派特务占领,工人纠察队牺牲120余人,受伤180余人,国民党反动派非法缉捕了共1000余名工人和共产党员。
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对我党骤然翻脸,反动派于全国各地展开了迫害、缉捕与残杀共产党员的行动。
刚入党的邓华被迫离开妻子,准备前往前线进行革命斗争,临行前,邓华握着妻子邱青娥的手说:“国民党反动派如猖獗,如今我要为国为家前往战场了,我走以后,你们娘俩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我若牺牲了,一定会托人捎信回来,到时候就别再等我,另觅一个好男人嫁了吧。”
邱青娥哭得眼泪汪汪,他深知丈夫此行意义重大,也风险重重,并没因为一己私情就阻拦邓华上前线,邓华为了给妻子以及还不满一岁的儿子邓贤诗留个念想,便带着妻儿去当地照相馆照了张照片,这张照片也就是后来邓贤诗随身珍藏的关于父亲邓华唯一的照片。
邓华告别妻儿后便奔赴战场,邱青娥还不知道,丈夫此去,与自己便是永别。
峥嵘
邓华将军毅然离开了温馨的家庭后,辗转找到了朱德、陈毅率领的工农革命军部队,并在工农军第七师政治部任职。
1928年1月,朱德、陈毅领导工农革命军在湖南省宜昌县发动了规模浩大的湘南起义,邓华也参与在起义队伍中。
工农革命军浩浩荡荡席卷了湖南省农村,起义由一开始的不足千余人,发展到两千多人,朱德和陈毅在湖南建立起了六个苏维埃政府,组建了三个农军师和两个独立团,并在湖南开始了声势浩大的土地革命运动。
1928年4月,朱德、毛泽东率领的红军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并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邓华在第四军中曾历任红四军组织部干事、第三纵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
1929年12月,邓华作为红四军第三纵队代表出席了在古田召开的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邓华在大会上提出了自己对政治建军的理解,其深刻的见地深得毛主席赏识。
此后,邓华随红军部队转战南北,历任红12军教导队政委、红36师政委、红一军团第一师三团政委、红一军团第2师政治部主任等职,他还参加过五次反“围剿”战争,随红军大部队进行过长征,长征结束后还参加过直罗镇、山城堡战役等,凡是邓华担任政委的军队,在红军中都被誉为“铁的红军”。
七七事变爆发后,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中央军委向红军部队发布了改编命令,将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邓华任八路军第115师685团政训处主任,参加了平型关战斗。
八路军115师685团在平型关大战中浴血奋战,在敌人的凶猛火力下死死咬住敌人行动,为大部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平型关战役大捷后,邓华凭借115师685团英勇搏杀敌人的气概一战成名。
此后,邓华又历任115师独立团政委、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区政委,在抗日前线浴血奋战,即至1938年2月,聂荣臻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将一部分第一军区的部队抽调出来交予邓华组建了邓华支队,邓华率领着这支军队在进军冀东的道路上建立了一个又一个游击区与抗日政权,为八路军大部队挺进冀东建立了前进基地。
1938年5月,在晋西北进行抗日活动的的宋时轮支队奉命调到平西,与邓华支队合并为了八路军第四纵队,邓华担任第四纵队政委,第四纵队深入冀东开辟了大片的抗日游击根据地,部队一度挺进到北平郊区,获得了中央军委的极高评价。
此后,中央军委在平西地区成立了冀热察挺进军,肖克为司令员,邓华任挺进军第11支队司令员兼政委,邓华将军在平西地区积极发动人民群众投身抗日队伍,建立抗日根据地,为挺进军完成“巩固平西、开辟平北、坚持冀东”的三大任务做出了重大贡献。
到1940年春,晋察冀军区第五军分区成立,邓华担任第五届司令员兼政委,同年八月,邓华受命率部前往涞源参加百团大战,邓华提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战时灵活指挥,打得敌人防不胜防,第五军在百团大战中前后共进行了九次战斗,歼敌500余人,聂荣臻曾盛赞邓华率领的第五军:“打得十分干脆漂亮。”
1941年,邓华调至第四军分区担任司令员镇守潺沱河两岸,此地土壤肥沃,是晋察冀地区的“粮仓”,也是日军侵略的重点目标之一,面对日军袭扰,邓华指挥部队广泛展开游击战,日军常被邓华军迷惑得晕头转向,还没发现八路军大部队自己就已损失惨重,日军不得不放弃袭扰潺沱河。
1944年春,邓华赴陕甘宁军区任联防军二旅政委,其后又入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邓华赴东北数任要职,最高担任过第四野战军15兵团司令员,并加入了解放战争之中。
在1948年辽沈战役中,党中央令东北野战军总司令林彪想方设法攻克锦州,林彪一开始的战略部署是用大部分兵力打援,小部分兵力攻打锦州,邓华则向林彪提出了大部分兵力先速攻锦州,再考虑打援。
邓华考虑到,锦州城防坚固,如果没有足够的兵力攻打,势必拖长战争时间,导致敌人援兵齐至,战事将陷于不利,林彪思索一天后采纳了邓华的建议,解放军以霹雳雷霆之势占领了锦州,并在极短的时间内解放了沈阳,此后敌援果至,但解放军已于沈阳摆好阵势迎接国民党军,邓华的战略决策通过了实战的检验。
1948年底,邓华接到党中央军委委派的任务,要求邓华率四个纵队的兵力歼灭塘沽地区的守敌。
邓华经过估算后认为,进攻塘沽虽然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但无法将敌人全歼,且造成的伤亡必大,在与部队其他司令员商议过后,邓华与刘亚楼联名向党中央军委提议,打塘沽不如打天津有利。
中央军委详细了解邓华部队提供的情报后,遂令邓华率部改变战略方向,解放天津。
1949年1月,邓华率领的四个纵队花费十余天清扫了天津外围的国民党守军,在做好攻城准备后,仅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就解放了天津,全歼了国民党10余万守军,阻断了北平的国民党军队由天津溃逃的道路,为和平解放北平奠定了基础。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任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司令员的邓华与陈赓在建国后率部南进,解放了广州,报刊《南方日报》刊登了邓华等解放广州主要将领的照片,于是便有了我们开头的故事。
别样的重逢
实际上,邓华在二十余年的军旅生涯中,一直都怀揣着对邓贤诗母子的思念之情,可他始终秉承着“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几次有机会回家见母子二人一面,却都因为前方战事吃紧而放弃了回家。
邓华从军之初,还和家里人经常通信,可由于军队调动频繁,部队经常转移,邓华也就无暇顾及老家的妻儿了,邓华与家里人从此之后就断了联系。
1938年时,邓华行军连克延庆、永宁等城镇时,突然收到家里人几经辗转才寄到他手上的信,邓华在信中得知,妻子邱青娥因病去世了。
邓华心中一股浓浓的悲怆之情油然生起,他约莫算来,儿子邓贤诗今年应该已经十一岁了,母亲去世后,儿子该怎么办?每思至此,邓华的内心都隐隐作痛。
战争局势稍有好转之后,邓华曾派人前往郴州老家,想将儿子接到自己身边,可邓华派出去的人在郴州怎么也找不到邓贤诗的人,大概是母亲去世以后,为维持生计而讨生活去了。
寻子无果,邓华十分焦虑,但前方战事又突然吃紧,邓华也无暇顾及这许多,只得一边行军打仗,一边搜寻儿子的下落。
克下广州以后,邓华与陈赓正在大帐中商议军政要事,此时,一名勤卫兵走了进来,双手捧着一封牛皮纸包好的信笺,勤卫兵将信笺交予邓华,并说道:“邓司令,这是四十六军一个小战士交给你的!”
邓华感到奇怪,他拆开信一看,里面首当其冲就是一句:“邓华司令,你是我爸爸吗!”
邓华错愕了半晌,此时他的脑中一片空白,难道这个给自己写信的小战士就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儿子邓贤诗吗?
小战士在信中继续写道,自从母亲邱青娥去世后,自己一个人前往长沙文艺中学读书,长沙文艺中学毕业后他想,既然父亲是解放军战士,那自己也要加入解放军和父亲一样为革命奋斗...
邓华的眼眶湿润了,这个小战士就是自己失散二十多年的儿子邓贤诗,一定不会有错!
陈赓见平日里铮铮铁骨的邓华竟湿了眼眶,还以为出现了什么重大的变故,忙赶上来准备安抚邓华的情绪,谁料邓华竟高兴地握住了陈赓的手说:“我找到儿子了!我找到儿子了!”
陈赓认识邓华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知道邓华有个失散在外的儿子这件事,他也由衷地为邓华父子即将相认感到高兴。
部队里很快就知道了邓华要与失散多年的儿子邓贤诗相认这件事,邓华的参谋受邓华的委托将邓贤诗从46军接到了广州,邓贤诗在前往广州的路上,幻想着见到父亲时该如何开口与父亲说话,这么多年没见过了,父亲还会接纳他吗?邓贤诗感到十分忐忑不安。
到广州以后,部队并没有马上安排邓华父子相认,直到第二天,副司令员洪学智带着邓贤诗来到了军政大帐之前,他想给邓贤诗做一次“小考验”,要邓贤诗在一干军团干部里辨认谁才是邓华。
邓贤诗环顾一圈,血浓于水的亲情指引着他,他一眼就认出了邓华,他扑上去一把抱住父亲,在父亲的怀里泣不成声。
邓华司令也温柔地抚摸着儿子的头,他从小就没怎么见过这孩子,自然无从谈起教育他,可邓贤诗如今却自发加入了革命的队伍,与自己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邓华不由得感慨万分,但也由衷地感到欣慰。
此后邓贤诗在回忆父亲邓华的时候说道:“我从小就缺少家庭的关爱,但我理解我的父亲,他是为了全国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孩子不失去父亲的爱。我的父亲让我感到骄傲,他是个英雄,我不仅爱我的父亲,我更尊敬他!”
邓华父子相认后,邓贤诗没待多久就回46军去了,他已经不是襁褓中的孩子,已经是个能够独当一面的大人了,只是邓贤诗为人十分低调,解放后他的去向并没有记载,我们也就不得而知了。
邓华不久后便以广东军区第一副司令的身份,开始了解放海南岛的战役,最终成功突破了国民党的海陆空防御体系,解放了海南岛。
随后,邓华又加入到朝鲜战争中去,在朝鲜战场上大放异彩,1955年时,邓华将军被授予“开国上将”军衔,并授予一级勋章三枚。
此后,邓华历任中国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为祖国军事安全建设作出了伟大贡献。
1980年7月3日,邓华在上海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0岁。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