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长江大堤决口,朱镕基与当地领导握手板着脸,讲话时偷偷擦泪
talk历史 2021.11.04 1210 3015
1997年,世界各地几乎都出现了厄尔尼诺现象。在厄尔尼诺的影响下,美国刮了一场大风暴,从密西西比一直横扫至加拿大的魁北克,造成无数人畜伤亡,而中国也出现了很多异常的自然现象。
一些气象专家们对厄尔尼诺现象进行研究后,曾得出结论:厄尔尼诺的次年,总会出现大洪水。也就是说1998年时,必将有一场大洪水,这不是危言耸听。
果然,自1998年6月中旬开始,洞庭湖、鄱阳湖等地接连降下暴雨、大暴雨,导致长江流量迅速增加,随着长江之水越灌越多,1998年8月7日下午1点50分,九江长江大堤顶部坍塌, 汹涌而出的江水很快就将九江大堤冲出了一个60米的大决口。
洪水决堤将会产生的危害无疑是灾难性的,这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因此决定亲自奔赴长江决口现场,查验抢险抗洪工作。
那么,朱镕基视察长江决口期间,发生了哪些故事呢?这个决口又是怎样被堵住的呢?
咆哮的洪水
在大洪水来临之前,其实大自然已经敲响了警钟。1996年1月8日晚6点10分,九江市彭泽县龙马镇马湖村附近的一段千米长的堤坝突然坍塌,在短短三分钟时间里,就有21栋房屋被洪水所淹没。
1998年2月,九江县永安大堤裂开一道大缝。6月14日,修水境内库区首超警戒线,两天后东津出现洪峰,两小时内降水100多毫米,达到“十年一遇”的标准。随着强降雨接连不断的出现,高涨的水位引发了山洪,600里修河在山洪的拖拽下闯入德安县,该县也成为了九江最早的受灾区。
几乎就在同一时刻,鄱阳湖上游的赣江、抚河、饶河、信江、修河五大支流在一周之内全部达到历史最高水位,以每秒5万立方米的流量灌入鄱阳湖,顶托长江。与此同时,位于长江上游的洞庭湖也因为大暴雨导致湖水下泄灌入长江。在这一连串因素的影响下,长江九江段迅速达到了历史最高水位,长江大堤吃紧。
8月4日晚9点15分,江洲大堤决堤,江洲(江洲镇,非九江的古称江州)告急,大洪水迅速朝着洲内上万户人家席卷而去,好在省、市武警、公安等单位反应及时,将3.2万名人民群众转移到了安全地带。
8月7日,人们还没能从江洲溃堤中喘过气来,一个大浪打在了九江长江大堤4号闸与5号闸之间,九江干堤因此决堤,很快就形成了一道60米的大口子。
长江在九江地区是地上悬河,江堤高于周围的村庄和城镇。九江决堤后,滔滔洪水一路直下直逼九江城区,对40万九江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直接威胁。一时之间,九江长江大堤的决口,成为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九江决堤的消息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最高领导人亲自给中央军委的张副主席打电话,指派军队前往九江抢险救灾。朱镕基总理在当天下午4点40分给九江市防汛常务副总指挥张华东打去电话,了解灾情。
在电话里,朱镕基下达了:“一定要死守干堤,无论如何把口子堵住,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保证人民生命安全。你们要什么,中央都可以支持”的指示。
张华东清楚地记着,这一通电话,整整持续了16分钟。
与此同时,国家“防总”紧急调度了120万条编织袋、100艘冲锋舟、4000件救生衣从河南、河北、广西空运至九江,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从河北省调集了80万条编织袋,连夜装车运往九江。
当时湖北省人民也在和大洪水做抗争,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仍然想着同饮长江水的九江人民,武穴市派出了6艘装着1400吨块石的驳船,在一位副市长的亲自押送下运往大堤决堤口,第一艘抵达的船只的驾驶台上面还挂着一张横幅:“武穴人民向九江人民致意”。
江西本省的其他省市,对于九江的情况同样十分上心。当得知九江的石料不足时,南昌市迅速调集了3万多吨备用石料增援九江,为此专门出动了20辆重型自卸车,3台平板车以及4台装卸机承担运输任务。同时,南昌市内几乎所有的省直单位都明确表示:九江堵口缺什么,他们就支援什么。
因为洪涝的影响,九江的蔬菜基地几乎全部被水淹没,九江人民和解放军战士遇到了吃菜紧张的难题。赣州、新余、萍乡、宜春等地纷纷捐出食品和蔬菜,支援堵口。
可以说,这一场大水,再次彰显了我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精神。
朱镕基亲赴险地
九江决口两天后的下午4点45分,朱镕基从湖北乘坐专机飞抵九江,这也是他这两个月内第2次抵达九江抗洪现场。
朱镕基下了飞机后,面对前来迎接他的当地领导干部,脸上没有一丝的笑容,板着脸面沉似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朱镕基前一次来九江的时候,九江当地的干部明确表示:“九江大堤固若金汤”,结果没过多长时间,“固若金汤”的大堤就决口了。
当朱镕基开始跟部队的代表握手时,他脸上的表情才有了些许的变化,紧紧的握住了对方的手,点了点头,对于部队在抗洪救灾中的表现,他是很满意的。
朱镕基一行离开机场后乘车直奔九江港,之后换乘船只前往大堤决口处。
在船上,一位九江当地的领导满怀内疚的跟朱镕基表示:“因为地方上的工作没做好,给中央领导添麻烦了。”朱镕基大手一挥,回道:“别给我讲这些客套话,我们就直接谈那个口子吧!”
说着,朱镕基来到一张铺开的地图前坐下,听一位九江副市长介绍抗洪情况。因为是直接给总理介绍情况,这位副市长难免有些紧张,说话拖泥带水的,讲了很久都没讲到重点。朱镕基对他的表现有些不满,问道:“你是学什么专业的?以前有没有做过水利方面的工作?”
副市长赶紧告诉朱镕基,自己也是学农业的,之前曾多次领导过抗洪方面的工作。见朱镕基脸上的表情缓和了一些后,副市长接着说道:“这段堤本来是1966年修建的土堤,因为没有严格的清基,所以1995年为了增加防洪标准,市里面又自筹资金,在原堤上增建了一道防护墙。因为工期紧,建造防护墙时也没清基······”
听到这里,朱镕基打断介绍问道:“倒塌的墙里面有没有发现钢筋?是否有用竹筋代替钢筋的现象?”
当得知这墙是私人承建的,里面没有钢筋后,朱镕基眉头紧锁,表情异常严肃地问道:“你们不是说‘固若金汤’吗?人命关天,百年大计,千秋大业,搞成这样,怎么得了?要实事求是,对党和人民负责,历史是不能欺骗的。水灾过后,一定要高标准的修筑长江大堤,要扎扎实实地搞,要质量第一。”
对于修筑大堤中时出现的问题,朱镕基同样十分重视,命人严查工程发包人、承包商、施工单位、设计单位、验收单位,要求“一查到底,该法办的坚决法办”。
朱镕基流泪了
很快,朱镕基乘坐的船只就到了决口附近的一个临时码头——一条横沉在决口处的大煤船上,这里距离决口的距离不超过10米。
登上临时码头后,朱镕基一眼就看到了奋战在第一线的解放军战士。北京军区的二百名懂技术的解放军官兵,在运用“钢木土石组合法”堵塞决口,在决口内,数千名从南京军区调来的解放军官兵在加固围堰,以图减轻汹涌的长江水对决口造成的冲击。
8月的江西是十分炎热的,平均年龄差不多都在十七八岁之间的解放军战士们,有的站在水里面工作,有的站在随时可能被冲垮的大堤上挥汗如雨,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整整两天两夜没有休息了。
看着这些为了人民群众而奋不顾身的战士,朱镕基不由得很是心疼,分别对南京军区和北京军区的解放军官兵们进行了慰问。
之后,朱镕基拿着话筒对战士们发表了讲话:“我受总书记的委托,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广大指战员表示崇高的敬意!······你们是人民的子弟兵,在和平年代你们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英雄是狗熊,就看看能不能把这个口子堵上!我刚从湖北过来,那里的灾情比你们严重,但是那里没决口子!”
说到这里,朱镕基双手抱拳举过头顶,向战士们表示感谢和嘱托:“拜托你们了,一定要把这个口子堵住!”之后,朱镕基拿出了一条手绢反复地擦拭眼睛。在场的人都明白,总理流泪了,既是骄傲的泪水,也是心疼的泪水。
不过,朱镕基清楚的知道,不管再怎么心疼,也不能放松对部队的要求。因为,这事关人民的生命安全,而解放军部队,是人民子弟兵。
当时,在决口处附近每艘船只的驾驶台上,都挂着一条条横幅,上面写着:
“像保卫延安一样保卫九江!”
“江西父老乡亲,你的红军后代回来了!”
“当年打响第一枪,今日回乡保九江”
“大堤就是战场,灾情就是命令”
这些,都是战士们的誓言。
朱镕基在九江
朱镕基在决口现场待了很久,返回九江市区时又和欢迎他的人民群众见了面,叮嘱他们要“支持解放军,把口子堵上”。也正因此,当朱镕基抵达下榻的九江宾馆时已经快晚上7点了。
陪同朱镕基前来的当地官员不禁有些内疚,在电梯口即将分别时对朱镕基说道:“耽误您吃饭了。”朱镕基看着这位官员,严肃又诚恳地对他和其他官员说道:“吃饭是小事,救灾工作,才是第一位的。我希望你们不要怕我,有什么情况可以直接来找我,有什么话直接跟我说,不要有什么顾虑。”
分别之后,朱镕基来到了自己房间对面的餐厅里面吃饭。巧合的是,餐厅里的服务员还是朱镕基上次下榻九江宾馆时服务他的那一位。
服务员对朱镕基上次来九江视察时的情况记忆犹新,她清楚的记着,当初朱镕基来吃饭之前,宾馆为他准备了一副银筷子,结果朱镕基很明显用不惯这双筷子,为此宾馆赶紧给他换了一双普通的筷子,朱镕基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吃起了饭。
朱镕基进入餐厅后,请服务员将电视调到中央一台,一边吃饭一边看起了《新闻联播》。《新闻联播》结束后,朱镕基也没要求换台,看了十分钟广告后继续看起了《焦点访谈》。
一直在偷偷观察朱镕基的服务员发现,朱镕基看电视时十分的专注,而且表情很“丰富”,每当新闻中出现坏消息的时候,朱镕基的眉毛就会竖起来,久久不能释怀。也正是因为看电视很认真,朱镕基吃饭用了足足一个小时时间。
朱镕基公务繁忙,在九江只待了一天,8月10日就准备启程离开九江。在离开之前,朱镕基身边所有随员的行李都被集中到了一起接受检查,除了安全方面的考虑外,也有着防备他们收受礼物的因素。
决口合龙
朱镕基赶到九江的当天,160多米长的堤内围堰只剩下了一个6米宽的口子。这是大量军民连夜奋战的结果。猖狂一时的江水已逐渐收敛了它的疯狂。不过,也正是因为口子小的缘故,水流变得异常湍急了,往里面扔下去一个装着3、4立方米碎石头的铁笼子,一眨眼功夫就会被水冲走。
因为军区首长下了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迅速合龙围堰!”所以南京军区第一集团军“红军团的魏殿军政委,主动请缨担任突击队长,保证在半个小时内完成任务。
之后,魏政委带着从“红军团”里挑出来的勇士们将六个大铁笼子串在大船上面。随着魏政委“一、二、三,抛石!”一声令下,一船又一船的铁笼子就被推了下去。
当天下午3点59分,长300米,底宽20米,顶宽4米,高出水面1.5米的外围围堰,顺利合龙。
外围围堰的合龙,为决口处进行的钢木土石组合坝合龙奠定了基础,工程推进得十分顺利。8月12日,即朱镕基离开九江两天后,江西省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九江长江大堤抢险指挥部总指挥黄智权在下午4点35分正式宣布:“堵决合龙现在开始!”
紧接着,来自南京军区、北京军区,武警8711部队,武警江西总队的数千名官兵闻风而动,迅速投入了紧张的合龙工作中。
很快,一个由2000多根钢管,1000多根木头架起的,长105米,宽6米,高8米的钢木土石组合坝,渐渐的浮出了水面。
大坝顺利合龙后,在场所有指战员顾不得擦去脸上的汗水和煤灰,纷纷欢呼雀跃地庆祝胜利。
大坝合龙的第二天,来自南京军区的数万名解放军战士经过一天一夜的顽强拼搏,为大坝填充了足足3.06万方的碴子石。紧接着,又有6000名官兵在围堰和组合坝之间填充了两万方的粘土,确保组合坝滴水不漏。
之后,国家水利部和江西省水利厅的专家们共同来到现场验收堵决工程,对结果十分的满意。他们一致认为:在水位居高未退,上游洪峰接踵而至的极端困难情况下,迅速封堵成功,并实现了完全避气止渗,这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不过,这个奇迹的代价是惨重的。据不完全统计,九江渡口工作总共投入了上亿元,仅抛下的粮食就足够15000人吃上一整年。
在这次九江抗洪抢险之中,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共产党员,出现了很多催人泪下的故事。比如武警8710部队政治部主任李金城上校,在8月8日下午前往堵口现场接替指挥作战时,他的儿子李健同样在现场,只不过在另一支部队当兵,负责在堵口现场打桩。
父子俩虽然同在抗洪前线,但一直没有见面的机会。后来父子俩偶然间碰了面,李健给父亲敬了个军礼,李金城说了一句:“好好干,注意安全。”之后父子俩就分别了,前后不到5秒钟。
江洲镇有个农民蔡灿光,家里被水淹了,全部家当都没了。当他得知外出当兵的儿子蔡报军如今就在九江堵决口时,赶紧动身前往堵口现场看望儿子。
蔡报军当时正在水中作业,一眼就看到了堤上阔别两年,正在四处寻找着什么的父亲。他知道,父亲是在找自己。但蔡报军没有喊他,因为当时的环境不允许他停下工作去和父亲重逢。
蔡灿光找了20分钟后也看到了儿子,但此时的氛围也让他张不开嘴叫儿子的名字,看了儿子很久后,留下了一张字条就流着眼泪离开了。在字条上,蔡灿光写着:“儿,爹在堤上看到了水中的你,记住,保住了大堤就是保住了家乡,保护了你爹。”
人们永远不会忘记,是解放军、武警官兵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住了九江。朱镕基总理在现场流泪的场面,也永远铭刻在了人们的心里。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