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老妇参观烈士陵园,却发现墓碑刻着自己名字,身份曝光引轰动
talk历史 2021.11.04 455 10
1986年是联合国倡议的“国际和平年”,此时的中国山河无恙,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滚滚向前,祖国大地繁花似锦,一片祥和。
这年春天,一列奔驰的火车途经河南,正向南驶去,车上不起眼的位置上坐着一对母子,母亲已是古稀之年,此时的她正看着窗外的美景,心里十分感慨,但又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他们此行的终点是位于中央革命苏区发祥地之一的江西省兴国县,这里曾经走出了一大批的革命先辈。
原来,老妇祖籍江西,因为战争的原因,在青年时就离开了家乡,后几经辗转,定居在了河南的一个农村,这次回来,是要探望一下家乡的亲人。
当然,老人家此行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那便是要参观一下兴国烈士陵园,因为她想亲自悼念为革命做出牺牲的战士们,然而就在参观时,她却意外地在一块墓碑上发现了自己的名字。
后来,有关部门经过调查得知了老人的身份,而随着媒体的曝光,在全国瞬间引起了轰动。
那么,这位江西老妇究竟是谁呢?看似和普通妇人毫无差别的她,到底有何特殊身份?明明人还活着,可纪念烈士的墓碑上又为何会有她的名字?这背后又有着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这位老妇名叫刘法玉,关于她成为“活烈士”的传奇故事还要从其参军时讲起。
为翻身做主,何言女子不如男
刘法玉,于1913年5月出生在江西省兴国县东村乡澄江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中兄妹七人,因为田地都被地主抢去,他的父亲只能靠给地主家打长工养家糊口。
7岁那年,为了减轻家中的负担,刘法玉的父亲狠心地把她送到了邻村的赖家当童养媳,与分母分开的时候,刘法玉一直哭个不停。
可来到赖家以后,刘法玉的生活依然没有任何的改观,赖家也是一个贫苦人家,只是孩子相对较少罢了,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刘法玉经常和只比她大一岁的丈夫赖来发上山采野菜度日。
走投无路之下,革命或许成为了唯一的道路,1930年,兴国县部分饱受地主压迫的穷苦农民在我党的领导下闹起了革命,各乡纷纷建起了农会,农民运动也进行得如火如荼。
年仅17岁的刘法玉自幼就对地主劣绅恨之入骨,她也主动参加了农会,在打土豪的过程中,刘法玉一直冲在最前面,因为工作积极,很快就成了农会的妇女队长。
而在这过程中,刘法玉因为经常和我党党员打交道,慢慢地也对革命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于是,她为了翻身做主,逐渐产生了跟着我党闹革命的想法。
但赖来发一开始却不同意刘法玉的行为,按照传统的观念,他觉得女人不应该过多地抛头露面,可刘法玉愈发坚定自己的想法,她认为只有这样才会有出路,最后,赖来发还是被她给说服了。
在得到丈夫的同意之后,刘法玉变得更加地活跃,为了实现革命的理想,两年之后,她毅然报名参加了来到这里的工农红军,成为了红三军团五师三连的一名后勤服务兵。
有了希望,人的热情往往就会无限的放大,刘法玉也一样,来到后勤部门后,她拼命地工作,在完成上级交给自己的任务时,还会主动地帮战友们干活,似乎忘记了疲倦。
1933年2月,刘法玉因为表现突出,就被组织上调到了我军在福建的一处医院做医护工作,当时正值国民党对红军进行围剿期间,医院通往外界的道路几乎全都被国民党军封锁,因而导致了药物的极度缺乏。
可频繁的战斗导致医院每天都会有大量的伤员,而有些患轻伤的战士因为得不到及时的药物治疗,伤口出现恶化,也无法进行作战,刘法玉每每看到这些,心里都很是难受。
为了能让战士们尽快返回前线,刘法玉带着几名医护人员开始到附近的山里采摘药材,并且经常根据一些民间验方为战士们治病,不仅如此,她还从山里的老中医那里学会了针灸、按摩等传统技艺。
宝剑锋从磨砺出,一年多下来,刘法玉已经成长为了一名非常优秀的红军护理员,经她护理过的战士一个个重返了战场,而她也因此通过了我党的考验,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员。
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长征开始,而刘法玉也随队前行。
此时,刘法玉和战友钟三秀因为能力突出,被分配到了由红三军团司令部直属的一个连做医护工作,而就在这里,刘法玉再次见到了自己的丈夫赖来发。
虽然两人一开始并没有任何的感情,可十多年相处下来也互生怜惜,感情日益深厚,此次久别重逢,刘法玉心里非常开心。
原来,赖来发在妻子离开后的那段日子里,也逐渐想明白了一件事:为了贫苦人家翻身做主,只有进行革命,才有出路。所以,在不久后,他也参加了红军,并且同样因为表现积极,才被分配到了这里。
可战火无情,革命还要继续,两人无暇顾及儿女之情,只能相互鼓励对方勇敢地前进。
红三军团在司令员彭德怀的正确指挥下,于不久后就突破了敌人的多道封锁线,即便损失很大,但战士们的士气却愈发高涨,因为所有人都明白这场仗是为自己打的。
一天夜里,部队正在急行军,此时战士们已经连续奔驰了100多里,他们的身体也快到达了极限,可仍没有一个人叫苦,刘法玉同样如此。
不过因为刘法玉是医护兵,需要背着医疗包,还要时不时地照顾伤员,所以她还是落在了部队的后面,此时的她正搀扶着一位伤员前行,但由于体力不支却也是越走越慢。
就在这时,一个说着湖南话、中等个头的红军战士从后面追了上来,他看了刘法玉一眼,露出了肯定的表情,并且向刘法玉说道:“好同志,要咬牙坚持,敌人追得越疯狂,说明我们距离胜利越近了,坚持下去!”
刘法玉听到鼓励后信心十足,继续迈着坚定的脚步向前走去,直到天色拂晓时,后面一名小红军骑马赶来,并且对着关怀她的红军战士喊道:“彭司令,您都走了大半夜了,骑马休息一会儿吧!”刘法玉才知道眼前的这位和普通士兵穿着一样的战士竟然就是红三军团的司令员彭德怀,这让她备受鼓舞。
然而就在部队行进到一处山腰时,负责作战的赖来发不幸被敌军炮弹击中,英勇牺牲,就在后方不远处的刘法玉得知消息后,顿时放声痛哭。
“革命还要继续”,内心的呼唤很快就让刘法玉恢复了理性,面对敌军的围追堵截,容不得她有过多的悲痛,因为她还要照顾更多的伤员。
于是,刘法玉在战友的帮助下,含泪草草掩埋了丈夫赖来发,随后就继续踏上了征程……
取药被捕,失去联系
红军在持续的战斗中产生了很大的伤亡,而在行进过程中因误食和饥饿产生的疾病也不在少数,刘法玉作为一名医护兵,每天的工作都很繁重。
但这对刘法玉来说早已习惯,可缺少药物的问题再次使她产生了很大的苦恼,每天望着因没有药物救治而病危的战士,她的心里都很不是滋味。
一天,部队脱离了敌军的包围,正在进行休整,刘法玉顾不得休息,就赶紧去附近的村子向老百姓求药,而就在她路过一处小学时,发现学校的围墙上抹了一层白石灰,这让她十分开心。
因为就在长征开始前,刘法玉从一位老中医那里得知,陈石灰有消炎止痛的作用,尽管她之前从来没有用过这种方法治伤,可有总比没有好,于是,她就地找了一块破瓦片将石灰粉刮了下来,然后放到了早已吃完粮食的干粮袋中。
刘法玉回到部队后,就准备给伤口发炎的战士们敷上石灰粉,可转念一想,这东西也没有见人用过,万一出现问题该如何是好?为了确保有用,刘法玉准备以身犯险。
可正当刘法玉捡起一个石块准备将自己手臂划破的时候,一位受伤的战士立马上前阻止了她,并对她说道:“刘班长,你这是干什么?为什么要伤害自己?”
刘法玉如实地和这名伤员说清了事情的原委,这名伤员听后对刘法玉的献身精神很是感动,他笑着说道:“刘班长,怎么能让你这个女同志弄伤自己呢,这不是有现成的嘛!”边说边将自己已经发炎的手臂伸了过去。
刘法玉很佩服这名战士的勇敢,但还是不敢对他用药,这名战士见状,继续笑着劝道:“你就放心大胆地用吧,有药总比没有强!”刘法玉这才小心翼翼地给他的伤臂敷上了石灰粉。
因为担心会出现意外,刘法玉一夜未眠,直到第二天一早,那名受伤的战士跑了过来,兴奋地和她说道:“刘班长,谢谢你,你看我这伤口一夜就结痂了呢!”
刘法玉提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她又小心翼翼地给其他几位同样状况的伤员敷上了石灰粉,结果都反映效果还不错,于是,这种土办法迅速在部队中传开,在长征路上被普遍使用。
可这种办法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而且也不是所有的伤都能用石灰粉治疗,寻找药材还是刘法玉眼下的急务。
1935年初夏,因为红军战士在一路上减员严重,部队在四川冕宁一带进行了整编,刘法玉随即被分到了由彭雪枫担任团长的红十三团,该团是红三军团的精锐部队,因而在战斗时也出现了更多的伤员。
为了保存革命的有生力量,一天下午,彭雪枫专门找到了刘法玉和钟三秀,并且诚挚地说道:“两位同志,部队现在极度缺乏药物,一些原本还能前进的伤员却最终因为得不到救治倒在了长征的路上,为了救治剩下的战友,组织上决定派你们二人去武汉取药,但由于人手紧张,没法派人护送。”
刘法玉二人深知任务的艰巨性,但为了能多救回一名战友,还是义无反顾地答应了,而之所以选她们二人前往,是因为在武汉接头的曹医生之前在福建医院的时候就与她们二人相识。
于是,这天晚上,两人就背着干粮,换上便衣出发了,因为时间紧急,她们尽量选择了最快的交通方式出行,先是坐船,紧接着坐火车,经过一路上的艰辛跋涉,最终成功抵达了武汉的汉口火车站。
可当时的武汉早已被国民党军警重兵驻防,车站的检查当然也十分严密,像刘法玉这样的外地人很难蒙混过关,况且她们二人身上还带着组织上交给的介绍信。
刘法玉正在思考着如何应对检查的时候,突然间看到了一位女乞丐,顿时便有了主意。
不过多久,只见两个衣着破烂、头发凌乱的女乞丐一瘸一拐地走到了出站口,守门的军警见她们不过是两个穷要饭的,便没有细致地盘查,就将二人放了进去,而她们就是刘法玉和钟三秀。
两人不敢浪费一丝一毫的时间,立马按照组织上提供的地点前去接头,会面以后,按照约定,曹医生将把提前筹集好的药品于第二天一早放到汉口火车站候车室的一个角落,再由等在这里的刘法玉二人接手。
可就在进行药品交接的时候,突然不远处的几个国民党警察看到了刘法玉手上刚刚接过的药品,只见他们立即拿着枪朝这边飞奔而来,情况十分危急。
曹医生是一名地下党员,此刻他没有慌乱,而是直接掏出一把手枪打死了其中的一名警察,曹医生准备让刘法玉二人趁着候车室大乱之际带着药品逃出去,而由自己留下来殿后。
但敌人越聚越多,刘法玉和钟兰秀最终不幸被捕,曹医生也不幸中弹,光荣牺牲。
在狱中,敌人对刘法玉二人进行了严刑拷打,可她们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一句关于我党的信息都没有透露,敌人觉得她们毕竟是女子,便又妄想以金钱、地位对她们“好言相劝”。
但即便敌人使出了浑身解数,也没有得到一句想要的答案,气急败坏的敌人竟然用匣子枪枪把直接砸断了刘法玉的小指,刘法玉瞬间就疼得昏死过去……
在二人被关押了6个多月后,敌人也终于放弃了审讯,一天夜里,十几名狱警把刘法玉、钟三秀以及其他几名被捕的嫌犯押到了几辆汽车上,然后向城门外的一处山坡驶去,刘法玉二人知道此行凶多吉少。
可就在汽车行驶到一条山间小路的时候,两侧的林子里突然传出了枪声,一名狱警应声倒地,其余十几名狱警知道遇袭,便纷纷下车,借助附近的掩体,开始了战斗。
只听林间传来了清晰地喊声:“同志,我们是红军游击队的,快下车!”刘法玉二人听后十分高兴。
可这次游击队与狱警相遇本来就是突发事件,因为我方人手不足,双方在进行了20多分钟的激战以后,还是不分胜负,游击队因为人少,不能直接冲下来救人,而狱警因为天黑不知道山上到底有多少人,也不敢发起进攻,一下子陷入了僵持。
坐在车上的刘法玉和钟三秀见状,趁着夜色跳下车,随即滚下了山坡,而因为天黑的缘故,狱警们看到后一时也不敢追过去。
好在山势并不是很陡峭,刘法玉幸运地活了下来,可她往四周一看,却发现钟三秀不见了踪影,因为害怕坡上的狱警发现自己的位置,刘法玉没敢出声寻找,只是找了一个相对隐蔽的地方藏了起来。
可就在天亮以后,刘法玉发现周围早已空无一人,不仅钟三秀不见了,连游击队也没了踪影,山坡上只有几个狱警的尸体静静地躺在了那里,她意识到自己和组织上失去了联系……
流离十二载,相见同悲欢
身负重伤的刘法玉独自一人行走在山间小路,她也不知道这里究竟是哪里,没走多久,就昏了过去,好在被上山砍柴的一位老人给救回了家中。
在老人家精心的照料之下,刘法玉很快就醒了过来,身体也有所好转,但此时她的心里却十分的着急,她急切地想与组织上取得联系,重新回到部队。
于是,刘法玉在拜谢了老人家之后,就独自踏上了寻找红军的旅途,老人家给的干粮吃完了,她只能靠乞讨为生,十几天后,她经过一路上边走边问,终于抵达了四川冕宁,可来到这里一问村民才知道,红军早已在半年前就离开了。
此时的刘法玉就像落单的孤雁,她四处寻找着红军的踪迹,关山难越,她徒步前行,听闻红军北上,她只身前往,为了避免地痞无赖的纠缠,她再次把自己打扮成了乞丐的模样。
一路上,刘法玉途径了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四省的多个城市和乡镇,可没有一个人知道红军的具体踪迹,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寻找红军的道路变得更加艰难,但心有信仰,她一直在坚持向前。
直到1948年秋,刘法玉沿着红军曾经的足迹来到河南黑龙集乡西张家村的时候,因为受到了当地贫农张金玉的照顾,两人逐渐产生了感情,并且结为了夫妻,才定居了下来,这距离老人四处寻找红军已经过去了整整12年。
后来,黑龙集获得了解放,刘法玉本来想对政府说明自己的情况,但见战争已经结束,而且自己身上也没有任何能证明自己身份的凭证,便没有向政府说明自己的革命经历,而是选择隐姓埋名,专心地过起了普通百姓的生活。
1985年,张金玉的病逝给刘法玉造成了很大的打击,此时已经72岁高龄的她产生了落叶归根之感。
二儿子张丙显格外地孝顺,这年他因为外出做生意赚了钱,便买了一台电视机给母亲解闷,而就在电视里,刘法玉看到了当时播放的革命战争片,不仅潸然泪下。
一旁的张丙显不知何故,便向母亲询问原因,一番交谈下来,他才知道母亲原来是一位英勇的红军战士,于是便对母亲更加敬佩。
为了让母亲心情缓和一些,张炳文便打算带着母亲回老家兴国县看一看,并且还建议她到兴国烈士陵园参观一下,这样兴许就会碰到几位老战友叙叙旧,刘法玉也想回去看一下,便答应了下来,1986年春节过后,刘法玉在儿子的陪伴下踏上了回乡的旅途。
于是,便有了开篇提到的那一幕,刘法玉来到兴国烈士陵园后,先是看到了前夫赖来发烈士的墓碑,而刻有自己名字的墓碑就在前夫墓碑的旁边。
原来当年部队见刘法玉迟迟没有回来,便将她定为了“烈士”,建国后,为了纪念这些在革命中牺牲的战士们,兴国县政府专门修建了兴国烈士陵园,并且根据档案,专门把赖来发和刘法玉夫妻二人的纪念墓碑放在了一起。
刘法玉听完工作人员的介绍后,一时百感交集,热泪滚滚,许久过后,她庄重地朝着赖来发的墓碑鞠了三躬。
兴国县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在证实老人的身份后,十分地惊喜,随后闻讯赶来的记者也纷纷对老人的事迹进行了报道,并且瞬间在全国引起了轰动。
然而刘法玉老人面对记者和工作人员的采访,表现得十分平静,而令她十分激动的是,她从工作人员那里得知了曾经的战友钟三秀的消息,而且她此时也还尚在人世。
原来当时钟三秀在滚下山坡以后,也同样没有发现刘法玉的踪影,便踏上了寻找红军的旅途,几经辗转,后来落脚到了河南唐河县,但不同的是,她在建国后主动向政府做了报告,并且被分配到一家工厂当了一名工人。
1987年春,两位分别50余年的老战友终于再次相逢,她们紧紧相拥,喜极而泣,坐在一起谈了很久很久……
后来,刘法玉老人没有接受政府的援助,依然甘守清贫,并且还经常嘱咐孩子们多帮助他人,多为社会做贡献,曾经有记者上门采访时,见到刘法玉老人家里十分简陋,便问她为何不接受国家的帮助。
刘法玉老人从容地说道:“为了革命成功,牺牲了多少同志啊,我能活到现在,又逢上现今的好光景,也该知足了。争名图利,没啥意思!”
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太多像刘法玉老人这样的普通战士为了国家的未来前赴后继,不怕牺牲,并且在和平年代深藏功名,而他们才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人。
仅以此文向刘法玉老人及所有为了新中国成立做出努力的革命战士们致敬!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