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上海一17岁小伙找到太岳军区:傅涯阿姨,我是陈赓的儿子
talk历史 2021.11.04 903 1
1946年11月的一天,陈赓大将的夫人傅涯同志正在太岳军区司令部旁边的一处简陋的房屋内工作,这已是她和陈赓结婚的第三个年头了,每每想起两人的交往经历,傅涯都不由得露出笑意。
就在这时,门外来了三个人,为首的是一名我党的地下交通员,身后跟着两个年轻人,一男一女,男的只有17岁,而女的也不过才24岁,两人容貌有几分相似,仿佛兄妹一般。
这两个年轻人是从上海来的,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才终于来到了这里,只见交通员走到门前,大声地朝屋里面喊道:“傅涯同志在吗?”
傅涯
傅涯听到声音后立马走了出来,怀中还抱着她刚满一岁的儿子陈知建,她看了一眼面前的三个人,竟发现自己之前从来没有见过。
可傅涯还没来得及说话,交通员身后的那名17岁小伙立即就走到了她的跟前,然后激动地说道:“傅涯阿姨,我就是陈赓的儿子啊!”
要知道陈知建才是傅涯为陈赓生的第一个儿子,两人婚后也很幸福,陈赓又怎么会突然冒出来一个儿子呢?这名小伙究竟是谁?他又是如何找到陈赓住处的呢?
陈知非
其实,他的确是陈赓的儿子,并且是长子,名叫陈知非,关于其千里寻亲的故事还要从陈赓的第一段婚姻说起。
独特的求婚方式
1927年5月中旬,武汉的一处普通民房里点燃了两根红蜡烛,一对新人在这里结为了夫妻,男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陈赓,而女方则是一个名叫王根英的年轻姑娘。
陈赓自不必说,王根英又是何许人呢?两人婚前又经历了怎样的“曲折”?接下来就先简单介绍一下两人相遇时的场景。
王根英出生在上海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家中一共有8个兄弟姐妹,而她排行老二,因为父母微薄的工资根本养活不起这么一大家子,所以在她八岁那年,就跟姐姐一起到了一家工厂打工。
王根英
1923年,我党为了广泛发动工人,在上海的多家工厂开办了工人夜校,派人专门帮助他们学习知识,接触新思想,激发爱国热情,而王根英也来到了怡和纱厂的夜校学习。
一天晚上,王根英正在教室里等着上课,不一会儿,一位戴着眼镜、举止得体的年轻人走上了讲台,只见他讲课时从容不迫、滔滔不绝,王根英听得很是痴迷,而这个年轻人便是陈赓。
此时的陈赓已是一名拥有坚定革命信仰的共产党员,他受组织的派遣来到上海执行任务,顺便当了夜校的临时教员,课后,台下众多的工人纷纷向他请教问题,而陈赓也很耐心地一一解答。
当王根英举手示意的时候,陈赓立马就注意到了眼前这位十分漂亮的姑娘,而在和她的交流中,陈赓更加被她的洒脱大方所打动,王根英也对陈赓充满了好感。
陈赓
此后数日,两人通过不断地交流,陈赓发现自己爱上了王根英,一天课后,陈赓就主动向她表白了心意,此时,他刚刚20岁,而她才年方十七。
然而王根英却很犹豫,原来就在几年前,王根英的父亲已经给她许配了人家,可王根英却从来都没和那人见过面,感情更是无从谈起,但她又是个很孝顺的孩子,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陈赓不肯就此放弃,一番追问之下得知了真相,第二天一早,他就找到了王根英的父母,向他们当面说明了包办婚姻的害处,经过他的不懈努力,他们也最终做出了妥协,不久后,就为女儿解除了婚约。
王根英对陈赓的好感直线上升,两人的关系愈发亲密,然而天意弄人,两人相恋没过多久,军阀势力就查封了工人夜校,而陈赓也被组织上调离了上海。
陈赓(左)与王根英(右)
而王根英经过在夜校的学习之后,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进步,随后不久就毅然投身了革命,开始积极参加上海地区的工人运动,很快就加入了共产党,并成为了上海地区的一位工人代表。
与此同时,陈赓也继续参加革命,后来他报考了黄埔军校,成为一期著名的“黄埔三杰”之一,在“东征”期间,多次立功,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后不久,陈赓又在组织的安排下前往了苏联深造,并于1927年2月学成回国。
此时,国内的北伐形势一片大好,长江以南基本已被平定,然而就在两个月后,蒋介石却突然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出现了极大的裂痕。
为此,中共中央决定在武汉召开全党第五次代表大会,以探讨下一阶段如何处理与国民党的关系(此时武汉的汪精卫还没有公然发动政变),陈赓和王根英同为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
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
就在会议上,陈赓见到了分别四年之久的王根英,之前因为种种原因二人从来没有联系,此刻相见,陈赓自是兴奋异常,他决定立即向王根英求婚。
于是,陈赓偷偷拿出了一张纸条,然后用笔在上面认真地写到:“王根英同志,我爱你!我郑重地向你求婚,希望你能嫁给我!陈赓。”写完后当即让身旁的同志传给了坐在墙边的王根英。
王根英看到陈赓的署名以后,赶紧朝他瞄了一眼,她的心里十分激动,但一时又无法接受陈赓如此直白的求婚方式,二话没说就用唾沫把陈赓递来的纸条给贴到了墙上。
陈赓见状,没有灰心,他决定加大力度,又拿出了一张纸条,在上面写道:“王根英同志,我爱你,请求你做我的妻子!”见她没有反应,陈赓又写了一张:“王根英同志,我发誓一定要娶你为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王根英
陈赓一连递过去了几张纸条,而且都署上了自己的名字,可王根英看都没看,把纸条全都贴在了墙上,一旁认识陈赓的同志们看到陈赓写的求爱信后纷纷笑得合不拢嘴。
很快,这件事就传遍了整个会场,王根英一时十分害羞,大会刚一结束,她就跑了出去,陈赓也一脸茫然。
周恩来得知此事后,还特意把陈赓叫到了家里,当面对他进行了批评,说他表白的方式不对,不懂恋爱的艺术,而一旁的邓颖超则笑着给他出了几个主意,而且周恩来夫妇还专门去帮陈赓和王根英说和。
周恩来与邓颖超
果然,陈赓在找到正确的方法后,很快就得到了王根英的同意,几天后二人便正式结为了夫妻,他们在武汉的临时住处简单地办了一个婚礼,婚后的第二天,两人因为革命的需要,就奔赴了各自的战场。
13年的分别
陈知非的出生是在两年以后,此时的陈赓正在上海的中共特科担任情报科长,为了隐藏身份,他专门在环龙路(今南昌路)租了一间房子,并且让王根英的妹妹王璇梅也搬来居住,以显示出大家庭的样子。
王璇梅此时也才7岁,因为陈赓夫妇二人经常在外工作,她就承担起了照顾陈知非的工作,所以陈知非从小就和这位小姨感情很深。
王璇梅(右)
然而由于斗争的残酷,一家人团聚没几年就不得不再次分离,1931年,顾顺章叛变革命,因为陈赓此前同他工作关系密切,为了安全考虑,周恩来当即把他调到了天津,而王根英则带着陈知非留在上海继续参加革命工作。
当时上海的国民党军警特务十分猖獗,王根英每次外出执行任务时,都吩咐妹妹王璇梅一定不要出门,保护好陈知非。
然而就在陈知非三岁的时候,他趁王璇梅不注意,偷偷跑到了街上玩耍,当他看到一名外国巡捕腰中别的枪时,当即指着枪对巡捕说道:“这个东西,我爸爸也有一个。”
可这句话立马就引起了巡捕的注意,他立即跟着陈知非朝着住处走去,刚走到门口的时候,王根英恰好从屋里走了出来,她一眼就看到了陈知非和他身后的那名持枪的巡捕。
王根英(右)和陈知非(左)
巡捕不动声色地问道:“你家有枪吗?”王根英一听这话,心里突然咯噔了一下,她知道肯定是陈知非童言无忌,一不小心泄露了机密,但她表现地还是十分镇定。
仅仅停顿了几秒,王根英就笑着对巡捕说道:“有啊,前几天我先生刚给孩子从永安公司(中国近代最大的百货公司之一)买了一把玩具枪。”
巡捕仔细地打量了一下王根英,发现她的穿着和一般的上海市民没有什么差别,而且她的回答也很自然,不像是伪装出来的,于是便没再怀疑,转身而去。
王根英看着自己的孩子从小就失去了自由,心里也很难过,不过为了革命的需要,她别无善法,只能多次嘱咐王璇梅看好他。
话说陈赓在天津待了三个月以后,就被调到了鄂豫皖苏区参加反围剿斗争,在接下来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带队参加了大大小小数十场战斗。
陈赓
然而陈赓的右腿也在一次战斗中不幸负伤,被组织上送到了上海养病,一家人再次团圆。
1933年3月,陈赓伤愈以后准备带着妻子一起南下苏区继续革命,在走之前,他用力地亲吻了陈知非的额头,而陈知非也仿佛预感到了什么,大声地哭了出来,一旁的王根英见状心里愈发难受。
可就在陈赓前往火车站的路上,再次被叛徒出卖,随即被捕入狱,此后陈知非便和父亲失去了联系,直到13年以后的重逢……
祸不单行,陈赓被我党营救出狱后不久,王根英也因被叛徒出卖同样被送进了监狱,当时陈赓因为担心陈知非的安全,还专门偷偷溜回过上海到原住处寻找,见家中空无一人,便伤心地离开了。
陈赓
原来,在王根英执行任务被捕的当天,王璇梅就带着年仅4岁的陈知非跑回了父母家里避难,这天晚上,陈知非一直哭喊着要找妈妈,因为几年来他已经习惯了被妈妈哄着睡觉,可从今以后,他再也没有见到自己的母亲。
此后,陈知非就跟随外婆和大舅一家生活,因为家里孩子多,生活十分困顿,尽管一家人都很疼爱他,可还是不免会饿肚子。
陈知非是个十分懂事的孩子,在他七岁那年,大舅失去了工作,一家人的生活更加艰难,为了贴补家用,他被迫离开了学校,上街当了一名小报童,每天天还没亮就要到报社批发报纸,直到很晚才能回家。
随着年纪的增长,陈知非又靠擦皮鞋维持生计,之后还进过工厂给人家做苦工,虽然他每天都在加倍的努力,可微薄的收入还是养活不了家人。
陈知非
陈知非的祖母看到此情此景,经常会搂着他掉泪,嘴里还咕哝着“这可怜的娃啊,也不知道他的父母什么时候能回来,唉……”
抗战全面爆发后,陈知非的生活更加艰难,大舅家的祖宅被日军的飞机炸毁,一家人只能被迫离开市区,尽管后来大舅在郊区租了一所旧房子,可一家人的生活也还是难以为继。
当时日军占领上海以后无恶不作,大量的汉奸充当了日寇迫害我国民众的爪牙,陈知非的外公因为受不了暗无天日的生活,就在郁闷中离开了人世,而陈知非也每天都躲在屋子里不敢吭声,这样的生活一过就是八年……
久别重逢,传承家风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终于胜利了,一家人重新搬回了市区,陈知非又进了一家工厂做工,而他的大舅和舅妈也找到了临时的工作,一家人的生活有了明显的好转。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报道
可每到晚上,陈知非总能想起自己的父母,他多么想见他们一面,但却始终没有他们的消息,为此他还一度觉得父母不爱他了。
然而就在次年的一天早上,陈知非和往常一样吃过了饭准备前往工厂上班,就在他准备起身的时候,大舅笑着对他说道:“知非啊,快去换件新衣服,一会我带你出去一趟,晚点再去工厂。”
陈知非一向都很尊敬自己的大舅,没有他多年来的照顾,自己也许早就没命了,所以大舅说的话他一向言听计从,衣服换好以后,大舅就带着他朝着一家照相馆走去。
原来就在昨天,我党在上海的地下交通员找到了陈知非的大舅,并亲手交给了他一封信,信是陈赓寄来的,信上表达了对儿子的思念,并嘱咐交通员找到陈知非后,一定要让他寄张照片过去。
陈赓
陈知非得知父亲竟然一直都在挂念着自己,心里很是激动,在照完相后,当即找到了那名交通员,并向他请求能去见父亲一面,而陈赓在得知儿子被找到以后,也兴奋异常,随即指示交通员尽快护送陈知非到太岳军区司令部见他。
于是,这年10月,陈知非就和小姨王璇梅一起在交通员的护送下前往了位于山西阳城的太岳军区,他们先是向北抵达山东,然后再由山东向西经河南抵达山西,一路上光护送的交通员就换了十几个。
经过一个多月的奔波,才来到了太岳军区司令部,当陈知非和王璇梅来到陈赓的住处时,此时他正在外面开会,只有妻子傅涯留在了家中。
而在陈知非来的路上,交通员就把他父母这些年的情况一一告诉给了他,而陈赓也把交通员护送陈知非来与自己相见一事告诉给了傅涯,所以,当陈知非向傅涯表明身份后,傅涯当即热情地把他和王璇梅都喊进了屋内,并且还专门为他俩杀了一只鸡接风。
傅涯(左)、陈知建(中)、陈赓(右)
晚饭过后,陈知非迫不及待地向傅涯问起了自己父母的事,因为他觉得从别人那里听得难免会有些疏漏,而傅涯也深知陈知非这十几年来生活的不易,便把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都告诉给了他。
原来陈赓被营救出来后,就来到了中央苏区,后跟随部队参加了长征,抗战爆发后,又担任了八路军386旅旅长兼任太岳军区司令员一职,指挥部队一直在前线同日军战斗。
而王根英也在国共第二次合作以后被释放出狱,随后又在组织的派遣下前往了延安进行学习,两人经常聚少离多。
1939年1月14日,陈赓与王根英在战地意外相遇,当时的陈赓喜出望外,抱着妻子一连转了三圈,并且大声地喊道:“真是喜从天降,天上降下个王根英!”一旁的战友顿时哈哈大笑,而王根英也害羞地低下了头。
陈赓(中)
当晚,夫妻二人依偎在一起聊起了最近的经历,王根英对陈赓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早有耳闻,可听到他亲口对自己说的时候,还是感到了其中的凶险,她对丈夫十分担心,但又不能表现出来,因为她怕他为了自己分心,影响工作。
两人仅仅在一起团聚了三天,又不得不再次分离,临出发前的清晨,天气格外的寒冷,王根英从背包中拿出了一件棉坎肩披在了陈赓的身上,陈赓对妻子很是不舍。
王根英笑着对他说道:“你看你,我们又不是第一次分别了,别那么伤心,等打跑了鬼子,我们肯定会一直在一起的,这是我亲手给你缝的一个棉坎肩,也没量尺寸,估计差不多,你穿上保准暖和!”
说罢,王根英紧紧地和陈赓抱在了一起,然后就头也不回地奔赴了新的战场,陈赓在原地站了许久,直到妻子消失在视野之中,然而这次分开竟然成了永别。
傅涯(左)
1939年3月8日,王根英在执行任务时不幸与日军遭遇,壮烈牺牲,年仅33岁,傅涯说道这里,陈知非和一旁的王璇梅都忍不住痛哭失声。
而当时的陈赓正在前线指挥部队同日军作战,得此噩耗,也应声倒地,他极力克制着悲痛的心情继续指挥作战。
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陈赓再也无法抑制,一个人哭了好久,并在日记中写道:“‘三·八’,是我不可忘记的一天,也是我最惨痛的一天。”
此后,陈赓出于对妻子的怀念,亲自为她守孝了三年,然而也就是在这期间,傅涯走到了他的身边。
傅涯被陈赓的痴情感动了,她经常以无声的方式默默地关怀着陈赓,帮助他早日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傅涯(左)与陈赓(右)
不久,陈赓也注意到了身边这位默默付出的女同志,并且也对她产生了感情,可他一时不知该如何表达。
后来,在邓小平的撮合下,两人于1943年2月正式结为了夫妻,而在结婚前,陈赓就向傅涯表示自己永远都不会忘了前妻,而且还会一直努力寻找自己的儿子陈知非,可傅涯对此毫不在意,她当即表示会和他一起寻找陈知非的下落。
陈知非这才明白了父亲对母亲深沉的爱和对自己的关心,他没有责怪父亲又娶了她人,反而对眼前这位帮助过父亲的傅涯阿姨由衷地感激。
几天后,陈赓回到了家中,父子二人时隔十三年再次团聚,陈赓当即走向前去与儿子紧紧相拥,一时无言。
后来,在陈赓的影响下,陈知非在学校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先后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和中国航天工业部参加工作,而且还结婚有了孩子。
陈赓
1961年3月16日,陈赓病故于上海,陈知非亲自为父亲送行,在哀悼会上他放声痛哭,一旁的来宾看到也纷纷为其感动。
此后,陈知非一直谨记父亲生前对他的教诲,要做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他在单位里不断精进自己的技术水平,在退休之前,他已是航天工业部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其研发出的很多成果在行业内都处于先进水平。
而在退休后,陈知非也没有丝毫的懈怠,他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国家大事,只要国家有困难,他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而在平日里,他却隐姓埋名,从来不和别人主动提及自己的经历和父亲的事迹。
2020年9月13日,陈知非在北京病逝,享年91岁。
陈知非
陈知非在和平年代用尽一生为祖国的建设而努力奋斗,以实际行动将革命家风传承了下去,无愧于父亲陈赓将军,无愧于祖国和人民,值得我们永久怀念。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