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一73岁干部在京病逝,两位军委副主席亲临追悼会,他是谁?
talk历史 2021.11.04 662 25
1999年5月26日,一位73岁老干部在北京因病抢救无效逝世。
4天后的上午,老干部的妻子为他举办了一场追悼会,会上来了很多老干部生前的亲戚朋友,大家都对他的去世感到痛心。
一位老人的去世本来再寻常不过,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件事竟然引起了中央军委的高度关注。
追悼会刚开始不久,门外突然进来了很多中央的领导,甚至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张万年上将和迟浩田上将也亲自前来悼念,并分别题笔写下了挽联。
那么,这位老干部到底有什么特殊身份?他的去世为何能惊动两位军委副主席?他又对国家做出过哪些贡献呢?
入朝作战表现英勇
这位老干部名叫杨育才,于1926年出生在陕西沔县定军山镇杨家山村的一户贫苦家庭,由于家境贫寒,杨育才从小就靠给地主放羊为生。杨育才放羊时需要跟着羊群到处跑,几年下来,杨育才不仅练成了很强的耐力,还跑得很快。
杨育才在一次放羊的路上,被国民党的军队抓去当了壮丁,国民党的长官发现杨育才脚力不错,就把他调到部队当了一个传令兵。
1949年3月,杨育才所在部队很快就被解放军打败,而杨育才自己也被解放军俘虏。
解放战争期间,我党为了尽快打倒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号召解放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收编俘虏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杨育才以俘虏的身份随解放军部队辗转于各个乡镇村庄,从小出身贫苦的他,看到解放军部队人人平等且深受老百姓的拥戴,深受感动的杨育才于是主动提出要加入解放军的队伍。
组织上核实了杨育才的情况以后,同意让他加入解放军,杨育才加入解放军后刻苦训练,平日里努力学习我党的思想和光辉历史,作战时也一马当先奋勇杀敌。
杨育才凭借加入解放军后的优秀表现,不久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随后不久,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公然违背国际公约,大举入侵到三八线以北,战火逐渐烧到了中朝边境鸭绿江,给我国的人民和领土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我国领土安全 ,1950年10月25日,毛主席下令进军朝鲜,抗美援朝战争正式爆发。
1950年年底,杨育才所在的六十八军奉命入朝作战,此时的他还是二零三师六零七团的一名普通战士。
由于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战士们大多是第一次来到朝鲜,对周围的地理环境还十分陌生,为了尽快适应环境,杨育才所在的部队领导决定成立侦察先遣队,让先遣队深入朝鲜境内,绘制地形图并打探敌军的动向。
于是,侦察股股长赵士君命令测绘员吴文庆去团里挑选六名有很高军事素养的战士担任侦察员,杨育才凭借从小的锻炼和进入部队后的刻苦努力,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并被升为副班长。
1951年6月8日,侦查先遣队路过了一条地图上没有标注的河流,为了让大部队能够顺利渡过这条河流,侦察队队员们聚在一起仔细商讨了渡河方案。
此时,杨育才对战友们说:“如今天色已晚,主力部队明早就要过河,可是这条河水流湍急,连夜架桥不可能完成,而且附近也没有能让大部队趟过去的浅滩,我建议由几个战士带着绳子游到河对面,然后把绳子寄在大树上,这样就可以让大部队抓着绳子过河。”
战友们短暂地讨论了一下,觉得杨育才的方案可行。
杨育才从小就经常在河里游泳,养成了良好的水性。于是,杨育才自告奋勇,一马当先,背着绳子向河对面游去。
可由于水流比较大,又是在傍晚,跟在杨育才身后的两个战士被水给冲到了下游,杨育才急忙游过去,把两个战友救了起来。
在杨育才的带领下,三个人最终成功抵达河对面,他们把绳子拴在了树上,第二天一早,大部队得以成功渡河。
1951年9月,在完成侦察任务后不久,杨育才又在一次战斗中带领一个班的战士冲破敌军的包围,成功解救了数名陷入绝境的友军。
随着志愿军的节节推进,部队面对的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为了扩大侦察范围,以保证主力推进时的安全,六零七团决定把侦察先遣队扩充到三个排。
杨育才因为之前在侦察任务中表现突出,加上他本人又是党员,于是被任命为一排一班班长。
1950年底,经过清川江和长津湖之战,志愿军把“联合国军”击退到了“三八线”以南地区,此后,“联合国军”节节败退。
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为了争取喘息的时间,于1951年7月10日开始和志愿军商谈停战,停战协商持续了两年,但这两年时间,他们始终没有从朝鲜半岛撤出军队,甚至还经常主动进攻志愿军的部队。
为了彻底打消“联合国军”卷土重来的企图,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经过认真考虑,决定于1953年7月13日发动金城战役,彻底消灭盘踞在金城附近的南朝鲜军队。
杨育才所在的六零七团作为攻坚力量,负责进攻南朝鲜军的首都师第一团,即大名鼎鼎的“白虎团”。
“白虎团”是南朝鲜军的绝对主力,全团都配备了最先进的美式装备,而且构筑了异常坚固的防御阵地,从正面进攻,必然会造成很大的伤亡。
为了更好地摸清敌军的底细,战役发起之前,杨育才所在的侦察队曾多次前往双方阵地的中间地带,打探情报。
在一次打探的时候,杨育才所在的一班遭遇了南朝鲜军的一个排,但是由于敌军没有发现杨育才的部队,于是,杨育才带领战士打了对面一个伏击,成功将敌军击退,俘虏了9个人。
后来杨育才小分队奇袭白虎团时用的武器装备就是从这次战斗中获得的,而“白虎团”团部的位置也从俘虏中审讯得出,杨育才因为表现突出,被任命为侦察先遣队一排副排长。
“奇袭白虎团”显神威
为了减少大部队进攻时的伤亡,六零七团团长慎重考虑以后,决定让杨育才带领小分队,化装成南朝鲜军队,渗入“白虎团”的团部,并给予毁灭性的打击。
杨育才小分队一共有13个人,包括除了他之外的10名优秀的侦察员和两个负责翻译的朝鲜人民军战士韩淡年、金大柱,杨育才在其中扮演美军顾问的角色,其他人都打扮成南朝鲜军士兵的模样。
1953年7月13日晚8时55分,金城战役打响了。
杨育才小分队在我军炮火的掩护下,快速越过中间地带,趁着黑夜,飞速向白虎团团部奔去。
正当走了几公里的时候,敌军的探照灯发现了杨育才一行人,但发现他们的装束和自己的一样时,便放松了警惕。
杨育才为了防止有战士掉队,趁照明之际,清点了一下人数,结果发现队伍后面竟然多了一个人,杨育才没有慌乱,而是悄悄命令韩淡年去把他抓了过来。
杨育才简单询问后发现这个人原来是一个逃兵,由于非常害怕志愿军的炮火威力,就急忙往志愿军阵地逃去,杨育才从这名逃兵口中获得了“白虎团”当晚的巡逻口令。
杨育才在处理完俘虏之后,继续带队向南,在路过一个小村庄的时候遭遇了敌军的盘查。
杨育才身为“军事顾问”,镇定自若,展现出十分悠闲的样子,旁边的金大柱不等对面士兵盘问,立即向前用朝鲜语反问道:“你们是干什么的?”
趁巡逻的士兵还没有反应过来,在杨育才后面的韩淡年赶忙上前,指了指杨育才,然后对他们大声说道:“你们眼瞎吗?没看见我们正在护送美军顾问前往团部?识相的赶快让开,否则耽误了时间,你们后果自负!”
那些士兵一听有美国顾问在里面,立马放行,并微笑着和杨育才打了一个招呼,杨育才听不懂朝鲜语,只是简单地点了点头,就跟战友一起不慌不忙地通过了村庄,刚通过村庄杨育才等人就飞速向“白虎团”团部奔去。
很快,杨育才就带领小分队抵达了“白虎团”团部外不远处,“白虎团”的团部位于二青洞的山谷内,四周都是悬崖峭壁,只有一条路可以进入谷内。
杨育才带领战友偷偷潜伏至谷口,按照计划把手下分成三个小组,分别对敌军的团长指挥部,作战室和警卫排发起进攻。
正当杨育才准备行动之时,谷口驶来了二十余辆汽车,很快就进入了谷内。
杨育才爬近一看,车上为首的是一个少校,那名少校在进入指挥部不久之后就出来了,然后走进了一个帐篷。
突如其来的变化只能让杨育才原来的计划停止实施,在稍作思考以后,杨育才决定把人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三个人,多出来的一个小组负责进攻那名少校住的地方。
1953年7月14日凌晨2时40分,杨育才带领战士们冲进了“白虎团”的团部,敌人又怎么会想到有一支志愿军打了进来,毫无准备的敌人不知道杨育才他们有多少人,于是吓得纷纷逃窜。
经过13分钟的短暂战斗,杨育才等人就消灭了“白虎团”的团部,缴获了“白虎团”写着“优胜”字样的团旗(至今仍保留在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击毙了“白虎团”团长崔喜银和机甲团团长(正是那个坐汽车来的少校)陆根珠,打死打伤南朝鲜军70余人,缴获军用物资不计其数。
杨育才小分队的斩首行动,使敌军指挥系统完全陷入瘫痪,“白虎团”的部队缺乏有效的指挥,被六零七团主力各个击破。
与此同时,志愿军在其他战场的推进也进展神速,最终金城地区的南朝鲜军队大部都被志愿军消灭,金城战役以胜利告终,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只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1953年7月23日,抗美援朝以中国和朝鲜人民军的胜利宣告结束。
杨育才率军“奇袭白虎团”的行动有效支援了六零七团主力部队的进攻,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志愿军的伤亡。
杨育才在朝鲜战场上首次也是唯一一次使用的斩首战术,开创了现代特种作战的先例,对解放军战术的革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由于在金城战役中的突出表现,杨育才侦察班荣获集体特等功,杨育才还升为副连长,荣获特等功,并被志愿军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同时被朝鲜授予“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还荣获金星奖章等各项荣誉。
1955年4月,杨育才凯旋归国以后,在全军英雄表彰大会上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奇袭白虎团”的光荣事迹被搬上荧屏,并被写成革命样板戏(八大样板戏之一),于六七十年代风靡一时。
“英雄一世,精神长存”
归国后,杨育才不慕名利,一直在副连长的职位上工作了近十年。
1964年6月,山东省京剧团在人民大会堂出演了《奇袭白虎团》,受到包括朱德、周恩来在内的众多重要人物的一致好评。
这年8月,毛主席也在北戴河看了《奇袭白虎团》的演出,观看过程中,毛主席想起了十几年前为抗美援朝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志愿军战士们,不禁流下了眼泪。
看完以后,毛主席听说这场戏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便立即问旁边的肖华(时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戏里的主角杨伟才原型是谁?他还健在吗?目前是什么职务?”
毕竟时隔多年,肖华如实对主席说:“我也记不清了”,主席听后让肖华查一下这个人。
于是,肖华当晚就给自己的老部下杨得志(时任济南军区司令员)打电话,让他帮忙寻找。
杨得志收到老首长的请求以后,自然不敢怠慢,便立即安排手下紧急调查,不日就查到了杨育才的消息。
此时的杨育才正在老部队二零三师担任侦察连副连长,杨得志派人找到他的时候,年近四十的他正在微山湖畔训练战士进行武装泅渡。
杨育才在任期间,不计个人得失,也从不宣扬自己曾经的光辉事迹,每天与战士们同吃同住,生活十分朴素。
毛主席知道这件事以后,亲自给杨育才发去了慰问信,信中表达了对这位志愿军英雄的深切关怀,并对他十年如一日的朴素生活表示肯定,随后不久,1969年,杨育才升任济南军区二零三师副师长。
杨育才即使在身居高位以后,也没有选择清闲下来,他先后担任多所高校的名誉校长和企业的顾问,为祖国的下一代讲述着自己的革命经历。
有很多人对他说:“您作为一个立过大功的英雄,完全可以在老年时过上清闲的生活,为什么还要这么努力呢?”
对此,杨育才始终以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回应他们:“很多和我一起上战场的战友都牺牲了,是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我们的幸福生活,与他们相比,我的这点功劳又算得了什么呢?”
杨育才是一个有原则的优秀共产党人,严于律己。
杨育才退休以后,即使身患重病,胃部在一次手术中被切除了三分之二,他也没有停下来休养,而是不断给下一代年轻人讲着自己的故事。
而且,杨育才每次去学校或者企业作报告,他都不用公家给派的车,而是自己骑自行车或者坐公共汽车前往。
在演讲结束以后,杨育才也从不收取任何费用,因为他觉得这些都是一个共产党人应该做的。
除了对自己严格要求以外,杨育才也从不利用手中的权力帮亲戚办事,即使自己的亲生儿女也不例外。
1993年3月,杨育才的小女儿杨辉即将军校毕业,杨育才的妻子李天资担心女儿,希望杨育才能和有关部门打个招呼,把女儿调到济南军区工作。
杨育才听完以后十分认真地对妻子说:“我的官位是党和国家给予的,我没有权力私自为女儿安排工作,还是让她服从组织的安排吧。”
李天资后来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他(杨育才)从来没有为儿女提供过任何一次便利。”
1997年10月1日,作为英雄模范人物,杨育才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检阅了三军仪仗队,并参加了升旗仪式。
1999年4月25日,应中国老龄委组织的邀请,杨育才在儿子杨军的陪伴下前往北京观光,但三天后就发起了高烧。
杨军劝父亲赶紧前往医院救治,杨育才对儿子说:“我知道自己快不行了,临走之前,我想去毛主席纪念堂看一下毛主席,这是我最后的心愿。”
杨育才再三要求之下,杨军答应了父亲的请求,杨育才看到了毛主席的遗体以后,泪流满面,他向毛主席深深地鞠了三躬,待了许久才离开了这里。
后来,杨育才的病情不断恶化,1999年5月26日,杨育才因抢救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3岁。
杨育才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以及退休后不慕名利、不忘初心的高贵品格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