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萍向彭德怀告状,彭德怀听后发怒:把黄克诚、张宗逊贬为伙夫
talk历史 2021.11.04 744 6
在中国革命史上,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会议上,毛泽东主席重新回到了中央政治局,并被选为五常委之一,这次会议成功改变了我党自长征以来长期的被动局面。
而遵义会议后,发生在四渡赤水间的遵义战役,在我国革命史上同样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为这是红军长征后取得了最大的一场胜利,大大提振了红军的士气,同时也让红军得到了大量补给,有了更多和敌人作战的“本钱”。
不过,在这次战役中立下了大功的黄克诚、张宗逊却因为张爱萍告状,被彭德怀给贬为了伙夫,而黄克诚和张宗逊被彭德怀撤职的理由是“见死不救”。
然而黄克诚和张宗逊从未记恨过张爱萍和彭德怀,抗日战争期间,黄克诚甚至要求张爱萍给自己当副手,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娄山关战斗
1935年1月17日,中共中央在黔北重镇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正式结束,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地位,毛泽东正式增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并成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
虽然此时的毛泽东还不是军事上的最终决定者,但已成为中央红军的灵魂。
遵义会议结束后不久,中央红军正式决定撤出遵义,北渡长江和红四方面军会合。
结果红军部队在遵义会议召开后不到半个月,就在土城和川军郭勋祺部战斗时打了一场败仗,只得放弃北渡长江的计划,西渡赤水向川滇黔三省边境转移,不久后到达云南扎西地区休整。
结果红军部队刚在扎西附近驻扎不久,蒋介石就调遣大军对红军部队发起了合围,为了避免被敌人所围歼,在毛泽东建议下,红军部队迅速向东二渡赤水,朝敌人兵力空虚的遵义一带挺进。
中央红军的这种打法,大大出乎了蒋介石及他派遣的各路“追剿军”部队长官的意料。
因此当蒋介石匆匆忙忙地调整作战部署,准备对红军部队展开围堵时,“追缴军”已经和红军之间拉开了三四天路程。
贵州省政府主席王家烈知道中央红军又向遵义扑来后,在入黔后就“赖着不走”的中央军薛岳的逼迫下,派遣部队向北增援娄山关及桐梓县城一带。
北路军第六路军副总指挥吴奇伟则率领第一纵队59师及93师从黔西一带向遵义方向挺进,企图和王家烈一起将红军部队在娄山关一带“歼灭”,湘鄂川边区“剿匪”总部第一路军总指挥上官云相奉命向綦江、松坎一带挺进,以图拖缓红军的行进速度。
娄山关是大娄山脉的主峰,海拔1576米,娄山关一带周围全是高耸入云的高山大川,中间一条公路沟通黔北及遵义,娄山关距离遵义市只有50公里,是遵义的北大门,也是黔北咽喉地区,有黔北第一险要之称呼。
当初红军在召开会议之前曾攻占过娄山关,对于娄山关比较熟悉。轻车熟路之下,红军部队很快就趁着夜色抓到了一名俘虏。
经过审讯后,那名俘虏交代:娄山关上的守军是国民党第25军2师师长柏辉章麾下的三个团,除此之外,在娄山关以南2500米处的黑神庙附近还有杜秉华的一个旅。
为了攻克娄山关完成作战目标,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坤于2月25日向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电,提出应迅速歼灭娄山关之敌。
并提议派遣红一军团对黑神庙发起迂回攻击,红三军团则派遣红13团对敌人进行正面牵制,红三军团主力部队则从洗脚溪、赵家湾一带对黑神庙和七星岩一带发起攻击。
不久后,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也向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出了类似建议,因此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正式决定同意红一、红三提出的意见,任命彭德怀、杨尚昆为行动总指挥,坚决消灭娄山关之敌,并乘胜重新夺取遵义。
作战命令下达后,红三军团所属红13团首先派遣侦察连向娄山关挺进。
为了不引起敌人的注意,侦察连接连换了三个农民向导,在26日凌晨干掉了几名负责侦察任务的黔军士兵,然后通过打埋伏的方式干掉了一支黔军的精锐部队,然后在原地固守待援。
不久后友军赶到,红13团三营9连的战士在7连、8连以及机枪连的支援下,占领了娄山关口附近的两处制高点,并多次打退敌人的反扑。
彭德怀知道这一消息后,当即命令红12团投入战斗,协助红13团击溃娄山关以南之敌。
在红12、13团战士的浴血奋战下,红军战士成功夺取了娄山关,并顺利地击退了板桥增援之敌的反击。
26日晚8点,娄山关黔军全部撤出战场,我军完全占领了娄山关阵地。
在红12、13团的战士们血战娄山关之时,红10、11团以及红一军团主力部队的战士们通过迂回包抄的方式,成功在板桥地区击溃了王家烈4个团的部队,彻底打通了通往遵义的道路。
娄山关战斗的胜利,让自踏上长征以来连战连败的红军战士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战士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然后又唱又跳地庆祝这一场难得的胜利。
二战遵义
与喜气洋洋的红军部队截然相反的是,负责驻守遵义的贵州军阀王家烈知道娄山关失守后,气的差点晕了过去,冷静下来后,王家烈开始做两手准备,一边向中央军求援,一边命令部队迅速前往遵义城北5千米处的董公祠附近构建防御阵地。
1935年2月27日凌晨两点半,彭德怀命令部队沿公路向遵义发起进攻,争取在短时间内再次占领遵义。
按照彭德怀战斗部署,红10、11、12团分别自东、北两个方向对遵义新、老城(遵义城分为新城和老城,两城以河为界)发起攻击。
红13团奉命在遵义西北方向驻扎,红一军团跟在红三军团后面开赴遵义的东南、东北方向,如有必要,从遵义新城东门方向协助红三军团部队攻城。
很快红11团的战士,就于27日下午一鼓作气的攻占了遵义新城及附近所有的村庄,并准备向遵义老城发起进攻,其他部队也迅速完成了对遵义老城的包围。
被困在遵义老城内的王家烈眼看着遵义城将被红军完全包围,赶紧将六团团长刘鹤鸣找来,并对他说道:“我要去和中央军的吴奇伟将军会合讨论破敌事宜,从现在起城内所有的守城部队全部归你指挥,记住,援军马上就到,一定要死守。”
然后王家烈就带着他手下负责警卫工作的手枪排逃出了遵义城。
然而让王家烈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还没来得及和吴奇伟会合,奉他命令“死守遵义城”的刘鹤鸣在当天晚上就率部逃跑了。
城内残留的炮灰部队显然不是英勇的红军战士的对手,红军只用了三个小时就再次完全占领了遵义城。
决战老鸦山
2月28日拂晓,彭德怀命令红11团对溃逃黔军发起追击,在红11团临行前,彭德怀专门告诫红11团团长:如果遇到了吴奇伟的援军不要硬抗,采取运动防御的战术,等待我军主力赶上来后一举将其围歼。
很快,红11团就抢在吴奇伟前面占领了红花岗地区,而红10团则在团长张宗逊、政委黄克诚的指挥下占领了老鸦山阵地。
当红11团占领红花岗地区不久,吴奇伟率领的部队就到了。
红11团政委张爱萍眼见吴奇伟派出部队向红花岗前面的一座山头爬去,经过思考后觉得如果让敌人先占领那个山头对我军不利,于是紧急派遣二营在敌人前面抢占了前面的山头。
二营的战士在山头上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结果不久后又来了一支敌人的增援部队。这支援军抵达战场后迅速向二营所在山头的左侧迂回,试图从二营阵地后方发起偷袭。
张爱萍见状赶紧派出一营的战士与敌人交战,顺利将敌人击溃。
张爱萍眼见敌军越来越多,增援部队达到了两个团,和红11团团长商议后,决定将前面的山头让给敌军,部队全力守卫红花岗阵地。
红11团面对两个敌人的疯狂攻势逐渐力有不支,张爱萍赶紧跑到红10团所在的老鸦山顶,请黄克诚和张宗逊对敌人的侧翼发起进攻,给红11团以喘息之机。
结果黄克诚听了张爱萍的话后直摇头,说道:“军团长交给我们的任务是让我们守卫老鸦山顶,所以我们的部队不能轻动,你还是再想想其他办法吧。”
张爱萍见说服不了黄克诚,跺了跺脚叹了口气,又跑回了红11团阵地指挥部队和敌人死战。在敌人抵达红花岗地区之前,红11团就已经修筑了牢固的野战防御工事,因此红11团虽然打得十分艰难,但还是硬生生的挡住了敌人4个多小时的进攻,出色的完成了阻击任务。
不过,红11团也为此付出了惨痛代价,有400多名战士伤亡,部队先后换了6位营长、3位营教导员和团特派员、以及1位总支书记。
吴奇伟见红花岗久攻不下后,恼羞成怒之下派遣一个师的部队对红10团据守的老鸦山阵地发起了大规模攻势。一个团与一个师打,红10团遭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战士们为了保卫阵地,曾多次和敌人展开白刃战,打得异常惨烈。
2月28日下午3点,伤亡惨重的红10团奉命撤下阵地,老鸦山主峰被敌人所占领,老鸦山主峰在红花岗的右侧,而且海拔高于红花岗。
彭德怀认为,一旦老鸦山主上的敌军对红花岗上的红11团实现火力压制,必会调遣大量兵力对就在不远处的遵义城发起突袭。而一旦遵义失守,城内的中共中央机关将被敌人“一锅端”,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
就算中央机关及时撤离,部队也只能向后方撤退。但是一路川军已经跟着红军来到了娄山关外,到时候前有中央军、黔军,后有川军,娄山关又只有一条公路,那中央红军就真的要“全军覆没”了。
想到这里,彭德怀情不自禁地打了一个冷战,赶紧向红11团和干部团下令,要他们配合红10团对老鸦山阵地发起反攻。
红10团撤下阵地后,也知道老鸦山失守的危险性,因此在援军还没赶到的情况下,就对老鸦山阵地发起了反击。
经过红10团战士的拼死奋战,红10团成功夺回了老鸦山主峰,团长张宗逊见高度近视的黄克诚政委没戴眼镜,于是让他带两个班的战士守卫在阵地上,自己和团参谋长带领战士们继续向纵深方向发展,结果遭到了敌军优势兵力的阻击。
原本以为红军反击部队一定有大量兵力的敌军指挥官,在部队与红10团交火后,发现红军反击部队兵力并不多(不到2500人),于是命令部队全力反击,并调遣飞机大炮对红10团进行狂轰乱炸,红10团因此损失惨重,团参谋长钟伟剑因此壮烈牺牲,团长张宗逊重伤。
因为红10团的大部分战士倒在了前方,只剩下黄克诚率领的两个班坚守老鸦山主峰阵地。黄克诚为了避免阵地再次沦陷,指挥机枪手用仅存的一挺机关枪压制敌军,将其他战士分成若干小组和敌人作战。
当黄克诚部队在山顶上坚持了两个小时后,部队人数越打越少,敌人反而越打越多,眼看阵地即将再次沦陷,干部团的战友冲上了老鸦山阵地,帮助红10团挡住了敌人的攻势并接手了阵地。
就在黄克诚长出一口气的时候,突然发现进攻老鸦山阵地的59师突然间停止了进攻,然后慢吞吞地转入防御状态。而其他国民党军队也像兔子一样疯狂地向乌江南岸逃去。
不一会儿,前方传来消息:红一军团在军团长林彪的率领下,顺利迂回到敌军后方,并对敌军侧后发起猛烈攻势。
红一军团的行动,大大出乎了王家烈和吴奇伟的意料,因为吴奇伟已经将主力军队全部派到了最前线,守卫指挥部的只有王家烈的一个手枪排和吴奇伟自己的警卫部队,因此后方极度空虚。
红一军团发起进攻后,手足无措的王家烈和吴奇伟只得选择向乌江南岸撤退。林彪知道这是歼敌的好机会,当即命令红2师对溃散敌军发起追击,其余部队配合红三军团的同志围攻还未撤退的敌军。
当吴奇伟率军到达乌江北岸后,看到了江对岸新来了一支国军部队,仔细一看对方就是吴奇伟麾下的第90师。
吴奇伟见状大喜过望,赶紧命人通知90师师长欧震,让他率兵过江支援。结果欧震拒不执行吴奇伟的命令,坚决不肯调兵过江。
吴奇伟被欧震气的坐在地上哭了起来,吴奇伟的参谋长见状赶紧将他拉了起来,然后叫了一个勤务兵扶着吴奇伟,通过浮桥渡过了乌江,安全抵达了南岸。
吴奇伟虽然渡过了江,但他的辎重部队却因为物资过多还留在江对岸等待过河。
正在这此时红二师的部队已经抵达了北岸,北岸残留的国军部队见状,也不再顾及什么秩序,一窝蜂地踏上浮桥向对岸跑去。
吴奇伟见状担心红军部队也会顺着浮桥向南岸追来,赶紧命令手下将浮桥砍断,如此一来红二师的确不能渡江追他了,可他1000多人的辎重部队和大量武器弹药却白白送给了红军部队。
更重要的是,因为吴奇伟跑得太快,他的主力部队59师还留在老鸦山,没能成功逃脱。
结果59师在红一、红三军团的猛烈攻势下,几乎完全被我军歼灭,只剩下一小队残兵败将向八里水一带仓皇逃窜,我军彻底赢得了遵义战役的胜利。
在这次战役中,中央红军先后击溃歼灭了敌军两个师又8个团,击毙、击伤、俘虏了5400余名敌军,并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弹药,仅子弹就10万余发,使我军弹药储量不足的的现象得到了大大缓解。
遵义战役胜利结束后,红三军团在鸭溪召开了战评会。
张爱萍第一个举手发言,并对彭德怀“告状”称黄克诚在战斗中“见死不救”,黄克诚赶紧解释,自己当时不调遣部队支援红11团,是因为彭德怀下令让他“坚守老鸦山”,结果张爱萍摆了摆手,说道:“我不管,我看他黄克诚就是在见死不救。”
就在黄克诚想要辩解时,一直默默看着他俩争执的彭德怀终于开口了,大怒道:“够了,黄克诚、张宗逊撤职下连队当伙夫,这事就这么定了,谁劝都没有用!”
因为张宗逊腿部受重伤的缘故,所以他并没有真的去当伙夫,而是被送到了中央休养连当连长,而黄克诚当了几天伙夫后就官复原职了。
黄克诚和张爱萍
虽然黄克诚和张宗逊因为张爱萍“告状”被撤了职,但是他们从来没有记恨过张爱萍,尤其是黄克诚此后一直将张爱萍当做自己的弟弟一般关心,而张爱萍也将黄克诚视作自己的兄长一般,没事时还会拿黄克诚开玩笑。
比如红军在渡过两河口时,黄克诚居住的房子被国军特务给点着了,张爱萍立即组织战士们去救火。
当张爱萍和警卫排长跑到黄克诚房子里时,发现黄克诚似乎在找什么东西,张爱萍见火势凶猛,招呼警卫排长拖着黄克诚就跑出了房子,结果黄克诚一边被他们俩往外拖,一边喊道:“我眼镜呢?谁见我眼镜了?”
此后张爱萍没事时就会跟别人讲这件趣事,兴致来了,他还会一边模仿黄克诚的举动,一边大笑,可见两人的关系非同一般。
而黄克诚对张爱萍的能力也十分看重,1941年9月, 新四军第3师师长黄克诚主动向上级提议将张爱萍调到师部当副师长。
因为黄克诚认为自己高度近视,体质又弱,性格还偏向谨慎,这些条件在高级军事指挥员指挥大兵团作战时,是会造成不利影响的,因此他觉得有必要将张爱萍调到自己身边,辅助自己。
而张爱萍也没有让黄克诚失望,在1943年2月,日本侵略者调动了2万余名日伪军对新四军控制的盐阜区发动了大规模“扫荡”,当时新四军军部已经转移到了淮南路东地区,黄克诚也率领师部机关跳出了敌人的包围网。
而张爱萍则率领第三师主力部队,采取避敌锋芒的战法,与敌人进行斗争,经过一个多月的激烈战斗,成功地将敌人逼退并展开反攻。
1943年4月中旬,第三师赢得了反扫荡的胜利,击毙击伤日伪军1800余人,攻克了敌军据点30多处。
张爱萍指挥的这次反扫荡战斗的胜利,改善了苏北地区的战斗形势,也坚定了战士们对取得抗日战争最终胜利的信心,一批伪军部队甚至因为张爱萍赢得这场胜利受到感召,宣布携枪反正。
因此黄克诚一直对这次胜利赞不绝口,表示这仗打得好。
1955年,为民族解放事业立下了赫赫功勋的黄克诚将军和张爱萍将军分别被授予大将、上将军衔。
1986年,黄克诚将军在北京病逝,享年84岁。
2003年,张爱萍将军在北京病逝,享年93岁。
黄克诚、张爱萍两位老革命家的故事,也就到此结束了。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