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中将回乡探亲,乡亲们夹道欢呼,为何却被当地政府告到北京?
talk历史 2021.11.04 793 82
新中国的许多开国将领,都是青年时便离开家乡跟随部队征战四方,大多数的开国将军都参加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三场对新中国影响最大的战争。
因此他们大都十几甚至二十几年没有回过家,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他们才有机会回乡探亲。
其中,就有一位开国中将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决定趁休息的时间回家乡看看,这位开国中将回到家乡后,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然而当地的政府却将这位开国中将告到了北京。
那么,这位开国中将是谁呢?究竟又是因为什么事情,才被当地政府告到了北京呢?
我们先从姚喆将军的生平开始讲起。
青年英雄入红军,一刀换个司令员
这位开国中将就是姚喆将军,姚喆出生于1906年的湖南邵阳双清区,姚喆少年时期正值辛亥革命,清政府被彻底推翻,因此姚喆并未受到封建思想遗毒的危害。
而到了姚喆青年时期又正值国共第一次合作,姚喆也因此受到了革命思想的影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25年11月,姚喆正式加入了我党在邵阳当地组织的农民协会,并且在农民协会中逐渐展现自己的领导才能,在次年的农民协会大会上便被选举为了邵阳二区十三个乡的农民协会主席兼裁判委员。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另立南京政府国共第一次合作宣告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也宣告失败。
全国上下都掀起了一股反动热潮,湖南也未能幸免,湖南军阀许克祥为了宣布拥护蒋介石政府,发动了马日事变,大肆屠杀湖南农会成员与共产党员。
姚喆因此背井离乡,进入了国民革命军湖南独立第5师的随营学校学习,实际上该学校是彭德怀组织黄公略领导的秘密党组织,表面上作为独立第5师的军官培训团,实际上彭、黄以此为基础在全师发展党组织。
1928年7月,因我地下党秘密联络站被敌军破坏,黄公略因此暴露,正在军统特务准备抓捕黄公略时,彭德怀立即决定发动平江起义。
就这样姚喆在彭德怀的领导下参加了平江起义,然后跟随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成为了红五军的一名战士。
姚喆的进步速度很快,次年便入了党,然后当上了红五军第七团特务队队长,此后便进入了彭德怀的视野之中,彭德怀对这个总是会冲在作战一线的年轻人十分欣赏,更是特意询问了他的名字。
1931年12月,红五军扩编为红三军团后,姚喆便被提拔为了红三军团特务团的一个营长,因为姚喆作战勇猛,次年三月又被提拔为红三军团红五军第一师第三团团长。
姚喆因为一直跟随彭德怀作战,逐渐养成了敢于横刀立马的作战风格,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彭德怀因此对他赏识有加。
姚喆在整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共经历大小战斗200余次,5次负伤,3次负伤不下火线,受到了红三军团甚至中革军委的通令嘉奖,更是凭此成了彭德怀的手下爱将。
1934年1月25日,红十团奉命攻打福建沙县,此时姚喆正担任红十团的团长,由于上级的命令十分急促,姚喆便亲自带领50余人突击沙县,与敌守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和白刃战。
巷战中姚喆被隐藏在街巷拐角处的敌守军用刺刀伤到了左脸颊,伤愈之后,留下了一条三寸长一指宽的刀痕,因此姚喆也有了“姚一刀”的称号。
沙县战斗结束后,姚喆被中革军委授予三等红星奖章,同时调任至中共中央政治保卫局任保卫队队长兼黄安、梅瓦两区的卫戍司令员。
姚喆上任时彭德怀还特意跟他说道:“你挨一刀换一个司令员,值得了。”
姚喆则幽默风趣地回答道:“请彭军团长给我再挨一刀的机会。”
自此姚喆“一刀换个司令员”的佳话便流传了下来。
长征路上保卫中央安全,抗战中大青山上显神威
1934年10月,红军第5次“反围剿”作战失利后,被迫进行长征,姚喆便被调任至中央红军第二野战总队担任代参谋长,兼任政治保卫团团长,负责保卫中央首长的安全。
在此期间,姚喆也开始近距离地与毛泽东进行接触,姚喆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时非常紧张,毛泽东便幽默地对姚喆说道:“老乡见老乡,两眼一泪汪汪,不过现在不是哭的时候,逢山开路,自有前锋,遇敌抢险,却要靠你。”
姚喆虽不知该如何回答,但仍坚定地点了点头,长征开始后,姚喆一直带领部队,守卫在中央首长周围,后来虽调任至国家政治保卫局总队长兼红三军团第十团团长,但仍一直负责保卫中央首长的安全。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长征宣告胜利结束,长征结束后,毛泽东评价姚喆的表现道:“护驾是有功的。”
长征结束后,蒋介石并没有就此放松对红军的“围剿”,先后派出胡宗南带领他的天下第一军以及张学良带领的东北军对陕北革命根据地展开围剿。
在此期间姚喆一直跟随彭德怀作战,先后参加了北打直罗镇、东征阎锡山以及西征宁夏马家军的战役。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展开第二次合作共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此时姚喆作为抗战储备人才,进入抗日军政大学第2期进行学习。
1937年8月,红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北上抗日,国民党反动派政府虽然同意了与我党展开合作共同抗日,但仍对我党处处提防,只给了红军一个军的编制。
因此我军只能压缩编制,许多的红军干部都是降职任用,但是姚喆却被直接任命为120师358旅参谋长,之后又被直接任命为715团的代理团长,足见姚喆过人的军事指挥能力。
但姚喆最为出彩的地方还是在大青山抗战时的辉煌战绩,1938年,我党中央军委决定开辟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组建了八路军120师大青山抗日游击支队,任命李井泉为司令员,姚喆为参谋长,带领游击支队挺进大青山。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北临蒙疆、南临陕北抗日革命根据地,战略位置非常重要,而且该地气候异常恶劣,冬季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多度,积雪可达一米厚常人根本难以生存。
而且大青山地区与日寇和国民党顽固派紧密相接,所以大青山游击支队所面临的困难,除了大青山地区的恶劣环境外,还有日寇和顽派随时可能发起的进攻。
1938年7月29日,李井泉和姚喆在120师师长贺龙、政委关向应的注视下,带领着大青山游击支队的2500名战士从山西五寨县出发,踏上了前往大青山的征途。
然而当他们离开晋西北后不久,就接到了师部的指示,命令他们派遣精干力量返回晋西北平鲁县接运过冬用的皮衣,这批皮衣原本是准备在入冬前送到大青山的,但是不知为何我军决定提前运送这批皮衣。
但当时日伪军已经摸清了我军游击支队挺进大青山的行动方向,疯狂地向部队发起了围追堵截,如果这个时候回去接运皮衣将会是一项十分艰难的任务,但是如果没有皮衣,游击支队的战士们很难在寒冷的大青山度过冬天。
于是姚喆决定亲自出马带领715团的一个营和游击队第四支队的三连返回晋西北平鲁县接运皮衣,由李井泉继续带领队伍,向大青山地区开进。
分兵之后,姚喆立即带领着四个连的兵力,在蛮汉山和长城附近兜了好几个圈子迷惑敌人,而李井泉也是在前进路上始终与追击的日伪军进行接触,牵扯日伪军前进的动向。
然而姚喆所带领的小分队仍然被日伪军发现了,当他们到达大榆树韭菜沟地段时,驻扎在归绥的日伪军联队嗅到了小分队的行踪,立即调集了几百人的兵力向我小分队猛扑。
当时姚喆手上有4个连将近500人的兵力,如果只是被动地逃跑,则会形成不利局面,于是姚喆决定抢占有利地形,就地给敌人以迎头痛击。
战斗持续了六七个小时,姚喆带领部队击毙敌人21人,击伤敌人50余人,成功地摆脱了这伙日伪军,然后日夜兼程赶到了平鲁县接运皮衣。
然而当他们看到120师警备六团团长孙超群带着的皮衣时,彻底愣在了那里,组织上为大青山游击支队解决的1400多件皮大衣,分别由100多头毛驴背着,那场面着实壮观。
姚喆看着毛驴队伍,心里犯了嘀咕,要怎样才能将这1400多件皮大衣和这100多头毛驴安全送到大青山,最后姚喆叫来了一营营长傅传作和三连连长梁劲秀,决定让战士们每人穿上一件皮大衣,剩下的再用毛驴运。
姚喆最先抓起一件皮大衣穿在了身上,战士们见状,也在炎热的酷夏穿上了几斤重的皮大衣,原本就被烈日骄阳晒得浑身大汗的战士们,此时更是汗流浃背。
不过效果还是十分显著的,运送所需要的毛驴一下少了三分之一,更方便运输了,在120师师部的指挥下,警备6团也加入到了护送队伍中,负责掩护运送队伍过平绥铁路。
当运输队伍到达平绥铁路附近时,姚喆派人抓了“舌头”询问情况,运送队伍从舌头的口中得知,日军已在铁路沿线设下了重兵埋伏,企图截取部队的皮大衣,让大青山游击支队没有过冬的衣服可用。
姚喆见状立即命令孙超群率领警备团从侧后包抄过去,奔袭这批日伪军的老巢红沙坝车站,一时间红沙坝车站枪声大作火光冲天,铁路两旁的日军哪里还顾得上埋伏,一个个没命似地跑回车站保他们的老窝。
姚喆见状立即命令小分队赶着几十头毛驴从三道营附近渡过了敌人严密封锁的平绥铁路,然后用一天一夜的时间赶了80多公里山路,与李井泉所带领的大部队成功会合。
此后姚喆和李井泉共同带领大青山游击支队在广大的大青山地区与日伪军展开斗争,打得敌人闻风丧胆。
1944年10月,姚喆赴延安中央党校进行学习,学习完成后任绥蒙军区司令员兼中共绥蒙区委员会委员,并参加了中共七大会议,而在会议还未结束的时候,就已经带领着部队收复了平绥线上除包头、归绥以外的所有重要城市。
解放战争爆发后不久,我党中央便决定组建西北野战军,由彭德怀担任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姚喆则被调任至西北野战军第八纵队担任司令员兼任纵队党委书记。
姚喆就这样回到了老首长的麾下,继续在老首长的指挥下作战,绥蒙军区成立后,姚喆被任命为绥蒙军区司令员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八军军长。
回乡探亲纵兵抢粮,当地政府告到北京
1950年,新中国成立还没有几个月,44岁的姚喆在这个时候也得到了回乡探亲的假期,自从1927年姚喆离开家乡之后,已经有23年没有回过家了,此时他也有了些“乡音不改鬓毛衰”的感觉。
姚喆将军满怀激动之情,踏上了回家探亲的路,原本他以为家乡百姓们的生活即便没有太大的改变,也会出现一定的改善,却没想到他和警卫员一进入湖南邵阳,便被眼前的场面所震惊。
只见马路上面人头攒动,百姓们因饥饿而上街乞讨,其中不乏老人和小孩,如果不是回乡亲眼所见,姚喆根本不相信这就是他家乡的现状。
姚喆询问了路人之后才知道因为年年征战土地早已被毁坏,加之当年干旱地里根本长不出粮食,仅有的一点余粮也在国民党反动派军队撤退的时候被搜刮走了。
本就是农民出身的姚喆将军,此刻完全能够感受到这些灾民们的绝望,他带领将士们多年在外征战,不就是为了能让老百姓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吃得上饭吗?
但是看到老百姓们的现状,姚喆感觉自己无颜面对那些已经牺牲的战士们,回家探亲的激动心情也消失了大半。
就在这时,姚喆看到了一列车队,从前方缓缓驶来,常年在外征战的姚喆一眼就认出来,这是为部队运送军粮的车队,此时,姚喆看了看忍受饥饿的灾民们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抢劫”军粮。
姚喆知道这样做会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甚至会承担非常严重的后果,但是他为了拯救百姓们的性命,还是决定铤而走险。
姚喆下令让自己的警卫员拦住车队,自己更是亲自与车队的领导进行交涉,表示希望能把粮食分给乡亲们,负责押运军粮的邵阳县干部看到姚喆之后说道:“军长我们运送的可是军粮啊,在前线的战士们还等着这些军粮填饱肚子呢,希望军长能让运粮队伍通过。”
姚喆火冒三丈地指着路边的百姓们说道:“你看看大街上的这些乡亲们,他们都快饿死了,乡亲们的命就不是命吗?你们就这么残忍,见死不救吗?军粮可以再送,但乡亲们再吃不上粮真要饿死了。”
干部也十分的无奈,他表示自己只是奉命运送军粮,饥民的事情,他想管也管不了,上面调配的救济粮也还没有到,他看着乡亲们这样也很心疼。
姚喆当机立断,让警卫员将粮食从车上搬了下来,并指挥警卫员向饥民们发放粮食,仅在短短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粮食就被分光了。
邵阳县负责运送军粮的干部指着姚喆说道:“我知道你是姚喆将军,但你把军粮“抢”走了,我没办法向上边交差,我要向北京告你!”
姚喆当着所有难民的面说道:“你要告就去告吧,这事就算你告到毛主席那里,毛主席也会认为我没有做错,我们赶走国民党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让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吗?我们能赶走日本人、国民党,也是邻里乡亲的帮助、照顾才能实现的。”
在场的乡亲们听完姚喆的话后,无不夹道欢呼,姚喆看了看这些乡亲们,满足地离开了。
随后邵阳县政府果真一纸状书将这件事情告到了北京,党中央得知这件事情之后,立即派人与姚喆进行谈话,姚喆当然知道自己做得不对,前线的战士们也在等着粮食填饱肚子,但是他根本看不得老百姓们忍饥受穷,他觉得自己就算被处分,这么做也是值得的。
中央鉴于姚喆的行为,虽然违反军法,但却也是为了老百姓能够生存下去,完全符合我党团结群众的思想,于是对姚喆进行了一番思想教育,并没有追究姚喆的责任,军粮被姚喆“抢”走之后便再运了一批,自此这件事便告一段落。
将军逝世前仍在工作
1955年,新中国举行了盛大的授衔仪式,姚喆将军在授衔仪式上被授予了中将军衔,成为了新中国的开国中将。
此后姚喆将军一直在全国人大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任职,多次被选为人大代表和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
1979年春,姚喆抱病参加全国政治协商常务委员会会议,此时姚喆将军的身体情况已经不是非常乐观了,5月27日,会议结束后姚喆返回武汉,在途中突然休克,司机随即开车返回北京,将姚喆将军送到解放军医院进行抢救,但最终因医治无效逝世,享年73岁。
姚喆逝世后,十万老百姓自发涌上街头,为这位老将军送最后一程,他一生为国为民,又怎么会不受老百姓的爱戴呢?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