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探秘历史 正文

志愿军一等功臣隐姓埋名44年,孙子参军被拒,无奈之下亮明身份

引言1999年1月上旬,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气喘吁吁地走到民政局的服务台前。“您是来要你是来要优抚金的吧?给您,这是60元钱。”“我不是来要钱的,为了这么几个钱,一等功臣的后代,都无法参军。”老人眼泪纵横地说,“同志,我是1956年从朝鲜战场上回来的,今年我已经七十多岁了,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想送我的孩子当兵,为国效力,可是你们怎么就不给这个机会呢?”“你是一等功...


引言

1999年1月上旬,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气喘吁吁地走到民政局的服务台前。

“您是来要你是来要优抚金的吧?给您,这是60元钱。”

“我不是来要钱的,为了这么几个钱,一等功臣的后代,都无法参军。”老人眼泪纵横地说,

“同志,我是1956年从朝鲜战场上回来的,今年我已经七十多岁了,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想送我的孩子当兵,为国效力,可是你们怎么就不给这个机会呢?”

“你是一等功臣?”工作人员用怀疑的目光看着眼前这位老人

“我已是行将就木之人,我怎么会撒谎呢。”说完,老人激动的眼泪都流了出来。工作人员急忙对他说:

“大爷,你别急,你慢慢说。”

老人把“一等功臣”和“国家二级战士证书”整整齐齐地放在了办公桌上。工作人员看到一份已经淡黄的纪念册上写着眼前老人的名字。原来,这位老人是共和国抗美援朝一等功臣,同时也是湖北省唯一一位一等功臣。

工作人员用崇敬的目光再次审视了眼前这位老人,他衣衫破旧,满脸皱纹。衣服上甚至还有补丁。早已看不出当年一等功臣的样子,唯一能让人认出他身份的,也许只有脚上那双穿了数十年的抗美援朝时的军鞋。

这样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又有几个人能想到他曾经是朝鲜战场上的一等功臣呢?曾经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呢?说起老人的故事,就要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说起了。

志愿军一等功臣隐姓埋名44年,孙子参军被拒,无奈之下亮明身份

刘祚坤


参加志愿军

1927年,刘祚坤出生在湖北咸阳石溪村一个落后的农民家庭。五岁那年,他的父母相继被日本鬼子杀害,亲眼目睹父母离世的刘祚坤对日本鬼子深恶痛绝。

年仅五岁的他过着孤苦无依的生活,同村的乡亲们将他抚养成人。由于他干活卖力且手脚勤快,同村的一个木匠刘老汉看见他无依无靠,动了恻隐之心,便收他做了徒弟。刘祚坤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他踏实肯干,不出几年就成为了当地颇有名气的小木匠。

18岁时,师傅做主为他娶了隔壁村16岁的姑娘彭爱玉。婚后的两个人,虽然日子过得清苦些,但是两人很甜蜜。

1949年,刘祚坤的大儿子刘应恒出生,随后的两年,二儿子和三儿子也相继出生。刘祚坤夫妻虽然生活贫穷,吃饭也是上顿不接下顿,但是两人之间感情十分恩爱。

后来在我党的领导下,他们得以分田分地,男耕女织,过起了幸福的生活。由于刘祚坤有木匠这门手艺,他就准备依靠自己的手艺为几个儿子盖房。

当时,正值美国军队将战火打到了鸭绿江边,一心想着回报我党让他过上好日子的刘祚坤决定,他要参加志愿军。

1951年底,他说服了自己的妻子,毅然决然去报名当兵,由于他当时得了眼病,没有当上兵。不肯放弃的刘祚坤在1952年,提前做好一切准备,坚决要求上前线。这一年,他终于如愿以偿。中秋节过后,他告别了三个年幼的儿子和身怀六甲的妻子,加入了志愿军。

志愿军一等功臣隐姓埋名44年,孙子参军被拒,无奈之下亮明身份

刚参军时,刘祚坤的指导员对他们说:

“到战场上就是要为国家,为人民,立功们要带着光荣花回国,不要提着鞋子回国。”

这句话鼓舞了刘祚坤,正是因为指导员的这句话,刘祚坤后来在战场上不惧死亡,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突破了敌人一道又一道的封锁线。

1953年2月,刘祚坤他们部队正在前线杀得正欢,接来调令,要求他们所在的部队奉命到兵站工作。命令刚到,士兵们就开始发热牢骚。

“去兵站工作,没有军功啊。”

“兵站工作干不得呀,一天干到黑,人家立功,没有你的份儿。”

“咱们出来打仗不是为了立功,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为了让孩子不再因为战乱失去父母。”

“在哪里工作都是工作,在哪里革命都是革命。”

当时,兵站的主要任务是管理和守卫仓库,火车站的军用物资。到了兵站后,刘祚坤找到了新的工作方向。

由于他在家乡有一手好的木匠活,他在每天正常完成任务后就重操旧业,忙得不亦乐乎。今天,修修门窗明天补补库房。任劳任怨的刘祚坤时不时会受到上级的赞美和表扬。

“你这个小子好像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嘿嘿,俺就是闲不下来。”刘祚坤老实憨厚的回答。

受到刘祚坤踏实苦干的影响,兵战的士兵们也一个个都开始争相恐后抢着干活。有一次,刘祚坤在例行检查时发现仓库里存放着大批废旧物资,在仓库里散乱地丢弃着。他说:

“这是祖国人民的血汗换来的,不能让他们浪费掉。”

自此,他在工作之余,不分白日黑夜地整理仓库,收集废油桶,旧木箱等。几个月下来,他一个人整理的废旧物资就多达六个火车皮。

有一次他从仓库整理完物资回来,看到湖水中有不少油桶。他想着这些油桶即使是空桶也是有用的,于是他就跳进冰冷刺骨的河里,把油桶一个个捞出来。

结果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河里面竟然还有20大桶油和两大桶汽油。部队也因此,得到了珍贵的军需物资。

志愿军一等功臣隐姓埋名44年,孙子参军被拒,无奈之下亮明身份

抗美援朝战场


抢救汽油

1953年4月26日晚上,一夜之间,默默无闻的刘祚坤成为了大英雄。

当天刘祚坤正在山洞里值班,他的任务就是守护当时朝鲜人民军从苏联运来的六个火车皮的航空汽油。在当时的朝鲜战场,军需物资是最为珍贵的。

而作为军需物资中重中之重的航空汽油,那在战场上更是比黄金还要珍贵的东西,如果没有汽油,我军大量的飞机就会成为摆设。

志愿军一等功臣隐姓埋名44年,孙子参军被拒,无奈之下亮明身份

刘祚坤的勋章

深夜的时候,巨变就这样发生了,两架美国轰炸机来到了,一个装满汽油的车皮,被炸弹击中燃烧了起来。随着车皮的燃烧,汽油桶开始爆炸。在一声声的巨响之中,巨大的火苗冲入了天空。敌人的轰炸机看到底下熊熊燃烧的火焰,它俯冲下来,对着车站进行疯狂的扫射。

当时的车站烟雾弥漫,如同一片火海。底下是燃烧的烈火,上面是敌人轰炸机在无情地投放炮弹,还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这里距离兵站有一定距离,如果回去叫人,一来一回的时间,汽油就会全部燃烧。

刘祚坤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他冲向火海,奔过铁轨。踏着脚下的火苗冲在了起火的车皮前,当他看到第一辆车皮已经被流弹击中,不能再抢救时,急忙冲向第二个火车皮。拿起身边的铁锹,猛烈撞击了已经被炸坏的车门,右手从地上捡起一根木棍,使劲撬开车门,终于赶在燃烧之前,他打开了车门。

打开车门后,他立即跳上了车,抓住了车上的油桶就开始往下滚,一桶,两桶,三桶,四桶……他一口气滚下来了20桶,这时突然发生巨变,敌人的飞机又一次扫射下来。子弹在打在车厢上,已经冒出了火花。附近燃烧的汽油已经蔓延到了车厢顶上。车厢之中,炙热的烈火烤着他,滚滚浓烟熏着他。在浓烟之中,他已睁不开眼,只能闭着眼睛抱着油桶就往出滚。

在这样的危急时刻,势单力薄的刘祚坤只能凭借着自己最后的精力能抢一桶是一桶,好在,没过多久,来了一名朝鲜人民军战士。于是两个人相互配合,刘祚坤在车上滚油桶,人民军战士在车下把油桶往安全地带推。

两人默契的配合,争分夺秒,企图用人力的和火焰燃烧的速度做抗衡,这时变故陡然而生。刘祚坤为了躲避掉落的巨大铁皮,一个侧身,油桶砸到了他的左脚上,他的左脚立刻鲜血淋漓,泥水混合着血水流了下来。但刘祚坤好像没有看见一样,毫不顾忌自己脚上的伤,依旧不停地往下滚油桶。又过了一会儿,只有一只胳膊的副厂长也来了,立即参加了抢救油桶的工作。

这时,突然天上传来一阵轰鸣声,敌人的飞机又一次盘旋了过来,子弹无情的向下扫射着,副厂长急忙喊道:

“小心飞机!”

“快卧倒!”

但是刘祚坤仿佛没有听到一样,毫不理会,依旧滚着油桶。他的脑海里只有四个字:

“抢救油桶!”

副厂长看到喊叫无用,便跳上车去把刘祚坤拉下车厢,两人跑到弹坑里蹲下。敌人扫射刚刚过去,刘祚坤冲向车厢,积极抢救油桶。这时车厢上的火烧得更大了,车厢里剩下的油桶已经承受不住周围的热度,开始吱吱作响,仿佛下一刻就要爆炸了。

志愿军一等功臣隐姓埋名44年,孙子参军被拒,无奈之下亮明身份

抗美援朝战场


这时一些志愿军和人民军的战士闻讯过来参加战斗,最后,人多力量大,一起把汽油滚下车厢疏散开来。最后一群人救了三百多桶汽油,而刘祚坤一个人就救出了85桶汽油。

从火海中走出来的刘祚坤,脸上已经看不到本来颜色了,脚已经被砸得面目全非,身上不知道是汗水还是血水混合在一起,他看到领导,用微弱的声音说了一句:

“我保护住了汽油,我没有对不起人民。”

话音刚落,他就倒在了地上,不省人事。身边的战友连忙抬起了他,紧急把他送到了战地医务室。

第二天,朝鲜人民军派了两个军官来到该连战地医务室向刘祚坤慰问致谢。

“感谢你,你救了我们的汽油,你是我们的大功臣。”人民军代表说。

“什么功臣不功臣的,我只是不想让我们的物资白白浪费。”刘祚坤笑了笑,一脸憨厚的说。

“你当时为什么敢一个人义无反顾地冲向火海?”

“我当时没有想那么多,现在回想起来也有点后怕呢。我只是想,这是用人民的血汗钱买的,我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它们被毁掉。即使再给我一次选择,我也要冲进去抢救物资。”

朝鲜人民军的代表们也留下了眼泪,在此之后,刘祚坤上级机关也多次派人来了解他的英雄事迹,一夜之间,他成了一名大英雄。在成了英雄之后,部队领导对他提出一些优待工作。但都被他拒绝了,他说:

“我立的这个功不是为了我自己可以过更好的生活,我是为了人民再也不用饱受苦难,他们的孩子再不用成为孤儿,无家可归。”

1954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后方勤务部受朝鲜人民军请求特批刘祚坤立一等功一次,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和朝鲜劳动党共同授予他“一等功臣”荣誉称号。

当时全国有99位一等功臣,而湖北省仅有刘祚坤一人。不久之后,朝鲜最高国务委员会,又授予他“二级战士”荣誉称号。

1954年5月5日,中朝在朝鲜平壤的“毛主席广场”上召开了庆功大会。刘祚坤作为志愿军的特邀代表参加了这一盛会。当时受伤的刘祚坤骑着营长的马去参加的庆功会。他和其他一等功臣一起接受了朱德元帅,金日成首相等领导的接见。

志愿军一等功臣隐姓埋名44年,孙子参军被拒,无奈之下亮明身份

朱德


朝鲜方面准备了丰盛的宴席,刘祚坤正吃得欢快,这时同他一同抢救油桶的朝鲜军官跑过来叫他,原来是金日成首相在问:

“刘祚坤同志来了没有?”

金日成首相专门过来向刘祚坤敬酒,对他表达了感激之情。当时我军的一位战士起来说:“刘祚坤这小子就是闲不下来,当时美军冲炸毁水库,部队修建堤坝急需扁担。结果第二天他就带着伤做扁担,一天做了20条,当时被火烫伤的手都被再次磨破了。”

全场的客人都站起来为刘祚坤鼓掌,掌声经久不息。

衣锦还乡

朝鲜战争结束后,带着一等功臣光环的刘祚坤跟随部队回到祖国。组织上对这位一等功臣很优待,让他随意挑选工作地点,但刘祚坤都拒绝了,他说:

“我没有文化,建设祖国,就留给有文化的人去吧。”

“你不再考虑考虑去城市里吗?”

“不了,我就回我的家乡吧,上战场时,我与我的妻子分别了四年。当时她还怀着我的娃。现在我还不知道那个孩子是男娃还是女娃呢?我现在只想回到家乡看我的妻儿。”

1956年5月,刘祚坤拖着伤残的左腿回到了老家,戴着大红花的刘祚坤被人群护拥到家门口。到家后,他第一件事儿就问自己的妻子:

“老四呢,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

“他在八个月的时候染病夭折了。”妻子沉默了半晌后,说道。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刘祚坤这个时候实在忍不住自己内心的伤痛,哇的一声哭了出来。他的弟媳妇儿在旁边说:

“你现在哭有什么用啊?你穿着军装一走了之了,也不给家里捎一个口信儿。”

“我们那里任务紧,工作重,我愧对这个家呀。”刘祚坤哭得更厉害了说道,

后来政府安排刘祚坤在高桥区人民武装部当部长,但是他参加了几次常委会,只能看着其他领导抑扬顿挫的讲话,自己却什么也不懂,他就决定坚决不当这个武装部长了。

在他卸任武装部长后,政府把他派去农具厂当副厂长。农具厂里全都是传统农具,这些东西是他所最熟悉的。

到了这里,刘祚坤才真正的有用武之地,他和厂里的工人们天天琢磨如何改进农具。但是好景不长,三年自然灾害来临,大炼钢铁导致农民们都吃不饱饭。

但是厂里的领导们就不同了,他们利用手里的职权,经常拿些饭菜偷偷带回家。1959年冬天的一个傍晚,农具厂杀了两头猪,职工每人分了两斤猪肉。

刘祚坤等领导加完餐后,来到李书记的寝室聊天。刘祚坤刚走进门就发现李书记分的肉绝对不止两斤,并且还有一只猪头。刘祚坤平时就对这个经常对工人吆五喝六的领导很是看不惯,借着酒劲儿对他说:

“你怎么有这么多肉,你的喉咙比别人深吗?”

很快两个人就吵了起来,足足吵了一个多钟头。不一会儿,厂子里的领导和工人就围了一层。有的在劝架,有的却是在看笑话。回到家的刘祚坤,想起了朝鲜战场中死去的战友们。

他们曾经为了和平生活抛头颅洒洒热血,但是现在这些留着这些人享受着生活。心灰意冷的刘祚坤辞掉厂里的工作,回到农村后,组织上又派他当生产队队长。

志愿军一等功臣隐姓埋名44年,孙子参军被拒,无奈之下亮明身份

隐姓埋名的战斗英雄

当时的生产队队长不好干,因为当时农业上浮夸风虽然有些收敛,但粮食的产量仍然不高。刘祚坤即使当了这个小芝麻官后,仍然不改自己的责任心,每天卖力工作。早晨最早起来叫醒各家各户的社员出工,晚上也是最后一个的回家。他的妻子彭爱玉有一次责怪他:

“你战争期间出去打仗,四年来音信全无。现在你回到了家中,你还这样不顾家。”

“我们的集体就是一个大家庭,没有大家哪来我们的小家?国家好过了我们的日子才会好过。” 他劝妻子说。说完就做空,他就又一头扎进了工作之中。

等到收获的季节到来,一名社员拿了一困没有打干净的稻草喂水牛,恰好被刘祚坤看到,他当即跑下这位社员,拿起稻草喊了起来:

“你看看,你看看这里还有这么多稻谷,你怎么忍心拿去喂牛?你快把这些谷再打一遍。”

社员不干,两个人的矛盾越来越深,后来村里的干部来了,把那位社员做成了搞阶级破坏的敌人,第二天就让他游行。在他游行后难以消心头恶气,带着自己家的人把刘祚坤暴打一顿,并把他家家的锅碗瓢盆全都砸了。

虽然村里强制让那位社员赔偿刘祚坤40元钱医疗费,但是刘祚坤对这样的日子再次心灰意冷,他本是好心想让社员们都吃上饱饭,但却落得如此下场。他便又一次推了这个“芝麻官”回到农村,从此继续干起了他的木匠活。

他把自己的一等功勋章全都埋藏在箱子底下,久而久之,村里人都知道他只不过是朝鲜战场上退下来的一个老兵。无人知晓他是大功臣。当有孩子问他战场上的事情时,他也绝口不提曾经自己曾经的光辉岁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普普通通农村人的生活。

信仰传承

隐姓埋名的刘祚坤把自己报效祖国的梦想都放到了儿子身上,当儿子们到了可以当兵的年龄,他便鼓励他们都去参军。但是由于几个儿子在战争年代长大,长期营养不良,身体不合格,没法实现他送子当兵的梦想。

当孙子辈出生后,刘祚坤就把梦想放在了孙子辈身上。他的长孙刘建功在爷爷的鼓励下报名参军,但是由于体检不合格,未能如愿。

他的二孙子刘建光本不想当兵,但他看到爷爷的心愿,帮爷爷圆梦,他就报名参军,体检全部合格了。祖孙二人不知道有多高兴,每天就在家里数着日子等着入伍通知。但没有想到好多天过去了,一点动静都没有。

终于坐不住的刘建光去镇里打听,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征兵名额有限,有门路的人都已经穿着军装走了。刘建光垂头丧气地回到家中,不敢告诉爷爷这个消息。但是纸里瞒不住火,终于被爷爷知道了。刘祚坤从箱底摸出一包放黄黄的纸,拿着就对孙子说:

“走,我们去民政局,我们去找领导评评理。你是功臣的后代,为什么不能去当兵?”

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民政局领导看到曾经的一等功臣迅速上报。一等功臣送孙子参军报效祖国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城市。政府领导送来慰问金表达自己的敬意,各级部门都给老人送去了慰问物资。民政局的领导还邀请刘祚坤和妻子一同去军区疗养院度过晚年。领导说:

“您为什么不早点出面,这样政府也能帮助你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你们这儿的生活太苦了,你到疗养院去吧,那里好过。”

“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们,我这日子好过多了,我哪也不去,没有我党就没有新中国” 刘祚坤哭着说。

在场的人都对这位老英雄肃然起敬,1999年9月24日,刘祚坤意外收到首都中华人民共和国庆祝活动筹备委员会参加国庆五十周年大会的请柬。这是国务院总理亲自签发的请柬,收到请柬的刘祚坤激动的一晚上没有睡觉。

9月26号,他在有关部门领导的陪同下到了北京,与国家领导人握手合影。刘祚坤幸福的笑了,他说:“自己一生的愿望达成了,国家和平,孙子继承自己的愿望,为国效力,现在死也瞑目了。”

刘祚坤这一批老英雄,他们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生入死,却不图名利,他们的光辉形象熠熠生辉。

积分打赏 普通打赏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发布评论

相关推荐

云南老农

云南老农

“桶里都是干尸!”2017年,云南一位老人上山采药,意外发现多个装有尸骨的油桶,当即上报有关部门。专家:都是烈士! 2017年,云南乌木...

探秘历史 2023.07.05 0 808

如果对您有帮助!请支持下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