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坚强”无法入土为安?可能会被做成标本
生物王国 2021.10.27 24814 0
2008年汶川地震时,1岁的它被埋在废墟下36天,竟靠着雨水和木屑活下来。如今14岁高龄的它离开了这个世界,建川博物馆现在已经将“猪坚强”的遗体冰冻,却还迟迟没有下葬,究竟为何不让它“入土为安”?据建川博物馆透露接下来“猪坚强”可能会被做成标本,可你知道这个制作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吗?#猪坚强遗体已被冰冻#
基本方法:填充法
动物标本的制作,多是采用填充法,对动物尸体解刨剥皮后,利用铁丝制成动物的骨架,再用棉花等材料填充。这种制作方法,做到外形相似并不难,但要让标本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绝非易事,所以现在大多采用假体法。在精准测量动物身体尺寸的基础上,以特殊材料的假体作为动物内部的支撑,使其看上去十分饱满,再将动物的表皮套上去,更重要的是要在动物的神情和外观处锦上添花,这个过程会用画笔蘸取颜料进行外观上的润色。
注意事项都有哪些呢?
- 首先,在解刨过程中,我们需要将动物体内的肌肉和器官等易腐物质抽出,就势必要进行开刀,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刀的过程中我们要尽量保证划开的口子是直线,这样在后期缝合的过程中才会减少难度,做到精益求精。
- 其次,对于一些多毛的动物,在开口处还应撒上滑石粉等物质,避免皮肤脂肪和毛发过多粘连而导致填充过程中不必要的麻烦。
- 最后,当然就要注意防腐处理了,其中头部最为关键,对于小型鸟类动物,标本制作师们会将其头部从开口处翻出,露出内部结构,再将防腐剂均匀涂抹在头部内部表皮上,待防腐工作完成后,将其头部翻回。
整个过程不仅需要十分的细心和耐心,而且还要超常的胆识和勇气。大家或许只能看到博物馆里栩栩如生的动物标本,却可能不知背后的制作过程是如此的繁复,真应该为我们的标本制作师点赞,让更多动物的生命获得了意义。
填充法适用于“猪坚强”吗?
答案是肯定的。“猪坚强”标本的制作方法也是填充法。
- 首先准备素材,“猪坚强”的遗体已经处于冰冻状态中;
- 其次上色、去皮、制作架构,完成假体填充工作;
- 最后套上皮毛,进行最终修饰,以达到较为生动的效果。
基本方法不变,可是三百多斤的“猪坚强”无论是工作量还是工作难度都大大上升,属实为我们的标本制作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猪坚强”的标本制作是种意义非凡的事情,这不仅是简简单单的标本制作,更是种精神力量的延续。
为什么不让猪坚强“入土为安”?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成了每个中国人记忆中的一道“伤疤”,如今,从汶川地震中顽强活下来的“猪坚强”因为年老衰竭的缘故告别了这个世界。为了让在地震中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力量永垂不朽,让在苦难中仍然心怀希望的心境能够世代延续,“猪坚强”将被做成标本,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永远鼓舞着在灾难中幸存的人们!建川博物馆的初衷可能也就是这一点,为了让生命焕发永久的活力,让希望鼓舞每一个苦命人!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积极发言!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