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印度一直在快速追赶中国,将于2030年建成自己的空间站?
Naomi007 2022.02.06 248 0
《欧亚时报》总编辑,尼廷·J·提库写道:“如果把中印航空站的发展轨迹对比来看,就会发现印度一直把目标对准中国,步步紧逼。1964年,中国成功完成第一次核试验。1974年,印度就赶在10年完成了首次核试验。2007年中国发射“嫦娥一号”人造卫星。次年,印度就完成发射了“月船1号”月球探测器。”
甚至有种言论宣称,到2030年,印度将会拥有用本土技术建造的空间站。这种说法是空有噱头,还是确有实力?
曾经的印度:航天界的无名小卒
虽然万事开头难,但赶超中国的野心,从一出场就埋下了伏笔。近几十年来,印度航天研究有个始终如一的目标,那就是对标中国,进而超越中国。
1962年,是印度航天事业艰难问世的一年。仅仅3年,印度航天技术就展示了非凡的生命力,不仅成立了运转至今的ISRO 航天研究组织,还配备了人数过万的研究团队,以保证在通信卫星、运载火箭等多个领域有条不紊地同步推进。
20世纪70年代,印度完成了第一颗卫星“阿耶波多”的研发任务,由于还未掌握卫星运载的核心技术,只得借助苏联的运载火箭才送上了太空。
所以,印度航空事业从0到1的艰难起步,很大程度多亏了苏联。加上一直铆足劲儿提升研发水平,印度政府也相当重视,不断投入人力财力。到了20世纪80年代,印度的航天技术实力已不容小觑。即便第一次独立用火箭发射卫星,就出现了技术上的错误,但印度科研团队从未气馁,仍然奋起直追。2003年,印度成功发射两个系列火箭发射成功,直接跻身于国际通信卫星强国的队伍。
印度,这个曾经航天界的无名小卒,正在以独特的姿态闪亮登场。
一匹黑马:航天界崛起的新秀
一旦站稳脚跟,便果断跳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印度与中国的差距也在肉眼可见地一步步缩小。
2008年,中国奥运会成功举办的同时,印度航天事业也拉足引擎、加足马力。“一箭十星”顺利发射,“月船1号”撞月任务更是完成得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此番突破在国际航天界都激起了阵阵波澜。
印度就像一个“后进生”,在尝到甜头之后,更是迫不及待上演着一个个“航空奇迹”。
2013年,印度第一次完成了发射火星探测器的研发,比最初计划还缩短了5年。2014年,火星探测器进入轨道稳步运行,这也让印度成为世界上首个初次尝试,便成功进入轨道的国家。2017 年,印度用本土技术研发的火箭完成了“一箭 104 星”发射,更是突破了世界发射纪录,印度航天技术直接在国际上声名大噪。2018年研发的 GSLV Mk III 型火箭,甚至把重达3吨的通信卫星成功送入运行轨道;紧跟着2019年,又成功发射了第2个月球探测器。
与中国相似的是,印度举步维艰的火星探测研发之路,几乎都是本土研发,这也让印度节约了一大笔经费,同时创造了历史上最省钱的火星探测项目。此外,印度的载人飞船也“开外挂”式地突飞猛进,并且企图以同样的加速度,成功赶超中国航天事业。
航天新秀背后的秘密
令人好奇的是,印度究竟是如何从最初的无名小卒,短短数十年,就跃入国际一流发展阵营呢?
首先,要得益于维克拉姆博士的奋力推进。他在没有任何外来支撑的环境下,带着“第一批航天科研人员”,建立了印度第一个发射基地:顿巴航天中心。自此,印度航天事业才开始孕育萌芽。遗憾的是维克拉姆博士因过劳致死,终究没看到印度成功发射火箭这激动人心的一幕。
其次,印度的太空研究与军方完全独立,这也让印度得以直接和国际一流技术项目合作,并受到最新高精尖技术的支持。不像中国、美国,先有导弹,再有运载火箭的道路,印度走了一条先有卫星再有运载火箭的奇特轨迹。这种站在前人肩膀上跳跃的方式,直接使印度航天事业进度缩短了近十年,可谓完美地走了捷径。
另外,印度极其重视成本,政府采用统一领导的策略,培养了一大批航空人才,也节约了大量资金。这让原本经济实力不够雄厚的印度,有了打“持久战”的资本。
2021年4月,中国长征五号发射升空,这一任务的圆满完成表明我国空间站的研发正式启动。紧跟着印度就宣称,三年内势必赶超中国,到2030年将建成一个比中国更大的空间站。
追赶猛超,还是过早陨落?
2017年印度航天能力评估的总分为 22.17 分,位列全球第六。印度以其一系列“举世惊艳”的标志性事件,有技巧地使其航空技术不断轰动全球,以轻盈的姿态跻身为国际航空发展的新秀。但不可否认的是,印度航空事业可能存在“膨胀式发展”的病态特征。
印度航天奇迹般的成就背后,可能只是披上了一层“华丽的外衣”。
从综合技术水平看,印度航天的真实水平充其量只在“国际第二梯队”,瞩目的航天成就,大多搭上了他国核心技术的便车,从而巧妙掩盖了核心技术不足的事实。比如印度关于火星探测器的设计方案,一开始就选择了借用国际成熟方案,以轻型火箭、成熟技术的方式“抢先”进入环火星轨道,轻而易举绕过了关键的技术门槛。
2017 年印度的多个卫星发射试验,也只是接近于苏联上世纪6、70年代的水平,而除了美国GPS、苏联GLONASS(格洛纳斯),中国的BDS (北斗星)卫星发射技术,已稳居世界第三,这不争的事实更是给企图超越中国的印度,来了致命一击!
从航天技术综合水平上看,印度在多项技术和标准上均远远不及中国。
2018年,中国航天发射总次数多达39次,稳居世界首位,而印度只有7次。在研究人员规模、航天发射规模、综合技术水平上,印度仍然望尘莫及。此外,印度在财力支撑上也存在肉眼可见的“硬伤”,当局为了稳固财政,果断缩减1000亿航天科研资金,直接“腰斩”了按期推进载人航天计划的美梦,妥妥泼了一盆冰水!
如此来看,印度航天事业从孕育到突破,完全另辟蹊径,确实令人惊艳。但缺乏核心发射技术和足够财政支持,企图绕开核心技术跃入世界领先快车道,反而让印度航天技术的缺陷更加明显。
也许,唯有认清现实、稳步发展,像中国一样苦研核心技术,2030年建成航空站才可能不会只成为印度的一场闹剧。
参考资料
理解印度的太空事业发展——基于威望动机的视角,陈翔(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周边安全与合作研究中心),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18-03.
印度航天:“后来者”逐梦,穆小明,看世界,2020-06-05.
印度航天技术发展概况及其主要经验,黄志澄(北京系统工程研究所),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2-05-02.
印度航天能力发展评估,何慧东(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国际太空,2018-12.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步入空间站时代,肖建军 齐晓君,国际太空,2018-10.
我国空间站的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高铭 赵光恒 顾逸东,中国科学院院刊,2015-30-06.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