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女乘客被夹身亡,为何屏蔽门夹人事故频发?如何防止被夹
求知百科 2022.02.12 711 0
1月22日16时30分左右,上海地铁15号线祁安路站发生了一件悲剧事件,一名穿红色衣服的老年女乘客在下车时不慎被屏蔽门夹住,当时有工作人员赶过去试图助其脱困,但无人驾驶地铁依然开动起来,该名女乘客被卷入隧道内。随后,工作人员按下了紧急停车按钮,并拨打了120急救电话,但该女乘客仍不幸身亡。
根据网传视频可以看出,这名女乘客在刚刚被夹住时两只手臂都是可以自由活动的,旁边站着一名中年女士和一名小孩。地铁工作人员发现情况后赶上前去,操作屏蔽门上方的按钮,试图打开屏蔽门帮助乘客脱困。然而,过了十几秒之后,列车突然启动,该名女乘客被卷入隧道之中,工作人员急忙跑去按下紧急停车按钮,旁边的小孩儿似乎被吓到了,周围的乘客也开始围观起来,一名老伯伯捂住了孩子的头,似乎不想让孩子看见这血淋淋的事故。工作人员马上拨打了120急救电话,但该名女乘客经抢救无效身亡。
事故曝光后,舆论哗然。有人对老人去世感到惋惜,有人对地铁站的应急处理方式表示怀疑,也有人怀疑是不是老人强行上下车“作死”......也有网友在网上发表评论称:“我亲身经历过,15号线的关门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1月25日,上海地铁官方微博对此事发表了回应。他们表示对事故的发生深感痛惜,事故发生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当中,他们会全力配合调查,同时做好安抚家属等后续相关事宜。车站的其他工作人员曾接受采访表示:“事故发生后,地铁站高度重视,在配合调查的同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并着力强调在出现突发事故时先按紧急停车按钮。”
那么为什么屏蔽门夹人事故频发?我们又如何防止被夹呢?
要想弄清楚这些问题,首先要弄清楚屏蔽门系统是什么。地铁屏蔽门是地铁站台旁的一种设施,它将列车运行区和乘客候车区分隔开来,在地铁系统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能避免高速运行的列车对乘客造成伤害,使乘客的安全性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它为地铁的运行提供了一个密闭的环境,能防止外面的冷气进入隧道对列车造成伤害,起到节能的作用。正是因为有了地铁屏蔽门,才让乘客拥有了一个安全舒适的乘车环境。
那么,地铁屏蔽门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呢?从外观上来看,它的门体由三部分组成,包括滑动门、固定门和应急门,其中在到站时会打开的是滑动门。列车运行到站台并和屏蔽门对齐的时候,列车门和屏蔽门会几乎同时打开,此时地铁中会有提醒上下车的播报,乘客开始依次上下车。
屏蔽门开启时间有限,根据相关规定,屏蔽门全开的时间至少为10秒,在实际操作中这个时间仅为10-20秒。因此,一些赶时间的乘客和行动迟缓的乘客很可能会被夹住。
屏蔽门夹人的事件并非第一次发生。2007年,也是在上海地铁,一名男乘客在警报已经响起的情况下不顾劝阻执意上车,但是由于车内人太多没有挤进车厢。这时屏蔽门关闭,列车开动,该乘客最终被卷进隧道而死。2014年北京也发生过类似的事件,在北京地铁五号线,一名女士被夹在闭合的屏蔽门和车门中间,列车开动时也跌落隧道而死。
这两起事故和前几天上海的事故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完全一样,他们不是被车门夹住,而是被夹在了屏蔽门和车门之间,而在屏蔽门关闭的情况下,列车是可以正常启动的,因而造成了悲剧。
而这次事件中的女乘客被夹住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可能:要么是她在警报响起后下车,导致屏蔽门正常关闭时夹住了她;要么是地铁屏蔽门系统出现了故障,突然关闭。无论是以上哪种情况,地铁工作人员都是经过严格的培训的,他们应当知道在出现此类事故时如何进行应急处理。
更值得注意的是,为什么乘客被夹住之后列车还能正常启动?正常情况下人被夹住后屏蔽门有空隙,列车不应该启动,造成列车启动的原因很可能是列车故障或操作员操作失误,导致没有实现无人驾驶列车的设备联动。
这件事故令人深思,我们应该如何总结教训,在乘坐地铁时避免被夹呢?作为一名乘客,我们首先要做到遵守地铁的规则,不因为赶时间而强行上下车。正常上下车你可能会浪费几分钟,但强行上下车你失去的很可能是生命。
在地铁门前等候上下车人数很多的时候,要严格遵守先下后上的规则,避免造成车门处的拥挤。还要注意在列车行驶时,不要倚靠车门区域,以免在车门突然打开时掉入隧道。
这次的悲剧事件,一方面令人深感痛惜,另一方面也给人以沉痛的教训。屏蔽门本来是为了保证乘客的安全而设立的,如果安全事故频发的话,就会丧失它本来的意义。在乘客增强遵守乘车规则意识的同时,地铁也必须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参考资料:
[1]侯欣然等 地铁屏蔽门事故分析及风险控制研究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02
[2]舒蕾等 地铁屏蔽门和车门联动危险倾向性分析 知网 2010-12
[3]上海一老人被无人驾驶地铁屏蔽门夹住后身亡,专家分析原因 潇湘晨报 2021-01-25
作者:余温 校稿编辑:李子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