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枭刘招华:自学制毒12吨,价值15亿美金!逃亡九年如何落网?
风云人物馆 2021.10.26 83384 0
2004年11月24日,桂林的一家烟酒店的陈老板正在和客人一边看电视,一边聊天。
这时,电视里插播了一条由公安局发布的A级通缉令,悬赏20万,抓捕一个名叫刘招华的男人。
客人细细地看了看悬赏令,问到:“陈老板,你看悬赏令上的照片和我像不像呀?”
陈老板看了下那张照片,确实和这位客人有点像,但也没多想:“哈哈,不像不像,哪里像啦?”
客人也笑了,两人一直聊到下午6点,那个客人才离开了烟酒店。
几个月后,陈老板再一次见到了那位客人,却是在公安局发布的悬赏犯人已经被逮捕的新闻上,陈老板这才发现,那天的那位客人,就是被悬赏的毒贩——刘招华!
化学天才、自制冰毒、逃亡9年……这个狂妄自大、不可一世的“世纪毒枭”刘招华,又是如何一步步把自己逼上绝路,直至被送上“断头台”的呢?
小虾米背后的大鱼
1996年7月28日,云南公安机关在追查境外大毒枭谭晓林时,获知了一条国内福建省的暗线,于是告知了福建省警方,福建省公安局立刻成立行动组,准备顺着这条暗线把毒贩团伙一网打尽。
两名侦查员伪装成了买毒品的老板,经人引见和两个毒贩约好了见面时间,按照当时的“规则”,毒贩必须要先见到钱才能给货,于是警方准备了七千美金,准备第二天见面。
见面时只有其中一个毒贩前来验钞,看见美金后,毒贩先是小心的验证真假,确定无误后才打电话让另一个人把货带上来,第二个毒贩刚上来就被埋伏好的侦查员们扑倒在地。
最终福建警方不废一兵一卒就清理了这条暗线,两名毒贩一个叫张明辉,一个叫陈文印,也叫陈阿章。
在审讯过程中,张明辉坚称他只是陪陈文印过来卖货的,自己只负责验钞,别的什么都不知道;陈文印则一口咬定毒品是从一个潘姓的台湾人手里买来的。
警方询问怎么和这个台湾人联系时,陈文印说:“我联系不到啊!都是他联系的我!”
根据警方所掌握的信息来看,这两人一定在隐瞒着什么,但无论如何审问,两人都保持着之前的说法,一直拖到了法院一审,判两人死刑,两个毒贩子似乎才意识到警方“动真格”的了。
为了减轻刑罚,还没等警方审讯,两人都竹筒倒豆子一般把所有信息都供了出来,并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冰毒是由一个名叫吴晓东的福建人提供的,货主是吴晓东的姐夫,刘招华。
揭开罪恶的冰山一角
根据两人提供的线索,福州警方于1997年1月6日在福州市某小区楼里抓获了犯罪嫌疑人吴晓东。
看到黑压压的一群警察,吴晓东吓得直接跌坐在地,腿软得爬都爬不起来,据他交代,姐夫刘招华在去年5月底的某天,拿了一个蓝色旅行包放在他的办公室里。
“姐夫,你要去旅游?”吴晓东拎着旅行包颠了颠:“嗬,还有点沉,装的什么呀?”
刘招华憨厚一笑:“冰毒。”
吴晓东一愣:“姐夫你开玩笑的吧?”
刘招华掏出一把红票子塞给他,让他暂时保管几天,等他朋友联系到了买主,就会直接来和吴晓东取“货”。
吴晓东怕的要死,本来不想接受,但刘招华又掏出一把红票子出来,还保证只是过个手而已,不算犯罪,吴晓东就大着胆子把那个旅行包收了起来。
一个星期后,刘招华突然打电话告诉他,负责卖“货”的朋友出事了,让他把剩下的冰毒处理掉,于是吴晓东慌慌张张的按照刘招华的交代,在当天夜里,把15公斤冰毒和泥巴和一和,揉搓开,然后从单位垃圾通道扔掉了。
见到警察来抓他,胆小的吴晓东把知道的都说了出来,包括姐夫刘招华的住址。
警方立刻行动,在第二天凌晨火速赶往福安市塞岐镇,在当地公安局的配合下,于1月9日凌晨,冲进了位于塞岐镇苏洋村和溪里村交界处,由刘招华开设的一家工厂内。
根据其他毒贩的交代,冰毒似乎是刘招华自己研制的,而刘招华好像听到了风声,此刻厂房内空无一人,但侦查员查获了搅拌机、发电机、氧气罐、防毒面罩、化学测试器具等一大批试验、制造冰毒的设备以及各种制造冰毒的制剂盒原料
令侦查员奇怪的是,在多达近40种的化学制剂中,并没有看到制成冰毒的必需原料麻黄素,中国是对麻黄素管制最为严厉的国家之一,这么多冰毒,刘招华是拿什么做出来的?
这时,一张发票引起了警方的注意,上面写着购买了大量的苯基丙酮,一旁的专家恍然大悟,没错了,这刘招华就是用苯基丙酮作为前体材料,进行化学合成冰毒。
能够在不使用麻黄素的情况下化学合成冰毒,刘招华在当时还是世界第一人,无数的毒贩想要掌握这种方法却始终不得要领,刘招华可以说是一个“化学天才”。
可这位“化学天才”为何会走上制毒、贩毒的不归路呢?
穷小子的出人头地梦
在福安市的塞岐镇里,一说起老刘家的小儿子刘招华,小镇居民们对他的印象都还不错。
刘招华家境贫寒,上头还有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母亲常年生病卧床,一大家子都靠父亲卖豆腐养活。
刘招华12岁那年,父亲去世,母亲病重无法劳作,兄弟姐妹五人全靠大哥一人拉扯长大,经常有上顿没下顿,刘招华自小就饱受生活艰辛之苦,暗自发誓一定会出人头地,摆脱贫穷的生活。
刘招华十分聪明,又刻苦努力,所以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还考上了当地最好的高中,化学成绩尤其的好,甚至在福建省的一次中学化学竞赛中荣获二等奖。
兄弟姐妹们都辍学打工,供最小的刘招华读书,期盼着老刘家能出一个大学生,可刘招华却渐渐感到了迷茫。
刘招华勤奋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赚钱,可他总觉得自己已经读了这么久的书了,还是不能赚钱,不满足于现状的他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参军入伍,于是他不顾家人反对,毅然辍学参军,成为了一名普通士兵。
1983年到1988年将近6年的时间里,刘招华积极表现,勤奋上进,没有任何背景的他从一名普通士兵一步步晋升到武警福州边防支队平潭县大队长某派出所的正排职干事并代理司务长。
这样优秀的履历还是不能让他满足,总觉得一直待在部队里不会有太大的晋升了,于是为了尽早转业退役,刘招华自导自演,故意贪污公款145.15元,被部队处分。
1989年12月,刘招华退役并专业到福建省福安市人民法院司法警擦大队,从此成为了一名法警。
担任法警期间,刘招华表现良好,一年后就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又在法院开展的专项执行活动中立功,可法警每个月不到60元的工资很快就让他厌倦了。
于是在30岁这年,刘招华辞去了法警的工作,到政府从事招商工作,认识了不少香港、台湾、澳门的商人,与一名陈姓台湾商人的结识,开启了刘招华的制毒人生。
走上歪路的化学天才
刘招华从小就对化学十分感兴趣,虽然高中没读完,但所学的化学知识一直印刻在脑子里。
退伍之前,刘招华在边防执勤时就已经接触过冰毒和制作冰毒的原料麻黄素,在了解过冰毒带来的巨大利益后,刘招华立马就心动了,觉得既然人家可以生产制造冰毒,那么他也一定可以。
1989年6月,刘招华认识了一个姓陈的台湾商人,两人对于冰毒生意颇有野心,于是这个商人提供了100克麻黄素给他,还专门在福州东湖宾馆开了一个房间作为他的试验室。
刘招华也不推辞,立马买了一些有关的化学书籍和所需的配剂、化学实验器皿后,就在宾馆房间内开始试验。
只用了两、三个小时,刘招华就做出了50克左右的冰毒,这让两人喜出望外,但刘招华还是有些不满意,因为麻黄素做成冰毒的过程种会散发出十分刺鼻、难闻的气味,对农作物有害,会导致稻草枯死,所以他想要研制出另一种方法,一种不需要麻黄素就能制造出冰毒的方法。
于是从1990年开始,刘招华用了5年的时间来摸索研究,想要在不使用麻黄素的情况下制作冰毒,花费了尽40万元来购买各种原料和配剂,好在他之前做烟酒药材等土特产生意,挣下了300万左右的存款,也还够他做实验。
1966年4月份,刘招华在不使用麻黄素的情况下成功化学合成冰毒,但纯度还不算高,只有80%左右,刘招华又犯了轴劲儿,埋头研究如何提高纯度。
这期间,他有意地认识了一些化学专家,请教化学领域的问题,还以制作减肥药的名义,找到了西安交通大学的一名退休老教授请教,老教授在研究过他所带来的原料后,确认是减肥用的,于是想帮一帮这个有天赋的青年,一起研究提纯方法。
在老教授的倾囊教授下,刘招华终于合成了纯度高达95%以上的冰毒,这位慈祥的老人还不知道,刘招华制作的都是害人的毒品,这让老教授在知道真相后一度非常自责。
掌握了新的化学合成冰毒的办法,刘招华在本地以经营塑料产业为由,开设了一家工厂,专门制作冰毒,现在只缺销售的路子。正好之前认识的陈文印说他有销路,可以帮刘招华销售,每公斤能赚到1.5万元人民币。
于是刘招华把其中的1公斤冰毒交给了陈文印试水,并再三嘱咐他不可以销售给内地的人,陈文印满口答应,转头就卖给了一个长乐人,结果暴露了行踪,和张明辉一起被警方逮捕。
得知消息后,刘招华担心两人会出卖自己,还特意在陈文印和张明辉开庭审判的那天到现场旁听,果然听到两人供出了自己的所有信息。
刘招华明白福建已经待不下去了,他甚至来不及回到制毒工厂里销毁罪证就连夜出逃。
转战外省,重操旧业
福建的制毒工厂被捣毁后,刘招华一路逃到了广东,并决心,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一定要成为“毒王”。
在这里,刘招华认识了本地人陈炳锡,陈炳锡从事冰毒贩卖多年,拥有雄厚的资金和庞大的销售网络,在听说刘招华能够制作冰毒后就主动提出,想要合作。
然而中国对于麻黄素的限制越来越严格,陈炳锡还在愁去哪找冰毒原料给刘招华时,刘招华告诉他:“不用麻黄素,那东西难买还有污染,我有其他方法化学合成冰毒,纯度能到95%。”
陈炳锡刚听到这话时还以为刘招华是在吹牛,毕竟他卖冰毒这么多年,还没听说过有这样的方法,可当刘招华真的用新的方法做出了高纯度冰毒后,陈炳锡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陈炳锡看着那一小堆冰毒,就像看见了一堆堆钞票:“好小子,居然能有这样的技术,行,以后咱俩合伙干!”
两人商定,由刘招华负责采购原料、配料和设备,以及生产制造和运输;刘炳锡出资金,负责选厂房以及销售。
每次刘招华制出一批冰毒,陈炳锡就运走卖掉一批,短短时间内,陈炳锡投资建厂的370万元就全部收回,扣除发给工人的工资,刘招华分得50万元,剩下的1000多万全部留作再建新厂用。
期间,一个工人不小心打翻了生产出来的化学制剂,制剂流到了附近的鱼塘中把鱼都毒死了,还被渔民举报。因为担心引起公安人员的注意,加上两人早就有转移的打算,于是先关停了这个工厂准备另选地址转移。
当时,国家正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刘招华立马想到,如果去宁夏以投资建厂的名义开设制毒工厂,应该不会引起他人的怀疑,于是在1998年8月20日,刘招华化名为“刘木青”,以广东飞天公司要生产卷烟香料为名,承包了宁夏畜牧工商联合公司的一间农药厂,作为新的制毒工厂。
就这样,刘招华和陈炳锡两人神不知鬼不觉的就把大本营设置在了银川,制作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冰毒,通过飞机和汽车,分批运到广东省广州市、普宁市等地由陈炳锡等人进行销售。
但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刘招华和陈炳锡也曾暴露过行踪。
1999年11月4日,广东省公安机关在广州市破获了一起400公斤的海洛因毒品案,在查获现场,警方发现旁边的一个独立仓库有些可疑,打开一看,里面密密麻麻的装满了货物,再把箱子一打开,众人都惊呆了。
只见箱子里满满的都是冰毒,侦查员们把仓库里的箱子全都搬了出来,摆满了整个操场,累计12.36吨冰毒,比去年全世界查获冰毒总量还要多,这些冰毒如果运送往美国,价值高达15亿美元!
而这些冰毒的制造者就是消失两年之久的刘招华,这批冰毒原本是准备贩卖的,却被警方意外查获,这让刘招华和陈炳锡更加警惕,把制毒的工厂转移到了上海。
9年逃亡,4次交锋
其实自1996年,陈文印和张明辉供出刘招华开始,警方就一直在追寻他的行踪,从来没有停止过。
当过武警、法警的刘招华具有很强的反侦察能力,9年来,刘招华多次更换身份,使用化名,从警方的眼皮子地下溜走。这些年里,他与警方之间至少有4次正面交锋。
第一次是在1996年,警方赶到了位于福安市塞岐镇的厂房时,已经人去楼空,但这时所有道路都已经被警方封锁,按理来说刘招华已经插翅难逃。
然而警方没有想到,刘招华居然早有准备,他在工厂附近挖了一条地道,直通到不远处的镇塞河边,河面还备有快艇,只要4分钟就能逃离。
第二次是在三年后的广州,警方得到消息,刘招华住在广州总统大酒店818房,于是立刻组织行动队着便衣前往。
行动队刚进电梯,伪装过的刘招华也走进了酒店,本来他已经接到消息提前离开了酒店,却因为房间中还有20万现金以及毒品交易名单,只能再次冒险返回酒店。
一进到酒店大厅,刘招华就敏锐的察觉到有许多便衣警察,他从容的走进了电梯,却没有到8楼,反而按下了7楼的键,出了电梯后,他迅速走楼梯离开了酒店。
此刻酒店外以及广州市周边的交通要道都有警方把守,开车或者搭乘客车之类的肯定会暴露,于是他骑了一辆自行车,慢悠悠的骑到了天河,然后拦了一部出租车抵达了厦门,就这么逃脱了警方的追捕。
在厦门躲了一段时间后,刘招华辗转逃到桂林,化名“李森青”成立桂林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还投资成立红豆杉种植基地,由此成为了当地政府的座上客。
第三次交锋是在2004年11月24日,公安部向全国发布了刘招华等人的A级通缉令,于是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在离开烟酒店后,刘招华直接驾车逃跑,让警方在他桂林的别墅里扑了个空。
当晚10点左右,刘招华逃到了阳朔,躲进了一个废弃的雷达站山洞中,度过了16天之后逃之夭夭,而随后赶到的警方再次扑空。
山洞里除了满地的方便面、饼干袋以及矿泉水瓶外,刘招华还在山洞石壁上留下了“李森青到此一游”7个大字,再往里,石壁上还留下了他的真名“刘招华”,嚣张至极。
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交锋是在2005年3月5日,刘招华觉得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于是在2004年,刘招华从桂林逃回了家乡福建,住在福建省福安市街尾27出租屋内。
殊不知,他的这种心理已经被福建省公安厅禁毒总队长,傅是杰完全摸透了。在确定了刘招华的位置后,傅是杰立刻成立特别行动小组,将出租屋团团围住,准备抓捕大毒枭刘招华。
傅是杰将这次抓捕行动命名为“啄木行动”,寓意为将“躲在木里边的害虫”啄出来。
3月5日凌晨,一队装备精良的行动队冲进了狭小的出租屋,只用了十几秒的时间就将屋内唯一的一个人摁到在地,经过确认,这个人就是逃亡9年的中国头号毒枭,刘招华。
被捕的时候,刘招华的床边还放了两本书,一本是《财神传》,一本是《精细化学品及中间体手册》,可以说,直到被捕的这一刻,刘招华都没有放弃制作冰毒来发财的想法。
狂妄“毒枭”的终结
被捕后的刘招华辩解自己制作的不是冰毒,而是主成分为盐酸左旋甲基苯丙胺和盐酸右旋甲基苯丙胺的减肥药,后来还声称是灭鼠剂,甚至是香料。
见辩解不成,刘招华还以自己在宁夏银川等地设厂,响应国家的号召支援西部大开发,称自己是“有功人士”。
然而法律不相信狡辩,更不袒护狡辩。
2007年6月22日,广州市中院作出一审判决,判处被告人刘招华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宣判后,刘招华不服,还上诉至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2008年6月25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并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2009年7月24日,最高法院维持原判,并下达了死刑执行命令。
结语
纵观刘招华的一生,他拥有着天赋,却因为一念之差走了歪路,害了自己,也害了无数无辜之人,如果他能够把聪明才智用在读书学习或是经商上,必定会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
天赋固然重要,但切记不可走歪路,宁可卑微如尘土,也不可扭曲如臭虫。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