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奉安大典细节:遗体防腐,改殓铜棺,宋庆龄数次崩溃大哭
历史微鉴 2022.02.23 717 8
1929年的春天,耗时三年多的中山陵终于竣工,孙中山先生的移灵奉安大典已经准备就绪。
蒋介石当时身为国民党的领袖,并且是孙中山生前器重的人,所以他无疑在此次奉安大典中担任了重要的角色。
而为了这次大典,蒋介石也做了许多充分的“准备”。
他不仅想要借助这个机会,加紧自己同孙中山先生之间的关系,更想以此提高自己在百姓心中的威望。
不过要想实现他的目的,身为“国母”的宋庆龄是必须要拉拢过来的。否则宋庆龄当众说几句于自己不利的话,那么他做的这一切努力就白费了。
其实,即便蒋介石不请宋庆龄回国参加大典,她也早已决定回国。只不过,她的回国只是为了已故的孙中山先生本人。
所以,纵然明知蒋介石腹内多有阴谋诡计,可宋庆龄却怡然不惧。但回国后的宋庆龄还是几次崩溃大哭,难道是蒋介石气得吗?想要弄清楚这个原因,还得从中山先生的逝世说起……
一、一心为亡夫
1925年,孙中山因病在北京去世。
去世之前, 在宋庆龄的帮助下,他拖着无力的手,在三份遗嘱上签了字。彼时,宋庆龄不过才32岁。
近十年的婚姻生活,两人形影不离,一直以来亦师亦友的丈夫突然离世,这使得宋庆龄在情感上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所以,在此后每一年孙中山的忌辰,宋庆龄总是避开所有人独自在房间里垂泪默哀。
当时在北京,孙中山的遗体经过防腐处理以后先行入殓,移灵中山公园内。之所以移灵中山公园,主要是先生生前有交代:中华民国是在南京成立的,因此希望自己可以葬在南京。
所以在1929年,中山陵修筑完毕以后,孙中山的灵榇便移往南京。
原本,宋庆龄计划1929年二月份回国,不过后来根据孙中山丧事筹备处总干事杨杏佛的来电,她得知由于灵榇必经的中山大道还没有修筑好,大典已经推迟到六月份,于是她决定五月启程回国。
而对于宋庆龄的回国,蒋介石可是做了“妥善”的安排。不仅专车迎接,而且在沿途的所有车站都举行了欢迎仪式。
不仅如此,蒋介石甚至还派了宋庆龄的两个弟弟——宋子良和宋子安,让他们俩分别代表南京政府和宋氏家族专程到辽宁去接她。
但宋庆龄深知蒋介石的“别有用心”,所以她虽然要参加孙中山的奉安大典,但也绝不可能任由自己被蒋介石利用。
于是,宋庆龄回国以后便发表一篇公开声明,表示她虽然回国参加了孙中山先生的奉安大典,但这并不表示她愿意同国民党站在一起。同时特别强调,她不会接受国民党的任何工作与安排。
而且,在此份声明中,宋庆龄还谴责了如今的国民党政权完全违背孙中山先生的遗志,还对蒋介石的所作所为进行了严厉的抨击。
可尽管宋庆龄已经表明了立场,但还是躲不过蒋介石铺天盖地的“特殊关照”。
于是,宋庆龄每经过一个车站,蒋介石都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
由于宋庆龄知道蒋介石此举是借机来宣传他自己,所以她每到一站,面对记者的采访,都会不厌其烦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反复重申她的观点。
直到列车到了长春。宋庆龄看到前来接他的宋子良、宋子安两位弟弟,心内十分高兴。姐弟三人几年未见,久别重逢自然分外亲热,虽然革命道路不同,但这并不能抹杀几人的手足之情。
可一阵寒暄以后,宋子良居然悄悄叮嘱宋庆龄,让她不要在公开场合发表反对政府的言论,这样对她自己和对宋家都不好。
宋庆龄听后却不以为然,她义正言辞道:“是宋家为中国而存,不是中国为宋家而存。”只这一言,便让宋家两兄弟哑口无言!
5月18日下午,宋庆龄抵达天津,孙中山的儿子孙科偕同夫人一起向宋庆龄献花、问安。
由于此时已经距离北京很近了,宋庆龄想到中山先生便感到一阵难过。因此她上了专车以后,婉拒了许多人的求见,独自坐在车里陷入哀思。
很快,火车抵达北京。站到北京土地上的宋庆龄再次留下了眼泪。当天,宋庆龄同孙科夫妇以及宋子良、宋子安等一行人来到香山的碧云寺。才一到,宋庆龄已经悲痛的不能自持,只能由旁人搀扶着走进孙中山的灵堂。
进了灵堂,她先三鞠躬,而后进献花圈。礼毕,宋庆龄指着灵榇表示,想要再看一看孙中山的遗容。
于是,守卫掀开覆盖在棺盖上的国旗,扶着宋庆龄走上台阶。
宋庆龄一边登上台阶,一边情难自已的不住哀叹:“总理,我在此地,你往哪里去了?”
听到这声嘶力竭的呼唤,在场人无不掩面而泣。
宋庆龄扶着棺材恸哭,眼泪更是流淌到了棺盖上。哭声持续了二十多分钟,旁人实在不忍心看下去,才劝她到护灵处休息一下,这样,宋庆龄的情绪才渐渐平复下来。
此后,宋庆龄每日都要前往碧云寺商讨孙中山遗体的奉移事宜,为即将到来的奉安大典做着准备……
二、奉安大典
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同月22日上午8时,国民党迎榇专员将孙中山的灵榇从碧云寺移到祭堂内,置于铜棺旁。
这口铜棺购自美国,长六尺、宽两尺,棺盖上有国徽,棺上覆盖有国民党旗和中华民国国旗。
上午9时,孙科等偕同协和医院的医师史蒂芬对孙中山的遗体进行防腐手术。半个小时以后,宋庆龄在旁人的搀扶下抵达。再次看到孙中山的遗体时,宋庆龄难掩悲痛又止不住大哭。
入殓时,孙中山周身裹白绸布,戴礼帽,白手套,穿白丝袜,云绸鞋,蓝绸袍,黑马褂。
奉移铜棺内时,为了防止移动灵榇时遗体晃动,灵榇内部专门放置了数百枚特种棉花球。
安殓以后,史蒂芬医生对孙中山的遗容施以膏泽,并且用牙梳梳理头发。一番整理下来,孙中山的遗容看起来十分安详,如同在静静沉睡一般。
奉移开始,宋庆龄和孙科等亲属均抚摸着棺椁,悲痛不已。
奉移结束以后,由宋庆龄主持举行了家祭奠礼。
25日晚,孙中山的灵榇准备奉移南下。所有仪式进行完毕后,于26日凌晨1时启灵,天安门广场响起了101声炮响。
移灵时,孙中山的灵榇由24名扛夫抬出灵堂,出大门以后,增加至32名扛夫,抬着灵榇缓步下山。灵榇移动到万寿山后,杠夫数量又增加了一倍,达到了64名。
终于,9点45分,灵榇移至西直门,宋庆龄和孙科等人乘马车跟随护送,一直到前门车站。
此时,北京的百姓们自发护送,沿途多达三十余万人,浩浩荡荡,场面十分肃穆。
下午,灵榇安稳地放于灵车之上。灵车是国外进口的蓝钢车,一共十节车厢,整体装修一新。
地面上铺有国民党青天白日党徽的厚地毯,车顶是中华民国青天白日国旗。
宋庆龄和孙科等人跟随着一起上了车,同行的除了家属,还有孙中山生前十分要好的日籍友人梅屋庄吉等。
得知中山先生的灵柩登车的消息后,蒋介石便带领着宋美龄、宋子文等人专门感到安徽蚌埠前去迎接。
28日上午10时50分,灵车抵达浦口,南京狮子山响起101门礼炮。
宋庆龄、蒋介石、宋美龄、孙科夫妇、戴恩赛夫妇、宋子良、宋子安以及国民党的许多重要官员在孙中山的灵前进行祭奠,行迎榇礼。
迎榇礼进行完以后,孙中山的灵榇移至威胜号军舰,威胜号鸣炮起航,中外各舰随即鸣炮致敬。威胜号抵达关中山码头以后,中外各舰再次鸣炮致敬。
靠岸后,宋庆龄及其他家属亲手扶榇,护灵于左右。
下午1时,灵榇抵达国民党中央党部,两个小时以后抵达国民党中央党部礼堂,孙中山的灵榇在礼堂正中的灵位停定。
紧接着,由蒋介石主祭,向孙中山灵榇行停灵礼,礼毕以后,众人散去。
宋庆龄此时异常的哀伤,但她还是坚持在大姐宋霭龄和小妹宋美龄的陪同下,驱车前往紫金山查看孙中山的陵墓,随后入住陵园内的别墅休息。
31日下午,众家属又在国民党中央党部礼堂进行家祭,祭奠仪式由宋庆龄主持。祭奠仪式结束以后,由宋庆龄带领众家属依次瞻仰孙中山的遗容。
下午4时40分,孙中山的灵榇封棺仪式开始,由宋庆龄再次带领众人瞻仰孙中山的遗容。
这是宋庆龄最后一次见到逝去的丈夫的面容,她的心里疼痛难忍,再多的眼泪也无法洗刷掉她的悲伤。
瞻仰过遗容之后,由孙科、蒋介石、胡汉民、孔祥熙等亲手拂拭灵榇的周围,之后将铜棺顶盖盖上,各亲属用螺旋钉封棺。
封棺典礼完成以后,开始举行移灵典礼,典礼由胡汉民主祭。启灵前1小时,狮子山炮台再次鸣炮101响。
灵榇抵达陵墓以后,照旧由杠夫沿阶而上。108名杠夫平稳地踏过392级石阶,这392级石阶,代表的是当时全中国三亿九千两百万的黎民百姓。
孙中山一生都在为了这些百姓而革命,为了他们以后的幸福生活,多次流亡海外。他对百姓的一片赤诚,也换来了这些百姓们对他的爱戴。
登石阶的时候,蒋介石和他的副官在宋庆龄的一边。宋庆龄执着地不同他们走在一起,并且坚持不让蒋介石搀扶她。
灵榇抵达祭堂,由蒋介石主持奉安大典。礼毕之后,宋庆龄和孙科夫妇、戴恩赛夫妇等亲属亲自将墓门“ 敬谨严扃 ”。至此,奉安大典完成。
奉安大典的全过程,宋庆龄担当的都是一个主要的角色。
其实不光是奉安大典,从中山陵开始选址,宋庆龄都始终担当着重要的角色。
她同孙中山生活十多年,不仅深得孙中山的教诲,更是对他十分了解。她对孙中山安息之所的所有要求和意见,必然也与孙中山的想法是相符合的。
奉安大典终于结束,孙中山先生安息在了中华民国建国之处。从此以后,他将一直守护着这片土地和广大的人民群众。那么, 此时的宋庆龄又会如何面对蒋介石呢?
三、再次发声、重返欧洲
奉安大典几乎耗尽了宋庆龄的所有力量,她原本就患病在身,这一段时间以来的强烈悲痛更是加重了她的病症。
所以在典礼结束后,身心俱疲的宋庆龄便立刻动身,和母亲以及弟弟回到了上海。
当然,除了自身被病痛折磨的原因之外,之所以如此迅速的离开南京很大程度上还是想要和蒋介石保持距离。
回沪以后,面对记者的采访,宋庆龄的态度依然干脆利落。她表示自己此次回国纯粹是为了参加孙中山的奉安大典,因长途劳顿,回沪休息,对政治不发表任何意见与看法。
面对如此“刚”的宋庆龄,蒋介石仍旧没有死心。他不仅曾以当校长的名义挽留宋庆龄,还让宋美龄邀请她去南京参加国民党三届二中全会,可对于这些拉拢,宋庆龄全部拒绝了。回到上海以后,宋庆龄一直住在自己和孙中山在莫里哀路的家里,过着深居简出的日子。
只是同去欧洲前一样,宋庆龄照例在家里与亲友团聚,一同探讨各种各样的事务。偶有闲暇,宋庆龄便读书看报。而这样的日子一直到了8月1日的国际反战日。
这一天,宋庆龄不像以往那样平静,她不顾危险,向“国际反帝大同盟”发去一份电报,电报中强烈谴责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政府。
然而,由于蒋介石的拦截,这份电报最终没有如愿发出。
不过即便如此,仍有人私下里偷偷将电报内容印刷成了传单,在大街上四处散发,甚至有人跑到南京路先施公司大厦屋顶,将传单从楼顶撒了下来。
得知这个消息后,蒋介石勃然大怒。因为它几个月来所作的努力不仅没有得到一丝的好处,反而为宋庆龄做了“嫁衣”。
为了防止宋庆龄再有出格的举动,蒋介石让戴笠麾下的特务对她进行监视。
此后,宋庆龄的电话被监听,外出被人跟踪。为了彻底让她闭嘴,特务们甚至对宋庆龄不断地进行电话恐吓和匿名信恐吓......
到了最后,疯狂的蒋介石甚至动过暗杀宋庆龄的念头,他企图利用一场车祸,致宋庆龄严重残疾,这样便可一劳永逸。
不过由于宋庆龄在国民党中的显赫地位以及宋美龄的强烈反对,蒋介石没敢施行这个计划。
后来,手段使尽的没有办法,只好又派戴季陶上门对宋庆龄进行游说,试图以软硬兼施的方式来笼络宋庆龄。
戴季陶曾经是孙中山的老部下,参加过孙中山和宋庆龄在日本举行的婚礼,只是后来他从“左”派变成了极端右派。
到达宋庆龄的居所后,戴季陶先倒出了自己的一肚子苦水,试图以此同宋庆龄拉近关系。
然而这些把戏早被宋庆龄一眼看穿。她直接打断了戴季陶的话,更是明确拒绝了戴季陶夫人提出的去南京的建议。
期间,戴季陶掏出宋庆龄发出的那份谴责蒋介石以及南京政府的电报,询问是否是宋庆龄所发。
面对电报,宋庆龄大方承认,并且再次向戴季陶表明自己的立场,同时对国民党篡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行为表示了强烈的谴责,痛斥国民党已经完全丢失了革命的本心。
如此一番谈话,戴季陶见宋庆龄态度坚决,拉拢无望之后,便转而劝她以后不要再发表宣言。
可宋庆龄却坚决表示:除非他们枪毙自己,否则自己不可能不说话。
同年9月份,国际反帝大同盟集会在德国举行,宋庆龄被选为名誉主席,这又一次激怒了蒋介石和国民党,正当他们想要彻底下黑手将宋庆龄永远留在国内的时候。9月21日,宋庆龄踏上了驶往欧洲的船只,离开了这片令她伤心的土地。
结语:
宋庆龄此次回国,只是单纯为了参加孙中山的奉安大典。她之所以多次在中山先生的灵柩前放声恸哭,一方面是为失去一生的伴侣而深感伤心难过;另一方面则是借此来表达对国民党领袖的继任者蒋介石公然违背孙中山的遗愿的不满。
宋庆龄虽是一介女流,但在中国革命的征途中,始终追随中山先生,高举“三民主义”的大旗,是革命事业当中一个不屈的伟大女性!
参考文献
1、《宋庆龄与孙中山奉安大典》 张洁明
2、《宋庆龄:20世纪的伟大女性》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