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泄密防不胜防!我国军队选用这些措施,有效防范泄露军机
talk历史 2022.06.02 835 10
在当今的社会,“手机”、“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不能或缺的关键词,从古时候的三月一封飞鸽传书,到现在一秒都不需要就能实现的越洋交流,通信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然而,事物的发展往往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在网络和手机给我们提供了越来越便利的同时,它们也在给我们带来越来越多的威胁。
2018年9月Facebook爆出,因安全系统遭到黑客攻击,导致3000万用户信息泄露,其中有1400万人的姓名、联系方式、搜索记录、登陆位置等敏感信息被黑客获取。
12月又爆出,Facebook因软件漏洞导致了用户没有公开的照片也能被读取,使得6800万用户面临私人照片泄露的威胁。
同年美国大数据公司Exactis被爆出因失误泄露2TB隐私信息,这些信息高达3.4亿条,涉及到2.3亿人,内容丰富到甚至包含一个用户是否吸烟,养猫还是养狗,有什么样的宗教信仰等。
类似这样的事件还有:MongoDB 数据库被入侵,1100 万份邮件记录遭泄露;GovPayNet凭证系统存在漏洞,1400万交易记录被曝光;小米有品平台泄露个人隐私,约2000万用户数据遭泄露……事件之多,数不胜数。
不难得出一个结论:我们越是依赖手机,所面临的隐私泄露威胁就越大。可是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又无法脱离手机和网络而活,那么是否有方法帮助我们降低隐私泄露的威胁呢?
使用授权与加密通信
我们所面临的隐私泄露威胁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本地资料的泄露,一个是通信时的信息泄露。
本地资料,就是我们在手机上所存储或有可能访问到的个人信息,包含音频、视频、图像、文本等内容,以及采集这些内容的设备。
目前许多的App在使用前都会向用户获取访问权限,包含麦克风、相机、相册、通信录、备忘录、位置信息等诸多方面的访问权限,如果用户觉得不安全,可以通过禁用访问权限来获得自己隐私安全的保障。
而通信时的信息泄露则是一个更加复杂的过程。
通信,即双方间的消息传递。主要涉及到两个要素:
一个是通信的双方,我们称之为端;一个是用来传输消息的通道,我们称之为信道。
为了保护通信双方传递的消息不被窃取,我们有两种加密措施:信道加密与端到端加密。
对于数据来说,信道好比一条跑道,我们想要传递的信息就在上面以数据的形式来回奔跑。信道加密是“硬加密”,一种物理加密方式,顾名思义,就是严格的保护信道的安全,好比古时候给送信的人派发官兵保护,以保证信件能够安全的、不被人窃取的顺利送到目的地。
我国的军队起初采用的就是信道加密方式,强调军用通信线路的物理隔离,专线专用,闲人勿近。
然而在现代通信技术下,信道加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是如果线路过长,就需要在通信的过程中设立一些中转结点,用于缓存和转发信息,而中转结点是在技术上格外容易被监听和拦截信息的,稍不注意就会受到攻击并获取到信息;
其次,即使线路中所有结点都是安全的,由于现代通信的技术及信号特征,信息在链路上传输时,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被隔空获取。
曾经就有某国使用无线电信号采集车,在我国的国防专线上沿途采集架空明线所泄露的无线电信号,因此,即使一整条专线上都有重兵严格把守,我们仍然无法保证,信道加密的方式对于我们的数据来说是绝对安全的。
而端对端加密,则更偏向于“软加密”,是一种采用各种算法在通信的两端对所要传递的信息进行“包装”的加密方式。
我国的军队现在使用的就是端对端加密方式,国家也有了一系列自主研发创新的数据加密算法,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颁布多个算法标准,包括SM1、SM2、SM3、SM4、SM7、SM9、祖冲之密码算法(ZUC)等。
经由这些算法包装过的信息,即使在传播的过程中被截取,截获信息的人看到的也只是一串无意义的字符,是无法获得真正的信息含义的,从而就保证了通信的安全。
当然,使用端对端加密也并不意味着绝对安全,我们在对信息进行“包装”时,使用到的工具叫做“密钥”,如果破解了密码,得到了“密钥”,那么想要还原被“包装”过的信息就很容易了。
幸运的是,想要破解“密钥”并不容易,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困难,这就关系到各国在计算机和数学领域上的较量和博弈了。总的来说,端对端加密还是比信道加密要安全得多,且花费的成本也更少。
军队如何保障隐私安全
个人隐私泄露,威胁到的是个人安全,而军队的隐私泄露,威胁到的就是国家安全了。
2016年,一名俄国海军士兵在“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内拍摄照片,该照片泄露了诸多机库细节,令军方十分头疼。接着,一名水兵在“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上多次自拍并在社交网络上上传了照片,彼时,巡洋舰正在前往叙利亚,而美方通过该水兵的照片轻而易举得到了该编队的位置信息。
2018年初,《华盛顿邮报》曝光,由于美军士兵使用“斯特拉瓦”手机应用软件记录健身轨迹,导致美军在叙利亚、阿富汗等地多个秘密军事基地的准确位置被暴露。
同年,以色列情报机构给出爆料,名为“美女约会”、“世界杯”之类的软件下载提醒陆续发到了士兵们的手机上,一旦士兵们安装了该软件,软件就会在使用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动对外发送位置、图文以及联系人信息,甚至还能不经授权就使用手机的拍照、录音功能,使一些别有用心的个人或组织能够轻易的获取以色列军内信息。
在智能手机飞速发展和普及的今天,其带来的不安全因素已经成为失密泄密的重要渠道。
我国目前正在建设智慧型军营,使用智能手机,已经是时代不可抵抗的浪潮,即使是为了安全考虑,也不能够只使用传统技术,而与时代脱节。为了在跟上技术发展的同时保证安全性,国家做出了许多努力。如:
统一管理部队人员的手机使用,严格规定军人使用手机时的可为和不可为;
依托运营商网络设立加密网关,提供专门的军用手机接口;
给团以上的军官配备专门的军用手机,手机内置专用的安全加密芯片,通信时一次一密,用端对端加密方式保证了通信安全;
以及在普通智能手机上加装“军营手机服务”App,对敏感内容进行监控等。
以上种种手段,都是我国军队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为了保障国家安全而做出的努力。
依然存在的安全隐患
现在是科技的时代,是互联的时代,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这样的时代下,我们是便利的,也是不安全的。国家和个人,目前都十分关注隐私安全,并为之做出了许多努力,但实际上,还是有许多隐患存在的。
如,现在流行的“大数据精准推送”。
各类App、产商为了能够细致的研究客户喜好,并准确的为客户做出推荐,是需要详细的记录每个客户的访问资料的。
这些访问资料数目过于庞大,难以找到一个中心数据库来存储,因此实际上这些资料,是存放在手机本地的,每次平台要使用之前再从本地取出并分析数据,以此为客户提供精准的推送。
这也就意味着一个事实:我们在访问网络时,平台是可以借助网络协议对我们的设备进行读写操作的,而这将给我们的本地设备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稍不注意,也许就会被抓到漏洞,进行攻击,从而窃取到个人的隐私信息。
此外,虽然许多App在使用前都会征询权限意见,但实际上,对于开放性较好的Android平台来说,很多权限是无法真正禁用的,更有一些流氓软件,如果用户不开放权限,它就直接无法使用,于是很多用户在无奈之下也只能选择授权,这也是令很多用户觉得苦恼的地方。
隐私问题,牵连甚广,无论是个人、集体还是国家,都要在隐私保护方面慎之又慎,这是一场我们与不法分子之间长久的博弈和较量。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呢。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