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图纸也未必能造!日本发动机难以超越,我国新能源将弯道超车?
talk历史 2022.06.02 499 1624
曾经有一位干了30年的汽车维修师傅尝试维修一辆丰田车,那辆丰田车一直有异响,但是各种检测都没找出问题,最后决定拆开发动机。
拆开之后,发现有一个齿轮严重受损,于是联系丰田发送了原厂配件想要自己重新将配件装回去。但是,最后有一颗螺帽一直无法复原。无奈之下,只能将发动机送回原厂,结果日本车企只用了一天就把发动机修好了。
为什么日本发动机拆开之后,其他人难以修复。发动机的秘诀在哪里?为什么我国车企不花时间将日本发动机逆向拆解?
日本发动机为何难以仿造?
逆向拆解日本发动机,可以窃取他们的技术吗?其实日本企业并不担心这一点,就算他们的发动机图纸流落在外,外国车企也没办法将他们的发动机复刻出来。
因为日本发动机制造时间比较早,早在1902年,他们就造出了第一辆日产车,虽然日本在制造汽车的初期也是靠模仿,但是一百多以来,日本不断试错改错,形成一套成熟且别人不容易模仿的发动机制造技术。因此,造好发动机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日本也是一步一个脚印成长起来的。
其实,难以仿造日本发动机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对零件的组装和参数调校等都实行严格的保密措施。
曾经在合资车场工作过的人员表示,在零件的组装车间里,还有一个更为精密的组装车间。中国人不能进入那个车间,只允许他们自己的核心人员进入。在那个车间里,关于零件的组装、装配以及核心零件的参数调校都是他们自己负责,其他人完全接触不到。所以就算有发动机的尺寸、图纸,也没办法将发动机做出来。因为很多零件的参数不准确的话,组装起来也达不到效果。
比如,就像将故宫的地砖给拆了,按照现在的生产工艺生产出一模一样的砖块,采用精密的仪器来定位安装,但是,会发现尽管砖块是一样的,但是安装的先后顺序不一样各部分砖块之间的咬合精密度也会不一样,也无法照原样造出一个故宫来。
虽然,日本的发动机制造业如此厉害,但是中国在制造方面也不赖,不管是高铁还是战斗机,中国的制造业都让国人引以为傲。但是,为何偏偏在汽车发动机难以赶超日本?
中国为什么造不出顶级发动机?
中国的工业发展时间比较短,日本在1937年的时候就有家用冰箱,但是,中国那时候还没有解放。1999年,中国都还没有自产发动机的条件。而且,外国对中国技术封锁,很难生产和研发属于自己的发动机。
就以奇瑞来说,奇瑞在建立之初,国内的汽车制造还是空白,根本买不到发动机,只能选择自己造。1997年,奇瑞花费近3000万美元从英国威尔士买到福特汽车的二手发动机生产线。
购买之后,中国人不能进去看整个发动机生产线的组装过程,根本学不到什么技术。而且,那些外国专家根本不配合,效率还低,要拖很久才能完成。奇瑞最后赶走了那些专家,自己弄。直到1999年5月,二手生产线才生产出第一台发动机。
而反观日本,在1999年的时候,丰田在日本国内就生产了1亿辆汽车。这其中的差距非常明显。
日本经过这么多年发展,发动机也一直是他们的强项,曾经有人拆解过一台老Vios发动机,这可以算是丰田发动机技术的体现了,刚开始拆卸的时候非常困难,孔和轴连接的非常紧,暴力拆卸后才完全打开,维修后重新组装,但是,发现无法组装了。
所以,曾经有一名从事汽车修理的老师傅曾说过,在中国拆开一台日本发动机,组装回去,寿命也会折损一半,就算把日本的设备、流程、技术人员请到国内,也恢复不到原来的水平,但是如果回到日本的话就会很简单。
其实,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零件安装的温度低,日本人在考虑的时候考虑过热胀冷缩的问题,所以安装后,发动机的密封性特别高。但是,目前中国还没有这种技术。
而最主要的原因是,日本发动机的核心技术早已申请技术专利,如果有国家逆向仿制出来,那么就会被告侵权,还要赔付一赔偿,别国想要采取逆向仿制根本不可能。而且,专利纠纷的案例也多不胜数。
德国媒体曾经报道过一汽抄袭大众的发动机。这种专业壁垒就阻挡了国内的许多车企发展。有车企逆向研发出来了,也会因为巨额的专利费而被动放弃,而且还可能跟不上发动机的发展。
正是因为这些因素的影响,导致中国发动机事业一直跟日本发动机企业存在很大的差距。
而且,中国自主品牌轿车发动机基本都是在10年前发展起来的,尤其是奇瑞、吉利等,尽管在10年间,自主品牌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但是发动机高压共轨技术仍然掌握在外资零部件企业的手中。
但是,近几年,我国一些科研机构在自主研发内燃机燃烧和控制技术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其中就包括了高压共轨技术的开发,虽然进展不是很快,零部件技术还是由外方控制。但是,现在全球汽车发展的重点在新能源汽车上,而且,现在许多国家都在研发自己的新能源汽车。中国也有自己的产品。
新能源汽车中国可以弯道超车吗?
既然在短时间内燃油车无法超越日本,那么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上会不会更有优势?
随着近年来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的力度越来越大,新能源汽车无疑是未来汽车的主要发展方向。主要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它们的废气排放量比较低,符合现在节能环保的要求。
而且,现在世界各国都非常看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许多车企也纷纷尝试新能源。中国也在节能环保的大环境要求下,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中国自主的汽车品牌也在世界崭露头角。
比如在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方面,我国动力电池领军人物之一的比亚迪就实现了创新突破,在电驱动方面就研发出了三合一的电驱动和总成驱动。这也吸引了许多在燃油汽车方面比较优秀的企业来合作,奔驰就与比亚迪达成了合作。
早在2010年,奔驰就看好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奔驰母公司戴姆勒宣布与比亚迪达成合作。这不是传统的“市场换技术”而是一次中外企业本着品牌平等和技术平等的合作,双方合作共同创造一个新品牌。
他们将品牌命名为腾势,比亚迪提供电池技术,戴姆勒负责监督造车工艺,奔驰经销商提供线下服务。
当然,日本汽车品牌也在研制新能源汽车。日本早在1965年级启动了EV(纯电动)研制项目,2006年6月,日本政府发布了长期能源规划,日本很早就开始制定了新能源国家战略,也很重视新能源的开发。
但是,2019年,有游客曾在日本街头发现,日本境内好像很少有新能源汽车,而充电设备更是少。其实,这与他们的国情有关,他们的车型主要以小型车为主。而且,这种小型车也有混合动力版的,就算日常出行他们也可以用纯电模式,也不会特意去换成纯电动的。
所以,日本国内新能源汽车占据的最大份额是混合动力汽车,而纯电动汽车和氢燃料汽车在日本市场上的存在感比较低。日本的丰田汽车之前也一直主攻动力和氢燃料电池的方向,但是,现在丰田也准备发展纯电动汽车。
2021年12月,丰田正式与比亚迪合作,打算在2022年底的时候推出一款面向中国市场的小型纯电动车。这次合作与以往不同,车的设计与研发都是比亚迪来做,并且车内搭载的电池是比亚迪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
在这样优势环境下,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全球五十多个国家,新能源客车也受到欧美等国家的认可,在2022年2月,比亚迪获得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纯电动巴士订单,5月有获得瑞典的再次订购,7月还要向挪威交付纯电动城际巴士。
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希望在不远的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能够在世界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能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参考资料:
[1] 汽车百科 《日系发动机被拆开来维修》
[2] 东方早报 《丰田承认两年前就已知雷克萨斯召回隐患》
[3] 汽车百科 《奇瑞汽车品质怎么样》
[3] 网通社 《自主品牌觉醒时代:由守转攻 技术开始反向输出》
[4] 新华网 《多点布局 日本全面角逐新能源汽车时代》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