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拔弩张”:林彪与卫立煌的裹血力战
简史微鉴 2021.10.27 129333 0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与国民党反动派之间进行了数场大战,国内的形势从敌强我弱,转为敌我力量相当,我军决定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战略大决战。1948年9月12日,随着锦州会战打响,辽沈战役正式开始,林老总与卫立煌在东北大地上展开了一场裹血力战。
1948年9月,我党在西柏坡政治扩大会议中提出,该形势有利于我军的东北,最先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大决战。时任东北野战军总司令员的林彪,在伟人先打锦州实行“关门打狗”战术的指导下,随即制定了辽沈战役计划。
林彪先是派出了一个纵队、六个独立师和炮纵一部围困长春,并公开喊出“练好兵,打长春”的口号迷惑敌人。派出一个纵队在开原地区准备阻击长春突围之敌,派出四个纵队和一个骑兵师监视沈阳的敌军,其余的六个纵队、三个独立师以及炮纵的主力部队则日夜兼程赶往锦州,包围锦州及北宁铁路沿线的敌军。
与此同时,身在沈阳城中的国民党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正心急如焚,因为蒋介石和他在看待东北问题上,出现着一定的分歧:卫立煌力主固守沈阳、长春、锦州,保全东北的主要城市等待战机;而蒋介石则希望卫立煌将东北的所有兵力收缩至锦州,进可以收复东北,退可以与北平(今北京,下同)的傅作义兵合一处。
事实证明蒋介石的决策在当时的情况下是正确的,但由于卫立煌并不是蒋介石的嫡系将领,对蒋介石命令的执行力不足,造成辽沈战役初期国军统帅部都没有做出一个准确决策。
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在辽宁省义县至河北省滦县拉开了一道长达300余公里的战线,全线向敌军发起进攻,将北宁线彻底切断,使锦州成了一座孤城。国民党方面则立即组成了东进兵团和西进兵团增援锦州。卫立煌又害怕我军实施“声东击西”战术,让第一兵团中将司令郑洞国驻守长春,来牵制我军的主力部队,殊不知我军的主力部队早已到了锦州开始攻城了。
林彪迅速抽调两个纵队、两个独立师到塔山地区阻击敌军的东进兵团,派出四个纵队在新立屯地区阻击西进兵团,其余部队继续攻打锦州城。攻打锦州的战斗一开始并不顺利,25万人在锦州成为无法彻底展开,而且锦州四周都是平原,贸然冲锋无疑会将战士们的生命葬送。解放锦州的战役中,我军几乎完全是以土工掘进的方式前进,将锦州城外的所有碉堡清除后才发动了总攻。
1948年10月14日,负责攻克锦州的部队发起了总攻,31个小时的战斗结束后锦州城被我军攻克,锦州10万守军全部被我军歼灭,位于锦州东、西两侧的塔山阻击战和新立屯阻击战也就此宣告结束。
1948年10月17日,锦州解放后,镇守长春的曾泽生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下率部2.6万人起义,长春宣告和平解放。
卫立煌接连丢失了锦州、长春两座城市后追悔莫及,准备集结部队重占锦州,林彪决定采取运动歼灭战术,诱敌深入然后各部机动穿插分割围歼。而卫立煌现在却指挥不动这些部队了,蒋介石直接乘飞机到沈阳越级进行指挥,然而蒋介石的指挥却将西进兵团全部送到了我军嘴里。
10月19日,林彪立即下令,在黑山、大虎山东线,饶阳河西岸,无梁殿南侧,魏家窝棚以北的120平方公里的地区内,对西进兵团进行围歼,各纵队迅速进行穿插,将西进兵团司令廖耀湘所带领的5个军10万人迅速分割、蚕食。10月28日,西进兵团被我军全歼,廖耀湘被我军战士俘虏。
10月29日起,林彪命令各部迅速解放沈阳周围的城市,卫立煌则把主力部队全部收缩进沈阳城内,组成了13万人的守城部队,但是在四野炮纵的毁灭性进攻下,沈阳仅坚持了3日便被我军攻破,13万守军全部被我军歼灭。而卫立煌则被蒋介石派专机接到了北平,也算是圆了蒋介石让卫立煌与傅作义兵合一处的心愿了。
我军在东北战场进展如此顺利,这与之前我军在东北地区打下的坚实民众基础是密不可分的, 而且蒋介石和卫立煌的指挥冲突也为我军造就了机会,林老总在辽沈战役前,也存在着犹豫不决的情况,在攻打锦州之前他还想过将东北野战军主力带回长春继续攻打长春,但当辽沈战役开始的那一刻,林老总便十分肯定地围绕着锦州做文章,将锦州打下来后,整个东北地区的形势都开始向我军有利的方向发展。
沈阳解放后,东北全境再无反动派势力的立足之地,林彪与卫立煌的对决,也以卫立煌的失败告终。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