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特工潘文郁,被捕后叛变投敌被开除党籍,53年后被评为烈士
简史微鉴 2021.10.27 118771 0
孙子兵法中有一句尽人皆知的名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通过这句话可以知道信息在作战当中的重要性,谁掌握了更多的信息谁就有更多的主动权,由此可见特工工作对于一个军队有着至关紧要的作用。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特务机关源于明朝,特工也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今天我们要讲的也是一位特工的故事。在我国革命战争时期,他曾经受到好友的打压,而使得政治地位一落千丈。最后被开除党籍后的他,却成为了共产党的秘密情报员,打入国民党要害部位。
被怀疑后,张学良来到南京为他亲自辩解。最终还是被叛徒告发,年仅29岁,从容就义。牺牲五十三年后,才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这位特工就是潘文郁,本期笔者带着大家走进特工潘文郁的真实生活,了解这位无名英雄舍身为国、英勇无畏的一生。
遭遇同窗报复的天才少年
潘文郁号文郁,化名潘东周,笔名问友、冬舟、东舟。1906年,潘文郁出生在湖北省襄阳市东津湾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年幼时被父母送去私塾读书,好学善思,年仅九岁就天赋尽显,提笔成文,被当地人夸赞为小天才。
1922年,16岁的潘文郁考入了湖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入学后他天资聪颖,学习刻苦,文采十分出众,学校里任国文教员萧楚女十分赏识他。在萧楚女的启蒙下,开始接触了马克思主义。接触后,马克思主义的理念就深深印在了他的脑海里。1923年,潘文郁转入了武汉共进中学。
1925年5月30日,五卅运动在上海爆发,很快地就席卷到了全国。当运动席卷到武汉时,潘文郁作为湖北学联代表在武汉参加了这场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
同年,潘文郁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8月,潘文郁和王明、伍修权等11名学员搭乘苏联的煤船离开祖国,于11月上旬到达莫斯科,成为了中共首批派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的学生。
潘文郁入学后学习刻苦,能力突出。他入学期间不断地提升自己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更加坚定了革命的信念,这期间还锻炼了俄文水平,在大学里担任了俄文翻译。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上海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四一二"政变,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革命转入低潮,也正在此时,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领导革命的道路。
面对此次问题,共产党对于中国的社会性质以及和革命相关的多种关系等问题上,亟须召开一次重要会议进行讨论解决。
由于这次政变,让国内陷入了极其严重的白色恐怖中,为了安全起见,我党把会议的地址选在苏联莫斯科的郊区。
1928年6月18日到7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莫斯科的郊区,滋维尼果罗德镇里的一个"银色别墅"中,秘密地召开了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在这次会议上,王明担任了大会的翻译科主任。由于潘文郁的俄语水平非常好,王明便主动把他推荐给了周恩来当翻译。
在会议进行期间,潘文郁无论是口语翻译还是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都十分突出,得到了周恩来以及其他中共领导人的一致肯定。党的六大会议结束之后,潘文郁被任命为第三国际组织的秘书长,继续留在了莫斯科工作学习。
1928年年底,潘文郁收到党的呼唤,从莫斯科赶回了上海,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长,并且创办了中共党刊《红旗》。潘文郁文采十分出众,能够写出一手好文章,尤其是在领会写作意图方面,更是一点就通。
当时,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秘书长的李立三的许多发言稿和文章,都出自潘文郁之手。潘文郁也因为出众的才华,和王文学等人成为了共产党"新思潮"的代表人物。
就在潘文郁的政治生涯越走越顺时,一场猝不及防的政治灾难正在悄然逼近。本以为是一个好的起点,没想到却成为了潘文郁政治生涯的巅峰。而造成这一切灾难的黑手,却是他在莫斯科的同窗好友王明所一手设计的。
1929年,王明也从莫斯科回到了中国上海。在莫斯科时,他是中共国际领导人米夫眼中的大红人。收到回国的消息后,他踌躇满志地回到上海,想要大干一番。
可天不遂人意,回国后的他只在《红旗》的编辑部成为了一名普通编辑。那段时间里,王明感觉自己怀才不遇,他对周遭发生的这一切感到极为不满。
而这时的潘文郁,早已经是李立三的有力助理,李立三主持中央工作时,潘文郁经常为他起草文件。后来,向忠发担任了中共中央总书记,潘文郁又成为了他的秘书。
当时,潘文郁可谓是声名大噪,很多人说他是向忠发的文胆,更是李立三的左膀右臂。这一切王明看在眼里,十分嫉妒。在莫斯科时,自己怎么都比潘文郁好,怎么到了国内就是另一番光景。
1931年1月的一天,在上海参加活动的王明,不幸被巡抚当成违法分子拘捕。当时的巡抚并不认识王明,就对他说:你找人拿钱来我立刻就放人。
王明只好给同在上海的潘文郁写了一个纸条,让巡抚拿着纸条去要钱。王明当时的做法严重违反了地下工作者的纪律,他这种危险的行为,随时可能让敌人破坏中共中央机关。潘文郁知道此事后,当机立断地通知了中共中央机关转移。
王明被拘捕的事情被共产国际知道后,米夫委托别人,花了很高的保释金把他救了出来。事后,王明受到了党内的处分。但仇恨的种子就此埋下,王明认为潘文郁故意见死不救,于是对他怀恨在心。这也为以后的报复埋下了伏笔。
1931年1月7日,米夫擅自策划,并且以突袭的方式在一天内对中共中央进行了改组。多次受处分的王明,也因为这件事一飞冲天,成为了中共中央的领导人物。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发展了宗派主义的过火争夺和打击政策。在此期间,严厉打击了中央各部门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并且重新分配了他们的工作。潘文郁遭到了王明的迫害,被派到北平成为了省委宣传部部长。从此,潘文郁的政治生涯一落千丈。
打入国民党内部的情报员
1931年7月,是潘文郁人生中最黑暗的一段时间。7月21日,他奉命到北平的一处公寓和地下工作者秘密接头,但他不知道的是,这时候的地下机构已经被叛徒出卖,并且落入了国民党的特务机关手上,潘文郁被捕。
初入北平的就遭遇如此不测,让他身心力竭。但潘文郁并没有想过暴露自己的身份。可命运有时候就喜欢捉弄人,参与审讯了的竟有廖化平!此人是中央北方局军委书记,被捕后出卖了共产党。这次,潘文郁只得无奈承认自己是共产党的身份。
这时,黎天才(张学良的私人秘书)闻讯赶来,他早就对潘文郁的才气有所了解,他用权利释放了潘文郁,并劝他自保。
政治上极为失意的潘文郁,又因为黎天才的极力奉劝和威逼之下,潘文郁对前途感到了迷茫,干脆就只做学问,无奈之下和中共中央划清了界限。没多久,报纸上就刊登了潘文郁的自首书和退党的消息。1931年8月28日,他被中共中央开除了党籍。
离开了党后的潘文郁人生失意,痛苦不堪。他内心的信仰一直是马克思主义,他还是希望能为国家和民族在做一些什么。于是他找到了自己的好友,一起翻译了《资本论》。两人合作完成第一卷第一册后,潘文郁自己又完成了第二、三册的翻译。就这样,马克思的经典著作《资本论》的中文译本与中国读者见面了,这也是我国最早的《资本论》中文译本。
这期间,潘文郁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革命理想。他除了花大量的时间翻译《资本论》,余下的时间他都走进了大学的校门,不断和学生们宣传讲解马克思主义和爱国思想。他的这些举动,很快就引起了北平特科负责人吴成方的注意。
新组建的北平特科急需人才,吴成方也对潘文郁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分析。背叛党的叛徒是不可能再继续弘扬和宣传共产主义思想的,这不符合基本的常识逻辑。既然这个人一直在宣传共产主义思想,那就说明这个人的心里是没有背叛共产党的。
而且潘文郁的灰色身份也十分有利于特科的工作。经过再三思量后,吴成方决定亲自拜访。两人相谈甚欢,再次得到党组织认可的潘文郁内心也十分激动。
经过吴成方的劝说,潘文郁义无反顾地再一次加入了共产党,这次他的身份是北平特科的秘密情报人员。
但像潘文郁一个在共产党内如此"出名"的人物,是很难打进国民党内部,成为重要人员获取秘密的。但潘文郁不止做到了,后面还成为了张学良的机要秘书。他这种身份,是怎么成为张学良的亲信呢?
黎天才是张学良当时的私人秘书,负责情报工作。他之前是中共的重要干部,在李大钊手下工作,被捕后自首。他才能深重,得到了张学良的信任,成为了他的私人秘书。"九一八"事变后,黎天才同意中共北方局的劝说为革命做点事情。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也看清了时局,在心中承认了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他主动向黎天才询问共产党的方针政策,但黎天才脱党多年无法回答,就经常请教潘文郁,两人也变成了好友。
1934年,在欧洲考察后的张学良因为增加了眼界,更想了解共产党的学说,黎天才便推荐了潘文郁。
因为潘文郁对马克思主义和《资本论》及其了解,所以这些对他来说信手拈来。张学良对于潘文郁赞叹有加,称潘文郁是自己的"老师",也越发信任。
1934年7月17日在张学良和红二十五军对战时,他受到了沉重地打击。他想要了解红军的资料,思考联合抗日的可行性。他把任务交给了黎天才,黎天才把任务交给了自己的手下潘文郁。
潘文郁仅仅用了七天的时间,就把中共的政策、规定和一些不重要的资料,编写成了册子取名为《匪情辞通》。张学良十分满意,印刷下发,自己还随身带了一本。这时,张学良对潘文郁已经十分信任了。
潜伏在张学良身边的红色特工
潘文郁利用工作之便,把国民党"剿匪"的军事行动及时报给了北平特科,北平特科又报告给了红军作战前线指挥部。这个情报对红军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红军利用情报,成功摆脱了国民党的"围剿"。
1934年,武汉"剿总"为了加强各部队"剿总"的联系,把所有军队的详细信息印制成册,作为机密文件,发给了每一处。在机要组的潘文郁及时抄录了一份,把文件传给了中央苏区,让中央苏区准确地掌握了敌人的详细情况,为打破敌人的军事"进剿"立了重要的一功。
1934年10月7日,国民党北平当局突然出动了北平所有的力量,摧毁了北平特科,20多名北平特科情报人员英勇牺牲。
在这次行动中,国民党在搜索北平特科联络点春秋处书店时,发现了国民党许多的高级文件,有的还是是原件。尤其是发现了武汉国民党"剿匪总部"绝密文件,其中有一份《豫鄂皖三省剿匪军事形势图》让他们大为吃惊。
因为这份绝密文件只发给国民党团长以上的官员,武汉总部留有一份,那一份只有张学良的机要秘书潘文郁一人保管。
拿到机密文件后,宪兵三团团长蒋孝先立刻把消息秘密地传给了蒋介石,蒋介石得知后十分震怒。1934年11月的一天,张学良收到了蒋介石的紧急电报。
电报中蒋介石提到了在春秋书店发现的秘密文件,说潘文郁和共匪勾结。命令他立刻把潘文郁逮捕,押回南京。
因为是要求秘密押回,所以张学良和潘文郁一起来到了南京。张学良是一位爱才之人,而且十分讲义气。他尽管知道潘文郁有很大的嫌疑,但他还是想把潘文郁保护下来。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张学良不愿意让别人指责他的亲信通敌。
来到南京后,张学良知道蒋介石没有确凿的证据。便说道:"仅凭一张军事形式图不能说明潘文郁就是中共情报人员。"因为蒋介石也没有十足的证据,所以没办法给潘文郁定罪。最后,让张学良把潘文郁带回了武汉,临走前特意嘱咐他要"严加管束"。
但张学良知道蒋介石不会轻易放过他,为了防止国民党的特务采取暗杀行动,他把潘文郁安排进了自己的司令部官邸。虽然给了潘文郁食宿上的方便,但是限制他只能在公馆内活动。
潘文郁出事让黎天才很是担忧,因为人是他推荐的,而且又是自己的手下,一旦出事,自己必然脱不了干系。
潘文郁被限制自由后,直接给自己的上司黎天才请假,说自己想回去看看,告诉家里人自己的情况。虽然这件事情事关重大,但黎天才还是同意了这个请求。潘文郁走后,黎天才开始后悔。因为潘文郁一旦跑了,自己犯的就可能是掉脑袋的大错。
正当他万分焦急之时,潘文郁自己回来了。黎天才十分感动,觉得潘文郁是个重情重义之人。张学良得知此事后,也十分意外。虽然潘文郁跑了,蒋介石会十分生气,但也不会真的拿他怎么样。但是,潘文郁回来了这十分出乎意料。
潘文郁已经脱身,但他为什么又回来呢?史料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在这里笔者结合资料大胆猜测。从张学良和黎天才对他的敬佩中可以猜测,他应该是不想连累两人。而且潘文郁对党忠心耿耿,且富有冒险精神,也可能是想继续潜伏下去,安静地等到风头过去。
1933年9月25日,蒋介石向中共开启了第五次"围剿"进攻。随着战事的紧急,红军的处境十分危险。北平特科派杨青林到武汉,向潘文郁索要国民党的兵力部署,以粉碎敌人的进攻。
当时,潘文郁所在的位置,掌握着大量的机密。他十分清楚第五次"围剿"的战局,但因为当时情况十分紧急,很多文件他没来得及抄录。为了第五次反"围剿"的胜利,他完全不顾自己的安危。直接把抄录的部分和没抄录的原稿给了杨青林,让杨青林带回北平,由北平特科转交给红军总部。
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杨青林叛变了,潘文郁身份彻底暴露。杨青林指认潘文郁没有脱离中共,他的真实身份是北平特科的情报人员。这下,蒋介石彻底拿到了证据,张学良再也无力回天。
蒋介石命令张学良枪毙潘文郁,还让他秘密处理黎天才等人。张学良多次去电,反复请求,他说:"这个人通六国语言,很有学问,是个人才,这样的人,中国极少。"但蒋介石却严厉斥责他执法不严。害怕他作伪,还指令参谋长钱大钧到武汉行刑。
1935年3月3日黄昏,年仅29岁的潘文郁上了刑场,从容就义。根据当时一个目击者军官事后描述,潘文郁走向刑场的时候十分从容,面不改色,他把双手背在了背后,毫无惧色。然后转身,挺直胸膛面对对准自己的枪口,视死如归。
后来,张学良费了好大功夫,好歹保住了黎天才。
1949年武汉解放后,周恩来发电报到武汉,让找人通知潘文郁的家属,并作为烈士家属对待。当地政府给找到潘文郁的妻子廖素丹,给了她一份工作,他的两个儿子也都作为革命烈士参了军。
"文革"结束后,我国公安部史料征集办公室历时七年,查清了这位英雄不为人知的革命历程。1988年5月30日,潘文郁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这是他牺牲后的第五十三个年头。
漫长的半个世纪,这位英雄终于得以平反昭雪。但他是不会在乎这些的,潘文郁烈士牺牲时,尸体被南京来的人收走,死后没有墓碑。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潘文郁也没能留下任何影像和照片。他牺牲得太早,以至于两个儿子都不记得父亲的模样。
他隐姓埋名,至个人生死于不顾。始终坚持在敌营里,为我军传达重要的军事情报,让我军在几次反"围剿"中顺利取得成功。在中国的革命战争当中,有太多的英雄牺牲后没能留下容颜,但他们代表着历史深处那些为最为崇高理想献身的无畏精神。我们可能不认识一个个的他,但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一代代年轻人将永远以他们为榜样,奋发图强不忘国耻。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