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航天员太空旅行:生理期要怎么办?遗传和生育功能会受影响吗?
访客 2021.10.28 113576 0
神舟十三于2021年10月16日发射成功,3名乘组人员分别是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在这三位航天员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我们的美女航天员王亚平了,由于太空特殊的环境,大家不免对王亚平的太空生活产生担忧。比如女航天员在太空中来月经了该怎么办?
生理期怎么办?
在人类早期的太空探索中,美国和苏联迟迟没有选择女性航天员登月。一方面自然是考虑到女性普遍没有男性的身体强壮,一方面也是航天医学认为女性月经在太空中难以处理的缘故。担心女航天员会受此影响失血过多,或者血液失重倒流而无法顺利排出导致炎症等问题,因此女宇航员在选拔时没有优势。
但后来苏联和美国在对首批女宇航员培训过程中,才发现月经的影响不大,甚至还没有上厕所麻烦。因为月经是子宫内膜定期脱落和粘膜的少量流血现象,其排出的过程也是受相关肌肉和粘膜蠕动影响,跟血液循环系统不相关,和失重基本没有关联。
虽然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但是月经处理依然是一件麻烦的事情。因为太空舱空间小,储存物资的能力有限,物资运输的成本很高,所以航天器内的厕所需要回收尿液中的水分重新利用,但是却没有特殊的设备去处理含有血液的尿液,所以女宇航员只能通过纸尿裤、棉条等方法单独处理,不过这样会产生较多垃圾。
最重要的是,航天员的生理和心理会受到月经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无法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所以比较常用的方法是服用避孕药推迟经期,这样做当然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不过很多女性航天员为了不影响国家任务都会首选这种方法。不得不说,这些可爱的女宇航员们真是付出了太多,不容易啊,向她们致敬。
洗澡和上厕所
相比之下,在太空中洗澡和上厕所作为日常活动反而更加困扰航天员。在太空中,水既是稀缺资源,需要从尿液中回收利用,同时也具有极大的危险性。水滴漂浮在空中是常见现象,操作不慎很可能贴在脸上造成窒息,或者损坏航空设备。一位名叫杰克的外国航天员就曾经亲自示范,拿出吸管吸取饮料瓶中的饮料,但是水没有从吸管中流出,而是像一堆泡沫一样,瞬间从瓶口涌出,捂住了他的口鼻。
而事实上比这还糟,这些水珠像油一样具有很强的吸附性,一旦粘在脸上或者头发上就会让人感到很难受。所以啊,在太空舱里淋浴是很不靠谱的。美国的空间站-天空实验室(Skylab),当时就想给宇航员们装备一个高大上的淋浴间,但是这盖子一旦盖上,水飘来飘去的,简直就和活埋差不多。所以,淋浴洗澡只能是奢望了,现在几乎所有的宇航员都只能靠湿毛巾擦洗身体。
几天不洗澡还可以忍耐,但是上厕所可就没法忍了。在早期的航天生活中,处理尿液和粪便的工具非常简陋。也就是使用这种贴合宇航员排泄器官的方便袋,但是它用起来可一点儿也不方便,稍有不慎就有尿到裤子上的风险。
好在科学家们也是非常注重改善宇航员的太空生活质量,发明出了太空专用马桶。除了具备普通马桶的抽水清洁功能外,它的内部还配备了一个“吸尘器”,只要掀起马桶盖,就会产生气流自动抽吸,这样还能显著地控制气味。总的来说,宇航员的日常生活可以说是非常繁杂和辛苦的。
身体损伤
同时在太空长期生活,对宇航员的身体也有一定的危害。细心的观众很可能会发现,宇航员从太空回来后脸上明显“胖”了一圈,身高也变高了,这当然不是因为伙食太好了。而是因为在太空环境中,地球的引力作用很小,从而引起血液、体液向上倒流以及向四周流动,身体重心上移,引发上半身变大、体型趋圆、头部和面部肿胀、颅压变大、静脉曲张等一系列问题。
除此之外,身体素质强悍的宇航员在着陆后往往需要被工作人员抬下来,或者坐在椅子上,无法自己站立行走,这又是为什么呢?在地球上,由于肌肉在重力作用下处于紧张状态,在我们所有的活动中,会时刻对抗地球的引力,相当于每时每刻都在锻炼。而在太空环境中,处于失重状态下的宇航员,全身的肌肉和骨骼处于一种虚浮无力的放松状态。久而久之,身体就会适应这种状态,肌肉开始萎缩,脊柱间的空隙沿着走向舒展开来,直接带来的结果就是身高要比在地面上高出一些。宇航员回来后如果立即测量身高,一般都会比原来在地面上高出2厘米至5厘米,这可不是好事,这意味着宇航员出现了骨质疏松的症状。
那么,返回地球的宇航员们会不会留下健康问题呢?这点大家放心,尽管太空环境会造成这么多身体危害,但毕竟时间相对较短,而且宇航员身体素质极高,在饮食和太空舱设计上也都有所准备,返回地面后只需进一步从饮食和运动上针对性地调节,很快就能够恢复正常状态了。
基因变化与生育问题
其实,上面这些问题都还是比较次要的,我们的宇航员发扬不怕困难的精神都是可以克服的。
最令人感到不安的是,太空生活有可能改变人类的基因。2016年NASA宇航员斯科特·凯利从太空回归地球6个月后,身体内的基因表达有8.7%没有恢复到原本的状态。很多媒体在报道这件事时,说的是DNA发生了7%的永久性改变。
这可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举一个例子,我们人类和大猩猩在DNA编码上只存在1.2%的差异,就已经表现出了如此大的差异,这要是有7%的变化还不变成外星人。所以这个基因表达并没有改变遗传物质,而是影响着身体的免疫、代谢等生理过程。即使如此,这种变化也是非常令人害怕的,毕竟这个变化是好还是坏,能否完全恢复,都是未知的,还有待后续研究。
好在基因表达的这种变化没有对宇航员造成巨大的危害,也不会影响女航天员的生育。此前,因为我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飞上太空,民间一直流传着太空影响生育的谣言。太空飞行确实会降低宇航员精子或卵子的质量,但是这些症状和血液、骨骼的变化一样,在回归地球后的锻炼中都会恢复正常。
全国空间探索技术首席传播专家庞之浩说:“这是无稽之谈,虽然太空飞行伴随着很大的风险,但并不会给女航天员的生育造成负面影响。”而刘洋在太空飞行结束的三年后当上了妈妈就是最好的例证。
明明知道太空是如此的危险,太空旅行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我国宇航员依然数十年如一日地学习和锻炼,只为了能够更好地发展我国的航天事业,这种大智大勇令人敬佩。回望我国将近70年的航天发展史,伟大的宇航员是一代代航天人的代表,正是他们的默默奉献,铸就了我国世界领先的航天技术,也带给了广大人民更加便捷的生活。他们是年轻一代学习的榜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