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不止男女?让双性人和变性人参加奥运会,对其他选手公平吗?
知识TNT 2021.11.01 16115 0
2020东京奥运会里,有一位注定要被载入史册的选手,名叫劳雷尔劳瑞·哈伯德。之所以说她很特殊,是因为这是奥运会举办以来的第一名变性人,她由男变性为女,并参加了87kg女子组举重比赛。这件事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网友们为此担忧、愤怒,认为其他的女性选手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让这种人参加奥运会,和让选手吃兴奋剂有什么差别?”
其实,虽然变性人是在奥运会里第一次出现,但竞技历史上不乏一些“先天双性”的选手,其中甚至还有奥运冠军,现在就让我们从ta们入手,感受一下传统性别观的颠覆。
男女之外的“第三、第四、第五”性?
首先是卡斯特尔·塞门亚,1991年1月17日出生于南非,第一次夺得冠军是在2009年柏林世锦赛的女子800米比赛中,后来在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中也获得了同一个项目的冠军。
令人惊讶的是,她同时有着男人和女人的生殖器官,也就是俗称的“双性人”,直到现在,外界都还对她获得的冠军有所质疑。
和她不同,我们才生下来的时候,跟世界上绝大多数婴儿有着相同的样子,皮肤红彤彤、皱巴巴的,五官都差不多。大人确认你是男是女最简单的方式,恐怕就是拉开腿看看生殖器官了。这时候大家对性别就只有两种期望,男或者女。
但塞门亚的成名让“双性人”走进了大家的视野,这种情况早在科学医学界发现更多的个例了。除了双性器官以外,他们发现,有的人最开始生下来有着正常的生殖器,在发育中却逐渐表现出另一性的特征;还有医院检查不孕不育的一对夫妇,意外查出两人其实是同性……而这些,经常是性染色体的遗传出了差错惹的祸。
可见,天生的性别主要是由男人的Y染色体来主导的,胎儿染色体为XX是女性,XY则是男性。正常情况是这样,但受精是一个精密的过程,很可能发生一些意外情况,由此甚至在男女之外还能划分出至少三种性别:
偏男、双性、偏女。
塞门亚属于其中的第二种“双性”,她所有的是XY染色体,本来应该是个普通的男性,但Y染色体上有一部分的表达出了异常,而不能完全表达,因此她既有卵巢、又有睾丸,但因为两种性别都发育不完全而无法生育。
“偏男”从字面来看,就是在双性人中较为接近男性的那一方,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卵细胞减数分裂出现了异常,将三条性染色体都遗传下来,成了XXY型。多了一条X导致男性的雄性激素分泌不足,发育出女性第二性征等等。
还有一种情况则是在XY染色体中的X上出了问题。X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出现了突变,导致雄性激素无法很好地作用于人,就出现了男人女化的情况。
“偏女”则是双性人中接近女性的那一方,通常是父母只将一条X染色体遗传给胚胎,写作XO型染色体。由于她们只有一条X染色体,所以表现出了女性特征,但同时有着身材较矮、月经很少、卵巢发育不全、没有体毛、外部性器官发育不全等问题。
XO型偏女如果发现得早,及时用雌性激素辅助治疗,还是可以好转,像正常女性一样生活的。
(图中还有另外两种异常基因型,OY会在胚胎阶段就夭折,而XXX型和普通女性表现几乎没有差别,也不会影响生活,有的人到死都不知道自己多了一条X染色体。)
变性人又是为何?
上文提到了雄性和雌性激素,这里又不得不补充像塞门亚这样的双性人能够通过奥运会检测机制的原因了。
这位南非田径女王曾经和国际田联打过一场官司,这在当时被广泛关注,因为这关乎到她此前的成绩是不是合规则的,甚至关系到她将来的职业生涯还能不能继续,这场官司一波三折,但最终塞门亚胜诉了。
这场官司围绕着“睾酮水平”来进行,睾酮是雄性激素的一种,但并不代表着女性就完全没有,只是水平比较低,和男性相比有着几乎不可能跨越的差距。据统计,成年男性分泌睾酮的分量是成年女性的分泌量的约20倍,体内含量是成年女性的7~8倍。
那么,和睾酮相似的性别激素影响真的那么大吗?大到奥运会那么重视,大到可以让一个人直接撕破从男到女的界线?
其实在十五年前,国际就已经划分了一个较为公平的睾酮水平线:5 nmol/L。超过这条线的女运动员不能和其他女性竞争,同样的,符合这条规定的变性人也可以作为女人参加比赛。
开头提到的举重变性人哈伯德,就是因为进行过手术,而且长时间药物作用下降低了自己睾酮水准,通过了奥运会的赛前检测,才会作为女人出现在赛场当中,引起争议。
虽然在奥运会中是第一例,但在其他地方赛事中,变性者的例子并不算少见。德国的撑杆跳选手布施鲍姆,在欧锦会中获得过铜牌,他在2008年选择了变性手术,从“天才撑杆跳美女”摇身一变大帅哥,并接受雄性激素注射,还安装了人工制造的阴茎和睾丸,他的经历震动了整个德国。
激素研究的越来越深入,可以说是对于众多跨性别者的福音了。原本“基因完全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性别”的权威有所动摇,虽然大体方向不会变,但现在通过注射雄性或雌性激素,可以让自己的性征向着另一个方向发育,做自己想成为的性别。
至于这种“改造”在竞技中是不是公平,依然是一个长久的论题,不仅需要专业人士的努力完善,还需要全世界人的监督和意见。
社会性别
就像双性和变性人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会引起争议一样,在生理性别之外,还有一个社会性别和性别认同的概念。
有的人生理性别是男,心里却认同自己是女人,在打扮和举止上也会向着女性贴近;或者是对自己的先天性别产生厌恶,依靠现代医学强行扭转成另外一种。这样的人我们一般称为“跨性别者”,或者是“易性者”。它的成因很复杂,大概有30%是后天性教育不当造成的。
有的家长会出于喜好给小孩子一些不得当的教育,比如让小男孩穿裙子,不准小女孩留头发强行当男孩抚养之类的,但小孩的性别意识萌生其实在2~3岁就有了,这些举动很可能给他们产生一种错误的诱导,导致长大以后对自己性别的认同错位,性取向也会受影响。
大多数这样的人都生活得非常痛苦,因为社会眼光的不认可,被认为“不男不女”,每年自杀的人不在少数。
由于他们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向社会展露这一面,所以跨性别者的比例是比较隐形的,国内调查的数字大约只有4%,但即便只有这么少的一点,在巨大的人口基数背后也是数千万鲜活的人。
社会在发展,竞技针对双性变性者的规则也在不断改进,生活中,我们对性别的认识也应该更加多元,“非男即女”的观点在现在已经不太适用了。不论是什么性别,我们都应该尊重每一个独立的个体。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