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场,两位主将彭大将军与麦克阿瑟的“巅峰对决”
简史忆今 2021.11.03 160420 0
1950年到1953年,朝鲜战争爆发,这三年间,数百万士兵喋血半岛,温井、云山、雪马里、上甘岭做这些经典战例无一不是世界军事院校研究的课题,而主导朝鲜半岛这场战争的两个主帅,彭德怀和麦克阿瑟,他们作为战场上的天之骄子,无论对是对全局的把控,还是临战的指挥,都表现得出类拔萃,几近完美。
从历史角度来看,这场战争不仅是两个军事天才的对决,也是中西方两种文化的碰撞。
彭德怀元帅,1889年,一个出生在旧中国湖南乡村的农家孩子,自小未接受过正统文化教育,也就没读过几本书,年纪轻轻就为生计奔波,可就是这种少年时的苦难,才塑造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并影响着他的一生。
而他的对手,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则是出身名门,不仅成长在军人世家,接受的几乎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教育,就读的是世界超一流的军事院校——西点军校。
麦克阿瑟23岁,以全校总第一名成绩毕业,被誉为美国西点军校自建成伊始,百年来最优秀的学生。
比我们彭德怀元帅大上了18岁的麦克阿瑟将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便初露锋芒,他率领美军与德国在欧洲作战,并一举成名,并在战争后,成了美国西点军校历史上年龄最年轻的校长,那时麦克阿瑟年仅39岁。
当麦克阿瑟将军率军横扫欧洲战场的时候,彭德怀才刚刚离开农村加入湘军。并在六年后,考进了湖南陆军讲武堂,虽然不久便加入了北伐军,但当时只是以一个小小基层军官的身份参加了几次不大不小的战斗。
相较于战功赫赫麦克阿瑟,那时的彭德怀一个是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但是在1928年,彭德怀率部举行了平江起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迎来了自己的人生迎来了转折点。
从此,彭德怀才开始表现出了高超的指挥艺术,在历次反围剿战争中屡立战功,他的职位也从红五军军长到红三军军团长,乃至后来的红军前敌总指挥。
同样是在在1928年,麦克阿瑟将军已经担任驻扎在菲律宾的美军司令,两年后,被授予四星上将,并担任了美国陆军参谋长的职位,这也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陆军参谋长。
从史上最年轻的西点军校校长到史上最年轻的陆军参谋长,麦克阿瑟只用了短短十多年时间,他的前半生可谓是顺风顺水,并充满传奇色彩。
1937年,日本大举侵华,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打响,此时的彭德怀担任八路军副总指挥,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并兼任参谋长,他领导的百团大战,一举粉碎了日军侵华总司令官冈村宁次苦心经营的“囚笼政策”,令我八路军在抗日敌后战场上大放光彩。
而这时候的麦克阿瑟也在太平洋战场击败了日本,也由此走上了自己军事生涯的巅峰,他的名字已经举世瞩目。
其后,麦克阿瑟升任西太平洋地区盟军陆海空三军司令,并在同年的9月2号,代表美国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
麦克阿瑟就此成美国的亚洲代表,很快便担任了美国驻日占领军总司令,成了名副其实的太上皇。
而这时,彭德怀元帅只是在中国稍有盛名而已,与在世界战争舞台叱咤风云的麦克阿瑟相比,还有很大很大的距离。
我们刚刚讲述了麦克阿瑟将军和彭德怀元帅两个天才军事家的成长履历,现在我们看一下他们在朝鲜战场上的表现。
俗话说“以正合,以奇胜”,而麦克阿瑟用兵指挥却着重在一个“奇”上,比如在太平洋战场闻名遐迩的“蛙跳战术,把日军打得找不到北;其次就是麦克阿瑟善于声东击西,战前极力调动对手,待敌人露出破绽时,便雷霆一击;
麦克阿瑟领导的是当时世界上,装备最好,兵员素质最佳,后勤补给最完善,武器最先进的军队,本可堂堂正正地从正面击溃敌人,可他却选择了“出奇制胜”,并以“断其后勤,截取粮道”为主要作战风格,无一不证明,他性格里面充满了“赌徒心理”。
而我们的彭德怀元帅,他的用兵特点主要是正面进攻和两翼迂回相配合,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全歼来犯之敌。
虽然一些资料显示我们的彭总善打硬仗,但他用兵的特点反而不是以正面进攻为主,主要是以穿插分割,多路围歼,断敌后路,以袭扰敌后配合正面,最终逐步消灭敌人。
但是彭总用兵从不墨守成规,以环境制定方略,以对手决定战术,以在朝鲜战场上来说,靠近战和野战拉近与美军在装备上的差距,这正是彭总的战争智慧。
出身名门,高高在上的麦克阿瑟在朝鲜半岛这个异国他乡,遇到了在他看来土得掉渣的彭德怀元帅,两个宿敌的相遇,马上就迸发出激烈的火花。
当时麦克阿瑟将军领导的联合国军,总兵力达到了44万人以上,其中舰艇200余艘,各种作战飞机1100余架,地面上更是有武装到牙齿的35万陆军,这支地面部队,装备精良,后勤完善,大多是刚从二战战场上下来的老兵,兵员整体素质堪称世界第一。
那么麦克阿瑟面对的又是什么样的对手呢?
当时朝鲜军队已经被打垮,仅仅只有三个师的兵力可以勉强作战,而当时中国因为时间紧迫,只出动了29万人,大约六个军的兵力,另外在装备后勤上更是和“联合国军”没法比,有近半志愿军战士因为时间仓促,连御寒的棉衣都没有穿戴,还有就是我们的武器装备与美军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
在朝鲜战场刚一开始,麦克阿瑟将军为了挽回一败涂地南韩军队的劣势,力排众议实施了仁川登陆,战局立刻攻守易势,北朝鲜军队被截成两段,危在旦夕。
此时彭德怀出手,在没有空军和海军的情况下,积极防御,力求稳定战局,为反攻创造条件,但麦克阿瑟用兵神速,我中国人民志愿军未及部署,便被敌军压迫在鸭绿江畔,彭德怀元帅的布局被麦克阿瑟打乱。
但是彭德怀元帅迅速修改部署,用四十二军主力在东线阻击,以掩护西线安全,并制定先消灭南韩军再攻击美军。
此项作战方案进展顺利,部队初战告捷,但是同时也过早地暴露了我军,于是彭德怀元帅采用分头歼敌的策略,在麦克阿瑟没有反应过来以前,在云山地区令美军王牌“开国元勋师”大伤元气,并且消灭了英军一榴炮营,另外,在东线更大胜美军陆战一师,及南韩的第三师和首都师,歼敌2700余人,其他部队各有斩获,共计歼灭敌军一万五千余人,此战过后,基本上稳定朝鲜半岛战局,拯救了即将败亡的北朝鲜军队。
但是在我方占有优势的时候,彭德怀元帅却选择了主动后退,这是为示敌以弱,让麦克阿瑟以为我方军力不足,进而诱敌深入,再在预定地点与之歼灭。
麦克阿瑟果然上当,严重低估了我军的实力,竟然提出圣诞前结束战争,这是朝鲜战场的第二次战役,麦克阿瑟共出动飞机1000多架次,在两周内几乎摧毁了鸭绿江上的所有桥梁,另外麦克阿瑟命令陆军在强大空军和航空兵的掩护下,分散兵力,平面推进,发起全线进攻,这就是鼎鼎大名的“圣诞攻势”。
彭德怀元帅早就料敌于前,他采用围点打援的模式,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并以侧翼迂回,大胆穿插,避开敌正面优势兵力,以弱病牵制强兵,集中强兵歼灭弱兵,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多种战法相结合,在局部战场形成以强击弱,以多打少之势。
此战在11月25日打响,彭德怀按计划且战且退,并敏锐地抓住敌军兵力分散,后方空虚的弱点,仅仅十天,便歼灭敌军5000余人,并且随之切断美军东西线之间的联系,从美第八集团军侧翼打开缺口,穿插分割,迂回包围,控制了战场主动权。
这时的麦克阿瑟才如梦初醒,为了避免损失过大,只能撤退,但是已被我志愿军牢牢缠住,联合国军损失巨大。
此战结束,我方共歼灭“联合国军”3.6万,其中美军2.4万,给美军王牌陆战一师,步兵第七师以毁灭性打击,并全歼了大名鼎鼎的“北极熊团”。
此次作战,彭德怀元帅采用两个军迂回,四个军突击,双层包围的模式,彻底击溃了麦克阿瑟的“圣诞攻势”。
此战过后麦克阿瑟声名俱损,威望一落千丈。
虽然接下来,麦克阿瑟转变了对中国军队的看法,作战谨慎起来,并以高密度火力,航空兵及装甲部队快速支援,但是汉城之战中,我彭德怀元帅改变战法,采用零敲碎打,一个营一个连的快速歼敌。
整场战役下来,“联合国军”损失近两万人,并丢失汉城。
接下来麦克阿瑟积极布局,准备断我志愿军后路,发起第二次“仁川登陆”,将我军一分为二,但这都在彭德怀元帅的预料之中。
彭德怀元帅重新估算了双方实力,主动撤离汉城,采取积极防御的战略,将战场主动权牢牢抓在手里。
麦克阿瑟虽然重新得到汉城,但是又损失了7.8万军队,美国白宫对其大为不满,因此,他的军事生涯,也由此落下帷幕
如果放下敌我观念,从第三者的角度重新客观地审视这场巅峰对决,麦克阿瑟将军和彭德怀元帅可称得上是一时瑜亮,他们的才华和魅力在那个时代都是处在金字塔顶尖的地位,他们的战绩必将标榜史册,他们的名字必将永远篆刻在人类军事史上,为后世所敬仰。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