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探秘历史 正文

12岁少年瞒着父亲去参军,29年后当上将军回乡,父亲却认不出来

在陕西省子洲县的一段崎岖山路上,两位气度不凡的男子行色匆匆,他们虽然穿着普通,却气质不凡,与周围的山间小路显得格格不入。只见其中一位男子正在和对面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攀谈着,两人看起来相谈甚欢。但突然发生了变故,年轻的男人突然用哽咽的声音说道: “这位老乡,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就在这位老乡不假思索地告知自己的名字后,那位年轻的男人竟然“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喊...


在陕西省子洲县的一段崎岖山路上,两位气度不凡的男子行色匆匆,他们虽然穿着普通,却气质不凡,与周围的山间小路显得格格不入。

只见其中一位男子正在和对面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攀谈着,两人看起来相谈甚欢。但突然发生了变故,年轻的男人突然用哽咽的声音说道: “这位老乡,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

就在这位老乡不假思索地告知自己的名字后,那位年轻的男人竟然“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喊了一声:“爹!”

周围人议论纷纷,都在猜测究竟是什么原因,会让这位男子竟然不认识自己的亲生父亲。原来这位男子叫王扶之,编者今天就带大家走进王扶之的故事。

12岁少年瞒着父亲去参军,29年后当上将军回乡,父亲却认不出来

王扶之

王扶之出生在革命圣地延安,家里世代都是贫苦农民。五岁那年,他的母亲永远地离开了他,只留下父子二人相依为命。年幼的王扶之面对母亲的骤然离世,把自己对母亲的依赖全部转移到父亲身上,与父亲形影不离。

后来家中日益窘迫,王扶之的父亲只好去地主家打工。王扶之也不得不从只上了三个月的私塾中辍学,成了一个放羊娃。但三个月的私塾经历也让他在后来参军后,成了部队的“知识分子”。

家境的贫寒让王扶之过早地承担起了家庭的责任,他经常孤身一人,在狼群经常出没的地方干活。

那时候延安一带,早已有我党领导的运动。王扶之看到我军同志经常给老百姓挑水扫院,一点架子都没有。他第一次觉得我军是一个令人可亲的队伍。

在这一刻,他萌生了想加入我军的心思。

但他的想法并没有得到父亲的支持。由于他是家中独子,寄托了亡母和父亲的无数期盼。王父不求他可以做出一番贡献,只希望他可以早早地结婚生子,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但儿大不由父,王扶之却不甘心一生被人践踏,他渴望报效国家,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但看到自己身边早已被繁重的劳动压弯了后背的父亲,王扶之的内心纠结万分,忠孝不能两全的痛苦压在这个年仅十二岁的孩子身上,令他感到无比窒息。

12岁少年瞒着父亲去参军,29年后当上将军回乡,父亲却认不出来

王扶之


无数个夜晚,王扶之辗转反侧,彻夜难眠。终于,在又一个不眠夜后,他终于想通了,坚定的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没有国,何谈家!

这一晚上,王扶之立下了从军报效国家之心。

第二天,他不敢面对自己的父亲,只能留下信件偷偷离开,走出家门的那一刻,他在心中默默地对父亲说道:爹爹,原谅孩儿不孝,不能常伴膝下。今外敌入侵,儿子立志捍卫领土,待战争胜利,若儿子侥幸存活,必定长跪爹爹门前。

没想到,王扶之刚刚离开家,来到部队报名处,就面临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年龄太小,不符合部队的征兵要求!

当他看到征兵启示上的年龄要求时,犹如晴天霹雳。

王扶之心想,如果等四年再来当兵,那又何谈为国效力?看来得想个法子把年龄蒙混过去。

当时刚刚12岁的王扶之,由于常年干农活,身材看起来比较高大,像十五六岁的样子。他便想谎称自己已经十六岁了。

他便战战兢兢地去我军驻地报名,登记的士兵看到他一脸稚气,便问道:“你今年多大了?”

王扶之怕他看出自己的真实年龄,支支吾吾的说道:“那你看我有多大?”

“我看你也就十六七岁吧。”

王扶之一听他这么说,顿时心里的大石头放下了。他笑嘻嘻的说道:“嘿,你猜得真准,还真差不多。”

就这样,年仅12岁的王扶之就成为了一名小红军。

由于年纪小,他就被分进了少共营。当时少共营里,年纪最大的也就17岁,一般都是十五六岁的孩子。像王扶之这样,才12岁的还真的少。

12岁少年瞒着父亲去参军,29年后当上将军回乡,父亲却认不出来

王扶之


这是王扶之第一次离开家门,刚到军营的他,感到一切都很新鲜,很快就和身边的战友打成一片。但此时的他也许想不到,这次与父亲的分开便是29年之久。

1937年7月10日,刚当上红军的王扶之感到一丝丝迷茫。

当时,别说武器装备了,他甚至连一身像样的军装都没有,依然穿着老百姓的衣服。唯一的武器就是一只梭镖。


直到后来,在陕北和国民党军队作战中,他才第一次拥有了一支马拐枪。

当时少共营的娃娃兵们,初生牛犊不怕虎,打起仗来就像不要命一样,势不可挡。

在一次与国民党军队的战斗中,敌军装备优良,都是正值壮年的成年人,而少共营这边都是半大的小伙子。

最初,敌人看到对方只是一群小孩时,嘲笑地说道:“是没有人了吗?让你们这群小孩来打仗。”说罢,哈哈大笑。

没想到,几个冲锋下来,少共营就将全副武装的国民党军队打得七零八落,丢盔弃甲。

当时一些国民党的士兵直到当了俘虏,还不理解地说道:“大人怎么会被一群小孩子打败呢?”

12岁少年瞒着父亲去参军,29年后当上将军回乡,父亲却认不出来


后来抗日战争爆发,王扶之经常不顾危险,深入虎穴,乔装打扮进入苏北敌后方,探听情报。

当时为了争取到伪军,他常常出没于伪军的下层军官士兵中,并且在其中交到了一些很可靠的朋友。

有一次他穿上水袍马褂,精心打扮成商人的样子。清晨就走了十几里的山路,来到涟水县的一个伪军炮楼。打算和这里的伪军疏通关系,让他们在我军攻打另一个据点时,不要替日军打仗。

他凭借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与内线人员联络。在得到对方的保障后,心满意足地离去。

不料这时变故突然发生,一辆满载日军的卡车匆忙赶到。看到这一幕,王扶之顿时心中一惊,心中暗道:糟糕,这是有人泄露了我的行踪,如果逃不出去,就此命休矣了。

此时的王扶之心中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父亲,回想自己当兵多年,从未回家看过父亲,无尽的愧疚之情涌上心间。

他在心中默默地对父亲说道:若是此次能侥幸脱险,必要上战场多杀几个鬼子,以告慰父亲的思子之情。

正在王扶之愣神之时,与他交好的伪军示意他,让他从后门跑出去,但是,当他走到后门时,发现的鬼子已经下了卡车,包围了整个炮楼,此时如果跑出去,无异于打草惊蛇。

就在这生死存亡之时,王扶之计上心来,他心想:反正鬼子也不知道我的相貌,那我便在这里躲起来。他于是招呼身边人坐下,拿出来麻将,装作打牌的样子。

12岁少年瞒着父亲去参军,29年后当上将军回乡,父亲却认不出来

王扶之


但是,问题接踵而来,王扶之农民出身,根本不会打麻将,只能硬着头皮,回想以前在地主家工作时,姨太太们打麻将的样子,模仿她们,装作装作热火朝天的样子。

这时,一个日军军官看到这里有群人打麻将,便走上了岗楼,看到有一个陌生人在打麻将,便引起了他的警觉,连忙让翻译盘问王扶之:“你是哪儿来的?”

“我是一个商人,来这里办些事。”

王扶之镇定自若的说道,同时,从衣兜里拿出一盒香烟,装作卑躬屈膝的样子,对他说道:

“太君,您抽烟,我是大大的良民。”

王扶之把一个软骨头的商人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狡猾的日军并没有轻易放松对王扶之的警惕之心,反而坐下来一边喝水,一边继续盘问他。

鬼子的逼问令身边的伪军都为王扶之捏了把冷汗,但王扶之凭借着自己的镇定自若,终于躲过了日军的盘问,最后日军看他没有任何破绽,只能转身离开。

12岁少年瞒着父亲去参军,29年后当上将军回乡,父亲却认不出来

在抗战胜利后,王扶之本想回家看望父亲,但是,新中国刚刚成立,万事开头难,各种事情千头万绪,王扶之分身乏术。

终于一切走上正轨,不料,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王扶之所在部队被派往朝鲜作战,他只好暂时放弃回乡寻找自己父亲的打算。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抵达朝鲜战场后,面对美军装备优良的队伍。王扶之来不及思念父亲,就投入进了繁重的工作之中。

在数次战斗中,王扶之逐渐了解了美军的作战策略。从最初的屡战屡败,到后来逐渐打了几场胜仗。

1952年8月2日,当时的王扶之由于战功卓越,担任39军115师代理师长。此时的他,正是春风得意之时,刚刚指挥打下了美军精锐部队坚守的无名高地,引起了举国上下的震撼。

战地记者刘鸣深入他的部队采访报道,就在刘鸣刚刚赶到战地,在狭长的坑道内,看到眼前这个穿着普通,毫无架子的师长时,顿时产生了好感。

两个人交谈得很愉快,在交谈过后,王扶之邀请刘鸣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整理资料。而他与五位战友一起研究工作,刘鸣抬头看向眼前这位辛勤工作的将军。

就在王扶之与战友的交谈接近尾声之时,突然之间传来一阵沉闷的巨响,一颗炸弹在作战室的顶部爆炸了,轰鸣鸣的炸弹声在四处响起,本就不坚固的坑道就此炸裂。

屋内的几个人毫无防备,一瞬间,王扶之感到了一个巨猛的力量一推,他便失去了知觉。在昏倒的前一刻,他好像看到远处有自己父亲的身影,老泪纵横地对他说:

“你十二岁离家,独留我一个人,数十年不回来看我,你不孝啊。”

等他再次醒来时,眼前早已没有了老父亲的景象,周围只有一片漆黑。他想要站起身,但根本无法挪动身体,即便尝试着向前爬行,但无奈一条腿被原木和岩石压到不能动弹。

12岁少年瞒着父亲去参军,29年后当上将军回乡,父亲却认不出来

王扶之


他急切地呼唤身边的几个人,然而传来的只有两声微弱的声音。其他人都没有回应。无尽的黑暗让王扶之这个铁打的汉子也陷入了无边的恐惧之中。

此时的他,心中有一个信条,他坚定的对自己说:绝对不能放弃,还没有等到战争胜利,还没衣锦还乡去见自己的老父亲,绝不能死掉。

他奋力用双手扒开压在身上的木块或石块,不顾早已血肉模糊的双手。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小时之后,王扶之终于把腿挣脱出来。筋疲力尽的他没有停下,而是帮助身边的战友脱身,终于,他们仅存的三个人聚集到了一起。

当时身边的战友都已身负重伤,王扶之自己也是腿部受伤,炸落的石块挡住了出路,把他们死死困在里面。就在绝望之际,王扶之看到炸落的电话机,顿时心头一喜,但命运并没有轻易放过他,电话机已无法使用。好像他们只有呆坐着,等待死亡这一条路。

王扶之带着仅剩的两个战友,无数次的尝试地敲打着脸盆,水桶,尝试着与外界进行联系,但是等来的只是无边的寂静。

王扶之深知,在没有粮食和水的条件下,他们挺不了多长时间,只有保存体力,等待战友的营救。王扶之提议大家把尿集中在一起,以备不时之需。

一天的时间过去了,废墟中的王扶之等人,由于一天一夜没有吃东西,早已虚弱不堪。此时的王扶之逐渐想到了死,但此时的他并没有对死亡的恐惧,有的只是无边的悲愤,想到自己没有死在战场上,反而是如此窝囊的死去,何其悲哀!

12岁少年瞒着父亲去参军,29年后当上将军回乡,父亲却认不出来

王扶之接受采访 8

就在他们焦急等待的时候,地面上的同志也没有放弃营救他们的步伐。我军司令员彭老总也曾亲自打电话给三十九军,下达死命令:想尽一切办法把王扶之等同志抢救出来!

三十九军军长吴信泉也不断的催促着:“要想尽一切办法救人!”

外面的各位领导都在紧张地指挥救援,然而等到第二天10点时,仍然没有看到胜利的曙光。

尽管大家觉得王扶之等人生还的几率越来越小,但是救援仍然在继续。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军长吴信泉含泪向我军总部发出了报告:王焕之等同志生还无望。

12岁少年瞒着父亲去参军,29年后当上将军回乡,父亲却认不出来

彭德怀


彭老总依旧没有放弃他们,他说道:“就是牺牲也要找到遗体,送回祖国安葬。”

也许上天也不想让这么一个为国家民族而战的将军,就这样客死他乡

当天下午,工兵连副连长突然发现有两只苍蝇从石缝中飞出,这样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却引起了他的注意。也是王扶之命不该绝。副连长想道:“苍蝇能从石缝里飞出来,那下面一定有空间,人就一定能活。”

12岁少年瞒着父亲去参军,29年后当上将军回乡,父亲却认不出来

彭德怀


增援部队逐渐赶到,加快了救援速度。

当天晚上十一点三十分,在历经三十八个小时后,王扶之等人终于获救。

当时屋内的七个人,只有三人生还,其余四个人就此丧生。

死里逃生的王扶之等人在被部队救出来后,与战友们生死相逢,恍如隔世,紧紧地与他们拥抱在了一起,眼泪纵横。

终见老父

死里逃生的王扶之,永远无法忘记自己在晕倒前想起的老父亲。他知道自己一生对国忠心耿耿,对民无愧本心,但唯独愧对自己的老父亲。

所以,在志愿军归国后,王扶之便打算带着自己的警卫员前往陕西省子洲县,去找自己的父亲,来弥补自己这二十几年不在他身边承欢膝下的。

所以刚刚回国后,王扶之就让警卫员收拾行李,要轻装快马地出一趟远门。警卫员的心里很是疑惑,自己跟了将军多年,从未看到将军如此焦急,这次究竟是什么事竟会如此匆忙?

在路上,警卫员才知道,原来将军要回自己阔别近30年的故乡。

此时,两个人手里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王扶之表面上看起来泰然自若,但是内心早已犹如奔腾的江水翻江倒海。

数十年没有见到自己的父亲,他生怕自己再找到父亲的时候,得到的却是父亲早已去世的消息。他也怕自己再见到父亲的时候,父亲不能原谅自己二十几年来的音信全无。

所谓,近乡情更却,难以抑制的激动与迷茫涌上心间。

12岁少年瞒着父亲去参军,29年后当上将军回乡,父亲却认不出来

王扶之 9

走进家乡后,看着眼前熟悉的景物,王扶之一改一路上的沉默,话匣子突然就打开了,满怀激动地向警卫员讲起了自己的童年生活,给他讲述家乡的一切一切。

即便已经过了近30年的时间,但王扶之丝毫没有遗忘。他看到前面还有很远的路,便提议道:“我们就在这里休息一下吧,等一下再赶路。”

这时,只见远方一位老乡赶着驴车走了过来。警卫员远远地看到,便对王扶之说道:“将军,那边来了一个赶驴车的老乡,我们要不问问他,是不是顺路,我们搭个车吧。”

王扶之呆呆的看着赶车的老人,只觉得这个老人的身影似曾相识,但他却想不起来,自己这几十年中,什么时候见到过这样一位老人。

王扶之心想:既然是在家乡,那这个人有没有可能是熟人呢?

但是,近三十年的戎马生涯,王扶之早已忘记了家乡的人,他问道:“这位老乡,你是要去哪儿啊?”

得知这位老乡刚好顺路时,两人便上了车。在车上,老人与王扶之攀谈了起来,他问道:

“这位老乡,你是来探亲,不是本地人吧?”

“我是本地人,十几岁的时候外出当兵,已经近30年没有回来了。”

12岁少年瞒着父亲去参军,29年后当上将军回乡,父亲却认不出来

王扶之合影 10

王扶之看向身边逐渐后退的树木,伤感的说道。那位老人听了他的话,沉默了片刻,说道:

“我儿子也是12岁就出去当兵,如果他现在还活着,应该也像你这么大了吧。”

说完,老人长叹一声,一滴浑浊的泪水自眼眶落下。老人不经意的一句话在王扶之听来,犹如惊涛骇浪。他心里有无数的怀疑,但话到嘴边只问了一句:“不知道这位老乡,你叫什么名字?”

当得知老乡的名字后,王扶之再也无法抑制眼泪。他飞身下车,跪倒在地,眼泪纵横,喊了一声:“爹!”

老人停下了车,难以置信地看着,跪倒在地的年轻人,想要伸手像小时候一样摸一下儿子的头,但却犹豫着在中途放下了手。

他一次次的伸出手,又一次次的放下,不敢相信眼前跪倒在地的年轻人就是自己思念了近30年的儿子。

终于,他把像二十九年前一样,摸摸了摸儿子的头,老泪纵横,哽咽着说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快起来,和爹回家。”

这位杀人无数的将军,像个孩子一样扑倒在父亲的怀里,放声大哭,一遍又一遍地喊道:

“孩儿不孝,孩儿不孝。”

回到家后,王扶之本以为父亲会责备自己多年来音信全无,没想到父亲只是问了句:“我的儿,这些年,过得怎么样,打仗有没有受伤?”

王扶之向父亲讲起了自己多年来的生活。在家里的这段日子,是二十九年来,他第一次感到自己内心的圆满。

在此后的余生中,他一直对自己的父亲孝顺有加,弥补自己这二十几年来的不辞而别。即便是在斗争最为尖锐的特殊时期,他也依然没有委屈自己的父亲。

12岁少年瞒着父亲去参军,29年后当上将军回乡,父亲却认不出来

王扶之 11

纵观王扶之将军的一生,他舍弃了自己的小家,维护祖国的大家。在外敌入侵之时,他以血肉之躯筑起一道围墙,保护着我国人民。没有王扶之将军这样舍己为人的影响,就没有后来的和平生活。向王扶之将军致敬!

积分打赏 普通打赏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发布评论

相关推荐

云南老农

云南老农

“桶里都是干尸!”2017年,云南一位老人上山采药,意外发现多个装有尸骨的油桶,当即上报有关部门。专家:都是烈士! 2017年,云南乌木...

探秘历史 2023.07.05 0 808

如果对您有帮助!请支持下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