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含之:毛泽东英文教师,主席劝她离婚并批评她:你没出息
简史忆今 2021.11.03 138976 0
章含之,外交部著名的五朵金花之一,是我国杰出的女性代表,也被誉为是“末代名媛”是著名民主人士章士钊的养女,也是我国首批培养的外交官,年轻时曾做过毛主席的英语老师,可就是这样一位美丽又有才华的女性,却有着一段悲惨的婚姻。
有一天,她陪同周总理和其他几位同事,向主席汇报这次中日会谈的情况。
但却被主席当着众人的面批评:“你没出息!你好面子!”
可到底是什么原因,他会得到主席的当众批评?批评后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正是这一次批评,让她意外收获了一份真挚的爱情。
她到底谁会让主席这么关心,而她又是怎么成为主席的英语老师呢?而她精彩的一生还要从小时候讲起。
1935年,章含之在北平出生,她的生母是上海有名的谈雪卿,而谈雪卿也被人称为康克令皇后。
在上世纪的上海,康克令钢笔非常的出名,在当时的旧上海,开创了独一无二的销售模式,店里的售货员全是清一色的高颜值美女。
而谈雪卿就是康克令钢笔的柜台售货员,也是店里最漂亮的人,由于谈雪卿美丽动人,在当时也得到了不少的爱慕和追求。
这其中就有军阀陈调元的儿子陈伯权,但她却没想到这却让自己陷入了一场爱情的纷争,陈伯权为了将谈雪卿追到手,那是每天都会去康克令专柜买钢笔。
面对这样的公子哥,时间一长谈雪卿自然也是招架不住,两人未婚先孕,还同居到一起,当时陈伯权已有家室,可谈雪卿不愿为妾,为此父子两人闹得不可开交。
甚至陈调元差点将儿子逐出家门,没办法陈调元只能请当时的律师章士钊出面私了,而当时恰巧章士钊的小妾奚夫人没有生育,于是就把孩子抱回来抚养取名章含之。
在这样的名门之后长大,按理说应该是幸福快乐的,可幼年的章含之过的并不幸福。
他的母亲是二房,自己还是养女,所以从小母爱和父爱得到的都比较少。
但由于生长在上海,受到西方文化影响颇深,在母亲的教育下,也向着名媛的方向发展,这一切都要从抗日战争说起。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章士钊一家人离开北平来到上海居住,可随后上海也陷入了日本的铁蹄之下,日本人胁迫章士钊与日军合作。
但他宁死不从,随后只能秘密逃往了香港,父亲离开后,他们母女两人一直在日军的控制下生活,而在这之后,章含之和母亲整整八年没见过父亲。
抗战结束,章含之跟随家人来到北京,开始求学之路 。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章士钊辗转重庆才回到上海,一家人得以团聚。
1949年,章士钊作为国民党和谈代表团成员,和张治中前去北平谈判,从而让他知道了我党精神,也对我党有了一定的了解,担心被策反的国民党派特务不断骚扰章家。
还扬言我党会杀他全家,并要求母女两人去台湾,从而威胁章士钊。
没过多久,张治中和章士钊就宣布退出国民党,奚夫人也深明大义,拒绝了去台湾。
上海解放之后,陈毅将军怕国民党残余势力对章家迫害,立刻派人到章家站岗,而母亲有时也会给站岗的士兵们送点吃的,可那些士兵却只吃自己带的水和炒面,拒绝了奚夫人的好意,这也让章含之对我战士有了全新的了解。
随后两人跟着父亲,来到北京生活,可换了新环境的章含之并不适应,而当时的她还不知道自己是父亲的养女。
多年没见过父亲,他对父亲充满怨恨,这时父亲表示想教她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学和历史知识。
但在上海受西方文化影响很深的章含之却嗤之以鼻,根本不肯学。
以至于多年后,她给周总理当翻译的时候,竟然连“越俎代庖”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被周总理批评。
而一个人的改变,不仅和她的原生家庭有关,更重要的,也和之后的生活有关。然而一个小小的选择,就可能改变一生的命运。
1953年,高中毕业的章含之面临选择大学的难题,那是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全国都掀起了经济建设的热潮。
还是青年的她也受到影响,而当时正巧水电部部长钱正英来校做了一次报告,这样章含之开始向往,她想学习水利工程,像大工程师一样指挥着现场,为祖国修建大坝。
但临近高考的时候,校党组织找她谈话,因为当时我国缺乏外语人才,而由于她从小生活在上海,受到外国影响很多,加之成绩优越,所以希望她报考外国语专业。
但这却和她的想法相左,不知道该怎么办的章含之找到了父亲,而章士钊却认为一个女孩子学工科不一定合适,外语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这一句话,也改变了章含之一生。
虽然她的成绩考入清华不是什么难事,但她还是听从了父亲的建议,将外国语学院作为了第一志愿。
1957年,毕业之后的章含之,在农村学习锻炼了一年,然后回到学校经过两年研究生的学习。
1960年,留校任教,这一干就是十几年,而她也和相恋8年的男友洪君彦结婚,虽然有8年的感情基础。
但两人却没有白头偕老,由于洪君彦出轨,两人分居,可受到传统思想影响的章含之却迟迟不肯离婚。
1963年,是章含之命运转折的一年,12月26日她陪同父亲参加了毛主席的70岁寿宴。
当时毛主席还邀请了,四位湖南的老乡,其中之一便是章士钊,而两人的渊源也要从很多年前说起。
章士钊,少年时期就参加了革命,在海外学成回来之后,他成为了孙中山先生的秘书长,两广都督司令部秘书长、北洋政府的司法总长,教育总长。
毛主席曾在恩师杨昌济的推荐下,参加了“法国勤工俭学运动”,而当时的章士钊不仅是民国政府的国会议员、更是北大文科院的教授。
而当时的湖南学子,在北京却遇到了生活危机,根本无法等到登船出发的那天,这次毛主席再次找到了恩师,希望老师帮忙出个主意。
随后杨昌济写了一封信,让毛主席交给章士钊,并希望章士钊能帮助两人,看了信后的章士钊发动了社会名流的捐款,帮助他们筹集了两万大洋,赠送给了毛主席。
而这件事,也让毛主席一只铭记于心。
这次来到寿宴,是章含之第二次见到毛主席,上一次见时她还只是个小孩,对大人们的谈话并不感兴趣。在毛主席的示意下她和其他的几个孩子在中南海中玩耍,直到吃饭时才回来。
可这时的她已经长大成人,而这次见面,毛主席更是直接改写了章含之的人生路程,也是还了当年章士钊的恩情。
饭桌上,毛主席询问了她的工作情况,随后和她说:“你愿不愿意当我的老师!我跟你学英语!”
章含之受宠若惊,以为主席是在说玩笑话,便回答:“主席,我哪敢当您的老师!您才是我们大家的老师啊!”
毛主席却微微一笑,很认真地说到:“教英语我就当不了老师,还要拜你为师啊!”
这下章含之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毕竟是毛主席,答应吧自己有点不识时务,不答应都不敢违背主席的希望。
就在这时章士钊来打圆场:“主席什么时候要含之来,告诉她便是了”
主席说:“那好!”
其实毛主席一直倡导活到老学到老,而毛主席多年来也从没有放弃过学习。
在1955年的时候主席就曾预言英语以后会是世界语言,由此可见主席的眼光是多么的超前,也正是有着这么以为深谋远虑的时代领袖,才有了新中国的美好生活。
一周后,主席的外事秘书就找到了章含之,并确定了教学时间。
从此章含之在毛主席那里教英语,每次一个多小时,学完英语之余还能和主席散散步、谈谈话,而主席也就此谈起了当年章士钊借钱的那件善事。
主席还对她说:“你回去告诉行老,我从现在开始还他这笔钱,一年还2000,10年还完2万!”
一开始,章含之以为主席也就是开个玩笑,但没想到过几天家里真的收到了2000元。
而之后每年的初二,章士钊都能收到一笔2000 元的巨款。
要知道,那是普通民众的工资一个月才几十块钱,两万还清以后,毛主席每年还是会给章士钊汇钱,直到他去世。
两人就这样教着英语持续了半年,甚至有一次两人还未英语的教学内容起了争论。
有一天主席问她英语教材都是什么为主,章含之回答有文学、新闻、政治等内容,而当时主席认为应该以政治为主,这样对学生以后的工作有好处。
而章含之认为应该以文学为主,还说出了一大堆例子证明了她的观点。
主席很欣赏的坚持和她说:“七分政治三分文学,可不可以?”
但章含之认为,应该七分文学三分政治,听了她的话,主席却笑着夸赞章含之为人严厉,是个不可多得人才。
随后毛主席告诉章含之,让她告诉校领导,加入一些政治内容,这对学生以后的工作,有好处。
随后章含之把主席的话带给了学校领导,没想到却被学校其他人议论,甚至有人给他扣上了对抗主席的标签。
这让章含之很是苦恼,事后她还对主席提起了此事,主席却笑着说:“那你这是受我牵连了?那我就来给你平反嘛。而且我们这是自由讨论,我的意见也不能强加于人嘛!”
可她的事却越传越广,甚至遭到了很多人围攻,无可奈何的章含之只能上书主席,随后主席派8341部队代表组成的军宣传队进入外国语学校,章含之的处境才得到缓解。
1970年6月14号,这天对章含之来说,直接决定了她后半生的职业生涯,这天她被召到中南海。
而这次毛主席和她交谈了外语教育改革的事,两人确定了外教的聘请,也谈到了教材改进编写的事。
最后主席委派章含之负责学校教学改革,然而就在谈完这些事后,毛主席说:“我还有一个建议和你商量,你搞完外语教改之后就不要在学校了,中国需要个女外教家,我看你就可以你这位同志蛮不简单,能说还能写,你还很有点勇气。”
并夸赞章含之的信写得很不错,说服力很强,并希望章含之可以去做外交,得到主席的赏识,章含之自然是开心不已,也答应了主席的要求。
就这样章含之顺利地进入了外交部在亚洲司工作,最开始只是做一些普通工作,通过她工作认真,能力强,之后正是升任副处长和副司长,并在参加各种外事场合担任翻译,而也就在这时她遇到了一位挚爱她的男人。
1972年9月29日,周总理刚刚送完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离开北京,就带着姬鹏飞、乔冠华、章含之等几个工作人员,跟主席汇报这次中日首脑会谈的内容。
而主席当天心情非常好,也轻松愉快地说了很多,可突然主席一转话题对章含之说:“我的章老师,今天我要批评你!你没有出息”
原本气氛很是轻松愉快,所以章含之以为主席是在开玩笑说:“我一定接受批评,是没有出息”
但主席接下来的话却让她流出了泪水,主席说:“我说你没出息是你好面子,自己不解放自己!你的男人已经同别人好了,你为什么不离婚?你为什么怕别人知道?”
是的!在此之前章含之的丈夫有了外遇,两人也分居多年,可章含之受到传统观念的约束,不肯办理离婚手续。
主席继续批评说:“我今天就是要说,你好面子,怕别人知道,我就要说给大家听。”
面对主席的批评,这番话也点醒了章含之,有着主席的鼓励,章含之也终于有了勇气。
而这一次,她也准备结束这段婚姻,并向主席许诺这事回去就办,这次她要解放自己,可谁知这短短的几句对话,却让身边的乔冠华心里产生了涟漪,那时的乔冠华刚刚失去夫人。
而他也对章含之爱慕依旧,之后乔冠华找到章含之询问了她的情况,章含之也和乔冠华诉说了自己不幸的婚姻,而也就在这时两人心里一众莫名的感觉油然而生,之后两人更是频繁电话,但电话里两人不谈情不说爱,只是聊聊天。但这种情愫却在两人心中种下了种子。
有一天,两人正在打电话,可乔冠华突然对章含之说出想娶她为妻。
听到这话的章含之不知所措,最后哭了出来,但随后却拒绝了乔冠华,乔冠华追问为什么?
章含之却是怕社会不能容纳她们的恋情,她知道这份感情是很珍贵的,但两人年龄差距太大,而且在当时的社会很容易被人说三道四,认为她是在“攀高枝。”
所以章含之还是想理智地对待,把这份爱深深地埋在心底。章含之的担心其实不无道理,两人相差22岁,那时章含之38岁而乔冠华已经60岁了,如果他们的恋情传出去,必定会流言四起。
而章含之的朋友也对她写信劝说:“毛主席鼓励的,是让你解放自己,希望你可以好好工作,但不能让你马上跳到乔老爷的船上去谈情说爱”
但乔冠华却根本不管那一套,他觉得章含之所谓的自我牺牲,那时小资产阶级的情调,两人真心相爱,又何必去在乎别人怎么说怎么看呢!
不管他自己官职有多高,不管自己名声有多大,这些都是身外之物,爱情应该是两人相爱在一起,而不是为了爱情互相折磨。
而两人的事,也在之后发生的一件事上,有了转折。
这天乔冠华找到章含之,他神色萎靡,眼神迷茫地说,而听了乔冠华的诉说,章含之也知道了缘由,原来早上在党组织会议上议论了一件关于章含之的事。
主席指示,我国应该培养一个女外交官,而他也认为章含之可以做为中国第一名出任的女大使,然后派遣到加拿大等英语国家,为祖国效力。
可当时乔冠华已经快和章含之在一起,他明知这个机会对章含之来说很重要,甚至关系事业前途,但他又不想放弃爱情,此时的他确实左右为难。
章含之看着乔冠华,她知道这时的乔冠华内心是多么的难受,他很希望两人有个属于自己的家。
但如果因为自己的爱,断送了所爱之人的前程,他是不允许的,而且这时国家也需要章含之。而这次一别就是很多年,可当时的乔冠华已经60岁了。
很显然,两人的未来,就看章含之怎么选择了。而乔冠华也做好了失去爱人的准备,可他没想到,章含之却表示,自己不会去国外工作,她认为,既然已经对乔冠华做出了承诺,她就会遵守自己在感情中的选择。
她认为如果两人真要有一个人为了爱情,在事业上做出牺牲,那也应该是自己,因为她清楚,自己无论如何也不会达到乔冠华的成就,所以他愿意把乔冠华的事业放在第一位,只要爱人需要,她会一直在他身边,帮助他。
而这番话也让乔冠华看到了希望,之后章含之找到主席,亲自说了自己的想法,主席也并没有坚持,但当时的章含之却看出了主席的失望。
是的,当时我国很需要一个女外交官,而章含之确实是最好的选择。不过后来章含之和乔冠华的爱情,也得到了毛主席的祝福,得知办完离婚手续,毛主席还派人送来了一筐红苹果,并祝贺她解放了自己。
1983年乔冠华因病住院,而这年的9月21日,也是夫妻两人过的最后一个中秋节,那天章含之托人买了月饼,掰成小块喂给乔冠华吃。
虚弱的乔冠华只吃了一口后,和章含之说:“你和我,十年了,苦了你。我要说的话你都明白。”
说完两人也都留下了泪水,而就在第二天乔冠华因病去世,享年70岁。
之后的日子,章含之从未改嫁,独自一人生活了25年,后来章含之也和母亲谈雪卿相认,并在唐山大地之后,章含之将谈雪卿和她的孙子孙女接到了身边。
但当乔冠华去世以后,在章含之最需要人陪伴的时候,谈雪卿又再一次抛弃了女儿,也是在此之后,章含之也谈雪卿母女两人形同陌路,
2008年1月26日,独自生活25年的章含之因为肺病在,北京朝阳医院经抢救无效去世,享年73岁。
在此之前,她一直与病魔作斗争,靠着氧气机才能维持生命,而章含之去世后,并没有选择和丈夫合葬,而是选择将骨灰葬在了养父章士钊的旁边,在她的心里,那早已不是养父,而是自己的亲生父亲。
经历过一次失败的婚姻后,章含之却遇到挚爱乔冠华,而这一切就像是冥冥之中的安排,而她一生的贵人有两人,一位就是养父章士钊,另一位就是伟人毛主席,可以说没有他们两人,也不会有章含之着精彩的一生,在这场跨越了巨大年龄差异的爱情里,章含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爱和温暖,虽然之后短短的十年,但如此美好的爱情,也值得他们眷恋一生了。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