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探秘历史 正文

“中国剑网之母”李贤玉:1人顶7个导弹旅,让中国导弹弹无虚发

在一次军事演习中,“中国剑网之母”李贤玉,带着最新的成果参加了演习,演习结束后,对于李贤玉研发的指挥系统,二炮首长对她竖起大拇指,盛赞李贤玉1个人顶7个导弹旅。同时这套指挥系统,也为李贤玉赢来了二等功的荣誉。2013年,李贤玉带领她的团队,建成了导弹部队的“中国剑网”,因此,李贤玉再度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2015年,李贤玉荣升解放军少将军衔,成为火箭军的第一位...

在一次军事演习中,“中国剑网之母”李贤玉,带着最新的成果参加了演习,演习结束后,对于李贤玉研发的指挥系统,二炮首长对她竖起大拇指,盛赞李贤玉1个人顶7个导弹旅。

“中国剑网之母”李贤玉:1人顶7个导弹旅,让中国导弹弹无虚发

同时这套指挥系统,也为李贤玉赢来了二等功的荣誉。

2013年,李贤玉带领她的团队,建成了导弹部队的“中国剑网”,因此,李贤玉再度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2015年,李贤玉荣升解放军少将军衔,成为火箭军的第一位女少将,也是唯一一位女少将。

那么,号称“中国剑网之母”的这位火箭军女将军,真的能1个人顶7个导弹旅吗?

北大才女李贤玉

李贤玉,1965年出生于黑龙江牡丹江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一名工程师,母亲是会计,父母高素质的文化教育影响了李贤玉,因此,自小李贤玉学习就很勤奋。

整个中学时代,李贤玉都稳坐年级第一把交椅,1982年,年仅17岁的李贤玉参加高考,不仅成为黑龙江省的理科状元,还被北大无线电物理专业录取。

“中国剑网之母”李贤玉:1人顶7个导弹旅,让中国导弹弹无虚发

在北大校园,李贤玉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不免压力巨大,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天资聪明的李贤玉,本科毕业后,21岁的李贤玉又获得硕士研究生的保送资格,继续在北大读研究生。

北大研究生毕业后,由于李贤玉读的是电子信息专业,自然成为各方笼络的人才,当时又恰逢出国热,李贤玉自然广受青睐。

校领导找到她,将她当作“高端人才”留校重点培养,当时中关村科技尚在初步阶段,几家外企也向她抛来了“橄榄枝”,也有同学盛情邀请她出国留学,面对众多的就业选择李陈贤玉一时间陷入了迷茫。

1990年6月,李贤玉和导师一起去二炮某部拜访一位老专家,当这位老专家得知李贤玉,是北大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时,激动的告诉她,“李贤玉所学的专业,如果将来从事导弹科研这个领域,一定会大有成绩。”

“中国剑网之母”李贤玉:1人顶7个导弹旅,让中国导弹弹无虚发

老专家的话,在李贤玉心里激动不已,李贤玉随即确定了自己将来的人生之路,她决定做一个导弹女兵。她的决定也让同学们非常不理解,许多人对此怀疑,李贤玉去部队能做什么?出国留学和就职世界500强公司,不是更好吗?

二炮女兵

不过李贤玉不这么认为,她认为导弹事业会将她所学发挥到极致,她也必将自己所学融入到国家建设之中,从而实现祖国强军之梦的梦想。

既然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就不为所动,不久之后她参军踏进了中国解放军第二炮兵部信息技术研究所的大门,成为了作战指挥自动化体系最小的成员。

第一年,李贤玉被安排到基层通信连,和其她女兵一样,李贤玉列队训练、五公里越野、站岗放哨、话务值班。这里没有她想像的高科技,放眼看去,整个机房设备老旧,用的还是人工转接电话,这样的环境让李贤玉非常失望。

“中国剑网之母”李贤玉:1人顶7个导弹旅,让中国导弹弹无虚发

回到研究所之后,李贤玉递交了转业报告,当时的李贤玉心情非常复杂,既舍不得军营,又不想在这种环境中荒废青春。

就在李贤玉萌生退意之时,所里的领导告诉她,二炮准备研制一套全新的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打算吸收李贤玉为其中一员。这样,27岁的李贤玉又继续留在了军营。

就在这时,海湾战争爆发了。

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运用了新型战术,对伊拉克采取了压制性的信息战,通过计算机病毒武器,攻击了伊拉克的指挥控制信息系统,当时整个伊军犹如一盘散沙,很快就分崩离析,信息战取代了军队数量成为战争中的制胜法宝。

而当时,我国军队信息化建设才开始起步,面对这场战争,很多官兵看得眼花缭乱,就算李贤玉所在的二炮兵连的作战指挥,还在沿用“口令式”的“靶场模式”,现实部队的环境差异和北大研究生想像中的“高科技部队”,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李贤玉发誓要留在炮兵营,从而改变当时部队无线电技术的落后现状。

“中国剑网之母”李贤玉:1人顶7个导弹旅,让中国导弹弹无虚发

二炮首长在动员大会上也鼓励李贤玉等战友,说:“他们是二炮部队信息化建设的开路先锋,一定要探索出一条符合二炮的信息化之路,实行强军之梦!”

那么什么是作战指挥系统呢?指挥化系统就是可以辅助指挥员思考,将指挥员的思考成果通过网络系统控制到每个武器系统,从而达到作战目的。

当时二炮是整个解放军部队第一个实行作战系统的部队,团队让李贤玉做同步模拟再现,年仅28岁的李贤玉就在那时,扛起了攻克实时数据传输、远程控制两项重任。

在90年代,计算机还没有普及,李贤玉面对计算机,第一个难题就是计算机系统还是运用DOS版本,这意味着,再简单的汉字,也得靠编程编出来。

“中国剑网之母”李贤玉:1人顶7个导弹旅,让中国导弹弹无虚发

李贤玉和她的战友们,连接线路、调试微机、连通接口、采集数据,检查线路故障。就是在这样一个艰苦的条件下,设计了又推翻,推翻了又设计,历经两年多的奋战,系统基本成型,上级首长要求检验。

检验过程中,突然出现问题,发射中断,而模拟显示器上,弹道轨迹却还在前进。首长看后非常生气,愤然离席。

由于技术局限,发射后会有20秒的数据“空白期”,因此,没有达到同步模拟演示,当时的李贤玉异常难过,但出现问题,就得解决问题。

李贤玉又开始了艰苦的攻坚阶段,经过仔细研制调试,全新的指挥自动化系统成功出炉,再次迎来了演习检验。

1995年夏天,二炮奉命向某海域进行导弹发射训练,六只导弹犹如利剑般指向蓝天,第一次实现把现场数据远程回传的使命。

一位军区首长紧握着李贤玉的手,连说:“不简单。”此次获得的圆满成功,开创了中国战略导弹部队信息化建设先河,全新的指挥自动化系统成为全军的“标志工程”,由此,李贤玉荣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被荣记三等功。

“中国剑网之母”李贤玉:1人顶7个导弹旅,让中国导弹弹无虚发

2000年,李贤玉被破格提升为研究室主任,次年,被委任为研究所总工程师,当时,指挥系统不统一,系统单独还好使,联合起来就不行,中国武器装备控制接口也是五花八门,指挥员向李贤玉下达命令,要求李贤玉,对指挥系统进行大手术,将它们统一起来。

李贤玉只得接受了这项任务,有一次在某重大演习技术保障任务中,现场条件十分恶劣,装有几十台服务器的机房超过了38摄氏度,设备也很烫手,再加上持续噪音,让人易常烦燥。

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李贤玉安装、调试设备,等工作完成后,人也差点虚脱。

李贤玉认为改进指挥系统,单纯模仿走不远,随即提出了自主研发指挥信息系统软件。

指挥系统自动化最大的亮点,就是反应快、精度高,正所谓谁掌握了信息自动化谁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随后,李贤玉和战友们随即投入到反复的练习当中,她带着科技人员走遍了导弹军营、发射阵地,与官兵们反复论证。

“中国剑网之母”李贤玉:1人顶7个导弹旅,让中国导弹弹无虚发

有时为了调研一组数据,李贤玉和团队在戈壁滩呆了二十多天,直到收集完数据才离开。

在经过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下,信息化战略导弹部队的“中国剑网”终于诞生。

2007年,全军进行重大军事演习,李贤玉带着最新成果参加了检验,第二炮兵的首长们看到李贤玉把这么多系统统一了起来,纷纷称赞李贤玉能顶七个导弹旅。

这套研发的新系统,也让李贤玉立下了科技进步特等奖,荣立二等功,同时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19年,54岁的李贤玉,当选为中国工程院的管理学部的院士,从参军到晋升为技术少将,李贤玉走过了25个青春。

25年的戎马生涯,英姿飒爽的军中少将,在李贤玉绚丽的人生中划下了浓墨的一笔。

积分打赏 普通打赏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发布评论

相关推荐

云南老农

云南老农

“桶里都是干尸!”2017年,云南一位老人上山采药,意外发现多个装有尸骨的油桶,当即上报有关部门。专家:都是烈士! 2017年,云南乌木...

探秘历史 2023.07.05 0 808

如果对您有帮助!请支持下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