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气东输总工”崔连顺:打破美国技术垄断,每天为国家省2亿元
红色史纪 2021.11.04 141761 0
2002年7月4日,我国总投资1400亿元的“西气东输”,正式开工建设,一时间输送管道途经河西走廊,横穿塔里木盆地,又经华北平原,将中西部的资源天然气源源不断、日夜不停的送往东部地区。
其实这一浩大工程的推动,离不开“西气东输总工程师”崔连顺团队的辛勤付出。
可知,在西气东输工程的最初,曾经面临巨大的困难,因为这项工程全长达到1.5万公里,途经戈壁、高原、江河等各个地区,为了应对复杂的地形地貌,要在每两百公里的地方,设置一台大型压缩机组才能正常运营。
不过我国对压缩机技术,没有新的研究和突破,更何谈运用到大型工程中呢?并且这项核心技术一直以来,被美国通用电气所垄断,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为了快速的建设发展,我国去和美国谈判,但谈判过程中,美国坐地起价,趁火打劫。
为了不受制于人,我国决定自主研发制造压缩机组,沈鼓企业的工程师崔连顺接受了这一任务。
崔连顺所带领的团队顶住了美国的压力,夜以继日的投入到研究之中,只用了短短九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这项大型压缩机组的研发。
又经过试验,崔连顺和她的团队获得了成功,由此打破了美国半个世纪的技术垄断,同时也为我国每天节省下两亿元的开支。
那么,崔连顺又是怎么研制大型压缩机组这项核心技术的呢?
“西气东输”面临的难题。
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复兴崛起之路,大搞建设,一时间中国各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座座巨大工程拔地而起。
从三峡大坝到南水北调,从青藏铁路到四纵四横,无不刷新着工程奇迹。
然后,我国又将目光投向中国的东西部,由于中国东西部发展严重失衡,西部地区资源又极其丰富,为了解决东部资源匮乏的问题,我国确定了“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两个工程,并立刻投入到建设之中。
在建设之中,涌现出数不尽的幕后英雄,他们为国家建设呕心沥血,奋战在前线,无怨无悔,工程师崔连顺就是其中的幕后功臣。
提到崔连顺就不得不提到,中国的矿产资源,在中国数不尽的能源之中,天然气日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不过天然气的70%分布在我国的西部地区,如果要完成东部地区的输入,必须要设置管道,才能将西部的“天然气”源源不断的输送到东部地区。
这条管道位居世界第一,工程全长1.5万公里,又途经戈壁、江河、高原等多种地形,路程远、管道长等因素,如果打通管道,必须要在两百公里的地方,建成一个加压站,而加压站的核心技术是一台大型压缩机组。
不过我国对压缩机组没有新的研究和突破,在以前所有的压缩机组,都是从国外进口,但是“西气东输”这样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所有设备都必须由中国制造才安全。
另外,西气东输工程一线站此前设计的国产电动压缩机,根本不能满足输气要求,并且成本还比较高,如果出了故障还要送回美国维修,送修期间西气东输工程不仅要停工等待,还要花上上千万维修费。
又由于压缩机的核心技术,在美国通用电气垄断了五十年,同时美国也凭借这项技术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鉴于上述理由,中国开始和美国进行了谈判。中国最初提出了技术转让,然后由中国自主研发,但美国政府不同意此项协议,并多次禁止向中国提供相关的技术。
在和美国谈判期间,美国负责人不仅态度傲慢,更是坐地起价,更要中国每天支付两亿元的专利使用费。
每日使用都要缴纳两亿元,如此一来,工程的预算成本就大大高于最初的预算,对于这项高额费用,中国根本无力承担。
压缩机组面临的问题,说明了我国有很多技术并不完善,很多领域还是要借助国外的技术,一旦外在技术对我国实行垄断,我国势必会缩手缩脚难以发展,因此“科技强国”“自主研发”势在必行。
研制压缩机组
虽然明知美国是牟取暴利,开出的价格比正常的价格高出几倍,但是中国却无计可施,眼看建设就要停滞不前,各级领导都急在心头。
面对美国的“血喷大口”,激起了中国国内专家们的志气,他们决定自己研发这项技术。
美国在听说之后,更是冷嘲热讽,他们认为,中国想要掌握压缩机这项技术,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当时国内唯一能够制造压缩机的是沈鼓企业,沈鼓企业的工程师崔连顺接受了这项任务,被迅速抽调到了机组,担任研发团队的组长。
崔连调被领导委以重任,也自感责任重大,因此丝毫不敢懈怠,她在车间推算数据经常熬夜到凌晨,每天睡眠时间不到六个小时。
她也知道,美国既然能够垄断五十年,那么研发过程自然会困难重重,她时常给队员们打气,给他们信心也给自己鼓劲。
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步,是叶轮的设计研发,因为叶轮是压缩机最核心的部件,如果停转的话,整个设备就会瘫痪,因此,叶轮的加工工艺在整个制造过程中尤为重要。
为了做到百分之百的精细,崔连顺日以夜继的投入到实验当中,几乎将车间当成了自己的家。
在经过无数次的调试之后,仅用了短短九个月的时间,崔连顺团队就完成了压缩机组的研发,不过能否真正应用,还得用最终的试验。
这个试验要求非常严苛,不得有丝毫的误差,要求压缩机,工作转速运转30分钟,然后再超速运转15分钟,再回到工作转速运转四个小时。在此期间,机组运行部件不得有异响,机壳的温度每半小时检测一次。
紧张的一幕开始了,所有的实验数据都严密的精准,工程师崔连顺和她的团队取得了成功。
压缩机组的研发打破了美国五十年的技术封锁,沈鼓企业的老总苏永强无比激动,不由说:“当时是想一年内制造出压缩机组,但能否制造出,很多人都不敢确定,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崔连顺只用了九个月,就达到了这一目标。”
由此,我国成为了世界第二个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有了这项技术,中国国内的压缩机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一时之间,国内外媒体相继报道,对获得的这一成就,崔连顺却非常淡定,她表示,全世界都看着中国,她必须争分夺秒地完成,她只是做了一个科学家份内的工作而已。
作为沈鼓集团的工程师,崔连顺也表示,她最大的梦想就是发展中国的国产技术,让中国摆脱被垄断的困境。
崔连顺研发的这项大型压缩机组的核心技术,为我国每天省下了两亿元的开支,也让我国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两大工程得已顺利实施, 同时,中国也有了在压缩机领域和美国竞争的资本。
为中国做出的贡献
今天,工程师崔连顺的研究成果,早已走向国门,让世人受其馈赠。
中俄东线天气管道,全长8111米,从东西伯利亚,一路向南直达长三角地区。
中国直达中亚的天然气管道,途经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三个国家,直到我国的西气东输二三线工程,全长1万千米。
中缅天然气管道,每年将孟加拉湾的天然气,运输到中国的云南广西等地区,在工程建设的背后,崔连顺等其他工程人员功不可没。
正是由于崔连顺等爱国科学家的默默奉献,才有了中国今天的蓬勃发展,也许这些科学家没有鲜花和掌声,更没有明星们数十亿的豪宅和财富,但他们为国为民不计个人得失的奉献,将为国人永远铭记。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