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蒋介石什么心情?身在广州的他都在做什么?
talk历史 2021.11.04 685 1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拥有4.5亿人口的新中国从此自豪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与全国人民的欢欣鼓舞相比,此时位于广州东山梅花村32号陈济棠公馆的蒋介石背影显得有些落寞,只见他在二楼来回踱步,不时抬头望着北方,一时无言。
就在三年前,蒋介石还是坐拥数百万大军的委员长,威风棣棣,那时他踌躇满志,对未来满怀信心,可他实在没有想到仅仅过了三年时间国民党军队竟土崩瓦解,大势已去,而他本人也被迫于8个月前辞职下野。
时移世易,几经沉浮,此时的蒋介石面临着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他又有着怎样的心情呢?当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他又做了些什么呢?
谈及蒋介石此时的心情,还要从他被迫“引退”时说起。
难挽败局,“被迫”下野
蒋介石,学名中正,字介石,于1887年出生在浙江奉化,早年投身革命,因在孙中山避难永丰舰时只身前往护卫备受器重,开始在权力中枢崭露头角。
随后,蒋介石凭借权谋和政治智慧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北伐军总指挥、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总统等职,逐渐成为国民党的最高领袖。
在此期间,国民党与共产党虽然有过两次合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蒋介石从制造“中山舰”事件开始,就一直视共产党为眼中钉、肉中刺,每每在历史的关键节点倒行逆施,对共产党员和党领导的人民军队采取敌对行动。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此时国内百废待兴,举国上下都期盼着和平的到来,然而蒋介石却不顾历史潮流,于不久后悍然发动内战,中华大地再次陷入战乱之中。
1949初,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三年的内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战略防御逐步转向战略反攻,并于此时取得了三大战役的基本胜利,长江以北再无大的战事。
蒋介石在战前还自信满满,那时他手上掌握着四百余万的国民党正规军,是共产党军队的三倍有余,还有来自美国提供的大批武器装备,彼时他觉得统一中国指日可待。
然而仅仅过了三年时间,国民党军主力基本灰飞烟灭,长江以北“拱手让人”,蒋介石的心里遭受了很大的打击,可事已至此,他身为国民党总裁,必须想尽办法,挽救颓势。
于是,蒋介石为了拖延时间,加固长江防线,以期“划江而治”,被迫在这年元旦向中共中央发出了求和声明。
可我党早已看穿了蒋介石的伎俩,拒绝与蒋介石谈判,并且向国民党当局提出了和谈的八项条件,其中第一条就是要求惩办战争罪犯蒋介石。
与此同时,蒋介石多年来在党内的专权行为和惨败的现状在国民党高层内部引发了强烈的不满,蒋介石一时“内外交困”。
三大战役结束后,蒋介石的嫡系主力基本损失殆尽,而地方实力派李宗仁和白崇禧等人还在南方坐拥数十万大军,他们越来越不满蒋介石的统治。
不仅如此,美国人此时对蒋介石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因为之前美国每年都给蒋介石运输大批军事物资,可他还是屡战屡败,这让美国人大失所望,美国政府此时也想扶持新的代理人担任国民党总统。
在三方压力之下,蒋介石越来越有心无力,不过他却是一个精明的权谋家,为了转移矛盾和暂避来自各界的压力,他主动以退为进,在1月21日正式宣布下野,辞去总统一职交由李宗仁担任。
当天下午,蒋介石就在长子蒋经国的陪同下乘坐专机飞到了老家奉化溪口,在这里度过了几个月的“休闲”时光。
即使再玩弄权术,蒋介石也不得不承认国民党此时早已大势已去,可他的心中还是充满了疑惑,不知道国军到底为何会如此一败涂地,在赋闲的这段时间,他痛定思痛,开始认真地思索着自己失败的原因。
然而蒋介石还是把失败的责任都归于国军的腐败和将领的指挥不力等外在原因,始终都没有彻底反省自身,因而对国军战场上的糟糕表现更加生气。
李宗仁担任代总统后,依然心存侥幸,最终没有在和谈协议上签字,4月21日,解放军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发起了渡江战役,一个月后溪口解放,蒋介石被迫退往广州。
蒋介石到达广州以后住在陈济棠公馆,不过他还是没有死心,他觉得目前情况至少要比当年北伐时要好得多,因为此时他还坐拥两广和西南数省,完全有机会“东山再起”,于是他继续负隅顽抗,准备随时反攻。
然而等待蒋介石的却是手下送来的一封接着一封的败报和起义电文,他每次看到后都十分恼怒,尤其是在陈明仁宣布起义之后更是破口大骂:“我待你不薄,你竟然主动投降,该杀!”
蒋介石对各个战场的国军越来越失望了,此时他意识到去台湾之日为期不远,因而命令南方还在国民党控制范围内的大城市加快把资产转移到台湾,给共产党留下一座座空城。
不仅如此,蒋介石发现正面作战不利,随即回到了自己的老本行,命令保密局局长毛人凤紧急联系解放区的特务加紧进行破坏活动,并向己方还在统治的大城市派遣更多特务,隐藏下来,等待日后行动。
心存侥幸,无限失落
随着解放军渡江后的长驱直入,中共中央决定尽快召开新的政协会议,联合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一起商讨建国事宜。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大会经讨论通过了由毛泽东担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把建国时间定为10月1日等诸多决议。
远在广州的蒋介石通过保密局在北平的潜伏人员得知了这一情报,怀恨在心的他觉得这是个机会,于是立即叫来毛人凤和空军司令周至柔,让两人提前做好部署,在开国大典那天进行破坏活动。
而中共中央为了确保开国大典的顺利进行,也大大加强了安保力量,并做好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双方都在等待着开国大典的到来。
而就在政协会议召开时间,我党情报部门得知蒋伪政权准备在开国大典那天进行破坏活动,甚至还会出动飞机轰炸天安门城楼,觉得此事十分重要,便立即把这一情况上报给了中央。
此时距离10月1日还有不到一周的时间,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以确保万无一失。
当时国民党空军使用的是美制B-24轰炸机,该轰炸机无法夜航,算上来回消耗的油量,所以敌机从离北平最近的国统区舟山群岛机场出发最晚也要在下午三点之前到,否则将无法返航。
中央考虑到这一情况以后,随即把开国大典的时间定在了下午三时,同时,为了防止国民党不顾一切、狗急跳墙,便命令地面部队的高射炮随时准备,一旦发现敌机来袭,立即开火,不仅如此,接受检阅的部分飞机也要带弹飞行。
国民党空军方面当然也考虑到了这一情况,但由于并不知晓开国大典的确切时间,便决定准备让飞行员当天一大早就飞往北平附近空域等待。
空军司令周至柔为了能让执行任务的飞行员顺利返航,特向蒋介石提出请求,希望飞机能先飞往韩国的机场进行加油,然后再飞回舟山群岛,蒋介石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他的请求,并且立即命令国民党外交部照会韩国。
1949年9月30日晚,双方一切准备就绪,对毛主席和蒋介石来说这一天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
10月1日凌晨,蒋介石一宿没睡,此时正坐在办公室的一把藤椅上面,公馆内一片寂静,“叮铃铃…叮铃铃”,电话是周至柔打来向蒋介石请求行动命令的,这已是电话声第三次响起。
蒋介石不耐烦地说了重复着和前两次一样的话“再等等”,他正在犹豫到底要不要执行这次行动。
因为蒋介石知道飞机一旦出发,确实会给开国大典造成破坏,但也有可能炸毁天安门城楼和故宫等历史建筑,这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行径有何不同,他反复思忖着利弊,却一直没有下定决心。
不一会儿,电话再次响起,电话那边周至柔很是着急,急促地对蒋介石说道:“委员长,您快下达起飞的命令吧,再晚可就误了出发的时间。”
“任务取消。”
“什么?”
“任务取消!”蒋介石重复了一遍,挂上了电话,只见他缓缓地站了起来,慢慢地走到窗前,向北望去,口中声声叹息……
最终,蒋介石不想做历史的罪人,被人民唾骂,轰炸的任务取消了,但他没有灰心,因为此时他手中还有一张王牌,那就是毛人凤早已安排好的特务破坏行动。
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时,开国大典如此举行,天安门广场此时汇集了三十多万各界群众,一同见证这必将载入史册的一天。
毛主席自信地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天安门广场上顿时欢声雷动,到处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蒋介石从收音机里听到了毛主席的讲话,内心五味杂陈,而当他听到曾经的手下张治中、李济深等国民党高级将领竟参加了开国大典时,恼羞成怒,破口大骂,此刻他更加坚信自己关于“国军失败的重要原因在于将领无能”的观点是正确的了。
现在蒋介石唯一的期盼就是等待保密局那边捷报的传来,他就一直在办公室坐着,直到深夜,中共中央广播电台发布了一则报道:
“国民党反动特务分子木剑青已于上月20日被北京市公安局秘密逮捕,经审讯得知该特务系受蒋匪保密局局长毛匪人凤指派,欲在今日执行破坏活动,现已接受人民审判,望各地蒋匪势力弃暗投明,莫再助纣为虐,蒋匪及其反动政权必将被人民打倒!”
蒋介石最后的“依靠”也以失败收尾,此时的他回想起初任黄埔军校校长时的意气风发,想起庐山讲话时面对日寇入侵做出的慷慨陈词,想起重庆谈判时面对毛泽东的从容,心里只剩下了无限的失落和悲凉,这许是他人生最绝望、最痛苦、最难熬的一天。
就在开国大典后的第二天,第四野战军发起了广州战役,仅仅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广州就迎来了解放,蒋介石又被迫逃往成都,不久后第二野战军又向成都进发,成都解放在即。
1949年12月10日,蒋介石带着无限的遗憾在此乘坐飞机逃往了台湾,临行之前,他深情地望着脚下的这片土地,感叹道:“我们的整个大陆都沦陷了,究竟我们大陆的这种悲剧,这种浩劫,是谁为为之?孰令致之?”从此一去不返。
蒋介石到达台湾后很快就恢复了总统的职务,可他依旧没有悔过,整日妄想着借助美国的力量反攻大陆。
这时,大批的国民党军队败退到台湾以后,逐渐产生了厌倦的情绪,很多士兵还与当地地主和百姓发生了冲突,军心涣散。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蒋介石故技重施,陆续在国民党内部召开了多次会议,并且亲自发表演讲,反省之前在战争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且惩治了一批鲜有作为的国民党高官,很快就稳定了形势。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海南岛以后,下一个目标自然就是解放台湾,蒋介石害怕解放军强渡台湾海峡,便多次派人前去美国请求帮助,最终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再加上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解放军暂时无暇他顾,蒋介石得到了一段休养生息的时间。
此后,蒋介石以反攻大陆为根本目标,以建设台湾为战略保障、以美国援助为重要依靠,开始了对台湾长达20余年的经营,这给两岸统一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不过蒋介石虽然一直奉三民主义为正朔,穷其一生都在反对我党的力量,但他在公开场合却一直坚守“一个中国”的原则,认为两岸是在一个中国前提下进行的斗争,严禁他国干涉本国内政。
与此同时,蒋介石在出席多场台湾地区的外交活动时都明确表示坚决反对“两个中国”的言论,坚决反对台湾独立,并且提出了主张“中国事自可由中国人民自己解决”的口号,这一点无疑是有一些进步的。
可即便如此,蒋介石逃往台湾的行为本身就给两岸的统一造成了极大的困难,特别是他还多次借助美国的军事力量帮自己固守台湾,并且多次在台湾海峡附近诸多岛屿主动挑起冲突,试图反攻大陆,这使得台湾问题短期内难以有效解决,从这点来看他是大错特错。
不仅如此,蒋介石退守台湾以后从来没有想偏安一隅,而总是以各种形式给大陆造成破坏,种种罪行罄竹难书。
当时新中国成立之初,西藏、西南数省和海南等广大区域还没有得到解放,在这些地区蒋介石依然手握百万大军,尽管都非精锐,可毕竟人数还很多,武器也十分精良,蒋介石觉得这些完全可以作为日后反攻的资本。
他多次对手下将领和国会议员们说:“别看我们现在暂时退到了台湾,可我们还有西南的广大区域和百万雄兵在手,还有海南岛和我们遥相呼应,我相信假以时日,一旦国际形势有变,我们完全有机会从三面反攻,收复疆土,往诸位齐心协力,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蒋介石为了让残留在大陆的国民党军队能抵抗的时间长一些,还专门让夫人宋美龄前往美国游说,获取军事援助和政治上的支持。
可今时不同往日,宋美龄到达美国后,却接连碰壁,不受待见,尽管经过她多方运筹,可最终还是只获得了美国在政治上承认蒋伪政权这一空头支票,无奈之下,宋美龄只好悻悻而归。
蒋介石得知后更加恼火,可即使没有美国的实质援助,他还是心存幻想,并多次敦促薛岳等国民党将领守好仅存的领地。
结果一目了然,在我人民解放军的猛烈攻击下,在大陆负隅顽抗的国民党军队几成溃败之势,各大城市相继解放,值得一提的是有很多蒋介石原来的心腹也在人民的呐喊中认清了现实,宣布起义,这对蒋介石来说无疑是当头棒喝。
到了1951年底,全国除了台湾以外其余领土已基本全部解放,可即便如此,蒋介石仍然坐着春秋大梦,正面战场打不过,他就在背地里命令毛人凤派遣大量特务潜入大陆进行破坏活动,给大陆军民的生产和建设活动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尤其是在抗美援朝时期,蒋介石丝毫不顾民族大义,在大陆人民万众一心、团结起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时候,他竟然加大了特务破坏的力度,甚至还勾结残留在大陆的土匪武装一起行动,这迫使中央人民政府不得不分出大量的精力予以应对,给正在进行经济建设和抗美援朝的新中国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不仅如此,蒋介石还极力阻止新中国进入联合国,并派代表多次在其他外交场合为难新中国的代表,甚至还派特务去途中暗杀新中国的外交代表团,这给新中国的外交活动也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蒋介石自以为以孙中山先生为榜样,自以为始终奉行三民主义,可他种种倒行逆施的行为却早已背离了孙中山当年的愿望,他这种与人民作对的态度注定会被人民抛弃,1975年4月5日,蒋介石病逝于台北,时年88岁。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