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吉林般若寺后墙倒塌发现一头颅,抗联女英雄为其确认身份
talk历史 2021.11.04 7643 0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由于东北的国民党军奉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在日军的进攻下连连败退,不到三个月时间东北全境沦陷。
热血的东北儿女无法坐视山河破碎、同胞罹难,积极组建起抗日武装,在敌后与日寇顽强斗争,193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建立了抗日联军。
当时日本关东军在抗联的打击下损失惨重,因此对抗联勇士恨之入骨,日军为了报复,经常把抓捕到的抗联战士砍下头颅泄愤,由于年代久远,至今很多抗联战士的头颅还没有被找到。
不过就在2004年6月的一天,吉林长春般若寺的后墙因为年久失修倒塌,寺里僧人在搬土时却偶然间发现了一个头颅。
般若寺在抗战时期曾经是伪满洲国的护国寺,一般不允许外人随便进入,因此,方丈觉得这个头颅的身份肯定非比寻常,于是立马把这件事告诉了公安机关。
后来,在抗联女英雄李敏的协助下,公安机关最终确认了这就是一位不幸遇害的抗联战士的头颅。
那么,这名抗联战士是谁?他的头颅为什么会被埋在寺院里?他又是如何遇害的呢?
这位烈士,就是大名鼎鼎的抗联英雄赵尚志将军,关于他的故事,还要从他投身革命时讲起。
扎根东北,一心抗日
赵尚志,1908年10月26日出生在热河省朝阳县喇嘛店的一个贫民家庭,从小在店铺给人家当学徒,以此维持生计。
后来,赵尚志的父亲因为杀人逃到了哈尔滨避难,导致家中无人接济,年仅11岁的赵尚志被迫随母举家北迁,前往哈尔滨投奔父亲,一路上吃尽了苦头。
1925年,赵尚志考上哈尔滨一所私立中学读书,在读书期间他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并于当年冬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当时正值国共合作时期,为了提高我党成员的工作能力,赵尚志就被组织上秘密派往广州的黄埔军校学习,和林彪同一期。
1926年,中山舰事件爆发后,黄埔军校的我党成员在当时蒋介石的威逼下被迫退出第一军,正在学习的赵尚志随即被调往东北从事学运工作。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随之破裂,之后赵尚志两度被捕入狱,遭受到了严刑拷打,但他始终没有屈服,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成功被我党同志营救出狱。
赵尚志出狱时,东北即将沦陷,他随后被任命为满洲省委军委书记,负责组织当地的抗日武装,在敌后抗日。
1932年春,张甲洲、张文藻等人在巴彦地区拉起了700多人的队伍,组成抗日义勇军,为了加强我党对这支部队的领导,中央派赵尚志前去参与管理。
赵尚志到达部队后,发现里面的大部分人之前都是当地的土匪,纪律松散,作风也有很大的问题,为此,他积极发展党员,组织士兵进行思想学习,很快,这支部队就成了听党指挥的人民军队。
1932年12月部队扩编,为了适应东北革命形势的需要,中共中央决定把巴彦游击队改为中国工农红军第36军江北独立师,由赵尚志担任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从此,这支部队在我党的领导下,在东北竖起了抗日大旗,与日伪军英勇作战,极大地鼓舞了东北群众的抗日信心。
1933年10月,赵尚志成立了珠河游击队,当时部队仅仅有13名战士,赵尚志为了鼓舞士气,多次带领战士们主动出击,偷袭当地的警察所,伏击落单的日军,很快队伍规模就扩大到70余人。
在随后的两年里,赵尚志转战松花江,带领游击队多次粉碎日伪军的扫荡,击毙日军数百人,还一度主动进攻宾县县城,缴获颇丰,很快队伍规模就扩大到了2000余人。
1935年1月18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由赵尚志担任军长,建立之初,部队只有一个师。
不过又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在赵尚志的正确指挥下,部队连战连捷,群众踊跃参军,第三军已经发展到十个师6000余人的规模,成为当时东北最大的一支抗日力量,迎来了东北抗日斗争的高潮。
1936年9月,日本关东军主力对赵尚志领导的第三军进行了大扫荡,我军陷入重重包围之中。
赵尚志指挥部队声东击西,避实击虚,在运动战中寻找机会消灭敌人,边打边撤,12月中旬,部队来到了位于海伦、通北两县交界处的一个山坡。
山顶常年流淌着泉水,一到冬天坡面结冰难以行走,但又是通往两县的必经之地,不得不过,当地人把这个山坡叫做“冰趟子”。
赵尚志觉得这里是一个打伏击的好地方,当机立断,命令部队在山坡两侧用雪筑成冰墙,然后藏在冰墙后面,等待日军的到来。
一天过去了,赵尚志见敌人没有追过来,立马派侦查员前去打探情报,没过多久,侦查员报告说:“没有发现日军!”
当时日军为了消灭第三军可是出动了两万多人的部队,而且又追了他们近两个多月,赵尚志判定日军绝不可能轻易撤退,于是命令战士们继续等待。
战士们身处敌后,缺衣少粮,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在东北的冰天雪地下爬着伏击敌人,期间有不少战士被活活冻死在了那里。
但战士们没有放弃,他们相信赵尚志的指挥,因为在战士们眼里他从来没有犯过错。
终于到了第三天晚上,大概七八百名日军果然来到了“冰趟子”,赵尚志一声令下“打”,埋伏在两侧的战士们憋了整整三天,纷纷朝着日军开火,顿时响声震天。
坡上的日军以为只是小股部队在伏击,仗着武器的优势,迅速向两侧进攻,然而坡面早已结冰,日军没走几步就滑倒了,他们爬起来继续,可又滑倒了。
就这样,第三军的战士们居高临下,朝着狼狈不堪的日军集火,而日军只能被动挨打,经过一夜的激烈战斗,算上被冻死的日军,一仗就击毙了日军三百余人,其余的日军只能仓皇而逃。
在赵尚志的正确指挥下,部队以极其落后的武器战胜了装备优良的日寇,粉碎了日军的扫荡,“冰趟子”战斗是第三军在整个抗战过程中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全民族抗战开始,当时东北成为日本侵华的大本营。
无辜被捕
为了稳固后方,日军从国内集结了大批军队增援东北,随即对东北抗日力量再次进行了大规模的扫荡。
赵尚志带领部队抵抗了一阵后,无力坚持,部队损失惨重,赵尚志被迫向北撤入苏联境内休整。
1938年1月1日凌晨,赵尚志跨过黑龙江,进入到苏联的地界,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一幕发生了。
离黑龙江不远处有一个苏联的哨所,赵尚志本来想过去和他们打声招呼,让他们带路前往苏军的司令部避难。
可未承想刚一接近哨所,里面就出来了几个苏军士兵立马把赵尚志给逮捕了,很快就把他送进了监狱。
这让赵尚志始料未及,因为在之前就有很多前往苏联避难的中国军人,他们都没有被捕,于是,赵尚志刚来到监狱就找到了当时看管监狱的一名少校。
赵尚志问道:“少校同志,我是东北抗联的一名中国共产党员,请问你为什么把我抓进来?快放我出去!”
那名少校向有关部门询问之后发现,没有收到任何关于东北抗联人员要来苏联的消息,便把他当做一个私自越境的逃兵,送往了远东军事基地的伯力监狱。
赵尚志被关进监狱后,见多次抗议无果,便请求苏联方面把他放回东北抗日,但始终没有得到回应,就这样在监狱待了一年多。
直到二战爆发之前不久,苏联方面为了防止腹背受敌,决定支援东北抗联的抗日斗争,随后就把赵尚志放了出去。
1939年6月,赵尚志终于回到了东北,但此时的抗联早已不像他离开前那般强盛,抗联战士经过与日军的奋勇作战损失殆尽,剩下的战士也有了统一的指挥,赵尚志回来后仅担任了东北抗联第二路军的副总指挥。
但赵尚志仍然没有灰心,他继续带领部队在北满的广大地区同日军作战,多次打退了日军的进攻。
当时的日伪军由于害怕赵尚志重新控制部队,经常造谣赵尚志叛变革命,这让赵尚志的处境更加艰难,1940年初赵尚志去了苏联。
误信奸佞方被害,以死明志终报国
1941年6月,德军入侵苏联,苏联正式对德宣战,身在苏联的赵尚志预感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迎来高潮,为此他燃起斗志,于当年秋天带领一共五个人组成的小分队回到了东北。
赵尚志这次回来只想着一件事,那就是抗日,尽管他的小分队只有区区五人。
1941年底,赵尚志率队来到了鹤立、汤原地区进行抗日活动,12月23日,一行人在汤原县北部的乌德库地区遇到了正在做皮货生意的年轻人王永孝。
赵尚志见他体格强壮,而且当下正缺人手,于是走上前去问道:“老乡,我是赵尚志,现在就在附近打鬼子,你愿意加入我们吗?”
在当时的东北,赵尚志和杨靖宇齐名,号称“南杨北赵”人尽皆知,王永孝一听眼前的这个个子只有1米6多的年轻人竟然就是大名鼎鼎的赵尚志将军,当即说道:“我愿意!”
就这样,赵尚志的小分队增加到了6人,然而没过多久,他们的活动迹象就被日军知悉,当时在东北的日军把杨靖宇作为头号大患,把赵尚志作为二号大患。
杨靖宇将军在1940年就被日军残忍地杀害,此时赵尚志自然成为关东军最重视的敌人,甚至还用万两黄金悬赏赵尚志的人头。
在得知赵尚志的踪迹后,驻兴山(今鹤岗)的日军最高负责人长林大佐下令“利用一切力量、不惜一切代价都要把赵尚志及其小分队引诱至梧桐河附近,予以逮捕或者歼灭”。
随后,长林大佐积极动员麾下所有的情报机构和特务人员进山搜索赵尚志的踪迹。
伪兴山警察署署长田井久二郎(警佐)和特务主任东城政雄(警尉)为此定下了一个刺杀赵尚志的计划。
1941年1月初的一天,田井久二郎在特务里挑选了一个枪法极好的,让他装成收山货的生意人,进山找到赵尚志的队伍,然后进去当卧底。
这个特务叫刘德山,死心塌地的为日本人服务,为了掩护他的行动,警署还派出了二十多名特务跟在他后边十几里处警戒和搜集情报。
在出发之前警署还专门根据叛变的抗联战士的描述,找人画了一张赵尚志的画像,给每个人发了一份。
1月底,赵尚志正在汤原北部老白山附近行动,恰好遇到了正在这里收山货的刘德山。
刘德山一眼就认出了赵尚志,看到赵尚志一行人身上都带着枪,他赶忙走向前去,对赵尚志说:“同志,我是附近梧桐河金矿上的一个工人,因为没按时完成工头交给我的任务,他扣我工钱,一气之下我就偷偷溜了出来,准备收点山货养家糊口。”
刘德山用眼的余光打量了一下赵尚志一行人,发现只有6个,内心很高兴。
刘德山紧接着指了指地上空无一物的筐子,对赵尚志说道:“同志,你看,我忙了半天,也没有收到货,可见附近的东西早就被小鬼子抢光了,我实在走投无路了,我能加入你们一起打鬼子吗?”
赵尚志对这个突然出现在山中的中年人十分警惕,因为就在四年前,他的亲密战友李启东就被潜伏进队伍的一个汉奸杀害了,对此他不得不防。
正当赵尚志准备转身离开时,身边的姜立新却说他和刘德山认识,可以为他担保。
姜立新从九一八事变不久后就跟随赵尚志,是值得信赖的人,于是在他的劝说下,赵尚志答应把刘德山留在队伍中。
刘德山加入后,假装给赵尚志提供了一些当地日伪军的情报,并主动带他成功捣毁了几个伪军的据点,没几天就取得了他的信任。
2月初,田井久二郎见刘德山已经十几天了还没有消息,以为他被赵尚志等人杀害了,于是,又安排了特务张锡蔚进山卧底。
很快,张锡蔚就找到了赵尚志的队伍,刘德山一看是他来了,立刻对赵尚志说:“这个是我之前工地的工友,可能是工头派来寻我的,我俩关系非常好,你也把他留下吧”,边说边朝着张锡蔚使眼色。
由于当时队伍实在人手不足,而赵尚志又报国心切,于是未经审查就把张锡蔚也留在了部队。
刘德山刚取得了赵尚志的信任,又赶上队友来帮自己,觉得机会来了,于是主动把赵尚志一行人引向了梧桐河,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尾随在身后的特务们。
1942年2月12日凌晨,赵尚志带领战士朝着梧桐河附近的日军据点走去,当一行人来到吕家菜园子时,刘德山开始了行动。
他先让张锡蔚把另外四个战士支开,紧接着趁赵尚志和王永孝不注意,在背后突然向他们开枪,王永孝先重伤倒地。
而赵尚志则腰部身中数枪,但他已经知道刘德山就是特务,于是强忍着剧痛朝刘德山开了两枪,当场把他击毙,自己也昏死过去。
此时,张锡蔚早已借口上厕所去把特务们带了过来,菜园外的四名战士拼死不做俘虏,最终英勇牺牲。
随后,特务们叫人从山下找来了三个爬犁,拉着昏迷的赵尚志、重伤的王永孝、被击毙的刘德山,和张锡蔚一起下山邀功。
在返回的路上,赵尚志从昏迷中醒了过来,直到此时他才发现,队伍剩下的四个人里竟然有两个是汉奸,他实在没想到自己回国抗日竟然会死在汉奸手里。
没过多久,特务们就把赵尚志带到了原鹤立县梧桐河警察分驻所,敌人一直想让他“投诚”,但赵尚志始终没有答应。
当特务给他送来饭菜时,他随手就把饭菜倒在了地上,大吼道:“你们这些民族的败类,竟甘心做日本人的走狗,我就是死也不吃你们的东西,我嫌脏!”
赵尚志在遭受枪击仅8个小时后就壮烈牺牲了,在他人生的最后八个小时里,他一直高喊着:“中华民族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
1942年2月12日9时,赵尚志将军壮烈牺牲,年仅34岁。
寻找英雄的头颅
赵尚志将军牺牲的消息传出后,整个东北的日军都弹冠相庆,为了泄愤,他们甚至还割去了赵尚志将军的头颅,准备送往伪满洲国首都长春展览。
可就在头颅被送到长春后却不翼而飞,再无踪迹,1945年10月2日,长春日军投降后,时任满洲军委书记的周保中曾委托驻长春的苏军司令马林诺夫斯基元帅帮忙寻找。
马林诺夫斯基元帅说:“赵尚志同志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更是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同胞的骄傲,我们一定全力寻找。”随后,马林诺夫斯基派出了五个苏军支队前往日军之前在长春的各个据点搜寻,可是都一无所获。
直到2004年6月1日,长春市般若寺正在修缮旧的围墙时,几名民工发现了一个无名头颅,方丈释果慈立马把他交给了当时正在般若寺调查赵尚志烈士头颅下落的姜宝才。
随后,时任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的抗联女英雄李敏亲自赶来确认,后又经过相关专家的科学认证,最终确定了这个头颅就是赵尚志将军的。
原来早在1987年2月8日,一名日本记者从战后特赦回到日本的东城政雄那里得知:当赵尚志的头颅送往长春时已经过了三日,由于没有采取防腐处理,头颅已经腐烂,无法再陈列。时任伪满军政大臣的于芷山打算派人把赵尚志的头颅焚毁,并得到了关东军司令格津美治郎的批准。
一名名叫倓虚的般若寺主持听说爱国将军赵尚志的头颅竟然要被焚烧,当即亲自出面来到军政部,请求能够把赵尚志的头颅带回寺内安葬。
当时格津美治郎信封佛教,再加上倓虚在当地德高望重,就破例同意了他的请求,于是,倓虚主持就把赵尚志将军的头颅埋在了般若寺后院的一堵围墙下面,直到时隔62年后被几个民工发现……
2005年5月2日,在赵尚志的妹妹赵尚文的护送下,赵尚志的头颅魂归故里,安葬在了辽宁省朝阳市的烈士陵园。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