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探秘历史 正文

1979年,美国72岁妇女找到邓小平,交出42年前主席写给他的亲笔信

1979年1月29日上午,美国白宫南草坪上史无前例的同时升起了美国的星条旗与中国的五星红旗,美国总统卡特为正式访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第2天晚上,为庆祝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欢迎邓小平率领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到达美国,首任驻美大使柴泽民在华盛顿举办了一场规格极高的招待晚会。在晚会正式开始之前,一位穿着绣有“岁寒三友”红绸袍...

1979年1月29日上午,美国白宫南草坪上史无前例的同时升起了美国的星条旗与中国的五星红旗,美国总统卡特为正式访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第2天晚上,为庆祝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欢迎邓小平率领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到达美国,首任驻美大使柴泽民在华盛顿举办了一场规格极高的招待晚会。

在晚会正式开始之前,一位穿着绣有“岁寒三友”红绸袍的72岁美国妇女在外交人员的陪同下,径直走到邓小平的面前,送给了他一封42年前的信,并告诉邓小平:“这是毛主席42年前写给你的亲笔信。”

那么,这位72岁的美国妇女是谁?她为何会有毛主席写给邓小平的信件呢?这封42年前毛主席写给邓小平的信中又是什么内容呢?

1979年,美国72岁妇女找到邓小平,交出42年前主席写给他的亲笔信

毛泽东与邓小平

飞往美国的专机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公报》正式生效,中美两国结束了长达30年之久的不正常关系,正式建交。

中美建交后,邓小平访美的相关准备工作也正式提上了日程,邓小平这次访问美国,除了同美国政府讨论今后两国的关系以外,最重要的议程就是从美国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贸往来、文化交流方面的问题,因此我方在访美代表团人员挑选方面十分严格。

美方对邓小平访美事宜也十分的重视,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亲自前往中国驻美大使馆讨论相关事宜。

因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领导人第一次对美国进行访问,布热津斯基担心台湾伪政权的一些人到时候会“挑事”,但是美国宪法并不禁止这类行为。因此,布尔津斯基提议就像当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访问美国一样,对“抗议人士”进行控制,不让他们靠近邓副总理所在的车队。

1979年,美国72岁妇女找到邓小平,交出42年前主席写给他的亲笔信

铁托访美

我方对布热津斯基的这个提议表示理解,只要那些人别和邓小平所在的车队碰在一起就行。虽然邓小平当时只是国务院副总理,但是美国方面在接待规格上还是决定按照总统的待遇接待他,在邓小平正式访问前,美国政府甚至专门派遣礼宾官前往中国大使馆,向大使馆工作人员打听邓副总理喜欢吃什么,美方好做准备,“使其满意在美国生活的每一天。”

1979年,美国72岁妇女找到邓小平,交出42年前主席写给他的亲笔信

布热津斯基

1979年1月28日,按照中国农历来讲是大年初一,以邓小平为首的代表团踏上了前往美国的专机。当地时间1月28日凌晨1点,邓小平所乘坐的专机顺利抵达了美国阿拉斯加州安格雷季埃门多尔夫空军基地。

当时的阿拉斯加正下着大雪,空军基地内白茫茫一片显得有些萧瑟。过了一会儿,邓小平专机飞离了空军基地,到达了华盛顿。

一般而言,外国元首到达美国后,应首先同美国总统进行会晤,但28日当天,美国决定先安排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来接待邓小平。

28日晚上,布热津斯基在自己家为邓小平设立了一次家宴,并邀请美国国务卿赛勒斯·万斯、美国驻华大使伍德科克、中国问题专家奥克森伯格等人作陪,共同商议邓小平接下来的行程问题。

1月29日上午10点,美国总统卡特在白宫南草坪上正式为邓小平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欢迎仪式。19响礼炮全部响起后,卡特夫妇同邓小平夫妇一道走上草坪正中央的演讲台,之后乐队开始演奏中美两国的国歌。

在接下来卡特总统致欢迎词时,发生了一件小插曲,距离讲台四五米远的记者群中突然间冲出来了一男一女,他们像疯了一样大喊大叫吵吵嚷嚷,紧接着这两个不怀好意的破坏者就被伪装成记者的美国特工卡着脖子架了出去。

这场突如其来的插曲,没有造成任何的影响,卡特仍然不慌不忙地致着欢迎词,仪式仍然照常进行,在场其他人员也都不动声色的看着讲台,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

欢迎仪式结束后,邓小平和卡特一同走进象征着美国最高权力所在的白宫椭圆形办公室,正式开始进行会谈。

1979年,美国72岁妇女找到邓小平,交出42年前主席写给他的亲笔信

邓小平在美国

在会谈中,邓小平发现自己与卡特是“老熟人”了,1949年4月的时候,卡特曾经作为一名潜艇兵在中国青岛呆过一段时间。邓小平想了想说道:“当时我们的部队已经将青岛包围了。”一边的布热津斯基听后赶紧插话道:“这么说您和卡特总统早就见过面了?”邓小平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是啊!”

此时的邓小平并不知道的是,第2天晚上他将会见到另一位“老熟人”,不过这位“老熟人”比较特殊,她没有和邓小平见过面,但是与我党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一份特殊的礼物

1979年1月30日的晚上,我驻美大使柴泽民为庆祝中美建交及以邓小平副总理为首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到达美国,举行了一次盛大的招待晚会。

在晚会正式开始前,一位穿着绣有松、竹、梅“岁寒三友”大红绸袍衣服的72岁老太太在美国外交人员的指引下,来到了邓小平的面前,然后用掩饰不住激动的声音对邓小平说道:“邓小平先生,你可真难找啊!

只见这位老太太从怀里掏出一张保存完好的,但是显得有些发黄的纸条递给了邓小平,说道:“这是我在延安时,毛主席托我交给你的亲笔信。”

这位老太太叫做海伦·福斯特·斯诺,她的前夫就是中国人民的忠诚朋友,《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美国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

1979年,美国72岁妇女找到邓小平,交出42年前主席写给他的亲笔信

海伦·福斯特·斯诺

海伦之所以能有毛主席写给邓小平的亲笔信,和她在上个世纪30年代的中国之旅有着莫大的关系。

去延安

海伦和她的丈夫一样,也是一位美国知名的作家、记者,于1907年出生于美国犹他州,自小受美国女作家伊迪丝·华顿的影响,觉得想要写小说的话,必须去外国待上一段时间,形成自己的观点后,才能写出属于自己的美国小说。

海伦长大后逐渐对大洋彼岸“金色的,富有魅力的东方”产生了兴趣,因此当她于1931年获得了前往美国驻上海领事馆当文书的机会后,毫不犹豫的踏上了前往中国的邮轮。

海伦到达中国后不久就结识了斯诺,两人就此开始在中国四处旅行,当他们在苏杭一带旅行时,看到的是一大群漫无目的,到处讨食的难民,海伦因此对九一八事变的影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932年的圣诞节,海伦与斯诺在东京举行了婚礼,婚后他们二人搬往北平居住,并开始和中国的进步青年们进行着密切的往来。

1979年,美国72岁妇女找到邓小平,交出42年前主席写给他的亲笔信

斯诺夫妇

1936年6月,海伦收到了一封丈夫从陕北转来的密信,邀请她一同去考察“红色新大陆”。海伦接到信后,立即按照丈夫的指示向延安行去。

结果当海伦于9月19日到达西安时,红军派驻东北军秘密代表、交通站负责人刘鼎告诉她现在局势比较紧张,去陕北的话十分危险,因此劝她不要去陕北了,为了不让海伦白跑一趟,刘鼎与东北军高层商议后安排海伦对张学良进行了一次采访。

之后不久海伦就回到了北平,并见到了从陕北归来的丈夫。斯诺见到海伦后十分高兴,表示自己“不虚此行”,接下来准备将他在陕北的所见所闻写出来,海伦在帮着斯诺整理采访记录时,对延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定决心一定要去延安走一趟,收集更多的资料。

1937年4月23日,海伦在大卫·俞(黄敬)和王福时二人的陪同下抵达了西安,结果刚在西安招待所住下,就被国民党当局给监视起来了。

原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东北军正式撤离西安,西安城内也开始涌现出了大量反动势力,埃德加·斯诺这个在蒋介石那里“挂了号”的洋记者,在西安反动派眼里无疑是不受欢迎的,身为斯诺妻子的海伦自然也因此受了牵连。

后来,海伦结识了一个在华基督教青年会首领的儿子肯姆普敦·菲奇,在他的帮助下,海伦顺利地逃离了西安,并于5月2日成功地抵达了革命圣地延安。

当海伦抵达延安的当天,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就前去看望了她,毛泽东见到海伦后,伸出了他的大手,亲切的说道:“欢迎你到延安来,我是毛泽东!”

海伦微笑地伸出手与毛泽东握了握,说道:“我早就从照片上见过你了!”说着她打开自己的笔记本,拿出一张丈夫拍的毛泽东的照片递给毛泽东:“我前几天从西安跳窗户出逃时,身上就带了两件东西,一件就是您的照片,另外一件就是一个口红。”

1979年,美国72岁妇女找到邓小平,交出42年前主席写给他的亲笔信

海伦(右1)与毛泽东等人合影

这时朱德也上前对海伦说道:“听说你是大晚上跳窗户跑到延安来的,你是真的勇敢!”海伦谦逊地回答,自己是沿着丈夫的脚印来延安观察中国革命的,当然要“勇敢”起来了。

之后毛泽东与海伦聊起了斯诺的事,毛泽东对海伦感叹道:“斯诺先生让世人知道我们并不是红毛绿眼睛,杀人放火的坏人,我们感谢他!”

之后,海伦分别对中共其他领导人、“红小鬼”、首长身边的警卫员进行了采访。当海伦亲自在窑洞里生活了一段时间,并染上了痢疾后,对中共领导人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当时,在延安的外国人除了海伦外,还包括共产国际代表,德国人李德(奥托·布劳恩)、阿拉伯裔美国人,医生马海德(沙菲克·乔治·海德姆,1950年加入中国国籍),另一位美国记者、作家艾格妮斯·史沫特莱。

1979年,美国72岁妇女找到邓小平,交出42年前主席写给他的亲笔信

李德、马海德、艾格妮斯·史沫特莱

在这些人中,李德是对海伦态度最不好的人,每当海伦对他提出一个复杂而又矛盾的问题时,回答不上来的李德总会忍不住对她大吼大叫,然而海伦本人对此却并不以为意,因为她明白李德并不是刻意针对她,而是因为李德“患有疾病,身体不舒服”,再加上他性格本就偏执多疑,对美国这个资本主义国家抱有深深的不信任,才会如此行事。

在1937年的夏天里,海伦对毛泽东进行了多次采访,毛泽东不但帮着她搞清楚了一些关于中国革命政策走向的问题,还愿意跟她共同写一本关于中国革命的小册子。

虽然因为痢疾的折磨导致海伦的身体十分虚弱,但她还是以旺盛的精力对延安进行着观察。有一次她收到丈夫来信,斯诺建议她与毛泽东对哲学问题进行辩论,然后记录下来。

这些辩论对毛泽东与海伦的影响都很大,当海伦看完毛泽东于1937年7、8月份撰写的《实践论》、《矛盾论》两篇著作时,就觉得它们与当初自己跟毛泽东提出的哲学问题有“某种关联”。

亲笔信

海伦在延安待了整整4个月的时间,先后采访了65个采访对象,并收集了大量的材料,不过她还有一桩心愿未了, 她一直想当一名“战地记者”,但一直未能如愿,再加上自己已经见了40多位共军军事指挥官,可唯独没见过邓小平,因此主动找到毛泽东,提出自己要去前线采访。

毛泽东思考了片刻后,帮她写了一封给八路军政治部主任任弼时、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的信件,让海伦去位于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的八路军总部,找任弼时和邓小平商议此事。

1979年,美国72岁妇女找到邓小平,交出42年前主席写给他的亲笔信

任弼时

在海伦离开延安之前,李德找到了她,跟她道别,并将自己仅有的两件宝贝送给了海伦当做“临别礼物”,这也标志着海伦以一己之力,赢得了李德对自己,对美国的认同。

然而,正为赢得李德认同而感到高兴的海伦带着毛泽东的亲笔信到达云阳时,得知不管是任弼时还是邓小平都不在总部,邓小平本人已经率领部队去太行山抗日前线了,正当海伦打算追去太行山时,于9月6日收到了丈夫斯诺从天津发来的电报。

斯诺在电报中说《红星照耀中国》的材料和照片不够了,自己近日就去西安接她,海伦也因此只得放弃了去前线找邓小平的打算,跟着一只旅行队于9月18日徒步赶到了西安,住进了八路军驻陕办事处里,在那里海伦遇到了周恩来的妻子邓颖超,两人当天晚上住到了一起,一起长谈到了深夜。

1979年,美国72岁妇女找到邓小平,交出42年前主席写给他的亲笔信

邓颖超

之后海伦又在中国待了三年多的时间,在这三年里,海伦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犯下的累累罪行,她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支持中国抗战,可惜她一直没能遇到邓小平,也因此无法将手中的信件交出去。

迟到42年的信件

时间来到1979年,当已经72岁高龄的海伦,从报纸上看到邓小平即将率领中国代表团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的消息后,感到十分的高兴,虽然新中国成立后她曾访问过中国,但一直没能与邓小平见面,因此她当即决定邓小平到达美国时将这一封书信送给他。

1月30日,海伦特意穿着她1972年访华时,陆璀赠送给她的绣着“岁寒三友”的大红绸袍来到了晚会现场,并将42年前那一封没能交给邓小平的信,交到了邓小平的手里。

邓小平郑重地打开海伦递给自己的纸条,只见上面写着:

弼时、小平同志:

斯洛(原文如此)夫人随部队一起赴前方,作为战地记者,向外写报道。请在工作、生活诸方面予以协助和关照。

  致礼!

  毛泽东

1937年8月19日

1979年,美国72岁妇女找到邓小平,交出42年前主席写给他的亲笔信

毛主席给邓小平的亲笔信

邓小平拿着这封信仔细看了好几遍,然后紧紧的握着海伦的手,说道:“感谢你把这封信保存了几十年,太难得了,太珍贵了!”之后邓小平转身将这封信交给身边的随行人员,让他们将这封信带回国内革命博物馆,妥善收藏。

在邓小平从海伦手里接过信件的同时,美国好莱坞著名制片人蒂姆·康西丁觉得这是一个十分有纪念意义的会面,于是赶紧拿起相机拍了这一瞬间。

1979年,美国72岁妇女找到邓小平,交出42年前主席写给他的亲笔信

海伦赠送信件

2月6日,美国《纽约时报》大篇幅报道了海伦与邓小平见面的场面,在这篇名为《海伦·斯诺与中国:恢复了昔日的友谊》的报道中,美国记者还专门刊登了海伦与邓小平会面内容的专访。

1997年1月11日,海伦在睡梦中安然逝世,享年90岁。

海伦在中国生活了近10年时间,对于中国十分了解与热爱,1950年年初美国盛行麦卡锡主义,对于新中国充满了仇恨与畏惧,而朝鲜战争的失利,更是加大了美国的这种情绪。

然而即便如此,海伦却没有受到国内氛围的影响,仍然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中国人民,在海伦的一生中,总共写下了64部书稿,其中有10多本是专门用来介绍中国的。1953年后,海伦自己虽然生活的十分困难,但她仍然为中美友好四处奔走,呼吁。

而且她也极具原则,海伦晚年时,中国外交官、学者等人曾想对他予以一些经济援助,结果海伦全都没有接受,后来海伦再次访华时,拒绝了中国大使馆提出的全程公费访问的好意,选择“自筹经费”,对中国进行访问。

1979年,美国72岁妇女找到邓小平,交出42年前主席写给他的亲笔信

海伦与朱德

可以说,海伦·福斯特·斯诺和她的前夫埃德加·斯诺一样,都是一位伟大的国际主义者,埃德加·斯诺所作的《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让全世界了解了中国共产党,海伦所创作的《续西行漫记》(又译《红色中国内幕》,尼姆·威尔斯即海伦笔名)也让世界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对于斯诺夫妇做出的贡献,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将永远铭记在心中。

积分打赏 普通打赏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发布评论

相关推荐

云南老农

云南老农

“桶里都是干尸!”2017年,云南一位老人上山采药,意外发现多个装有尸骨的油桶,当即上报有关部门。专家:都是烈士! 2017年,云南乌木...

探秘历史 2023.07.05 0 808

如果对您有帮助!请支持下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