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楼女子发迹后资助一落魄青年,再见面时,他已成兵团司令
忆史鉴 2021.11.10 611 5
1950年春节,上海市政府组织了新春工农商企业家年会。上海军政商各界代表应邀出席。董竹君作为锦江饭店的董事长自然也到场了。
席间,中央情报部部长李克农作为董竹君的老友上前与其打招呼,并一脸神秘地对董竹君说:"我给你带来了一个老朋友。"
说罢,一位英武不凡的中年男子推门而入,董竹君看着对方眼熟,却想不起在哪见过。
正在思索之际,中年男子大步向前,满脸激动地说道:"董先生,您不记得我了?"
这一句话问的董竹君"有点懵",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旁边的李克农笑着说道:"这是咱们三野第九兵团司令员兼淞沪警备区司令员,宋时轮将军!"
宋时轮?这名字倒是听着有些耳熟!
还没等董竹君反应过来,只见宋时轮十分激动,对着她深深地鞠了一躬:"若没有您当初的慷慨相助,就没有我宋时轮的今天啊!"
宋时轮突如其来地热情地问候着实把董竹君吓了一跳,因为董竹君已经不记得他了。
宋时轮见状,连忙介绍了自己的身份,董竹君思索了一下,这才把如今面前这个帅气硬朗的开国上将与当年那个风尘仆仆、面黄肌瘦的落难青年关联到一起!
她的记忆也被拉回到了二十多年前!
青楼女子到女权领袖 我们先了解一下董竹君的人生,她的人生相当的传奇
1900年,上海一个董姓的黄包车夫的老婆在破烂不堪的家里为他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为董竹君。
车夫是江苏通州人,世代贫农,靠农耕赶海为生。
车夫二十出头时,社会的变革已经逐渐蔓延,人人都感到一个新的世界要来了。车夫也不再满足祖祖辈辈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日子,想到外面闯一闯。于是在二十六岁那年,车夫举家来到了上海。
那时的上海正是一座风云际会的城市。十里洋场烟花地,风云际会上海滩。这里包容了民国的太多传奇。
在这样的乱世中,每个人都躲不开地被卷入了混乱的时代漩涡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自然会有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
每个人的生命和故事就像是一条长长的线。社会越动荡,这条线就越波折,人与人之间的交集也就越多。
在上海,车夫靠着拉黄包车为生。他的妻子则给有钱人家做佣人。夫妻两人很是勤劳,但日子依旧过得很惨,经常饥寒交迫。
但他们并没有重男轻女,而是用尽全力供女儿董竹君读书。
渐渐地,董竹君出落得亭亭玉立,淳朴善良,能干伶俐,也懂得识文断字。这一家人的人生似乎慢慢有了起色。
可惜,一场意外发生了。
1912年,在外奔波的父亲不幸落下了伤寒。母亲为了照顾重病的父亲,辞去了工作。此后,家里再也没有了劳动力。
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家庭因为父亲的病彻底变得一贫如洗,只能靠借债度日。
于是董竹君主动放弃了私塾的学业,重返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可日子久了,依旧是入不敷出。逼债的人追上门来,父母受尽凌辱欺负,家中值钱的物件都被搬走抵债。董竹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正在他们一筹莫展的时候,董竹君的邻居告诉他们:"上海有一些馆子专门接收年轻的女子唱歌跳舞,收入非常可观。竹君年轻漂亮,何不去那里工作改善改善生活?"
听到这个消息,董竹君十分犹豫。但看着家里病得快要死的父亲,和几天没有吃饭的母亲。董竹君只好狠下心,进了“馆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青楼,由此换来了300大洋。
就这样,董竹君变成了一个青楼女子。
董竹君是读过书的人,自然知道进了青楼意味着什么。
虽然董竹君和老鸨约法三章,只需要在青楼卖唱三年,做卖艺不卖身的"清倌人",之后就可以重获自由。
但进了青楼这个地方,哪儿还有什么自由可言。
董竹君本来就长得美丽,又多才多艺,嗓音曼妙,这样的女子自然深得客人追捧。
起初,董竹君只盼着期限快到,自己好离开。
但后来在青楼的见识多了,董竹君明白了自己未来也许会面对的遭遇,她一边受尽委屈地与老鸨客人周旋着保留着自己的贞洁,一边不断地问自己难道她一生就只能在青楼吗?
终于,在1914年,革命党人夏之时来到上海。
那时候的夏之时24岁,风华正茂,家境优渥,跟随孙中山先生成为了一名革命党人。
夏之时有时为了掩人耳目,会和革命友人躲进青楼畅谈革命事宜。
这日,夏之时跟朋友一起走进了董竹君卖唱的青楼,看到董竹君的那一刻,夏之时就倾心于她。
贵为军官的夏之时没有嫌弃董竹君,反而对她很尊重。夏之时对董竹君说:"跟我走吧!我会把你赎出去,与你娶妻生子,还可以一起去日本求学。"
听到夏之时这番话,董竹君十分感动。但她自幼好强懂事,有时见过一些世面的。此时的她并不确定夏之时是对她一时兴起,还是真情实意。于是她告诉夏之时:"我自会想办法离开这里,到时,再谈论其他。"
夏之时十分欣赏董竹君这股流落风尘却不自弃的骨气,两人很快坠入了爱河。
一年后,董竹君凭着自己的本事设法逃出了青楼,走时一件金银珠宝首饰都没带。
董竹君逃出来后,夏之时当即向董竹君求婚希望她能跟随自己远赴日本求学。
不过那时的董竹君并没有被爱情冲昏头脑,而是和夏之时约法三章:不做小老婆、婚后夏之时要带她去日本读书、夏之时今后应当去革命改变国家。
夏之时听完董竹君的话,都一一应允。随后董竹君再三询问,确认了夏之时的原配妻子已经病故,才与其完婚。婚后两人即刻匆忙的东渡日本。
在东京,董竹君深受革命影响
到了日本后的董竹君去了东京女子师范学校留学,她像一块海绵一样,拼命地学习,吸取各种知识,弥补了幼时没有读完书的缺憾。
在那里,她接触到了许多进步人士,思想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她意识到不仅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更要为全天下的苦命人而奋斗,并且十分关心"女性独立"的问题。
董竹君认为: 现代女性要想得到真正的自由,必须在经济上掌权。
1917年,董竹君完成学业回国。夏之时也升任了四川省都督,董竹君与夏之时育有4女1子。从此,她从"青楼女子"一跃成为"都督夫人",浴火重生,实现了华丽的逆转。
但好景不长,夏之时在仕途受挫,丢掉公职后性情大变,不仅开始抽大烟,还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不让年幼的女儿读书。
两人经常因此吵架,1929年,董竹君决意带着4个女儿离开夏之时,独自生活。
刚开始,夏之时认为董竹君带着孩子根本不可能养活自己,迟早会回来的,并没有同意离婚。
与丈夫分居后的董竹君带着四个女儿来到上海,靠着当"二房东"收租金和投资纱管厂度日。但不幸的是,没过多久,纱管厂在战争中被炮弹打中,使得她的投资全部变成了硝烟。
夏之时知道此事后不仅没有安慰她,反而对她冷嘲热讽,问道:"董女士如今的生意做得如何呀?"
董竹君看着丈夫像一个扶不起的阿斗,觉得二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便在分居五年后——1935年与其正式离婚。
尽管离婚后董竹君分到了一些钱财,可却根本不够母女五人的花销。
无奈之下,董竹君只好典当了家产,经历了无数艰难困苦,最终她靠着坚持不懈的意志、天赋异禀的聪明才智和卓越的情商,创立起了锦江菜馆和锦江茶室。
在艰难的创业期间,董竹君没有只顾小家的安危,而是一直心怀祖国,默默在暗中资助革命党。
她利用"二房东"的身份,帮助救济了大批我党进步人士。当时有许多地下党租住她的房子,被捕之后,都是她亲自跑到警察局花钱打点把人救了出来。在最缺钱的时候,她甚至还会把大女儿的演出服典当来应急。
虽然董竹君本身不是党员,但她私下经常对自己的女儿说:"这个世界太黑暗了,将来的中国是中共的天下。"
她与宋时轮的革命友谊也是从那时开始。
宋时轮,1907生于湖南的一个小山村里。1923年,在渌江中学上学时,宋时轮与班上的进步爱国学生成立了"社会问题研究社",那时的他就热衷于探讨国家大事,思考民生疾苦。
同年,宋时轮、左权等人听闻广州大元帅府准备办陆军讲武堂。他们便连夜划船登上状元洲,组织了20多名同学集体报名。
后来宋时轮虽然考中了讲武堂,却因为缺少路费,回家筹资病倒,一拖就是两年。等到他好不容易筹到了钱,再赶到广州,就只有上黄埔军校第六期了。
宋时轮进了黄埔后,努力学习,一刻也不敢松懈。私下,经过同学的介绍,他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初,宋时轮转为党员。
可没过多久,蒋介石就发动了四一二政变,残忍地追杀进步人士。作为"地下分子"的宋时轮,被抓捕入狱,被关了整整三年。
1930年,宋时轮出狱后,他发现自己的革命伙伴们早就因为形势的原因不见踪影,只好暗中寻访。
可刚出来的他身无分文,无处可去,只好历尽艰险颠沛流离一路从广州逃难到上海。
上海当时是革命的重要据点之一,宋时轮希望能在这里找到组织,给他分配工作。
但宋时轮在上海人生地不熟,孤身一人,转了好久都找不到党组织的消息。并且这里依旧是危机四伏,没有人保护肯定不能活命,只好四处躲藏,在街角忍冻挨饿......
皇天不负有心人,就在他走投无路之际,他遇到了曾经的狱友,也是一位革命人士——李堂萼。
宋时轮向李堂萼感叹道:"按如今的形势,我自然是想继续开展革命事业,但现如今我却依旧流浪街头如乞丐一般,连组织都没有找到,谈何救国!"
同样作为革命人士的李堂萼感同身受,但他当时也是条件窘迫,无法给宋时轮提供更多的帮助。
这时,李堂萼想起来曾与自己有过一面之缘的董竹君。虽然他与董竹君交流并不多,但在只言片语中,他仍旧感受得到董竹君是一位爱国人士。
于是他告诉宋时轮:"我为你写一封介绍信,你带着这封信去一个叫锦江川菜馆的地方。把信交给菜馆的老板娘董竹君,她自会帮你完成心愿!"
宋时轮听说对方是一个女老板,便对李堂萼的话将信将疑。但当时情况紧急,他又别无选择,只好带着信前往锦江菜馆。
董竹君回忆道,
那天正午,正逢饭点,锦江菜馆门庭若市,董竹君正在门口引来送往地招呼客人。这时她看到一个衣衫褴褛,一脸病气但又不失英雄之气的小伙子在店门口左右徘徊,迟迟没有离去。
起初,她以为是路边的乞丐想来找吃的,便亲切地招了招手,示意宋时轮进来。
宋时轮犹豫着迈进了锦江菜馆的大门。
店里穿着富贵的客人纷纷将目光集中在这个小伙子身上。
宋时轮警惕地看了看四周,略感不安,便准备转身离去。
恍惚间,董竹君好像预感到了什么,但她鉴于锦江菜馆是个公共场所,鱼龙混杂,不方便说话。她便将宋时轮领到店后院的一个角落里。
董竹君问道:"你可是有什么话想与我说?"
宋时轮犹豫了一下,从口袋里摸出介绍信递给了董竹君。
董竹君看了信后立刻明白了宋时轮的身份,当即安排他住在一个
非常隐蔽的房间。与此同时,她利用自己在上海商圈中的人脉四处为他寻找党组织。
没过多久,董竹君便为宋时轮安排好了去处。临走前,董竹君给了宋时轮一袋钱。
虽然借住在锦江菜馆的日子二人交流不多,但宋时轮却对董竹君的记忆深刻。董竹君这个人从这时候起就牢牢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拿到钱后,宋时轮认真地道了谢,转身就离开了。
一向谨慎机灵的董竹君甚至都没有下楼相送,只是在确定他不再需要别的东西之后,从窗口目送宋时轮离开。
有了董竹君的保护,宋时轮才躲避了追杀,找到了党组织。然而这次搭救,董竹君并没有记在心上,多年之后,宋时轮与董竹君再次见面的时候,才想起来这件事。
二人分开后,分别在各自的领域为革命事业添砖加瓦
接受了董竹君的资助后,宋时轮辗转回到了湖南老家。
有了董竹君给的钱作为经济支持,宋时轮在老家召集了一批爱国人士,组建起了游击队,积极响应革命的号召。
工农红军时期,宋时所在的部队也被编入了红军第六军。
在此之后,宋时轮便正式成为一名红军战士四处征战。抗日战争时期,宋时轮在战场上不畏牺牲,英勇杀敌,屡立战功。后来的解放战争、抗美援朝,都有见宋时轮的身影。
新中国成立后,当年那个落魄的年轻军人,成了我国的开国上将。
而锦江菜馆在董竹君的苦心经营下也是好评如潮。
1936年她又创办锦江茶室,同样经营得有声有色。
建国前,她已然成为了上海滩赫赫有名的女企业家。就连上海滩大佬黄金荣,杜月笙等人也会经常光顾她的饭店。一些国民党军政要员也常常在此出现。
1949年,国民党兵败在即。蒋介石下密令给军统,刺杀张澜等民主人士。
得知情报后的董竹君四处奔走。凭借着自己在上海军政商三界多年积累下来的人脉,她成功策反了敌特组织负责人杨虎,为营救张澜争取到了时间。
新中国成立后,董竹君响应我党号召,将锦江菜馆与锦江茶室合并为锦江饭店,新中国第一个国宾馆因此而诞生。
她还将自己多年积蓄以及花园洋房等钱财房契全数上交给了国家,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物是人非:再见时并肩登顶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20载光阴后,董竹君与宋时轮再次相遇时,二人早已不是当初的模样了。
宋时轮摇身一变成为了统兵十几万的解放军兵团司令员兼淞沪警备区司令员。而董竹君也成了一位可以和宋庆龄女士媲美的爱国人士。
在新春商会上,宋时轮尊称董竹君一声"先生",说道:"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先生您帮助过我!没有您,就没有我宋时轮的今天!"
董竹君听闻后微怔一下,缓缓想起二十年前的那件"小事"。
她不卑不亢地回答道:"说不上是什么大的帮助。"
在随后几十年的岁月里,两人一直是知己好友。
1991年,宋时轮在上海逝世,享年84岁。
那天清晨,白发苍苍却又气质优雅的董竹君来到了好友宋时轮的追悼会上,为曾经的革命战友写下四句诗词作为悼念:
"六十年前沪识君,微博奉赠奔前程;戎马一生功卓越,将勇风范启后生。"
.
1997年,97岁的董竹君受邀参加《读书时间》栏目组的访谈。在结束录制后的一个小时,她平静离开了人世。
这位老人给世人留下了最后的笑容。她的音容被全国人民永远记住了。
董竹君生在动荡的乱世之中,她的一生困难重重,但却依旧拥有强大的内心——柔美的外表下,有一个"伟丈夫"的内心,令人不得不尊称她一声"先生"。
她用她的一生真正践行着她的名字中那个"竹"字——她是有着翠竹一样品格的女子。她热爱祖国、坚忍不拔、积极进取、不惧苦难、脱离低级趣味的种种精神都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称得上是所有人的典范。
在那个时代,董竹君不仅是一个爱国的女企业家,更代表着中国女性的意识觉醒。
这样一位毕生追求进步的独立女性,和革命军人宋时轮的故事,也正是那个时代的众多革命友人之间的真实写照。熙来攘往
的变化,滚滚逝去的历史潮流,都离不开他们的努力。
董竹君虽然没有宋庆龄那样的显赫身份,没有江姐那样的慷慨壮志。但她作为一名普通的女企业家,也默默地在自己的领域为人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现如今,我们依旧能看到锦江饭店屹立于上海市中心的淮海中路、茂名南路上,它的存在使得一代"奇女子"董竹君的传奇得以延续下去!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