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探秘历史 正文

战犯王耀武回忆:当年俘虏一名"叫花子"师长,让他铭记一生

1959年,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之际。举国上下都在欢庆这样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北京德胜门外的功德林一号也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到访者——最高人民法院大法官。他带着新中国第一批特赦令来到会议礼堂,站在众人面前宣读道:"经过审核认定,认为如下人员,改造十年期已满,确已改恶从善,于今日起,予以释放。""王耀武!""到!"一位精神抖擞的中年男子在众多战犯中站了起来。...


1959年,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之际。举国上下都在欢庆这样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北京德胜门外的功德林一号也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到访者——最高人民法院大法官。

他带着新中国第一批特赦令来到会议礼堂,站在众人面前宣读道:"经过审核认定,认为如下人员,改造十年期已满,确已改恶从善,于今日起,予以释放。"

"王耀武!"

"到!"一位精神抖擞的中年男子在众多战犯中站了起来。

战犯王耀武回忆:当年俘虏一名"叫花子"师长,让他铭记一生

法官念完特赦通知书之后,王耀武弯下腰深深鞠躬,小小的一张纸又薄又轻,却承载着大时代的大历史。

对于王耀武来说,这一纸特赦令好似山岳一般沉重。他难忍泪水,一代枭雄低声抽泣。

遥想当初,少年时的王耀武因家境败落,不得不投笔从戎。在国民党军队里,他勤奋好学,对战日寇,铁血东征,屡建战功。

1948年内战战败后,作为国民党高级将领的王耀武在寿光被俘,随后他辗转来到北京功德林。

这一路上王耀武都在不停地思索着,感叹着,改变着。从一名站在共产党对立面的国民党高级军官逐渐变成了一位彻彻底底敬仰共产的新中国公民。

在回忆录里,他曾写道:其实自己在思想上的动摇应该要从1935年的冬天开始说起......

战犯王耀武回忆:当年俘虏一名"叫花子"师长,让他铭记一生

"叫花子"师长胡天桃带给王耀武的震撼

王耀武于1904年出生在山东泰安上王庄,他出身贫寒之家,父亲与长兄早逝,由母亲抚养成人。

后在朋友的介绍下考入了黄埔军校。王耀武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学习勤勉,训练刻苦。

1926年1月,王耀武军校毕业,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三团四连任少尉排长。

该军军长是蒋介石,师长为何应钦,团长是钱大钧,都是黄埔军校的校长或教官。

王耀武有过底层生活的磨难,社会经验充足,因而颇懂人情世故,很会带兵,很快升为了上尉连长。

战犯王耀武回忆:当年俘虏一名"叫花子"师长,让他铭记一生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蒋介石下令追击围剿红军。

1934年11月,王耀武带领的国军补充第一旅与红十军团和红七军团在皖南谭家桥相遇。

共军装备虽差,但作战很机动、很顽强。像草原上的火苗,春风吹又生。

这让王耀武萌生出一个挥之不去的念头:一定要面对面认识一下这些装备差、又几乎没有供给的红军将领,一直是靠什么支撑着的呢?

战犯王耀武回忆:当年俘虏一名"叫花子"师长,让他铭记一生

在随后的战斗中王耀武大获全胜,红十军团19师师长寻淮洲壮烈牺牲,21师师长胡天桃被俘。

王耀武回忆说:"那年冬天寒风凛冽,为了确定寻淮洲的死讯,我们特地去寻找寻淮洲的遗体。当我们找到他的遗体时,他的身上并没有任何衣物。"

战犯王耀武回忆:当年俘虏一名"叫花子"师长,让他铭记一生

原来当年红军条件艰苦,衣服、粮食都不够用。战士牺牲后,他们只好把牺牲了的战友的衣服脱下来自己再穿上继续作战。

当时作为红军师长的寻淮洲,他的衣服都被拔了下来,可见条件之艰难。

这让王耀武愈发好奇到底是什么力量能让这些红军坚守至此?

于是他决定要亲自见一见另一位曾与他同为黄埔学员,而现如今却是自己的手下败将的胡天桃。

可当王耀武亲眼见到了这位"校友"后,他却目瞪口呆,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王耀武在回忆录里的原话是:这位师长上身穿着三件补丁摞补丁的破烂单衣,下身套着的两条裤子也是破烂不堪,脚上穿着两只颜色各异的草鞋,斜挎着一个很旧的干粮袋,袋子里装着一只破碗。除此以外,别无他物。"

如果不是手下再三确认,王耀武绝对不相信眼前如"叫花子"一样的人,就是与自己多次交手的红军师长胡天桃!

战犯王耀武回忆:当年俘虏一名"叫花子"师长,让他铭记一生

正是这样一幅画面,让王耀武铭记了一生!也是从那个寒冬起,王耀武的脑海里就开始不断地思索,到底是什么让胡天桃拥有这样坚定的意志与决心呢?

胡天桃最终还是被国民党残忍地杀害了,但他表现出来的对信仰的坚定与决心,令王耀武无比折服。

自此,王耀武对红军的态度也开始有了改变,他认为红军也都是好样的,只不过是大家的信仰不同而已。

战犯王耀武回忆:当年俘虏一名"叫花子"师长,让他铭记一生

在第一次国共内战中,通过围剿红军"起家"后的王耀武赢得了蒋介石的首肯,职务一路攀升。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王耀武率军英勇抗日,曾打了著名的万家岭战役,第一次长沙战役和上高会战,抗日战功卓著,并且亲自培养了一大批抗日名将。

由于王耀武能征善战,当时的军界还素有"宁碰阎王,别碰老王"之语。战后,74军被授军中最高奖励——飞虎旗。

王耀武本人亦获得了军队最高勋章。

在军队里,对待下属,王耀武平易近人、团结爱护,为官兵所拥戴;对领导,他是绝对服从;对同级,他也是无不协作。

在1945年1月,他因战功卓越,被任命为国军第四方面军司令官。

同年5月,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此时的王耀武年仅四十岁,正值他军旅生涯的顶峰时期,同时也是他堕入内战深渊的转折点。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认为济南政治地位重要,便派王耀武率军队入驻。

没过多久,国共和谈破裂,解放战争一触即发。作为蒋介石的爱将,王耀武可以说是被迫参与到了此次内战之中。

解放战争中的王耀武,与抗战中的王耀武有了非常大的不同。

八年的抗战让王耀武心力交瘁,不愿再带兵打内战。

尤其是他想到"一将功成万骨枯",想念起随他在抗战中牺牲的千千万万同胞,想起那个一身正气的"叫花子"红军师长胡天桃。

他终于有些许明白何为真正的爱国。于是他未等蒋介石交予新的任务就称病入院。

而蒋介石闻讯后则立刻连发函电,并派专机将王耀武接到重庆会谈。

王耀武在《自传》中描述道,当时蒋介石恩威并施,虽然自己知道此时不宜再发动内战。

但作为蒋介石的得意门生,他不敢违抗军令,只得硬着头皮接下内战的任务。

1945年12月,王耀武与何应钦同机到达了济南。但在济南研究战术情况时,王耀武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惶恐不安。

多年的军旅生涯里,他非常清楚国民党军队内部官僚气息严重,颓丧萎靡之气蔓延,极其缺乏战斗力。

而共产党的军队则通过一次又一次艰苦卓绝的斗争锻炼出了一身正气。

尤其是他在与共军的多次交手中,看到的在共产党人心中对待信仰的决心和不惧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这些正正是大多数国民党人所缺乏的。

战犯王耀武回忆:当年俘虏一名"叫花子"师长,让他铭记一生

因此,在济南战役苦战之际,王耀武没有像有些蒋军将领那样,残忍地杀害普通百姓。

而是主动疏散民众出城,以免被炮火误伤。同时,王耀武多次对手下表示:"今日是对内作战,大与抗日之对外战争不同。如今大势已去,诸位各自珍重,不必自寻短见"。

王耀武言辞镇定,神情凝重,官兵听闻后无不落泪。

此时的王耀武虽然对国民党挽回败局之事不抱一丝希望,但他对自己的"恩师"蒋介石更多的还是理解。

他向一众将士们解释道"我深受校长栽培,身负重任,不同于大家。就由我带一个营突围,以图后效。我们应从全局着想,知校长有他的难处,不应对老先生稍存怨尤。"

在兵败前夕,他还将监狱中的在押人员全部释放,并且发放路费,表现出蒋军阵营中少有的道义。

1948年9月19日,在济南坚守的关键时刻,王耀武的手下吴化文临阵起义。

不得已王耀武只好化妆突围出城。但当他才到寿光境内时,就被老百姓认出来抓了起来,自此开始了战俘生涯。

战犯王耀武回忆:当年俘虏一名"叫花子"师长,让他铭记一生

被俘后的王耀武并没有责怪吴化文的起义,反倒是写了一封信质问吴化文起义为什么不叫上自己。

吴化文得知后大笑不已:"你王耀武既没有逃跑经验又没有投降经验,整天只知道对着你那个蒋校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然不找你了。"

认清形势,弃暗投明,对蒋喊话

1948年10月,王耀武被押解到益都华东军区政治部后,华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舒同奉命接见了王耀武,给他讲了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希望他定下心来,不要有什么顾虑。

还对他进步的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慰勉,答应王耀武:"尽我方之可能对你在南京的家属给予照顾。"

王耀武十分感动,更是主动表示:"本人深信自己对国民党上层某些人士还可以起一些作用,对驻于徐州的某几个国民党部队也还可以发挥一定的影响。只要是为了和平所需,老百姓能不再饱受战乱之苦,我王某愿效犬马之劳,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于是王耀武和被俘的霍守义、陈金城等国民党将领联名写一封《告国民党官兵书》;

再以他个人名义写信给与自己有关系的国民党军官,劝他们认清形势,弃暗投明。

11月14日,王耀武再次通过华东新华广播电台发表广播讲话,题目是《向蒋先生进一言》。

王耀武通过无线电向蒋介石发出呼吁:"最好命令全国国民党的军队,立即向人民解放军实行无条件投降,使全国立即恢复和平,国家民族多保存一点元气。"

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也通过录音,转播了王耀武的讲话。蒋介石听到了王耀武的广播,大发雷霆,狠狠地把收音机砸了。

如果说对蒋喊话是王耀武被俘后鉴于利益得失,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所作出的决定,那么随后他在解放军官训练团里的所见所感才是真正地对共产党人发出地由衷的敬佩之情。

王耀武一直在华东军区高俘团积极学习改造,而且是表现比较好的一个,经常在中队、大队,甚至全团大会上发言。

被"俘"的将领们集体过新年时,他还幽默地写了一副对联:"早进来晚进来早晚进来;先出去后出去先后出去。"横批则是"全都来了"。

高俘团又叫"解放军官训练团",王耀武等被俘将领说,称"解放军官训练团"这个名字取得好,比"解放军训练团"只多了一个字,表明共产党对这些国民党高级战俘人格上的尊重。

高俘团里不称犯人称同学,可以自由地学习讨论,允许发表不同的看法。

伙食比一般管理干部还要吃得好,鸡鸭鱼肉虾经常不断,还供应香烟和水果。

允许学员们到附近的街市上自由购物,有病及时治疗。

有一次,王耀武发高烧到摄氏40度,管理干部请医生用了当时比较贵重的药物。

王耀武痊愈后很是感激。他深知在国民党军队里这样的事情是完全是不可能发生的。

1956年,王耀武被转送到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在功德林里他依旧有着优越的生活条件,可以安心地学习改造。

这样好的战犯待遇,让王耀武愧不敢当。他时常会想起二十多年前那个令他印象深刻的"叫花子"师长。他始终难以忘记胡天桃在牺牲前与自己的对话。

当年王耀武见到衣衫褴褛的胡天桃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一个堂堂师长,做什么挎着一个破碗?"

胡天桃微微一笑回答:"这是一个要饭的碗,我将它带在身上就是为了鞭策自己要为了天下人不再要饭而奋斗!"

王耀武劝道:"蒋委员长也是为了解放全中国。我们会对你们实行宽大及感化教育,只要你们觉悟,在国军一样会得到重用的,一样可以为了天下人而奋斗。"

胡天桃却不以为然,斩钉截铁地回答道:"我认为只有革命,坚决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军阀,中国才有希望。"

王耀武说:"我们也爱国,也反对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你说国民党勾结帝国主义,有什么根据?"

胡天桃义愤填膺地说:"国民党掌握着军队,不抗日,来打内战,还请帝国主义的军官当顾问,这不是勾结帝国主义是什么?"

王耀武是蒋介石的忠实信徒,他从未质疑过校长的任何决策。

但此时胡天桃用事实句句回怼,直击问题的关键所在,让王耀武瞬间哑口无言,他只得转移话题说:"共产主义不适合国情。"

胡天桃说:"我们要为全天下的老百姓铲除一切剥削阶级,我甘愿为共产主义而牺牲。"

胡天桃对信仰的坚定,是王耀武从未见到过的,也是他所自叹不如的。

王耀武见状只好打起感情牌,希望胡天桃能归顺国民党,问道:"你的家里可还有什么亲人?我们可以保护你的眷属。"

可没想到胡天桃不屑一顾地说道:"我没有家也没有亲人,不要保护。"

那时的王耀武一身戎装,皮革马靴,与寒冬中脚穿两只各异草鞋,随身携带一个破洋瓷碗的红军师长胡天桃的对话,就仿佛是一个富翁和一个"乞丐"在谈论国家兴亡、民族命运、个人生死。

但在这场思想交锋中,王耀武承认自己并不是胜者。

这番凝固在历史长河里的对话深深地刻在了王耀武的脑海里,让他足足铭记了20年。

虽然胡天桃最后还是摆脱不了国军的残害,但正是因为有了这番对话,才让王耀武在日后对红军的作战部署中,始终对对手保持着一股崇高的敬意。

每每想及此事,王耀武的内心就愧疚难当,泪流满面。

他自觉当初的所作所为实在愧对这些革命烈士,无颜苟活于人世。

毛主席听闻这个消息后,便专门通过公安部长罗瑞卿给王耀武捎话:

"你功是功,过是过,人民是清楚的。你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功劳,人民是不会忘记的。希望你放下包袱,认真改造,相信你会很快回到人民当中的。"

与此同时,陈赓将军也曾去功德林看望过他,关心他的生活,甚至用自己的工资给他带去了生活用品。

1959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隆重宣布特赦第一批战犯时,他与杜聿明、宋希濂、溥仪等10人首批被特赦。

战犯王耀武回忆:当年俘虏一名"叫花子"师长,让他铭记一生

1960年,中央明确提出阶级斗争,时局变得比较敏感。在这样的特殊岁月里,王耀武不可避免地受到打击和排挤。

但陈赓将军十分讲义气重感情,特地自费邀请王耀武等昔日"黄埔同仁"同席吃饭。

饭局上王耀武见到陈赓热泪盈眶。陈赓笑着拍了拍王耀武的肩膀,说:

"当年为了共同的革命目标走进黄埔相识一场,后来大家却不得已分道扬镳,打了几十年仗,大家还能重聚在一起,这很难得。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了,今后大家团结一致,就不再分开了。"

此话一出,令在场的人无不感动肺腑。陈赓没有摆出胜利者的姿态去教训大家,而是真诚地把大家当成老同学,推心置腹。

感动得王耀武握着陈赓的手说:"感谢党和毛主席,我和你又走到一起了。"

1961年3月,陈赓将军病逝。原来这两年陈赓将军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原本是需要静养的。

但为了让这群老同学们能够安心融入新中国的生活,他积极参与到此类活动中来,倾听众人的心声。

王耀武得知后,掩面痛哭,难舍自己这位重情重义的老同学。

战犯王耀武回忆:当年俘虏一名"叫花子"师长,让他铭记一生

1964年,王耀武与杜聿明、溥仪等人被特邀为全国政协委员。

1966年冬,周总理还特意为他牵线搭桥,与北京八十二中教师吴伯伦结婚。婚后伉俪和谐,晚年生活幸福慰藉。

1968年,王耀武因病逝世于北京,终年64岁。多年后,中央补开了王耀武、廖耀湘、溥仪等人的追悼会。

王耀武的骨灰和其他革命烈士一样被安放进了八宝山,这也是对他曾经热血抗战的不平凡功勋给予的肯定。

战犯王耀武回忆:当年俘虏一名"叫花子"师长,让他铭记一生

王耀武的一生有功也有过,他庆幸自己在彷徨的年代遇到过那位"叫花子"师长胡天桃。是他让王耀武第一次明白什么叫做信仰。

正是有了这些革命先烈们对信仰的坚守,使得他们走在了历史的隧道里,走进了人们的灵魂深处,引领亿万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

积分打赏 普通打赏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评论列表

相关推荐

云南老农

云南老农

“桶里都是干尸!”2017年,云南一位老人上山采药,意外发现多个装有尸骨的油桶,当即上报有关部门。专家:都是烈士! 2017年,云南乌木...

探秘历史 2023.07.05 0 1115

如果对您有帮助!请支持下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