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91岁老人隐瞒身份61年,连妻女都不知晓,女婿用组织诈出真相
历史微鉴 2022.02.23 641 57
2019年,丹江市作协主席高飞找到一位抗战老兵,想要了解一下他的抗战故事。
当高飞提出想看一下抗战老兵的证明材料时,这位老兵连连推辞道:当兵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记不清楚了。
后来,老兵的女婿想出一个办法:骗他说组织上要提供证明材料!
妻女直到此时,才得以看到这位老父亲收藏60年的宝贝——多枚军功章。
看到这么多有分量的军功章,在场的所有人都震惊了。
连老兵的妻子孩子都不知道,他竟然做出过这么多杰出的贡献。
老兵知道自己被小辈们骗了,无奈地摇了摇头,最终向众人缓缓讲述出了他的故事。
一、加入民兵,抗击日寇
这名老兵名字叫做张文魁。
张文魁1928年,出生在山西长治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并且他是家里的独子。
其实早前张文魁的上面还有几个哥哥,不过由于生活条件艰苦、医疗条件不发达,几个哥哥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早夭了。
张文魁是这个家庭里,唯一健康长大的孩子。
张母生张文魁的时候难产,在孩子呱呱坠地后没几天,她便带着对孩子的强烈不舍,离开了人世。
接连失去几个孩子,又痛失自己最爱的妻子,张父一颗心碎成了粉末。
他望着这个刚出生没几天的孩子,无论如何也高兴不起来。
从此以后,张文魁和父亲便过上了相依为命的日子。
张文魁不懂得照看孩子,经常家里有什么便喂孩子吃什么。经过很长时间的摸索,他和小孩子相处才好了一些。
邻居见他们可怜,经常招呼小张文魁到自己家里吃饭。
在那个年代,家家户户都很穷,张文魁靠着吃百家饭,才得以长大。
张文魁成长的那些年里,日本人的铁蹄正在我国的土地上四处践踏,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张文魁曾亲眼看到过自己亲爱的乡亲们受到日本人的迫害,让原本幸福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
张文魁的小家也没能逃脱这个厄运。
当地矿产丰富,日本人没有放过这个大好资源。
为了节省兵力,日本人在附近乡村里抓捕许多青壮年,将他们押到煤矿里挖煤。
这些被抓的壮丁中,便有张文魁的父亲。
那时候张文魁还很小,眼睁睁看着父亲被抓走,却根本没有能力去进行援救。
张父在矿坑里没日没夜地干活,然而日本人仍旧嫌他们产量低,动不动就是一阵鞭打,直打得人瘫软在地,动弹不得。
就这样,只要去了矿坑劳作的人,原本健健康康,出来时就成了残疾。
张父回家时,已经是形销骨立、瘦弱不堪。他原本强壮有力的胳膊废了一条,完全失去了作用。
张文魁看到父亲这副模样,对日本人的痛恨达到了顶峰。
他咬紧牙根,决定带领村里的年轻人加入民兵队,共同对抗日本鬼子。
当地百姓深受日本人的迫害,早就不堪忍受。
经张文魁这么一动员,许多年轻人纷纷加入他的队伍,跟他一起去打鬼子。
张文魁配合战场上的战士们打游击,救助伤员;
有时候军队里的后勤人员不够,张文魁还会带领当地老百姓帮军队运输物资、挖战壕等。
由于张文魁在战斗中的表现积极,很快他就当上了民兵队的队长。
在张文魁英明的带领下,民兵队和部队配合得十分默契,他们取得了许多胜利,立下了卓著的战功。
后来经人介绍,张文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无产阶级斗士。
他坚信,中国共产党是唯一能带领群众摆脱压迫,走向幸福生活的组织。
抗战胜利以后,国民党打击共产党的气焰更加嚣张。
他们横征暴敛,不仅迫害共产党员,还残害许多无辜的百姓。
张文魁见到这种情景,毅然决定加入中国解放军。
他带领先前同他一起在民兵队里几个村民,申请了入伍。
解放区的工作人员看了他们的申请表以后,对其他几个村民予以批准,然而张文魁却偏偏被拦了下来。
张文魁不解,问他们为什么不让自己入伍。
工作人员表示,张文魁是家里的独子,况且张父还有残疾,将来肯定需要人照顾,于情于理都不应该准许张文魁入伍。
并且劝告他,留在村里当民兵照样可以为革命做贡献。
张文魁倔强异常,坚持要入伍。他表示:其他几名被自己动员来的村民也有家人需要照顾,他们都入伍了,我却当了逃兵,那我将来还怎么面对他们的家人?
我年轻,能打仗,部队需要我,我就要去前线。
最终拗不过张文魁,工作人员只好同意了他的入伍申请。
回到家以后,张文魁同父亲说了自己入伍的事情。
张父蹲在门槛上沉默了很久,最终开口说道:“你放心去吧,我可以照顾好自己,但是切记打仗可不是儿戏,一定不要当逃兵,给我们老张家丢脸。”
张文魁信誓旦旦地答应父亲后,很快进入部队,成为晋冀鲁豫军区第九纵队的一名解放军战士,。
他背上行囊,跟随大部队一起踏上了征程。
二、枪林弹雨里砥砺前行
为了维持太行地区的胜利成果,秦基伟率领晋冀鲁豫第九纵队,跨过黄河,向豫西的方挺进。
他们先后在洛阳、南阳作战等,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迅速打开了中原战场的局面。
第九纵队1948年10月21日进攻郑州,当天夜里便解放了郑州东北郊的机场。
第二天,敌军见大势已去,相继不战而降。一万多国名党军弃城而逃,张文魁所在的部队将其俘虏了一千多人。
张文魁被指派,押送俘虏到伏牛山改造。
任务完成以后,很快他又跟随大部队参加了轰轰烈烈的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打响以后,张文魁由于突出的表现,被调往警卫团工作,负责保卫首长崔建功的安全工作。
在警卫团的工作不如前线艰苦,也没有那么危险,不过张文魁依旧兢兢业业,丝毫不敢玩忽职守。
当时解放军势如破竹,国民党连连溃败,丢盔卸甲,扔下了许多枪支大炮。
国民党的大炮都十分先进,很多都是解放军战士没有接触过的型号。
国名党军不愿意让解放军白捡这个便宜,砸坏了很多大炮。
如果将这些大炮修理一下,还是可以用的,但解放军部队里当时没有会修大炮的专业技术人员,只能白白丢掉。
党内吸取教训,意识到要抓紧培养技术人员。
张文魁的认真踏实、爱钻研引起了首长的注意,于是被送去专门学校,学习修理大炮的技术。
从此以后,张文魁便与大炮产生了不解之缘。
毕业以后,他顺利成为一名优秀的炮兵,在接下来的战役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渡江战役开始,百万雄师过大江,浩浩荡荡、气势磅礴。
张文魁所在的炮兵团,主要任务是发射烟雾弹,掩护战士们顺利渡江。
炮兵万炮齐发,场面十分震撼,百万雄师以势不可挡之力,横渡长江。
张文魁一路跟随部队,越过长江,又打到浙江、福建等地方。
由于战士紧迫,解放军的行军速度非常之快,在这种情况下,炮兵就显得愈发艰苦。
没有车马之类的运输工具,炮兵只能肩扛手提重型武器,同时还要保证跟上大部队的脚步,不能落下。
平原上尚且不算太艰难,到了山坡丘陵,地势险要之地,行军变得异常困难。
然而这种困难并没有使包括张文魁在内的炮兵气馁。
他始终咬紧牙根,紧跟部队作战,为一次又一次的战斗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就这样,张文魁扛着大炮,走过一个又一个战场,取得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中南战役等的伟大胜利。
国民党军全面溃败,蒋介石逃到台湾以后,张文魁终于松了一口气。
然而这口气还没有松多久,他所在的部队就被派到朝鲜战场,正式投入朝鲜战争。
张文魁原本还想要回家看看老父亲,但国事为先,跟随大部队开始转移。
他想起自己入伍时,父亲曾经对他说过的话:“不要当逃兵。”
张文魁也不愿当逃兵,只能看着天边的月亮,寄托自己满怀的思乡之情。
他跟随大部队,一路渡过鸭绿江,来到朝鲜战场。
经过短时间的休整,部队便投入凶险的战场。
张文魁所在的部队,被编入志愿军第十五军。
这支军队是抗美援朝时期十分勇猛的一支军队。
当时,他们需要对抗的,主要是美军。
面对他们先进的武器,张文魁起初感到有些没底。
一方面,面对敌方的战机,炮兵发射火力时,目标很大;另一方面,美军的轰战机在头顶盘旋,稍不注意就会将炮兵炸个粉身碎骨。
不过,随着战斗的进行,张文魁渐渐进入状态。
他原本使用重型武器就很熟练,后来更加得心应手。
面对敌人的炮轰,他可以一人一炮,勇猛向敌人进攻。
此外,当时战斗很紧张,战士们都疲惫不堪,有的甚至站着就能睡着。
张文魁曾经亲眼目睹,前一秒还在睡觉的战友,下一秒便被炮弹炸得面目全非。
除了战场的凶险外,物资短缺也是一个大问题。
大炮发射以后,会有一段时间的冷却期。在这段时间,张文魁所属的炮兵肩负起运送物资的任务。
物资在运送过程中,没有遮挡,完全暴露在外,很容易被敌方发现并且攻击。
很多后勤人员在运送物资的时候,被流弹击中。
一路上,将士牺牲换取的可能仅仅是一篮苹果。
战壕里的将士们靠着这些用命换来的补给,补充身体所需的最基本的能量,很快又投入战斗。
张文魁作为军队的高级技术人才,1953年时被选派回国,到军校进行重点培养。
学校里的生活安静祥和,刚从战场枪林弹雨的日子走出来的张文魁,竟感到很不适应。
这种生活让他心生愧疚:战友们都还在前线奋勇厮杀,自己怎么好躲在这里享受清闲呢?
于是,张文魁主动放弃了这种平静的生活,申请奔赴前线。
许多人表示不解,但是张文魁并不因为他人的看法而改变自己的决定。
不久后,他又一次抵达战场,投入激烈的战斗之中。
就是在这样的险恶的环境下,战士们一批又一批倒下,很快又补充上来另一批战士。
最终,他们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张文魁所在的第十五军,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一共被记了四个特等功、三十四个一等功、六十三个二等功。
这些功勋,是无数战士的生命换来的。烈士的牺牲,换来了后人的安稳生活。
三、主动退伍、种田修坝
抗美援朝胜利以后,张文魁跟随部队回到祖国。
不再有大规模战斗,那么国际庞大的军力储备就显得有些过剩。
当时,国家最需要的是基础建设。
作为一名高端技术人才,张文魁本可以留在部队里继续深造,毕竟他在重型武器的研究方面非常有前途。
不过为了给国家减轻负担,也为了国家的经济做出贡献,张文魁主动选择退伍。
不仅自己选择退伍,张文魁还主动帮助别的战友做思想工作。
很多战友不理解、不愿意走,张文魁通过一番思想工作,解开了他们心里的疙瘩。
退伍以后,张文魁回到老家,当过工人,也种过地。
后来,丹江口水利建设工程拉开序幕,张文魁想要出一把力。
于是,他携家带口,去了丹江口的工地上住了下来。
当时,张文魁的女儿才八个月大,住在条件简陋的工地里,经常生病。
工地里吃的大锅饭,张文魁经常留着汤给女儿喝。
一家人的日子虽然过得辛苦,但是其乐融融,非常温馨。
张文魁1965年。被调到了丹江口水利枢纽管理局的武装部。
在武装部的工作比工地上轻松了很多,然而张文魁始终不辞劳苦,经常在自己工作之余,帮助他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第二年,发生了一件意外。
张文魁在参与消防人员救火行动时,意外从消防车上跌落,摔伤了头部。
头部的创伤,危及到了大脑。
张文魁在病床上一连躺了许多天,才慢慢恢复过来。
然而,张文魁的大脑留下了永远的后遗症,以至于他后来说话迟缓,思维能力也变得有些迟钝。
出院以后,张文魁本可以申请工伤退休、领着国家的退休金,过清闲的生活,可是他并没有这么做。
张文魁始终坚持不能白吃国家的粮食,他既然有劳动能力,就要凭借自己的能力吃饭。
后来,单位给他安排了一个水利局礼堂的管理工作,工作内容简单。
对待这样一份工作,张文魁依旧兢兢业业,毫不懈怠。
屋漏偏逢连夜雨,后来,张文魁家住的油毛毡屋发生了一场火灾。
张文魁的妻子想要尽可能多抢救一些值钱的东西出来,张文魁此时担心的,却是邻居的安全。
他担心,火势变大的话,邻居的房子也会燃起来。
于是,他让妻子跑出去通知附近的住户。
附近挨着大礼堂,这里的一片全是油毛毡屋子,烧起来就控制不住了。
一家人不顾屋子里的东西,开始四处喊人救火。
附近的居民听到呼喊声,纷纷从家里跑出来。
很快,火势被控制住,附近居民没有一个人受伤。
同时,张文魁家已经被烧得什么也不剩了,只有一个大立柜好歹还能用。
事故发生以后,很多遭受火灾的住户收到了补偿。
张文魁家作为起火点,起火原因又不明,因而没有收到补偿。
对此,很多人觉得不公平,让张文魁去要补偿,张文魁却死活不去。
他的解释是,东西烧了就烧了,人没事就好,不能再给组织添麻烦。
他的妻子因为这件事情,还差点和他大吵一架。
丹江市作协主席高飞2019年找到张文魁,想要了解一下抗战老兵的故事。
高飞提出想看一下张文魁的证明材料。张文魁回复:当兵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记不清楚了。
后来,张文魁的女婿想出一个办法:骗张文魁,说组织上要他提供证明材料。
张文魁不愿违背组织的命令,这才从自己的箱子里,拿出来一个包裹。
展开包裹的一瞬间,在场的所有人都被震惊了。
包裹里放的,全都是些重大战役的军功章、获奖证书。
这个包裹的来历也不简单,是张文魁在抗美援朝战争时从美军的降落伞上裁下来的。
所有人都没有料想到,这个慈祥的老人竟然是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还立过这么多功。
后来有人问张文魁,为什么要一直隐瞒自己的功绩,不早点将军功章拿出来炫耀。
张文魁已经口齿不清,依然义正言辞道:
“这些荣誉是党和国家对我过去工作的肯定,留做自己人生的见证,而不是炫耀的资本。这些奖章都是革命先烈的血和生命换来的,我又有什么权利拿出来炫耀呢?”
张文魁的一席话,令在场的所有人十分感动。
他们深深敬佩这个抗战老人。他虽然已经年过九旬,但是思想依然清醒而深刻。
随着时代的推进,像张文魁这样的抗战老兵已经逐渐都离开了人世。
他们很多人的抗战故事可能还没来得及被发掘,就被永远地掩埋了。
但是,他们顽强拼搏的抗战精神永远不灭!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去铭记!
编辑:石边
责编:Thalia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