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上海一原厅级干部,找到山东一哑妇报恩:娘!儿子回来了
风云人物馆 2021.10.26 67618 0
1985年的初秋,山东省沂南县的马牧乡横河村已经褪去了战时的满目疮痍,如今山溪绕村,鸟语花香。
突然,一阵敲门声打破了村头小院的宁静。
门开后,是一个68岁的老人,只见他几步走到了聋哑老太太明德英的身前跪下,深切的呼唤着:“娘!我最伟大的母亲!我终于见到你了!”
这让村民们百思不得其解,明德英的三个儿女都在村里,这么大个儿子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老人名叫庄新民,此刻他正抱着头发花白的母亲,热泪盈眶:“当年要不是您一口奶,一口奶的喂我……我就交待在小日本手里了……”说到这他就哽咽语塞,说不出话来。
庄新民和明德英老人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是什么样的恩情让他整整记挂了45年?
困苦半生的平凡母亲
一说起明德英,横河村的村民们都会叹上一句“命苦”。
1911年,明德英出生在山东省沂南县岸堤村的一个贫农家庭,父母给当地的一户地主家种地。
她幼年丧母,继母又很少管她,后来还因为一场大病变得又聋又哑,就更不受待见了。
地主家的农活也不好干,动不动就虐打咒骂她,不堪忍受的明德英在一个深夜逃跑,四处乞讨为生。
25岁那年,明德英一路流浪到了马牧乡横河村,善良的村民们看她可怜,就收留她在村里住下,还把村里的单身汉李开田介绍她。
李开田也是个苦命人,他生于佃农家庭,从小给地主家养猪、放羊,现在无房无田,只能乞讨维持生活。
两人在结婚后依旧乞讨为生,当他们的第三个孩子出生后,村民们不忍心让这一家子继续受苦,于是由庄长做主,让夫妻俩给李氏一族看守坟地,李家人会定期给一些粮食接济。
坟地旁树木丛生,杂草有半人高,风一吹“呼呼”直响,十分瘆人。夫妻俩并不在意这些,丈夫李开田在坟地北面搭了一个简易的草棚,坟地边上还能开垦种点瓜果,还能找到不少野菜,明德英很满意,一家人就在这住下了。
全国抗战爆发后,日本鬼子在沂蒙地区扫荡频繁,这片林场便常常成为附近乡亲们的避难所。
也经常有路过的八路军队伍驻扎,战士们总会来帮明德英一家开垦、挑水,闲暇聊天时也会说到一路上的抗战经历。
从此,明德英记住了这些保卫祖国的战士,对共产党八路军怀有深切的感激之情。
用乳汁为正义淬火
在李家坟地的东边,有一条由山涧溪流汇聚而成的小河,在河的东面是马牧池村,这本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小山村,但因为一场战斗,让这个小山村在共产党党史中常被提及。
历史上称这场战斗为“马牧池突围”。
1941年11月3日晚,日军出兵包围了山东纵队司令部所在地的马牧池村,一场包围与反包围的战斗打响了。
战斗进行到第二天中午,一名战士突破了敌军的包围圈,他就是16岁的庄新民。
庄新民依靠着树林和杂草的掩护,一路从马牧池村逃到了西边的河岸上,两名日寇在身后穷追不舍,他观察了一下地势,径直往李家坟地跑去。
庄新民的身影在树木、杂草、墓碑间时隐时现,敌军虽然在不停的追寻但还是一点点的被拉开了距离,生怕让庄新民逃脱,日军冲着前方开了好几枪,庄新民一时躲闪不掉,右肩和右臂都中了一枪,他咬牙没有叫出声,一把捂住冒血的伤口,闷头往前冲。
鲜血不住的流淌,心跳声在耳边炸响,庄新民喘着粗气,想着自己是不是就要和父亲一样死于日本鬼子之手了。
正当他绝望之际,一个小草棚出现在了眼前,他急忙往那边跑去。
此时明德英正抱着不满周岁的女儿,在草棚外的石台上晒太阳,当满身是血的庄新民扑倒在她面前时把她吓了一跳。
庄新民告诉她有日军在后面,却发现眼前的妇女又聋又哑,正当他不知所措时,明德英搀扶着他进了草棚,在小炕上躺下,还拿了一床破旧的被子盖在他身上,他不解的抬起头,又被明德英轻轻的摁下。
从庄新民身上的装束,明德英看出,他是一个为国奋战的八路军,再看他满身是血,明德英也猜到是发生了战斗,害怕日军找到小战士,明德英只能先把庄新民藏进家中。
出了草棚后,明德英抓起一把干草扫起沙土把地上的血迹掩埋,然后抱着孩子继续坐在石台上晒太阳。
没多久,两个气喘吁吁、凶神恶煞的日军追到了草棚前,他们用刺刀对着明德英,逼问她战士的下落,明德英慌忙摆手,然后“啊,啊”几声,表示自己是哑巴。
两个日军就比划着庄新民的身高、装束,表示在找这个“八路”,明德英这才点点头表示她见过,然后毫不犹豫的指向了西边,日军不疑有他,急忙往西边追去。
直到两个日军的身影消失在远方后,明德英才跑进草棚,却发现小战士已经因为失血过多而昏死过去,于是急忙扯下干净的碎布帮他包扎伤口。
庄新民没多久就发起高烧,嘴里也开始说起了胡话,明德英见小战士面无血色,双唇干裂,可现在烧热水已经来不及,思前想后,明德英解开了衣襟。
一滴、两滴,乳汁被战士一口口咽下,见小战士还能够喝进去,明德英松了一口气,因为在此之前,她已经用乳汁救过两名八路军战士。
回到家的李开田看见满身是血的庄新民也有些吃惊,但他很快镇定下来帮忙照顾。
因为伤势太重,直到傍晚庄新民依旧在昏迷,这期间明德英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喂一些乳汁,但始终没有见他醒来,李开田摇了摇头,觉得怕是救不回来了。
明德英不死心,这个战士还只是个年幼的孩子,怎么能就这么放弃?于是她用当地的土办法,拿做活的大头针扎庄新民的人中,刚扎了一下,小战士就动了一下,明德英赶紧又喂了些乳汁。
又过了好一会,庄新民才慢慢睁开眼睛,见人醒了,夫妻俩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因为害怕日军又卷土重来,夫妻俩把一个空坟稍微收拾了一下,铺了些干草进去,白天就把庄新民藏在里面,用树枝盖在洞口,晚上又把庄新民抱回家来照顾。
明德英每天帮庄新民盐水擦洗伤口,还去林间找草药,捣碎敷在伤口上,李开田则整夜守在门口,提防日本鬼子的到来。
明德英还把家里唯一的棉被拿来给庄新民盖,自己的孩子晚上只能团缩在一起保暖,家里下蛋的母鸡也被宰了熬汤给他喝,仅有的一些山芋和高粱米都做给庄新民吃,一家人只吃些舀不起几颗米的粥和一些满是泥土味的野菜。
见自己给这家人带来了如此多的麻烦,只能勉强起身的庄新民再三想要离开,都被夫妻俩给劝阻了。
见明德英的孩子饿的嗷嗷直哭,庄新民想把吃食分给善良的一家人,也被明德英拒绝了,她不住的比划着,李开田说:“我媳妇说好孩子,你快快吃,才能早点养好伤。”
庄新民再也忍不住了,他挣扎着下床,对着夫妻俩跪下,这个16岁的小战士抱住明德英的腿嚎啕大哭:“娘!您的大恩大德,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
40多天过去,庄新民在明德英一家的细心照顾下,已经能够活动自如了,他再次提出了想要离开,去找部队的想法,明德英夫妻俩见他态度坚决,也不再阻拦,
临行前,明德英一针一针的把庄新民那破掉的衣服、烂掉的鞋头细细补好,亲手给他换上,不住的打量着,就像是准备送自己的孩子出远门。
明德英还去和邻居家借了几个地瓜,煮熟了用布包好,让庄新民带着路上吃。
庄新民眼含热泪,跪下给夫妻俩磕了几个响头:“爹,娘!只要我还活着,我一定会回来报答你们的!”
明德英拉起庄新民,慈爱的用手心为他擦去了眼泪,比划着告诉庄新民:“好孩子,你打鬼子给咱中国人出气,是个大英雄!如果找不到部队就回来,我们会一直等着你!”
夫妻俩送了庄新民一个山头又一个山头,庄新民一边往前走,一边不住的回头,直到两人的身影越来越小,最后变成黑点消失不见。
庄新民努力记住恩人们的相貌,心中暗暗发誓:等抗战胜利了,我一定会回来报答他们的!
救命之恩不敢相忘
庄新民离开后,明德英夫妇没有停下帮助八路军、共同抗日的步伐。
在后来的日子里,夫妇俩帮助驻扎在坟地周围的部队带路、打掩护,李开田还被鬼子抓走过,路上救了一个13岁的小八路,两人假装是父子才逃过一劫。
李开田一路把小八路背回了家,明德英看着小战士那一双溃烂、腐臭的脚心疼的直掉眼泪,每天都亲自擦洗、上药,没多久小战士又变得活泼乱跳的,在夫妻俩的护送下成功和大部队汇合。
尽管他们不是军人,但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支持着抗战。
再说离开后的庄新民,他很快就和大部队汇合,看到满脸朝气的庄新民,相识的战友们都十分高兴,激动的指导员也和他来了一个拥抱。
短暂的寒暄过后,部队又投入到了激烈的战斗中。
战场上,庄新民冲杀在最前线,奋勇杀敌,屡次建功,当他陷入包围圈、力竭之时,明妈妈的身影就会浮现在眼前,一想到明妈妈和李爸爸还在等他回家,庄新民就感觉浑身都充满了力量。
“活下来!还有人在等我回家!”
正是这个信念,支撑着庄新民一次又一次从战壕中跌倒又爬起,多次和死神擦肩而过,但他每次都顽强的活了下来,立下了赫赫战功。
日本投降后,庄新民还没来得及去找明妈妈,解放战争就打响了,他抚摸着身上的军装,为了迎来真正的和平,也为了让无数和明妈妈一样的劳苦大众从压迫中真正的解放,庄新民再次投身到了解放战争当中。
解放战争结束后,1945年9月,庄新民随陈毅进驻上海,在上海市军营会做后勤工作,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没有了战火和纷争,庄新民对明妈妈的思念之情愈加浓烈,他动用了一切能够动用的关系和手段,通过邮电部门、济南军区的老战友、沂南县政府等多方打听,终于在1952年打听到了明妈妈的消息,这让庄新民十分激动。
庄新民的老首长、上海市市长陈毅在此之前曾不止一次听庄新民说过他与明妈妈之间的故事,所以当庄新民兴奋的把这个消息告诉他时,陈毅也十分高兴,他拍了拍庄新民的肩膀:“你有一个好妈妈,要记住,咱们中国革命就是千千万万的老百姓妈妈喂养长大的,我们绝对不能忘记人民的养育之恩啊!”
陈毅本来也想和庄新民一起去山东看望明德英老人,但工作实在太忙,庄新民手头也积攒了许多事务,于是两人去探望的事情只能暂时搁置。
忙于工作无法抽身的庄新民就开始写信,给明妈妈汇报工作,告知最近的情况,并表示如果有什么困难尽管说,作为儿子义不容辞。
明德英收到信后十分激动,这个没什么文化的妇女拿着棕色的信封看了又看,粗糙的手不敢用力摸,生怕弄坏了,都不知道该怎么拆开,一个热心的村民手把手教她拿剪刀把信封拆开,又一字一句的告诉她。
听到庄新民一切安好,还跟在一个大首长身边干事,明德英和李开田都十分欣慰,明德英对着丈夫比划,李开田一边说,村民就一边写下来,又帮夫妻俩寄出去。
信里明妈妈叮嘱他一定要听首长的话,好好工作,好好吃饭,家里一切都好,无论多久,都会一直等着他回家。朴素的话语里是满满的关心。
庄新民收到回信后读了一遍又一遍,不知不觉就泪流满面,在心里暗自发誓:等有时间了,一定要回到山东,到明妈妈身边尽孝!
可工作繁多,庄新民实在分身乏术,无法离开,但他心里始终记挂着远在山东的家人,年年寄钱寄物,保持着书信来往。
庄新民先后担任了上海市商业局、土产公司、上海市虹口区政府的领导职位。可无论他站得再高,拥有的再多,孝敬明妈妈的心却一直不曾改变。
庄新民觉得自己不能去山东,但明妈妈可以来上海呀!可多次邀请,明妈妈都以舟车劳顿为由不愿前来,只有李爸爸应邀来到了上海。
1956年的秋天,李开田怀里揣着庄新民给的地址,扛着一大包家里自己种的土特产,抵达了上海站。
刚下车,一个身着中山装的男青年就迎了上来,神情激动:“爹!您可总算来了!”
看着昔日瘦弱的小战士长成了眼前潇洒的大人模样,让这个庄稼汉十分开心,他拉着庄新民的胳膊细细端详着,好半天才咧嘴一笑:“胖了。”
庄新民鼻子一酸,上前紧紧地抱住了李爸爸,久久不愿松开。
庄新民把李爸爸带到新买的房子里住下,每天都睡前问候,早起请安,还给老人擦脸洗脚,端茶倒水,变着花样让老人享受。
庄新民又提出,想把明妈妈和几个兄弟姐妹们都接到上海来,却被李爸爸摆手拒绝了:“你有这份心,就行了,家里一切都好,要是都来了,家里的地就没人种啦。”
城市里的生活固然轻松享受,但世世代代都生活在小山村里的李开田还是不能适应,没待几天,他就开始想念家乡的小屋,惦记着地里的农活,坚持要回家。
庄新民见几次挽留都没能让李爸爸改变主意,只好买了一大堆营养品给老人带上,还和同事们借了1000元塞给父亲,李老汉收下了营养品,却怎么也不肯要钱,在庄新民的一再坚持下,才拿走了300元。
之后的年月里,庄新民每月都给家里寄钱,逢年过节还要寄礼品,嘘寒问暖。这让夫妻俩都很骄傲,每天都红光满面的和邻居朋友们炫耀着,自己在上海还有一个好儿子,可孝顺啦!
亲人相见泪两行
1985年,68岁的庄新民离休了,现在的他终于可以实现多年来的愿望了!
庄新民迫不及待的收拾行李,带着妻儿到山东探望母亲,这是他从马牧池突围后和母亲的第一次见面。
多年过去,老两口已经从坟地旁的小草棚,搬到了宽敞明亮的农家小院里,庄新民把手搭在斑驳的木门上有些近乡情怯,迟迟不敢推门。
庄新民的妻子上前代丈夫推开了门,只见一名老妇人正坐在院子里的木椅上择菜,见有人来了,老妇人有些惊讶,急忙站起身来。
庄新民此刻再也克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三步并作两步地扑到老妇人面前,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连声呼唤着:“娘!娘!儿子来看您来啦!”
天生聋哑的老太太依稀从庄新民的唇语中辨认出他在喊着什么,却还是有些茫然。
庄新民见状从兜里掏出了一颗糖来,剥掉糖纸,递给了老太太,老太太一尝,是熟悉的味道!在上海的儿子知道她喜欢吃以后,每年都会寄不少回来。
明德英这才细细打量起眼前的人,颤抖的手拂过庄新民的眉眼,然后惊喜的“啊!”了一声,认出了眼前的人,就是自己的儿子!
她激动的打着手势:“好孩子!这么多年都没忘了大娘,不愧是咱们部队上的人!”
见此情景,在场的人都悄悄抹起了眼泪。
庄新民拉着明德英的手不愿松开,他一再想要接明德英回上海生活,但老人年事已高,想要落叶归根,怎么也不愿意,在住了几天后,庄新民只能遗憾回到上海。
1994年初,已经72岁的庄新民决定回山东和母亲共度春节,却在出发前摔了一跤,去医院一检查,是第二腰椎粉碎性骨折,需要住院治疗。
没能和母亲团圆,让庄新民十分痛苦,再三思考过后,他把儿子庄健叫到身边,叮嘱着:“孩子,我现在没办法走动,就由你到山东去,代我和你奶奶一家过个团圆年,不然的话,爸爸我就过不好这个春节!”
庄健从小就听爸爸讲过无数次在马牧村的故事,也见过那对慈祥的老夫妇,在他心里,明德英就是他的亲奶奶。
1月26日,庄健穿上崭新的海军少校制服,来到了马牧乡横河村。一进门,他就小跑到明奶奶床前,亲切的呼唤:“奶奶,奶奶!我来看您啦!”接着,他帮明奶奶穿好衣服鞋子,扶着老人在椅子上坐下。
明德英老人弄明白眼前的人是谁后,混浊的眼中满是喜悦的神色,她高兴的比划着,做出切东西的动作,示意大孙女快杀鸡待客,大孙女欢快应下,撸起袖子就出了门。
傍晚,一大家子围坐在桌子前,热热闹闹的吃了一桌团圆饭,饭后,还一起照了全家福。
临走前,庄健搂着明奶奶道别:“奶奶您一定要多保重,等爸爸养好了伤,我们再来看您!”老人笑着点点头,还不忘比划着说,一定要好好工作,好好吃饭。
庄健抹着眼泪,一步三回头的离开,只是他没想到,这一去就是永别。
第二年开春,明德英老人去世的消息传到了上海,正在计划回山东一趟的庄新民接到消息后,跌坐在了椅子上:“让我缓缓,让我缓缓……”
庄新民捶胸顿足,嚎啕大哭,把自己关在屋里好几天不出来,对着山东的方向长跪不起。
伤心的庄新民在家里给明妈妈设了灵堂,看着遗像上明德英那慈祥的面庞,庄家祖孙三代沉痛的跪成一行,庄新民跪在最前面:“娘,今生恩情无以为报,只希望来世还能再见面,儿子再孝顺您一世!”
三个响头下去,庄新民泪流满面,久久都不愿起身。
结语
回望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有很多像明德英一样的“红嫂”们,用她们勤劳的双手,传递着最质朴的情感和温暖,帮助了许许多多革命战士,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她们是子弟兵们最信任的家人,也是最温暖的大后方。
明德英老人虽已辞世, 但其精神将永存人间!就像歌里唱的那样“蒙山高,沂水长,我为亲人熬鸡汤,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