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年来,野生动物减少六成以上,地球开始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万物灵 2021.10.28 60031 0
近50年,北美鸟类减少三成,全球野生动物减少三分之二,曾存活过的10亿到40亿种动植物和菌类,现在仅存2000万种。面对这一组数据,我们再也无法逃避,地球正在经历—次更大规模生物灭绝的事实——第六次物生物大灭绝,也叫“人类世大灭绝”、“全新世大灭绝”。我们正在“见证”这一次大灭绝,我们身处其中,也都有责任!
前五次生物大灭绝——我们不曾看见
灭绝是一种自然现象,不同层次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过无数次,但具有全球影响的生物大灭绝只有5次。
第一次生物大灭绝,学术界称作“奥陶纪末生物大灭绝”。4.4亿年前,冰川时期卷土重来,全球气候变冷,使得这次大灭绝持续了两百多年。而这以百年为单位计数的大灭绝,几乎抹杀了一切,85%的物种在其中消失殆尽。
第二次大灭绝——晚泥盆世生物大灭绝,发生在3.75亿年前,同样源于冰川回归。灭绝的科占当时科总数的30%,海洋生物尤其遭到重创,80%~90% 的海洋物种灭绝。整个过程持续了近 2000 万年,期间有多次灭绝高峰期,当时的深海珊瑚部分灭绝,浅海珊瑚则几乎全部灭绝,竹节石更是彻底全部灭亡,浮游植物的灭绝率也达到90%以上。
第三次大灭绝发生在距今2.52亿年前,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导火线是西伯利亚全境火山的爆发。这是地球古生物史上最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事件,总共约57%的科、83%的属、大约96%的海洋生物的种和约70%的陆地生物灭绝,生物礁生态系统全面崩溃。二叠纪最有代表性的四足类陆生脊椎动物中63%的科迅速灭绝。
第四次大灭绝发生在距今2.08亿年前,是大陆裂开或岩石坠落引起的三叠纪晚期生物大灭绝。对于具体是二者哪个原因,学术界目前还有争论。虽然该次大灭绝造成的影响相对轻微,是5次大灭绝中最弱的,历时才不到一万年,但也有1/3的科灭绝。
时间极速推进,对于第五次大灭绝,我们相对熟悉了一些——白垩纪末生物大灭绝,发生在距今6650万年前,它标志着中生代的结束。26%左右的科、超过半数的属、75%左右的种消失,称霸一时的恐龙也正是在这次灭绝中永远地成为了过去式。
每次全球性的生物灭绝事件后,既伴随着消亡,也伴随着物种的复苏和新生。第五次生物大灭绝后,一些小型的陆生动物,如哺乳动物从灰烬中勉强熬过来,在极端酷热下体型先是变小,之后则一路变大,陆生脊椎动物再次回归大繁荣。
第六次生物灭绝——我们身处其中
然而工业革命以后,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消失。从1600年到1800年,地球上的鸟类和兽类物种灭绝了25种,从1800年到1950 年,灭绝了78种。
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冰岛大海雀、北美旅鸽、南非斑驴、澳洲袋狼、直隶猕猴、高鼻羚羊、普氏野马、以及渡渡鸟等物种都已经不复存在。也正因此,许多国际知名科学家相继宣称,地球已进入了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2020年9月20日,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了两年一度的《地球生命力报告2020》(下文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地球生命力指数在不到 50 年的时间内,平均下降了一半;全球鱼类、鸟类、哺乳动物、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数量平均下降了60%。而如果地球人口减少60%,相当于把美洲、非洲、欧洲、中国和大洋洲的人都清空。《报告》中那一条不断下降的地球生命力指数曲线,在冷冰冰地告诉着我们,地球这个孤独的星球正面临着灾难般的未来。
仅在2020年,就有65种北美植物、22种蛙类、15%的螨类、17种菲律宾棉兰老岛拉诺湖的淡水鱼被列入灭绝物种的红色名单。
光滑手鱼也被列入名单。手鱼是一种不寻常的物种,它的前翅看起来很像人类的手臂,可以用来在海底行走。而这种灭绝的光滑手鱼生活在塔斯马尼亚海岸附近,1802年它第一次被科学家发现,那时它在当地还是丰富程度很高的常见鱼类。然而在经历了海底捕捞、污染、栖息地破坏等威胁后,它们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尽管当地的渔业在50多年前就已经停产,但依旧没能缓解光滑手鱼的生存危机,其他种类的手鱼也仍然处于“极度濒危”状态。
这是2020年为数不多,受到媒体关注的灭绝物种之一;而更多的,则是无声无息的永远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最后一次于2001年在墨西哥瓦哈卡被发现,今年终于被宣布“野外灭绝“的礼美龙舌兰、最后一次出现在1929年的塞纳盖勒谢氏硬草、只在1939年成功采集到过一次的古巴棕榈树星状王棕、自1851年以来就再也没有出现过的爪哇岛大型鱼大眼铠甲弓背鱼、第二次出现在红色名单上的真鲨属失落鲨等等。
人类——生物灭绝的主要原因
与前五次生物大灭绝相比,在第六次大灭绝中,自然现象的原因退居后位,人类成为了一个又一个物种灭绝的导火线。
首先是气候变化。据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2015—2019 年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热的5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增多等情况不断出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也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仅这一系列的气候因素就能够让超过20%的野生动物,在21世纪末面临灭绝风险。南极企鹅就是最明显的例证,2020年2月份,南极的气温历史性地突破了20℃。五十年前,南极企鹅种群数量尚有10万对;而如今不足5万对,约60%的南极企鹅随着南极气候变暖与冰川一起消失了。
其次是土地、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土地资源的占用直接导致物种栖息地的减少,使很多动植物“无家可归”。如今地球上 85% 的湿地消失,大量的原始生态系统转化为农业系统,过度的海洋捕捞使得海洋资源日渐枯竭。《报告》指出,因农业生产而砍伐森林是导致野生动物种群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捕猎对物种灭绝而言是狙击枪,那么森林砍伐就是大炮。
最后是食物浪费。当前全球范围内,人类浪费的粮食中有超过30%丢失于运输中,每年损失的数字约为14亿吨。而生产这么多被浪费的粮食所需的温室气体,占到了每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6%,是每年全球航空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3倍还多。很多人也许诧异,浪费食物会对自然界有这么大的影响吗?我只是没吃完那碗饭而已。事实上,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主要来源就是肉类生产,比如反刍动物牛羊在消化过程中产生的甲烷。以及放牧对耕地进而对生物栖息地的占用,正是这一碗饭导致了无意义的资源浪费,进而导致了难以想象的物种灭绝。
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我们的生存空间
当前地球上动物的灭绝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快,比公元2000年前要快上1000倍左右。如果将正常生物灭绝的速度比做轻微的沙沙声,那么现在就无异于一声惊雷。
有人也许疑惑。生物多样性有那么重要吗?生物多样性对于我们人类而言真的如此不容忽视吗?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生物遗传多样性为我们人类提供了大量的基因资源。正因此我们的祖先才能从数百万面前的古猿,慢慢演化成直立人,最终变成现在的我们。
其次,生物多样性在大气层成分、地球表面温度以及PH 值等方面的调控发挥着重要作用。
最后,生物多样性还在保持土壤肥力、保证水质以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气、土地、土壤、水源、气候等等,这些也都是人类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
结语
2020年对人类而言,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公元纪年,更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提醒。大流行的新冠病毒、突袭非洲的数亿只蝗虫、连续五个月的澳洲大火,当人类破坏了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时,其实也破坏了人类自身的生命支持系统。人与自然是一体的,人与野生动物种群也是紧密相连的,一旦我们打破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最终的生态风险和严重后果也必将由人类自己来承担。
地球开始了“第六次生物大灭绝”,你我皆有责任除。除了哭泣,我们应该承担更多责任,我们应该思考,要如何扭转局面。欢迎到评论区分享你的思考,也可以点击“了解更多”,了解更多的内容!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