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国军一少将被判枪决,叶剑英却急电救人:他是功臣,杀不得
talk历史 2021.11.04 527 0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境内展开了轰轰烈烈的镇压反革命运动与土地改革运动,在“土改”过程中,广东的一些土改干部、农民群众,发现广东北江治安委员会的“莫主任”莫雄曾经当过国民党的少将,觉得他是潜伏在大陆的国民党特务,于是对他进行了纠斗,并向华南局提出了逮捕“莫主任”的申请。
华南局的领导干部接到申请后予以同意,1951年,广东英德万人公审大会上,那名国民党少将被判处枪决,结果当一个月后枪决名单送到叶剑英手里时,叶剑英却急切的发了一封回电:“莫雄这个人是一位功臣,杀不得!”
叶剑英为什么如此急切的要保下莫雄这名国民党少将的性命呢,又为什么说他是一位功臣呢?
先救蒋介石,后救孙中山
1891年,莫雄出生于广东英德,家境十分贫苦,母亲在他6岁那一年就病逝了。
在莫雄9岁那一年他被送去读了三年私塾,然后退学回家放牛,结果没过多久,就发生了一件改变他人生轨迹的偶然性事件。
在莫雄13岁那一年,他家里来了一名叫做刘富的厨师,刘富在广州石室的一家神学院工作,他见到莫雄后觉得这小伙子长得比较精壮,有心带着他去广州闯一闯。
莫雄被刘富带到广州后,开始在圣心神学院里当伙夫,每天帮着学院里的神父、学生们烧火做饭,他也因此与学院里的学生产生了交集。
当时的中国人心思变,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深受人们的欢迎,莫雄在与学生交往中知道了许多同盟会的事情,并对同盟会产生了向往。
有一天莫雄在去外面采购食材时,听到一位说书人在讲历史故事,少年心性的莫雄跟着听了起来。
说书人讲到,大明永历四年(公元1650年,清顺治7年)清兵攻陷广州后,叛贼尚可喜下令屠城,暴行持续12天,满城百姓死伤无数,被清兵斩下的首级堆起来像山丘一样高。
说书人见调动起了群众对清廷的不满情绪,话锋一转,讲起了同盟会的事情,他说如果想要推翻清廷,就要进行革命,而想要进行革命,就必须参加同盟会。
这位说书人收拾起了摊子,就向外疾步走去,莫雄紧紧跟在这位说书人身后,等身边人变少了后,一把拉住说书人,并对他说道:“我要参加同盟会。”
就这样,16岁的莫雄成为了同盟会的一员。
不久之后,莫雄接到了打入清廷新军中执行策反的任务,经过他的不懈努力,成功的发展出了200多名同盟会员,并准备配合革命军起义。
结果在黄花岗起义前夕,莫雄及他200多名战友被清廷怀疑是“革命党”,调离了原驻地,与这次起义失之交臂。
1911年11月9日,广东宣布独立并组建了一支北伐军,而莫雄也被任命为部队的排长。他跟随北伐军转战南北,立下了不少的功劳,并因此接连得到升迁。
1921年6月,在前往广西讨伐旧桂系军队的战斗中,莫雄负责率领部队保卫孙中山大本营,他也因此经常与孙中山见面,对孙中山越发敬仰。
1922年,北伐军的主力部队离开广西与吴佩孚交战,结果主力部队刚一走,原先在桂林附近的山头上“称王称霸”的土匪、兵痞发觉桂林城兵力空虚,于是裹挟了大量群众对桂林城发起了围攻,当时负责守卫桂林的是大本营参军兼粤军第二军参谋长蒋介石。
此时的桂林城里只有一个营的部队,眼见桂林城被匪兵所围,慌了神的蒋介石赶紧给粤军第4独立旅发去电报,要求该部火速支援,在第4独立旅当营长的莫雄接到上级命令,带着两个营的兵力前往桂林城解围。
好在匪兵虽然有上万兵力,但毕竟只是乌合之众而已,莫雄指挥军队一个冲锋就打的他们四处溃散,逃得无影无踪。
当莫雄走进大本营蒋介石的卧室见到蒋介石时,对方正在床上面“盘膝打坐”,蒋介石见到莫雄后十分高兴,紧紧的握着他的手表示:“想不到你们来的这么快。”
这次救命的经历,成为了莫雄与蒋介石非凡交情的开始。
1922年6月16日,广东军阀陈炯明派遣4000多名士兵围攻总统府,正式发动兵变。此时的莫雄正在梧州驻扎,身上兼着梧州卫戍司令的职务,当他得知陈炯明叛变后,立即与驻扎在桂东的9个旅组成“西路讨贼军”,他自己担任这支军队的前敌指挥官,率领4万军队从西江南下,目标直指广州。
经过数月的交火,西路讨贼军于1923年将陈炯明赶出了广州,而莫雄也因此被孙中山提拔为少将旅长,这一年他才只有31岁。
背叛
陈炯明叛变让孙中山对中国革命事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他想了很久后,觉得“中国革命唯一真诚的朋友是苏俄”,因此,当孙中山于1923年2月21日由上海回到广州,并建立了大元帅府后,正式开始改组国民党,推行“联俄、联共、扶助工农”政策,而莫雄作为孙中山的坚定追随者,对于孙中山的这项政策也予以了坚决拥护。
1925年8月,时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的左派领袖廖仲恺被国民党右派特务所刺杀,正在莫雄为廖仲恺之死感到悲伤的时候,一件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
跟莫雄有“生死之交”,关系又十分密切的蒋介石在廖仲恺被刺杀后,迅速借着这个机会对老粤军将领进行打击,指责他们是“反革命”,此时作为第四军11师中将师长的莫雄多次接到蒋介石的命令,去缴“反革命”部队的械,虽然莫雄对蒋介石的这些命令不是很理解,但还是间接的予以了执行。
结果刚刚过了一个多月,莫雄的第11师也被蒋介石宣布为“反革命部队”,然后被蒋介石的黄埔嫡系给“缴了械”,莫雄此时才算是彻底的看穿蒋介石的为人,明白他为了夺权不惜背叛多年的好友,但此时为时已晚,莫雄的军队全部被蒋介石遣散,莫雄只得独自一人去了澳门。
两年后,莫雄投奔了跟蒋介石不对付的军阀张发奎,并被张发奎任命为少将团长,奉命率领部队镇守广州,配合张发奎一起反对蒋介石。
结果张发奎并不是蒋介石的对手,于1930年正式下野,失去了庇护的莫雄只得去上海赋闲,直到这一年的年底莫雄遇到了宋子文后,才被任命为税警总团总团长。
莫雄在上海时,曾遇到过一位叫做刘哑佛的旧相识,刘哑佛是一名中共党员,当初莫雄还是师长的时候,刘哑佛就是师政治部主任,当时莫雄认为刘亚佛思想进步,头脑也比较聪明,爱屋及乌之下,对共产党也产生了好感。
莫雄再次见到刘哑佛后与他交流得很是畅快,之后又通过刘亚佛认识了严希纯、项与年中共党员,对于中共的思想主张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后来他甚至与周恩来、李克农等人建立了联系。
从一位中将师长,变成了税务团团长,如此大的差别莫雄要说没有怨气是不可能的,再加上他对蒋介石抱有深深的不满,于是主动跟党组织提出要加入中国共产党。
党组织经过慎重考虑后,觉得莫雄现在入党不太合适,并委派严希纯向莫雄传达了党组织的意见:
“莫先生是革命老前辈,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请求加入中国共产党,我们是欢迎的,不过党组织认为,先生您在国民党中资历老、社交广,为了方便工作期间,以暂不入党为宜,今后凡是有对我党有利的事情,希望先生能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予以帮助,至于入党,今后机会是很多的。”
莫雄的入党申请虽然没被通过,但是他也没有因此气馁,反而对共产党更加友好和支持,成为了一名亲共的“党外人士”。而事实证明,党组织这个“暂不入党”的决定,是一个十分有先见之明的决定。
1933年10月,因为种种原因再次“赋闲”了的莫雄在南昌碰到了老朋友杨永泰,杨永泰如今是南昌“剿共”行营秘书长,深受蒋介石的信任。
当杨永泰见到莫雄后十分高兴,他对于莫雄的军事实力十分了解,知道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将才,如今蒋介石正为“剿共”接连失利而头疼,如果将莫雄推荐给蒋介石,一定可以为他“分忧”。
蒋介石和莫雄也算是“老相识”了,对于莫雄的军事实力也不陌生,如今他的地位已经稳固,也不怕莫雄会威胁到自己的位置,于是在杨永泰的提议下,将莫雄任命为江西省第4区行政督察专员兼“剿共”保安司令部司令,并授权他自行组建领导班子,给他颁发了两个委任状,两份组织表,还有3000块大洋,以图让莫雄充当“剿共急先锋”。
然而蒋介石不会想到的是,对他满肚子怨气的莫雄根本不与他一条心,接到这一则任命后第1个想法就是:这是与共产党携手的好机会,蒋介石要我“剿共”,我偏要反其道而行之。
想到这里,莫雄拿着委任状和组织表就去了上海找到严希纯、刘哑佛等人,对他们真诚的说道:“我想和蒋介石‘斗法’,请你们将这两份组织表拿回去研究研究,如果信得过我就派一些你们的人来跟我一起干。”
就这样,数十名共产党员被莫雄以“袍泽旧部”的名义给安插到了专员公署及保安司令部中,他的专员公署主任秘书、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副参谋长、自己的私人秘书全都是共产党员,为了表达对莫雄“工作”的支持,国民党江西省主席熊式辉还拨给了他两个保安团。
蒋介石的钱和兵毕竟不可能是白拿的,要“干出点成绩”来,莫雄和手底下的地下党员们商议后,决定和红色政权合伙“演几出大戏”。
在双方心照不宣地配合下,莫雄指挥着他手下的保安部队和工农红军打了很多场“硬仗”、“恶仗”,在付出了“惨痛代价”后成功的彻底“摧毁”了大量的革命政权,“消灭”了大量的革命武装,也正是因为仗打得“惨烈”,莫雄军队“损失”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
而有条不紊地转移到安全地点的工农红军,手里则“莫名其妙”地多出了大量的军用物资,军事实力得以长足发展。
莫雄“捷报频传”的事迹让蒋介石十分高兴,之前“剿共”败多胜少,莫雄的第四区却“连战连胜”,这对蒋介石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因此多次对莫雄“通电嘉奖”。
漏风的“铁桶”
1934年9月,蒋介石在庐山召开了一个由赣、鄂、湘、豫、鲁五省主席及军长参加的秘密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蒋介石制定了一份“ 调集150万大军、270架飞机、200门大炮,1000辆卡车,以‘赤都’瑞金为中心构建一道包围圈,部队每日向瑞金推进7~8华里,每推进一华里就构建一道铁丝网,每五华里构建一道碉堡线,争取一个月内将中央苏区内的红军主力‘一网打尽’”的计划。
蒋介石对这个“铁桶”计划十分满意,在闭幕词上,他斗志昂扬地宣布:“我军现已稳操胜券, 望各位积极执行本次会议的决策。”参与这场会议的国民党军官将领纷纷表示一定“彻底消灭”敌军。
原本身为少将参议的莫雄是没有资格参与这场会议的,但因为庐山正好位于德安,再加上他在战场上表现“抢眼”,于是蒋介石也让他参与了这场会议,莫雄知道,蒋介石的这个计划十分的恶毒,如果我军应对不当,那么真有可能会落入万劫不复之地。
因此莫雄回到司令部后第一时间就将刘哑佛、项与年等人找来,将蒋介石的铁桶计划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情况紧急,项与年等人赶紧将这份计划的核心部分通过电报向瑞金方面做了汇报,之后他们连夜将“铁通计划”的主要内容用特殊药水抄写在了4份学生字典上,由既是保安司令部机要秘书,又会讲客家话的项与年带去瑞金。
项与年装扮成教书先生的样子走到兴国地区时,发现国民党的封锁十分严密,到处都有敌人的碉堡和封锁线,情况紧急,项与年当即敲掉了自己的4颗门牙,然后装扮成乞丐的样子将4本字典放在一个满是脏东西的袋子里,混过了敌人的封锁线,并于1934年10月7日顺利的抵达了中共中央驻地瑞金沙洲坝。
当红军作战情报部门将项与年带回来的这份情报进行分析后认为,如果再晚送回来半个月,敌人的“铁桶”一旦合围,那么部队就是插翅也难飞了。周恩得到这份分析报告后,立即向中共中央,中革军委进行了汇报。
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结合数天前收到的加急密电,知道时不我待,迅速制定了提前转移的计划,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正式下达了转移的命令,10月12日,10万红军主力部队在中央纵队的掩护下开始实施了战略转移。
几天后,蒋介石派遣1000辆军用卡车载着12个师的国民党军队开始进行“合围作战”,结果打着打着,国民党军队惊奇地发现,“铁桶”根本没有围住红军主力部队,这个“桶”不知何时漏风了。
10月底,红军彻底的逃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并正式开始长征。
一心向革命
1935年3月,莫雄被蒋介石派往贵州毕节担当“剿共”保安司令兼行政督察专员,想让他“围堵”红军,结果当1936年2月,贺龙、肖克率领的红二、六军团路过毕节时,莫雄却下令打开毕节城门,让红军在毕节城内休养了半个多月,他自己则率领着部队跑到距离毕节城十数里开外的山沟沟里“剿匪”去了。
蒋介石知道这件事情后勃然大怒,下令将莫雄押往南京关押,莫雄在监狱里没待多长时间,素与蒋介石不和的胡汉民就突发脑溢血死了,蒋介石认为这是自己控制两广地区好机会,于是派人借着给胡汉民吊丧的名义前往广东,要求接收广东的军政大权。
广东军阀陈济棠联合李宗仁等人举兵反蒋,两广事变爆发。就在蒋介石惊慌失措之际,陈诚、杨永泰等人联名向他举荐莫雄,说莫雄可以解决此事。
就这样,莫雄被顺利的保释了出来,跟着陈诚一起去两广搞“策反”,结果半路上陈济棠就通电下野,两广事变结束了,没事干的莫雄决定前往广东闲居。
险些被枪毙的功臣
抗日战争时期,莫雄被任命为国民党少将司令,暗地里继续与我党合作,共同组建、发展抗日力量,悄悄地从事反蒋活动。
解放战争爆发后,莫雄又当上了“清剿”司令,他通过自己的好友刘强与我党进行沟通,向地下党传递了大量军事情报以及军事物资,不但如此,他还想方设法的营救了5位被捕的中共党员。
1949年,国民党广州卫戍司令李及兰因为怀疑莫雄是共产党员,决定将他抓捕枪毙,莫雄提前知道这一情况后,迅速逃往了香港。
同年8月,叶剑英被任命为华南局第一书记,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在南下广东之前,毛主席将叶剑英找去,对他说道:“还记得广东有个莫雄吗?他是我们党的老朋友、老同志,你过去后一定要找到他,给他安排工作。”
叶剑英将毛主席的话铭记在心,10月14日广东解放后,他多次派人打听莫雄的踪迹,当得知莫雄如今在香港后,赶紧派人将莫雄一家接回了广州,并将他任命为北江治安委员会主任,不过,叶剑英并没有对外公布莫雄的英雄事迹。
因此,1950年国内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后,莫雄因为曾经当过国民党少将的缘故,被土改干部和农民群众进行了揪斗,称他是“双手沾满人民鲜血的刽子手”。
不但如此,莫雄还被告到了华南局,说他是“特务”。华南局的其他干部不知道莫雄的真实情况,决定枪毙他,这也就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在被揪斗,还是被判处死刑之后,莫雄都没有将自己为革命做的贡献说出来,默默忍受着这一切。
而这次经历他也一直没有忘记,1976年,身患重病的莫雄将自己的孩子叫到身边,对他们说道:“我要写一部回忆录,我口述,你们记录,让所有人了解真实的历史,我不希望我死后儿孙骂我‘刽子手’,我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共产党,对得起列祖列宗。”
1980年2月12日,莫雄在广州病逝,享年89岁。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