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鸡打鸣预示不详,需要立刻处理,这是真的吗?
求知百科 2021.12.14 1524 4
在英格兰有这样一个奇闻,养鸡专业户弗·罗伊德,为了母鸡打鸣权将当地政府噪声控制部门告上了法庭,认为此部门没有权利不让母鸡打鸣,而法庭判决结果也是站在罗伊德这边,母鸡应当拥有打鸣权。国外为保护母鸡打鸣权起诉政府部门,但是在中国,却有“母鸡打鸣,家有不幸”的说法,甚至要立刻将它宰杀,母鸡真的会像公鸡那样打鸣吗?为什么打鸣之后就要将它杀掉呢?
1981年,一个在安乡县从事碾米加工的年轻人,在住处圈养了一群老母鸡,鸡生蛋,蛋生鸡,公鸡变成了餐桌佳肴,母鸡继续养着下蛋,就这样过了一年,突然有只母鸡发出了一声短促的“咯咯儿”的声音,像是公鸡打鸣,随着那只母鸡总是仰着脖子“咯咯儿”地叫,年轻人不免想起了那句谚语——“母鸡打鸣,家有不幸”,听到打鸣声的同事们也都觉得这是不祥之兆,劝说年轻人要不立即将它宰杀,吃了算了,要不就把它扔了或者是卖给别人,议论纷纷的声音也让这个年轻人怀疑,难道真的会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吗?
出于好奇,年轻人还是将这只母鸡留了下来,随着时间推移,母鸡的打鸣声由刚开始的短促,渐渐变得越来越长,鸡冠也变得更加鲜艳,羽毛也更加鲜亮,并且隐隐成为这群母鸡的“领头鸡”,每天带着母鸡们觅食娱乐,甚至,开始跟其他母鸡产生交配行为——踩雄,好像真的变成公鸡了?
年轻人想了想,从别处借来了一只公鸡,第二天,那只母鸡率先冲出鸡笼并打了声鸣儿,随后看见了公鸡,热情地冲上去,并且用“咯咯咯”的公鸡语言与它进行交流,有趣的一幕发生了,公鸡拍拍翅膀,发出了一声悠长清亮的“咯咯——喔”,之后的日子里,便再也没有见到那只母鸡打鸣了。
那么这只母鸡到底为什么会打鸣呢,为什么又会在公鸡来之后就停止打鸣呢?从习性上来说,这是因为鸡群中缺乏领袖。鸡是一种群居动物,群居动物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尊卑,从打鸣,吃食,出笼顺序都可以看出鸡群中的尊卑地位。但是,当一群鸡中没有公鸡的时候,有些母鸡便会开始学习公鸡打鸣,想要成为鸡群中的“领袖鸡”,它的每一次打鸣都是在向鸡群里的其他成员宣示自己的统治地位。
而除了“领袖鸡”这方面的因素,还有一个令人震惊的原因,母鸡真的在变成公鸡。
一方面是先天性因素,这些母鸡一般都是出生时便带有较多的雄性激素,在后期的生长中,渐渐超过了正常存在的雄性激素,导致它会有一些公鸡的特性和行为。
另一方面,也有后天环境改变的情况。母鸡在生下来是有两个卵巢的,左侧卵巢是用来产生雌性激素,这对于母鸡调节卵子所需要的激素已经足够了,所以右侧卵巢长期处于休眠状态,不会因为母鸡的成长而发育。如果在母鸡的生长过程中,左侧卵巢受损或者是其他原因导致其停止产生所需要的雌性激素,不能继续抑制精巢的发育,这个时候就会发生“性反转”现象,雌性激素下降,雄性激素上升,此时的母鸡就会产生公鸡的特征和行为,一旦母鸡的左侧卵巢完全失效,右卵巢开始成长,就会发育出雄性器官——卵睾,于是母鸡便开始试图与母鸡进行“踩雄”。故事中的母鸡鸡冠鲜艳,羽毛光亮,发生“踩雄”行为,便是这样的原因。当然,这种母鸡不会真的变成公鸡,毕竟这点雄性激素还不足以让它完全成为公鸡。
那么母鸡打鸣,预示不详,最好立即宰杀的说法又是从哪儿来的呢?这句话源于妲己干政,当年妲己祸乱弄权让纣王弄丢了商周朝,于是,女人代替男人的事就被认为不详,故母鸡像公鸡那样打鸣自然就被认为不详,成语“牝鸡司晨”说的就是母鸡像公鸡那样打鸣,暗喻妇女窃权乱政。既然是传言,说明这种说法不可信,但是,母鸡打鸣,将其宰杀也并不全无道理。因为母鸡打鸣之后,会认为自己是一只公鸡,首先就会停止下蛋,这就失去了它作为一只母鸡应该有的价值了,而且还会变得更加强势,抢走其他下蛋母鸡的食物,同时还会变得好斗,打压其他母鸡。种种迹象都表明这只打鸣的母鸡都不太适合待在鸡群中了,需要将它单独隔离开来。
总的来说,母鸡打鸣是自然的生理现象,并不能因为它们打鸣就认为它们不详,而将其宰杀,母鸡也有打鸣权,或宰杀或继续养殖,全看个人如何考量。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